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43)【同步练习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69583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43)【同步练习8】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43)【同步练习8】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43)【同步练习8】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 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 乾隆目的没有达到A说明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B反映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C反映了传统天朝上国观念的根深蒂固D是因为中国专制制度已达到顶峰2(2021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一月考)清朝对官吏考核承袭明制并稍有改进。每三年考课一次,考课措施称“四格八法”,“八法”中凡犯有一法者即遭淘汰。若犯“八法”中的“贪”条,贪银十辆即处以死刑。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 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的这一做法A保证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C意在加强对官员控制维护政权统治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D建立了-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3(2021安徽高一开学考试)据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 递。这表明清代军机处A兼有考核官吏职能C充当了皇权的顾问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具有办事密速的特点4(2021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开学考试)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 )1653 年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1690 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 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1762 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1792 年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A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B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5(2021合肥滨湖寿春中学高一期末)如表 1417 世纪中欧对比,据此如表分析,对比欧 洲,明朝“并没有什么长进”的根源在于时间14 世纪15 世纪16 世纪17 世中国1368 年,明朝建立;1370 年,开始海禁;朱元璋 废丞相;朱棣设内阁1405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1644 年,清军入关欧洲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继续开展;新航 路成功开辟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 成环球航行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纪A闭关锁国不利于长期发展C军事方面处于冷兵器时代发B小农经济已失去活力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6(2021安徽宿州市高一期末)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 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朝代西汉元朝明朝清朝主要措施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设立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在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7(2021安徽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清代军机处“事无不总,名实不相符”,且“相沿百 余年不改”。“相沿百余年不改”主要是因为军机处A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组成C具有分化事权的制度优势B能极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符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8(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 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减轻了皇帝处理日常政事的负担C便于皇帝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不利于保证决策的高效和科学性D是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途径9(2021安徽高一期末)下表记载了明清时期沿海与沿边地区的部分形势,这反映了人物戚继光郑成功康熙事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明清对外交流的加强C明清专制统治的强化B明清边疆地区的叛乱较为频繁D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0(2021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如图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之一,展示了平叛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场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绘制后,由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制成铜版画。此画 的价值在于用绘画形式保存了诸多历史细节 体现了当时中西艺术交流的成果揭示乾隆时设置军机处的必要性 反映了清朝维护新疆统一的史实ABCD11(2021河南高一期末)康熙元年(1662 年)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 里;康熙三年(1664 年)又再迁徙 50 里,且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 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团之后始解除。康熙实行海禁旨在A防范西方殖民侵略C整肃民心巩固海防B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D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12(2021陕西高一期末)军机处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权力非常大,他们所拿的奏折可以绕过内阁、议政处,直接送达总督、巡抚手中.别人无权拆阅,这种传达方式叫做“延寄”。 由材料可知“廷寄”A提高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B极大地削弱了君主的权力D使军机处掌握最高决策权13(2021贵州高一期末)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下列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 是A导致自然经济解体C严格限制商业发展B有效地防止外国势力入侵D严格限制各方面对外交往14(2021陕西咸阳市高一期末)1757 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必须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之后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 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措施A有效防止外国资本的入侵C促使清廷的关税收入锐减B直接导致了鸦片走私猖獗D阻碍中国与世界潮流接轨15(2021四川达州市高一期末)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 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商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根据表中的统计数据,说明当时外国 白银输入中国统计表1570-1579 年 5 万两1580-1589 年 89 万两1590-1599 年 70.3 万两1600-1609 年 104.1 万两A农产品商品化冲击了自然经济C朝贡贸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B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具有活力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了国内市场16(2021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一月考)研究指出,1820 年嘉庆版皇舆全图是自康熙以来清政府与欧洲列强不断斗争,借助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最终确立了中 国领土管辖范围明确界限的证明。该研究说明A嘉庆朝是清代最强盛的时期B中外互动最终奠定了中国疆域C清朝地图绘制技术领先世界D清朝疆域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17(2021浙江绍兴市高一期末)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逐渐趋于稳定,围绕着是否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终康熙于 1684 年宣布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南京设置海关。下列史实最有可能推动这一政策变化的是A平定叛乱,设立伊犁将军C击退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B降服郑氏,设置台湾府D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18(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期末)为限制和管理外国商人,清政府特设公行制度,规定外商来华贸易和办理其他事务必须通过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清朝官员不能直接会见外商,外商原则上也不许会见清朝的官员,一切事务均需由公行居间传达,否则就是有失 国体。由此可见A清政府外交政策向近代转变C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B公行兼具商业和政治功能D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发展19(2021陕西榆林十二中高一月考)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上涨。清人汪辉祖记载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物价:“夏间米一斗钱三百三四十文。往时米价至(一斗)一百五六十文即有饿殍,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盖往时专贵在 米,今则鱼、虾、蔬、果,无一不贵,故小贩、村农俱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A政府开放海禁有益民生C海外贸易妨碍农民生活B农民实际负担不断加重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剥削20(2021辽宁高一月考)1793 年,清政府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驻藏大臣有遴选西藏官吏之权。清政府还规定:一切对外交涉事 宜统由驻藏大臣处理,地方政府的赋税和支出由驻藏大臣审核。材料表明A清朝对西藏实施全面管理C西藏教俗领袖必须受册封B驻藏大臣是最高权力者D驻藏大臣掌控着西藏财政21(2021河北高三零模)清朝前期对新疆的经略治理规模和深度皆远胜于此前中原历代中央王朝,其措施包括兵屯戍边、派遣移民入疆、设立官营商铺、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新 疆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据此可知清初A清朝廷认为陆防重于海防C中原文明对新疆有效辐射B开发治理新疆符合民心民愿D新疆发达程度远胜前朝内地22(2021河南五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 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23(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嘉庆年间,户部请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以“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为由予以否决。四川前线将领广兴递送奏报时另有一份咨文送军机处,被嘉庆察知责罚,皇帝再三谕饬,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这些举措表 明嘉庆皇帝重在A分割中枢机构权力C抑压军机处的权势B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24(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清朝前期对新疆的经略治理规模和深度皆远胜于此前中原历代中央王朝,其措施包括兵屯戍边、派遣移民人疆、设立官营商铺、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新疆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据此可知清初A朝廷认为陆防重于海防”C新疆主动学习中原文明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B开发治理新疆符合民心民愿D新疆发达程度远胜前朝内地 第 II 卷(非选择题)25(2021咸阳百灵学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时期明初清前期耕地面积8.5 亿亩10 亿亩人口6600 余万4.1 亿材料二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 需,各无异议。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 府实行怎样的政策?(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政府实行的这些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6(2021重庆高一期末)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 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材料三 10 到 15 世纪,在我国西北到东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辽”“西夏”和“金”三个民族政权。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它们都在汉字的影响下,创制 了本民族的汉字系文字。摘编自王锋著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材料四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新的管理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 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整理自 2011 年全国文综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2)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共同影响。(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27(2021山西晋中市)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以后由于中国疆城的逐步拓展。 边疆的概念才连新明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初。称明代瓦刺为“厄鲁特蒙古”,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蒙古诸部中以噶尔开为首领的准噶尔最为强盛。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抚甘肃地区。准噶尔部控制的地域,地跨葸岭东西两地与天山南北,东抵哈密,西及中亚,成为清朝经营西北边疆的劲敌。公元 1696 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 1720 年,康熙常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贝加尔湖以东, 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城,也归入清朝的版图。摘编自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城与边疆(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列举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相 关史实。(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立国后采取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参考答案1B【详解】康熙帝时期解除海禁,顺应了当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乾隆帝时期意图通过提高关 税实行海禁,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并 不能人为的禁止,故 B 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的是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不是小 农经济的对外抵制的作用,排除 A;C 项明显与题意主旨无关,属于答非所问, 排除;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中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 D。2C【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对官员设置了严格的考核和监察制度,这是为了加强对官员的 控制,进而维护政权统治,故选 C;清朝的这一做法主要是加强对官员队伍的监 察,并不能够就此保证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排除A;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为了维护专制统治,而非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更没有建立起一支清廉高效 的官僚队伍,排除 BD。3D【详解】根据“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 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可得出军机处的保密性较强, 效率高,D 项正确;ABC 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 ABC。4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巩固,所以 D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 A 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所以 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抗击外国侵略 战绩卓著”,所以 C 错误。5D【详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为维护其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思想专制,是中国社会转型艰难的根源,故选 D 项;传统的农耕经济仍在缓 慢发展,排除 B 项;A 项是外部原因,不是根源;C 项是表现,不是原因。 6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元朝设置宣政 院,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 军民事务。而清代则是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故 A 正确,排 除 BCD。7D【详解】由材料中“事无不总,名实不相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名义上相当于 “事无不总”的宰相,但没有真正实权,仅是跪受笔录,适合皇帝的独裁统治的 需要,所以能在清朝“相沿百余年不改”,D 项正确;ABC 都是表象,故排除。 8C【详解】奏折制度实现了官员和皇帝的直接交流对接,带有很强的保密性,便于皇帝了解 政情,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 正确;奏折是常规章奏之外的内容,加重了皇 帝处理政事的负担,排除 A;奏折制度减少了行政环节,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排除 B;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手段是实行“文字狱”,排除 D。9D【详解】表格反映的都是明清时期我国巩固边疆的重要事件,而且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斗 争,故 D 符合题意;表格中都是反侵略斗争,不是对外交流和镇压叛乱,更不 能据此说明专制统治的强化,排除 ABC。10B【详解】根据“展示了平叛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场景”可知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了诸多历史 细节,正确;该画作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绘制,而且被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制成了铜版画,由此可知体现了当时中西艺术交流的成果,正确;军机处是雍正 皇帝设置的,错误;准部回部位于今天新疆地区,所以平定准部回部是清朝维 护新疆统一的表现,正确。故选 B,排除 ACD 。11D【详解】根据“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团之后始解除 ”可以看出, 当时清政府推行海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故 D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殖民,排除 A;此时郑成功已经收复台湾,排除 B;材料与整 肃民心无关,排除 C。1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延寄”的奏折可以绕过内阁、议政处,直接送达总督、巡 抚手中,这加快了军机处的办事速度和效率,故 A 项正确;“廷寄”制度强化了 皇权,故 B 项错误;“绕过内阁、议政处”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故 C 项错误;“军 机处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最高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D 项错误。13D【详解】根据所学,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各方面的对外交往,以巩固封建统 治,D 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排除 A;有效的说 法错误,排除 B;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的商业贸易,而不是整个商业,排除 C。14D【详解】材料“1757 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必须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 以在广东通商”体现的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是闭关锁国政策体现,该措 施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发展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D 正确; 该措施在一定程度防止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并非有效防止,A 排除;鸦片走私的主要原因是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 排除;当时海关税收并非是主要财政来 源,C 排除。故选 D。15B【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政府开放海禁期间,外国白银大量 输入中国,说明当时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拥有一定的海外市场和活力,B 项正确; 对外贸易发展和白银大量流入与农产品商品化冲击自然经济无关,A 项错误;以 政治目的为主的朝贡贸易发挥作用与“民间与外商进行自由贸易”不符,C 项错误; 白银大量流入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错误。16B【详解】从材料中的“借助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最终确立了中国领土管 辖范围明确界限的证明”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最终疆域的奠定,也有清政府吸 收西方政治学说和理念的影响,故答案为 B 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不是探讨绘图技术的进步,“领先世界”材料也不能反映, 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社会对于清朝疆域的认识,排除 D 项。17B【详解】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海禁政策的存废争论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收 复台湾,有助于沿海地区的统治稳定,因此康熙帝重开海外贸易,B 正确;A 伊 犁将军是乾隆皇帝设置的,排除 A;C 涉及的是东北边疆地区,与海禁政策无关, 排除;D 是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与海禁政策无关,而且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 的,排除。18B【详解】材料“规定外商来华贸易和办理其他事务必须通过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体现 的是公行具有商业和政治的双重职能,B 正确;A 是总理衙门设置的意义,排除; C 与材料无关,排除;公行制度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D 排除。故选 B。 19A【详解】据材料“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 上涨”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故小贩、村农俱可以口”可知,政府开放海禁 后虽然物价上涨,但无论商贩、还是村农都可以满足温饱,这说明开放海禁是有 利于百姓生计的,A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民负担加重、B 排除;材料反映海 外贸易有益于民生,而不是妨碍民生,C 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减轻对百姓剥削 的信息,D 排除。20A【详解】材料显示,清朝政府派往西藏的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明确和落实了对西藏的 管辖权,故 A 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清政府派出驻藏大臣对西藏进行管理,B 项 无法体现,排除;册封之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项;对于西藏的财政,驻 藏大臣是负责审核而没有实际的控制权,排除 D 项。21B【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时期对新疆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和治理,这使得新疆的经济、社 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所以对新疆的开发是符合民心民愿的,故选 B; 陆防和海防的争论出现于清朝后期,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新疆的开发, 而非中原文明对新疆的辐射,排除 C;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远胜前朝内地”的 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D。22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同清廷 议和,请求与高丽一样,对清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 如诚心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抓住机会进剿台湾,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是 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能与外国问题相提并论,反映了清朝维护国 家统一的坚定信念,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康熙帝认为如果不能和平招抚台 湾,就以武力解决,故 A 项错误;当时台湾处于郑氏集团统治之下,不是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故 B 项错误;材料问未体现“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而是 康熙帝指示施琅可以抓住机会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 C 项错误。23C【详解】嘉庆皇帝“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目的是限制军机处的权势,加强君主专 制,故选 C;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权力的分割,排除 A;材料反映嘉庆皇帝压 制军机处的权力,无法体现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排除 B;D 项不是主要目的, 排除。【点睛】24B【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时期采用各种措施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从而推动了新疆经济 社会的发展进步,由此可知开发治理新疆是符合民心民愿的,故选 B;材料中没 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陆防重于海防,更不能说明新疆发达程度胜于内地,排除 AD;C 项说法由题意无法体现,排除。25(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严重;资本主义萌芽。 (2)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3)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但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详解】(1)据材料“明初耕地面积是 8.5 亿亩,清前期耕地面积是 10 亿亩”可知,这说 明土地大量开垦,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据材料“明初耕地面积是 8.5 亿亩,人口 是 6600 余万;清前期耕地面积是 10 亿亩,人口是 4.1 亿”可知,虽然耕地面积 有所增加,但人口增长更快,人地矛盾严重;据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 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可知,“机户出资”“机匠计工受值”的资本主义萌芽 存在。(2)时势: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且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政策:据所学可知,“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的是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3)结合所学可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但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等方面回答。26(1)时代精神:“大一统”。作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现象:秦统一文字;少数民族借用汉字创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 聚力(文化认同)等。(3)措施:军事统一,分定边界;实行盟旗制度;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如理藩 院、乌里雅苏台将军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 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可得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是:“大一统”;其 作用是: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可知,秦将各国文字统一为小篆,由此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 现象是:秦统一文字。根据材料三“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 它们都在汉字的影响下,创制了本民族的汉字系文字”,可得出,材料三反映的 历史现象是:少数民族借用汉字创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 认同)等方面简述其共同影响。(3)根据材料四“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 相侵越”,可得出,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是:军事统一,分 定边界;根据材料四“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新的 管理制度”,可得出,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是:实行盟旗制 度;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还有:设置专门机构管 理(如理藩院、乌里雅苏台将军等)。27(1)关系:清代的版图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版图。措施:设立驻藏大臣管理 西藏;在新疆设立伊利将军;设立理藩院;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等。(2)政策: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等。意义:促进边疆的开发,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创造了一些成功经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使中国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详解】(1)关系:根据两图的版图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清代的版图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 版图。措施:本问根据所学概括基本史实,得出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在新疆 设立伊利将军;设立理藩院;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等。(2)政策:根据材料“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 士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 -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烟,积极传播佛 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 ”结合 所学可从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等回答出政策。意义 : 根据所学从对边 疆开放、加强文化交流处理好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为近代中国奠定版图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