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及增长因素分析

上传人:悦** 文档编号:16701847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及增长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及增长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及增长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及增长因素分析201223 号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二O二年三月二一日内容提要: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适度的人口规 模、合理的人口分布、科学有效的人口管理机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据 2011 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1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 2018.6 万人,在人口规模、分布及结 构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利用 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北京市的常住人口规模、分 布及年龄、婚姻、家庭、健康状况等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自然增长、户籍人口迁移增 长、外来人口迁移增长三个方面探讨了 2011年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常住人口规模及分布1. 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明显下降据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 2018.6万人,比2010年末 增加56.7 万人,增长2.9%。增速比前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 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 间人口年均增速下降 2.1 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为 742.2 万人,比 2010年末增加 37.5万人,增长 5.3%,增速 比2001-2010年的年均增速下降 6.3个百分点。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 2010年末 的 35.9%提高到 2011 年末的36.8%,上升0.9 个百分点。外来人口增长仍然是我市人口增长 的主要因素,但增速已有明显下降(见图 1)。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常住人口最多,为 2919 万人;其次是上海市,为 2347.5 万人; 北京市排在第三;天津市最少,为 1354.6 万人。从常住外来人口看,上海市最多,为 935.4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39%;其次是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分别为 344.8 万人和 121 万人, 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 25.5%和 4.1%。2. 常住人口继续向郊区扩散,人口密度分布格局未变从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看,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常住人口最多,为986.4 万人,占全市常 住人口的 48.9%;城市发展新区次之,为 629.9 万人,占 31.2%。这两个功能区集中了全市 80.1%的常住人口。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较少,分别为 215 万人和 187.3万人,所占比重分别为 10.6%和9.3%。与2010年相比,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减少 1.3 万人,下降 0.6%;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别增加 30.7万人和26.4万人, 增速分别为 3.2%和4.4%;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变化较小,增加0.9 万人,增长0.5%。由此 可见,常住人口继续由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扩散。从常住人口密度看,梯度分布的格局并未改变。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230 人/平方公里, 比 2010 年增加 35 人 / 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最高,为 23271 人 / 平方公里;是 城市功能拓展区的 3 倍,城市发展新区的23.2倍,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8.7 倍。(见表 1)表12011年北京市各区县常住人口及人口密度地区常住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万人)常住外来人口(万人)全市2018.6742.21230首都功能核心区21553.423271东城区9121.421739西城区1243224540城市功能拓展区986.44007731朝阳区365.8160.98038丰台区21784.37096石景山区63.421.37519海淀区340.2133.57898城市发展新区629.925771001房山区96.721.4486通州区12547.71379顺义区91.531.3897昌平区173.889.61294大兴区142.967.71379生态涵养发展区187.3311214门头沟区29.44.8203怀柔区37.110.2175平谷区41.85.1440密云县47.17211延庆县31.941603.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 1740.7 万人,占 86.2%;居住在乡村地区的 人口277.9万人,占 13.8%。与2010 年相比,城镇人口在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2 个百 分点,表明我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在四个直辖市中,上海市城镇人口在常住人口的比重最高,为 89.3%;天津市和重庆市 分别为 80.5%和 55.0%。二、常住人口结构特征1. 平均年龄增加,总抚养比上升常住人口中,男性1040.7 万人,占51.6%;女性977.9 万人,占 48.4%;性别比(以女 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6.4,比 2010年的 106.8略有下降。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 183.7 万人,占 9.1%;15-64 岁人口1653.2 万人,占 81.9%; 65 岁及以上人口 181.7 万人,占 9%。与2010年相比,0-14 岁少儿人口和65 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比重分别上升 0.5 个和 0.3个百分点;15-64岁成年人口比重下降 0.8个百分点。常住 人口平均年龄为 37.5 岁,其中,常住户籍人口平均年龄 40.4 岁,常住外来人口平均年龄 31.8岁。与 2010 年相比,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增加0.5 岁。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为 22.1%,其中,少儿抚养比为 11.1%,老年抚养比为 11%。与 2010 年相比,总抚养比上升 1.2 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分别上升0.7 个和0.5 个百 分点。总抚养比的上升表明全市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一老 一小问题值得关注。2. 婚姻关系稳定,存在性别差异15 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 24.3%,有配偶人口占 70.8%,离婚人口占 1.3%,丧偶 人口占 3.6%。与 2010 年相比,有配偶人口比重上升2.7 个百分点,未婚人口、离婚人口、 丧偶人口比重分别下降 1.9个、0.5 个和0.3 个百分点,婚姻关系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婚姻状况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性未婚人口和有配偶人口的比重要高于女性,而离婚人口 和丧偶人口的比重要低于女性,其中,丧偶人口比重的差异较大,男性只有 1.8%,女性为 5.3%,二者相差 3.5 个百分点(见表 2)。表 2 2011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婚姻构成单位:项目合计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15岁及以上人口10024.370.81.33.6男性10024.872.21.21.8女性10023.869.41.55.33. 小型化家庭占主流,单身老人户比重上升据 2011 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1 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家庭户686 万户,集体户 71.4 万户。家庭户以二人户和三人户为主,二者占家庭户总量的 60.6%,其中,二人户占 30.8%,三人户占 29.8%。另外,一人户比例也较高,为 22.3%。一人户中,60 岁及以上的 单身老人户占 17.4%,与 2010 年相比,比重上升2.6 个百分点。单身老人在生活上存在饮 食、出行、就医等多方面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家庭户的代际关系看,近一半为一代户家庭,占 48.7%;二代户家庭占 39.9%;三代 户家庭仅占 11.2%。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化”成为家庭 户组成的主流,并且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为密切。4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良好,男性优于女性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 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全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自我评价“身体健康”的占 49.2%,“基本健康”的占 39.6%,“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占 8.2%,“生活不能自理”的占 3.1%。由于生理特点不同,男性与女性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60 岁及以上的 男性人口自我评价“身体健康”的占 52.8%,比女性高6.8 个百分点;“基本健康”、“不 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都低于女性。分年龄看,各年龄男性“身 体健康”的比例都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逐步加大。三、常住人口增长因素分析常住人口的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构成,其中,机械增长分为户籍人口的迁移增长 和外来人口的迁移增长。2011 年全市增加的 56.7 万常住人口中,自然增加8 万人,其中外 来人口自然增加 1.7 万人;户籍人口迁移增加 12.9万人;外来人口迁移增加 35.8万人,具体增长因素分析如下:1. 自然增长明显上升2007 年以来,我市常住人口出生每年基本在 13-14 万人之间,死亡在8 万人左右,每 年自然增加 5-6 万人。2011年,出生人口增长较快,全年常住人口出生达到16.5 万人,出 生率8. 29%。,比2010年增加2.6万人,出生率上升0.81个千分点。出生人口的增加主要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处于生育峰值年龄(28-32 岁)的妇女不断增加,女性人口中生育 峰值年龄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7年的8.4%提高到2010年的9.9%, 2011年又升至 10.4%。二是独生子女逐步进入婚育年龄,“双独”子女(即夫妻二人均为独生子女)组成 的家庭日益增多,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可生育二胎。我市死亡人口变化较为平稳, 201 1年全市死亡人口 8.5万人,死亡率4.27%。与2010 年相比,死亡人口增加0.3万人,死亡率下降0.14个千分点。在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共同作用下, 2011年全市自然增加人口8万人,比2010年增 加2.3万人;自然增长率4.02%,比2010年上升0.95个千分点。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的变 化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增加造成的。2. 户籍人口迁移增长变化较大户籍人口的迁移增长是户籍迁入人口总量扣除户籍迁出人口总量的净增量。据市公安部 门统计, 2011年全市户籍迁入人口21.1万人,比2010年增加2.6万人;迁出人口8.2万 人,比2010年增加0.6万人;户籍迁移增加人口12.9万人,比2010年增加2万人。从近 5年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看, 2007-2010年全市户籍人口迁移增长较为稳定,每年基本保 持在11万人左右,而2011年有所上升,达到近5年的最高水平。2011 年户籍人口迁移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户籍迁入人口增加,而户籍迁入人口的增 加主要是由于录取学生大量增加造成的。从迁入我市的人口来看,录取学生、投靠亲友以及 大中专毕业分配是排在前三位的原因。 2011 年因这三类原因迁入我市的人员为17.5万人, 占迁入人口总量的82.9%,其中:录取学生12.9万人,占61.1%;投靠亲友2.7万人,占 12.8%;大中专毕业分配1.9万人,占9%。与2010年迁入人口相比,录取学生增加2.3万 人,大中专毕业分配增加 0.26 万人,投靠亲友减少 0.16万人。可见,录取学生增加是 2011 年户籍迁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3. 常住外来人口增速明显减缓如前所述, 2011 年我市常住外来人口总量继续增长,但是增速明显减缓,主要原因有 两点:一是 2011 年经济增速放缓。一般来讲,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理论上 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劳动力需求就越大,我们通常用就业弹性 系数来反映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十一五”时期,全市就业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为 3.3% ,GDP 的年均增长率为 11.4% ,就业弹性系数为 0.29 ,这表明“十一五”时期,经济 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就业增长0.29 个百分点。2011 年,全市经济增速放缓,初步核算,全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000.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1%,低于“十一五” 时期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速的放缓必然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弱。二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聚居地区的管理工作。一方面,部分地区在流动人口聚 居区采取社区化管理模式,遏制闲散人员在村庄的聚居和滞留。另一方面,继续开展流动人 口重点村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排查整治和整村搬迁改造,进一步改善城乡结合部社会秩序, 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管理工作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外来人口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