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教学辅导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817063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教学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 各章教学辅导第1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二、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初期)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教育学的内容与任务第三节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注意事项一、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注意事项第2章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一、学前教育效益的内涵二、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与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三、学前教育效益提高的途径第3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 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第4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二、幼儿园的任务三、幼儿园工作的原则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与内容三、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三节 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与内容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第四节 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与原则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四、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五节 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二、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与任务三、学前儿童美育实施的途径第5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第一节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一、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三、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第二节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与类型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第三节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一、游戏活动的概念与意义二、游戏活动的类型与特点三、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第6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第三节 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一、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二、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第7章 幼儿园教师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二、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一、观察能力二、沟通能力三、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一、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二、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三、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四、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第8章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第一节 幼儿园的家庭工作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三、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方法第二节 幼儿园的社区工作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概述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第9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与意义一、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三、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原则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原则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一、我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途径二、国外解决幼小衔接的经验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和演变的阶段2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重点、难点)3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4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5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一)中国背景: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颜之推1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2家教思想(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重视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二)国外1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2亚里士多德政治论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三)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1丰富性2实践性3零散性二、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初)夸美纽斯1学前教育著作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2学前教育思想(1)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2)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3)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卢梭爱弥儿1顺应自然,儿童本位2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3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4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2)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3)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1专门化2完备化3理论化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创立活教育理论(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五指教学法五指教学法将课程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等五项运用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来达到一个单元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由老师安排适切的教材,以单元的方式呈现五种课程的特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2提出“生活教育论”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主要贡献:1首创幼儿园;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即幼儿园书信集等书。4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蒙台梭利1提出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2总结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3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了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4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三)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1针对性2系统性3理论性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一)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特点:理论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一、研究对象(一)学前教育现象(二)学前教育规律(三)学前教育理论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三、学习学前教育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章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学习目标:1识记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2了解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基本类型3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4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难点)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还包括学前教育的衍生功能。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1领先性2广泛性3对象性4发展性5延后性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个体社会化)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1)是由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2)保育具有的新内涵:大健康观(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1)婴幼儿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新生儿已经有初步的感知觉、记忆,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妈妈抱着吃奶的姿势,出现心理现象的最早时间可以提前到孩子出世之时,甚至更早。表现为:对光和声音刺激的感受性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强烈地渴求与成人的交往等(2)人的发展具有关键期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从动物的心理研究中提出来的学前期是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如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3)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文化功能4家庭功能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一)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学前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难度大的特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协调机构或机制。(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途径:1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重见习与实习的比重等2教育机构:园本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交替上课、案例分析、质量监控等3教师本人:通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同伴互助等方式(四)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应该有学前教育的单列经费。政府的出资主要应该办好两件事:一是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二是扶持城乡弱势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政府出资办幼儿园,可以引导整个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预和补偿。(五)多渠道办托幼机构我国应该贯彻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七)为学前教育立法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全国性法律而言,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学前教育学教学辅导(二)(第三至五章)第三章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重点)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难点)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子女表现的特点:比较不成熟任性责任感低附和朋辈欠缺领导能力(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 子女表现特点:依赖性强自信心较低社交技巧较差好奇心不强(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管教特点: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管教特点: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子女表现特点: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模仿学习的实验班杜拉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对模式的模仿或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的获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1模仿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三是类似性2认同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种: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 3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启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例如,脑重:出生330克,1岁 900克,3岁1000克,6岁开始接近成人脑重 。以后发育速度减慢。 脑的发育需要刺激如: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动物实验证明,在脑发育的某段时间里,脑视觉区若要得到正常发育,必须积累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如果让一只初生小猫呆在黑暗中34天,脑的该区域就会退化,如果呆在黑暗中2个月,损伤就是永久性的。严重的刺激剥夺还会影响到整个大脑。家养的宠物与隔离喂养的动物相比,宠物的脑更重,密度更大(Greenough & Black, 1992)。蒙台梭利认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我发展。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资料窗 美、日、英和澳大利亚等国社区学前教育都较发达。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社区拥有无限的教育资源1自然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景光等,农村的庄稼、田园等2社会资源:包括文化资源、社会各种设施资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3人才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中的人、优秀的人才、各种职业的人才等第四章 图片新闻:育人乎?造”神”乎? “不到一岁开始学习大学生物学,两年后引入高等数学”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幼儿园的任务(重点)理解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概念、意义、任务和内容明确并运用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重点)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等 (难点)第一节学前教育总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1学前教育总目标普遍要求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特殊要求3短期目标阶段要求4活动目标具体要求二、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 三、幼儿园工作的原则(一)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内涵: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目前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和谐平衡全面发展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体性发展。(二)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其次,尊重每个儿童,不搞成见,不偏见 。第三,促进师幼之间的沟通。 (三)保教结合的原则 内涵: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具体要求: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四)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内涵: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基本要求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五)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内涵:指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 基本要求: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寓教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基本要求: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2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内涵:指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学前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加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基本要求1让学前儿童真正接触社会2让家庭、社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行列第二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1发展智力的教育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3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途径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前儿童自主活动。 (二)实施学前儿童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重视学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兴趣、求知欲、注意学前儿童知识的结构化第三节 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道德品质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情、意、行 德育过程是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一)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知是基础。(二)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情,即道德情感。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等所有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的情绪体验。它是伴随着思想品德的认识而产生和发展并且是转化为思想意志、行为的中间环节,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三)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规范,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和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三、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1说服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学前儿童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学前儿童分清是非,使学前儿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 使用说服法的注意事项(1)说服要结合具体事例,防止抽象、枯燥的说教(针对性、艺术性)(2)说服要伴随良好的气氛,防止简单、生硬的压服 2范例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 使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两点:1教师要为儿童选择和确立积极的范例2教师要以身作则3评价指对学前儿童品德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是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学前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 运用评价法应注意三点:1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3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第五章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领会幼儿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能够组织各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明确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及其作用-第一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一)思想性原则指在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启蒙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贯彻思想性原则的要求 1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2教师应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 贯彻科学性原则的要求1选择正确的符合儿童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2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以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教学(三)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儿童注意力,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 主要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 模具直观 电化教育直观 语言直观 动作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使用需要注意: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 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以教学为主,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是目的(四)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儿童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应注意:1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儿童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2组织安排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的活动之中3培养儿童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贯彻趣味性原则的要求:1必须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2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准备1.学期计划(1)学前儿童情况的简要分析,包括完成上学期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2)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求(3)本学期各科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进度2.编写活动方案(1)钻研教材,确定教学要求(2)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3)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内容: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始部分,教师主要应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向儿童提出学习任务,使儿童知道学什么,应该怎样学。 基本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组织儿童学习新教材或复习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 结束部分应有活泼、愉快的气氛,教师要小结这次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儿童的学习态度,提出新的要求,引起他们再学习的愿望。 (三)各年龄班学前儿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和组织1小班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开始集体教学活动时,时间要短 。教学时应尽量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 2中班 课堂教学活动的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述。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 3大班 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 (四)课堂教学活动评定1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2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3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4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六章教学目标理解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识记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心理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等概念熟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重点)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的环境(难点)第一节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作用)(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前者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后者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二)幼儿园环境的类型从环境的性质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一)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意的环境、贴近自然的环境、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我国的标准(1)安全和健康(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二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复杂性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二)发展性原则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1情感发展的需要包括:(1)建立友谊的需要(2)提供支持的需要(3)给予理解的需要2心理发展的需要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1)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2)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三)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学前儿童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四)开放性原则一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二是指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一)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要求:首先应该符合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其次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二)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首先园长应该了解教职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知人善用;其次园长应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及管理制度;再次倡导在教职员工间建立文明的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三)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四)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1)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第三节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以墙饰为例指儿童在幼儿园内所能接触的所有墙体的环境创设墙饰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墙饰是幼儿园的脸谱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展示园所特色儿童的“第三位教师”墙饰创设的误区:重美观精致、轻实际功效重教师布置、轻幼儿参与长时间不更换墙饰陈设指南:注重实效注重生成注重关联注重参与第七章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影响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重点)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重点、难点)第一节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指导者心灵的工程师养护者沟通社会的中介者教师是研究者从时代要求看从教育对象看从教育过程看第二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一、观察能力(一)观察能力的内涵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二)观察能力的作用1促进有效教学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三)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四)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二、沟通能力(一)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1目光沟通2动作沟通3. 语言沟通4. 面部表情沟通(二)教师的沟通技巧1熟记儿童的名字2选用适当的语言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4语调语速要适当5语气要和善6善于倾听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三)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1提高语言素养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3多参加集体活动三、组织教育活动能力(一)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三)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第三节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一、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一)同伴互助的内涵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二)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对话,协作,帮助二、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一)反思日记的内涵“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二)反思日记的类型1自传叙事2教学叙事3生活叙事(三)反思日记表述方式1叙事为主,夹“叙”夹“议”2基于生活,超越生活三、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一)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案例教学的环节第八章教学目标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重点、难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运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重点、难点)第一节幼儿园的家庭工作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一)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二)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三)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四)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二、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必要性教育目的的计划性与随机性教育对象的集体与个人长幼关系的权威性与亲情化三、幼儿园与家庭衔接中的问题(一)家长方面1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没有衔接的必要2认为教师是权威,自己无法参与3没有时间与教师沟通(二)幼儿园方面1盲目迎合家长2利用家长3排斥家长4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四、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二)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三)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四)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五)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五、幼儿园与家庭衔接方法(一)个别联系方式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家庭访问书面联系(二)集体联系方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家长座谈会等六、家园相互合作的原则平等尊重注重沟通艺术一视同仁第九章幼儿园入小学-儿童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2明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3掌握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基本方法与途径(重点)第一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一、什么是幼小衔接-为什么要做衔接?现在主流观点是孩子功课跟不上,这样的思想导致了幼儿园小学化,也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很多父母在孩子入学前很重视写字技能和计算技能的训练,总是让自己的孩子多做一些习题,多写几个字,而不注意其他方面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准备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女士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曾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教育部的合作课题幼小衔接的研究,前后长达5年,对2000多个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科研证明: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表现出来的任务意识以及主动性和独立性,对他今后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影响是突出、明显的。衔接是儿童体、智、德、美等全面准备一、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变化生活制度变化师生关系变化生活环境变化教育内容变化教学方法变化以上六个方面适应不良现象,会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第二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指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指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从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三、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原则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提前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原则指幼儿园教育应和社区、家庭、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1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1)培养主动性(2)培养独立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3)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二、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1日常生活2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3其它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