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考点提炼

上传人:小鹤 文档编号:168498046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考点提炼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动物生理学考点提炼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动物生理学考点提炼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动物生理学第一单元概述考点一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一、机体功能与环境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 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内环境。考点二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 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考点三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二、机体功能的调节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 成反射的基本结构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 部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系统所产生一些具有信息传 递功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指激素),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对其活动进行调 节,其调节特点是: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 胞在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其调节特点是: 简单,且调节幅度小。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功能考点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一、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静息膜电位,其主是K+自细胞内外流所致,是K+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细胞静息时,膜电位外为正、 内为负的电性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或极化)。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细胞受到刺激后, 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浓度的Na+迅速内流,结果造成膜内负电位迅速 降低。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移转为正电位, 直至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也即Na+ 的平衡电位。考点二细胞兴奋性与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 的过程则称为兴奋。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兴奋性变化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绝对不应期、相对 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考点三阈值、阈电位和锋电位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 激的阈值。刺激达到阈值后即可引发动作电位,细胞从静息膜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的临界 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体电位变化,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只要刺激达到阈强度(或阈电位),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 是一样的,这个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这是因为,产生动作电位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 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原刺激强度无关。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考点一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神经与骨骼肌相互联系的部位称神经-肌肉接头。其兴奋传递过程包括:Ca2+内流前 膜内、递质乙酰胆碱(Ach)释放、Ach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内流、终板电位形成 并总和、骨骼肌膜暴发动作电位而兴奋。考点二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偶联把骨骼肌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与其产生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骨骼肌兴 奋收缩偶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体,偶联因子是Ca2+第三单元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考点一血量成年畜禽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有循环与储备血量之分。生产中,动物一次 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 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 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0%时,会危及生命。考点二血液的pH和血浆渗透压血液pH为7. 357. 45,决定其稳定的物质基础是血浆中的NaHCO3 / H2C03缓 冲系统。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所具有的促使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透过半透膜向血浆中渗透 的力量。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前者是主体,主要由Na+和Cl-形成,主要影响细胞内 外水的分布;后者值小,主由血浆蛋白形成,特别是白蛋白,主要影响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 生产中,因0. 9 %的氯化钠溶液和5 %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 等,称之为等渗溶液。二、血浆考点一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关键是纤维蛋白原的有无,前者有,后者无(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 白)。考点二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又称清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的主体蛋白)、球蛋白(a B、Y三类,Y类几乎都是免疫抗体,故称为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三类。三、血细胞考点一红细胞生理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这一特性与红细胞 是否发生叠连有关,叠连发生增多时,稳定性较差,血沉值增大,目前认为叠连仅与血浆 因素相关。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02和C02,缓冲血液pH。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细 胞内的血红蛋白。考点二红细胞生成蛋白质和铁是其生成的主要原料,叶酸、维生素B12、Cu2+是主要的成熟因子。 动物出生后,红骨髓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场所。考点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由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参与其生成调节,但以前者为 主。考点四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侵入的细菌或异物;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组胺等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主要机能在于缓解过 敏和限制炎症过程;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能力,能分泌组胺、肝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变成巨噬细胞,有强大的吞噬能力,能吞噬细菌、病 毒、组织等,参与特异及非特异免疫反应;T细胞主要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考点五血小板生理功能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释放、吸附和收缩等生理特性,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参 加生理止血、参与凝血、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等方面。四、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考点一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 形成。其根本原因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考点二抗凝物质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浆中的抗凝物质主要有:抗凝血酶III、肝素、蛋白质C。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考点三抗凝和促凝的方法抗凝:移钙法,常用的物质有:柠檬酸钠、草酸钾、草酸铵、乙二胺四乙酸;脱纤 抗凝;肝素因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是一种高效的抗凝剂;低温因凝血因子酶)活性 降低而延缓血凝;双香豆素竞争维生素K的活性而抑制部分凝血因子的形成而抗凝;将 血液盛于光滑的器皿内,因凝血因子刈的活化延迟而延缓血凝。促凝:血液加温、接触粗糙面、给机体补充维生素K、补钙等可促进凝血。第四单元血液循环一、心脏泵血考点一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其特点有:心房心室依次收缩;全心舒张 期较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考点二心脏泵血过程心脏舒张血回心脏、心脏收缩血射入动脉的过程,称心泵血。心泵血主由心室肌舒缩 完成。考点三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音每分钟一侧心室收缩射入动脉内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 容积之比,称为射血分数。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活动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主有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前者发生于心缩期,又称心缩音,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由房室瓣关闭所引起。第二心 音发生于心舒期,又称心舒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主由半月瓣突然关闭所引起。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考点一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心肌包括有四大生理特性:1. 兴奋性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后,要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三个 时期,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是历时较长,保证心脏的活动始终是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在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内可接受额外刺激而产生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2自律性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 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只有像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才有自律性,窦 房结自律性最高,成为控制心脏活动的关键部位,称其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其所引导的 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3. 传导性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因闰盘的存在,兴奋可以在心肌细胞问传导,使 心肌在功能上成为功能合胞体;二是兴奋传导具有“快-慢-快”的特点,两快保证心房肌 细胞或心室肌细胞几乎同时兴奋收缩,兴奋在房室结处传导速度变“慢”,形成房室延搁 现象,导致心房和心室依次收缩。4. 收缩性其特点表现为:收缩舒张交替进行;可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考点二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与神经动作电位相比较)其最大特点是:复极化过程持续时间长,可达200300ms,其主要原因是复极2 期(平台期),Ca2与K+在细胞膜上相对流动的结果。考点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正常心电图常有五个波,即:P波、QRS波群和T波。QRS波群反映兴奋在心室 各部位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三、血管生理考点一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1. 动脉血压的形成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是基础,心缩射血和血流阻力是动力。在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 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脉压)。2.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心血管系统的 充盈度、心率。考点二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的大小取决于 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血管对血流的阻力。影响静脉回心血量主要包括: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体位改变、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考点三微循环通路及作用包括直捷通路(主要功能在于调动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动一静脉短 路(参与体温调节)、迂回通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和气体交换)。考点四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1. 生成条件:毛细血管对血浆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动力: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 压)。2.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考点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脏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B受体结合,使心肌四性增强,全 面兴奋心脏;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M受体结合,使心肌四性减弱, 全面抑制心脏。考点二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升高时,兴奋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分别通过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传入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在延髓),结果使心脏迷走神经兴奋、心脏交感神经抑制、缩血管 神经抑制,导致心射血减少,血管舒张,血流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相反,血压降低时, 通过反射使血压升高。考点三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主与心肌B受体结合,使心肌四 性增强,产生强心效应;去甲肾上腺素主与血管a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升血压效应。第五单元呼吸一、肺通气考点一胸内压胸内压又称胸膜腔内压。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因肺内压约等于大气 压,所以,胸内压肺回缩力,故胸内压又称胸内负压。胸内压的主要生理作用:牵张 肺,有利肺换气正常进行;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扩张食道,有利于呕吐和反刍。考点二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大气和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肺通气的阻力有两种: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考点三肺容积和肺容量1.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2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3. 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4. 残气量补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为残气量,或称余气量。5. 功能残气量平和呼气后留存于肺内的气体量。6. 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即补吸气量、潮气量与补 呼气量之和。考点四肺通气量1. 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 =潮气量X呼吸频率。2.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总量。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死腔量)X 呼吸频率。由于死腔的影响,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比浅而快的呼吸大,肺 的换气效率更高。二、气体交换与运输考点一换气原理和影响因素换气原理是气体的分压差。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平方根、呼吸膜面积与厚度、肺 通气/血流量比值。考点二O和CO在血液中运输的基本方式2 2二者以化学结合形式为主进行运输,氧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 (Hb02)被运输。CO2有三种化学结合形式:NaHCO3、KHCO3、HbNHCOOH(氨 基甲酸血红蛋白)。三、呼吸运动的调节考点一神经反射性调节延髓是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其可形成深而慢的基本呼吸节律。通过肺牵张反射、 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使呼吸运动与生理情况相适应,前者调节呼吸节律,后者维持 呼吸深度。考点二体液调节位于延髓浅表部位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敏感,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液中缺Oz敏感,对血液中H+及C02变化敏感性较低。C02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呼吸运动:一是血液中CO2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经 化学感受性反射,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另一途径是血中的CO2透过血-脑屏障,CO2和脑脊 液中的水生成H2CO3,继而解离出H+_, H+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 奋。缺氧和H+增加主要通过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因H+难于透过血-脑屏障, 对呼吸运动影响较弱。第六单元消化和吸收一、口腔的消化考点:唾液的组成和功能唾液一般呈弱碱性,主要成分有:唾液淀粉酶(杂食动物才有)、黏蛋白、微量溶菌 酶,幼畜哺乳期还有少量分解乳脂的舌脂酶等。唾液的功能:润湿口腔和饲料,有利于咀嚼和吞咽。唾液淀粉酶在接近中性环 境中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幼畜唾液中舌脂酶可以水解脂肪成为游离脂肪酸。清洁和 保护作用。反刍动物唾液pH较高,能中和瘤胃发酵所产生的酸,调节瘤胃pH稳定。 牛、犬等汗腺不发达动物,可借助唾液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反刍动物有大量尿素经唾液 进入瘤胃,参与机体的尿素再循环。二、胃的消化考点一单胃运动形式包括: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饥饿收缩。考点二反刍与暧气反刍是指反刍动物在采食时,饲料未经充分咀嚼而吞进瘤胃,在瘤胃经浸泡软化和一时间的发酵后,饲料重新返回到口腔仔细咀嚼的特殊消化活动。反刍包括逆呕、咀嚼、 再混唾液和再吞咽4个阶段。暧气是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经由食道、口腔向外排出的过程。主要成分是C02、CH4。考点三胃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1. 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最适pH为1. 52. 5,主要 将蛋白质分解成为蛋白眎和蛋白胨。2. 盐酸壁盐酸分泌,主要作用:有利于蛋白质消化,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 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还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具有一定的杀 菌作用;能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并刺激小肠运动;促进铁、钙的吸收。3. 黏液由黏液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保护胃黏膜。4. 内因子壁细胞分泌,保护维生素B12不被破坏,并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考点四瘤胃微生物消化1瘤胃条件瘤胃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温度为3841C,pH维持在5.57.5, 乏氧环境。其为瘤胃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 微生物种类含细菌、真菌、原虫(主要是纤毛虫)三类。3. 微生物对糖的消化和代谢过程纤维素经葡萄糖、丙酮酸及乳酸,最后分解成乙 酸、丙酸、丁酸、CH4及C02。同时,微生物还可利用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微生物糖原。4. 含氮物质的消化和代谢过程蛋白质及非蛋白氮被分解为NH3;微生物蛋白 质的合成;NH3参与尿素再循环。瘤胃中的氨除被微生物用来合成蛋白外,一部分经 瘤胃壁和后段胃肠道吸收,进入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转变成尿素,大部分经唾液或瘤胃壁 重新进入瘤胃,再次经微生物脲酶作用,被降解成氨,再次被微生物利用,这一过程称为尿 素再循环。三、小肠的消化与吸收考点一小肠的基本运动方式包括四种: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考点二胰液和胆汁的组成及作用1 胰液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及少量三糖,最适pH为6. 77. 0;胰脂 肪酶:分解脂肪为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最适pH为7. 58. 5;胰蛋白分解酶: 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刚分泌出来时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胰 蛋白酶原被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被激活后,将糜蛋白酶原及弹性蛋白酶原等激活。糜 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为脲和胨。当两者同时作用时,可进一步使眎和胨分解 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2. 胆汁起主要作用的是胆盐或胆汁酸。胆盐的作用:乳化脂肪;增强脂肪酶 的活性;促进脂肪酸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胆盐可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胆 汁分泌。考点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吸收以继发性主动转动方式进行,小肠内Na+促进其吸收;脂肪消 化产物吸收需胆汁协助,长链脂肪酸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维生素B12吸收需“内因 子”参与。四、胃肠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考点一胃液分泌调节迷走神经分泌的乙酰胆碱及幽门腺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能促进胃液分泌。考点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小肠运动的调节交感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小肠平滑肌运动;迷走神经分泌乙酰胆碱,促进 小肠运动。第七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能量代谢考点: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动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以卧下为宜)的能量代谢水平称 为静止能量代谢。二、体温考点一动物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方式,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蒸发散热成为 唯一的散热方式。考点二体温恒定的调节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体温恒定。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等可使机体产热增多。第八单元泌尿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考点一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小分子溶质依靠滤过作用滤入肾囊腔 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其发生原因主要取决于: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考点二影响因素滤过膜通透性:通透性升高,原尿增多,甚至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如慢性肾炎;有效 滤过压:如大失血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过低,原尿减少,或输液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原尿增多;原尿中溶质浓度增高时,小管液中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透渗性利尿),如 静注20%葡萄糖。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考点:肾小管各段的转运功能葡萄糖、氨基酸仅在近球小管100%继发性主动重吸收;99%Na+在近球小管主动重吸收,水主要伴随其主动吸收而被动重吸收;HC03-以C02形式间接重吸收,且需碳酸酐 酶参与;肾小管泌H+、泌NH3活动具有排酸保碱作用,泌K+活动具有排碱保酸作用, 影响机体pH。三、尿生成的调节考点一抗利尿激素(ADH)对尿液生成的调节ADH由神经垂体分泌,主要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大,促进原尿中水重吸收,终尿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是引起ADH释放的主要因素,如动物大量饮 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原尿中水重吸收减少,体内多余的水随 尿排出。这种因大量饮用清水而引起的尿量增加,称水利尿。考点二醛固酮对尿液生成的调节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保Na+、 排K+作用。循环血量减少是刺激其释放的主要因素。四、尿的排出考点一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时,称为高渗尿或称尿的浓缩;尿的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 压时,称为低渗尿。考点二排尿反射当膀胱内贮存的尿液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射性排出体外的过程。第九单元神经系统、神经元活动的基本规律考点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功能就是传导兴奋,其传导特征包括: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减性与相对不疲劳性。考点二突触的种类、突触传递的基本特征根据神经元接触的部分、传递信息的方式、突触的性质分为不同类型。突触传递是指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其传递 特征包括:单向传递、延搁现象、总和作用、兴奋节律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易疲劳、 信息传递的可塑性。考点三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分为外周递质和中枢递 质。外周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凡是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都称为胆 碱能纤维,如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全部躯体运动神经等。 凡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纤维都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如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能与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之为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a和B 两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叫做胆碱能受体,分为M和N型两种。二、神经反射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概念及特点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主要功能是维持 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条件反射是动物出生后,为适应环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主要功 能是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三、感觉功能考点一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其主 要功能是实现换能作用。考点二感觉形成特点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交叉现象(但头面部除外);丘脑是感觉信号的接替站;感觉区倒置安排(但头面部是正立安排);感觉区大小与感觉灵敏度正相关。四、躯体运动功能考点大脑皮层对骨骼运动调节特点交叉支配,但对头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精细的功能定位;运动区的大小 与所支配的肌肉活动精细度呈正相关。五、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考点植物性神经功能特点对同一效应器双重支配,作用相互颉颃;紧张性作用;与效应器功能状态相关;参与 机体的应急反应;交感神经,运动时活动较强,作用趋势是使体内的储备力量减少,副交 感神经基本相反。第十单元内分泌_、概述考点一激素概念及分类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传递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按化学结构分含 氮激素、类固醇激素、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考点二内分泌的方式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生理调节功能的方 式,称远距分泌,即经典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细胞间液,通过扩散到达相邻 靶细胞起作用的,称旁分泌;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细胞间液,对自身起调节作用,称自 分泌;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称神经 内分泌。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考点 下丘脑激素的种类及主要功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TSH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LH与FSH释放;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进GH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ACTH释放;催乳素释放因子:促进PRL释放;生长抑素:抑制GH释放。三、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考点一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及功能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增生,并分泌甲状腺素(L3、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分泌糖皮质素。促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对雄性动物,促进生精细胞发育形成精子)。 促黄体生成素: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孕激素分泌(对雄性动物, 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增长,并分泌雄激素)。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形成及蛋白质合成。催乳素:促进乳腺发育及泌乳。考点二神经垂体激素的种类及功能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抗利尿作用。 催产素:促进乳腺排乳、刺激子宫收缩。四、甲状腺激素考点一主要生理功能碘和酪氨酸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其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升高血 糖,促进糖、脂分解,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促进生产发育,缺乏时出现呆小症;促进神经 系统发育及功能维持所必需;提高生殖泌乳功能。考点二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主要受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轴的调节。五、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考点甲状旁腺激素生理功能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钙溶解入血,血钙浓度升高;促进肾远球小管重吸收钙,使尿钙减少;抑制近球小管对磷重吸收,尿中磷酸盐增加,血磷降低。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增强成骨活动,使血钙、血磷浓度下降;减少肾小管对钙、重吸收,使尿中排出量增多。血钙降低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减少,反之亦然。六、肾上腺激素考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显著升血糖,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参与应激反应;提高 血液循环、神经、消化、骨骼肌的兴奋性;另外,可使胃酸分泌增多,淋巴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分泌主要受“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 调节。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保钠排钾保水作用。分泌主 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调节。七、胰岛激素考点胰岛素生理功能主要有两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占60%70%)分泌胰岛素,其促 进脂肪、蛋白质、糖原合成,具有强烈的降血糖效应;A细胞(占25 %/)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 用与胰岛素基本相反,作用强度不如胰岛素。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 泌减少,反之亦然。八、胎盘激素比较重要的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与垂体促性腺激 素相似,可促进卵巢卵泡发育和排卵。第十一单元生殖和泌乳、雄性生殖生理考点一睾丸的主要功能生精作用;分泌功能: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考点二雄激素生理功能促进精子的生成与成熟,并能延长其寿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骨 骼生长、钙磷沉积以及红细胞的生成;对下丘脑GnRH和腺垂体FSH、LH进行负反馈调 节。考点三雄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受“下丘脑一腺垂体睾丸轴”的调节。二、雌性生殖生理考点一卵巢的主要功能形成卵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考点二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及调节雌激素:卵泡的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分泌;功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促 进雌性副性征的出现、刺激性行为;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刺激乳腺导管增生,促 进乳腺发育;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骨的生长,促进骨骺愈合。孕激素:黄体分泌;作用:使子宫内膜增厚,为受精卵附植和发育做准备;降低子宫平 滑肌的兴奋性;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系统发育;血中高浓度的孕酮可抑制动物发 情和排卵。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三、泌乳考点一乳腺发育主要受催乳素、雌激素(主刺激乳腺导管发育)、孕激素(主刺激乳腺腺胞细胞发育) 调节。考点二泌乳泌乳的启动与维持均与催乳素相关,乳从乳腺中有规律地几乎彻底排空与泌乳维持具 有密切相关性。考点三排乳催产素(又名催乳素)刺激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是母体排乳的主要体液刺激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