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引言 声现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681413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引言 声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引言 声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引言 声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dzfSsian.cn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一部分 引言 声现象 更多 中学集体备课稿纸课题:引言 奇妙的物理现象 主备人: 张飞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2)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深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2.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看图、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2)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2)通过讲述物理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三、教学方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 导语一 同学们,当你进入八年级时,你将会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物理,英文名称是否physics,她将带你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给你科学想象的无限空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2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导语二 同学们,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心头还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奇妙的物理现象看一看点燃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 蜡烛先熄灭?(见课本图01)议一议为什么短(长)的先熄灭?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烧瓶的颈部,不金鱼会怎样?(见课本图02)想一想金鱼为什么没有被迅速烫着?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见课本图03)二次备课图0-1想一想书上的字为什么变大了?二次备课试一试给你玻璃杯、课本(纸张)、文具盒(铁质)、塑料板等到物品,隔着上述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发生变化吗?小结归纳 (板书)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到现象。2、物理学对人类的贡献看一看 播放多媒体”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及飞行;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山峡水电站;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图片。议一议人类创造了许多奇迹,你们有何感想呢?点 拨在17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促进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人们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械生产,人类社会进入了 “蒸汽时代”。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可以正确无误地辨认人的声音和手写的字体,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2亿次。说一说同学们,你能说出物理学对人类还有哪些贡献呢?小结归纳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可谓功勋卓著。(板书)物理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附:随堂练习 1下列物理现象中:(1)地热喷泉;(2)闪 电;(3)乐音和噪声;(4)钱江涌潮。属于力现象的是 ;热现象的是 ;电现象的是 ;光现象的是 ;声现象的是 。2 太阳照着树,会在地上留下影子,我们注意到,时间不同,树影也不同。能否用树的影子来记录白天的时间呢?关于这方面的应用,你还知道哪些?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结(1)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到现象。(2)物理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课后准备:玻璃杯、(熟)鸡蛋、精食盐、回形针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平时见到过哪些物理现象? 学生: 导语二 师: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对这些物理现象是怎么思考的?又是怎样怎样的?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那么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读一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想一想 要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无穷奥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索去认识它们的,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小结归纳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当然上述步骤中贯穿着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体 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1. 怎样使鸡蛋上浮和下沉?如图所示,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上浮呢?试一试向杯子水中加盐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下沉呢?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中加水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能不能使鸡蛋悬浮在水中呢?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子水中加适量的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器材:玻璃杯(塑料杯、纸杯)、回形针、水、食盐步骤: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猜 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猜想一下,水是否会溢出?学生:不会(或会)试一试 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水溢出了吗?学生:没有。猜 想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试一试学生两人为一组,继续放入回形针,直到水刚冒出为止,记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算一算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想数字相差多少?交流合作与其他小组交流一下,谁放得最多?猜一猜,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 因素有关?学生;液体种类和杯子大小。小结归纳对上面的实验我们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也一定会感到很吃惊猜想和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二次备课例1 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与接触面的硬度有关2与乒乓球被举的高度有关3与乒乓球的材料有关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用同一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分别接触水泥地面和木板表面,观察乒乓球 弹起的高度;2用同一乒乓球先后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3用不同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出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分析与论证由测量结果交流分析得出影响乒乓球反弹高度的因素。提出新问题 如何使乒乓球反弹的高度超过抛出的高度?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板书)1 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2.猜想与假设: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进行周密的设计;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数据的记录在案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5.分析与论证: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6.评估:对探究的过程、结果,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7.交流与合作: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意识,同时要思考别人的意见,形成有合力的团队。教学反思:中学集体备课稿纸课题: 1.1声音是什么 主备人: 张飞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2.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2)利用声音传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物质。3.情感目标:(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二、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三、教学方法:将本节中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这两个问题按照探究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以此化解教学重点与难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都使人感到刺耳难听。乡村夜晚稻田中的蛙声,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想知道与声音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做一做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具体方案:(1)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2)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体 验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击打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议一议学生讨论交流,上述物体(橡皮筋)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物体发声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小结归纳(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演 示(1)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2)扬声器发声时,纸屑上下跳动。说明:(3)用碎纸屑洒在鼓面上,发声时纸屑跳动,用手按住鼓面,纸屑停止跳动,小鼓不再发声。说明: 应 用让学生一些发声物体振动的事例。想一想 大家能能举出发声体不振动的事例吗?(二)声音的传播做一做(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让同学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想一想它们在声音传播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析总结: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声。讨论交流 请学生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演 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小结归纳 (板书)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音是一种波演 示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引 导介绍: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是人眼看不见。演 示图1-7实验议一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归纳 (板书)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四)声音传播的快慢二次备课做一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想一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议一议怎样估测声音在空气中(300m以上距离)传播的快慢呢?点 拨师: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 m/s;钢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 m/s。小结归纳 (板书)1空气中的声速:340m/s。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ld v液v气。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一: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例1 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 振动 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耳的。例2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B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经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类型二: 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例3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C )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 D水鱼例4 如图7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 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弹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振动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能量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不能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是真空) .类型三: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例5 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具有能量。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二次备课五、作业附:随堂练习 1在图中,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铁丝比棉线传声性能好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 声音了,这是由于_细棉线停止了振动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不能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细棉线没有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反思:中学集体备课稿纸课题: 1.2、声音的特性 主备人: 张飞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3.情感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三、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探究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乐曲:二胡独奏曲和笛子独奏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奏)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两首乐曲,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 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声音与声音有什么不同呢?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响度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点 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小结归纳(板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演 示演示敲鼓思 考 用什么方法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呢?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试一试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小球弹起幅度增大,响度增大。点 拨师: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想一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小结归纳(板书)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试一试人站在距发声体远近不同的地方响度如何?议一议近的地方振幅大,声音大;远的地方振幅小,声音小。小结归纳(板书)3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二)音调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点 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 小结归纳 (板书)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点 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三、总结 1音调和响度;2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五、作业 附:随堂练习类型一: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1 用手轻按自己喉咙两侧,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叫喉部振动幅度小,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部振动幅度大,为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整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功能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B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俗话说“闻其声如风其人”;我们在欣赏流行歌曲时,一听到歌声就知道是谁唱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三)音色听一听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试一试 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单作凭听觉能否辨认出声音是从哪个乐器发出的?点 拨师:即使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也可以区分,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看一看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点 拨师:上述四种乐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波形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声波的波形都很有规律。做一做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请三位同学到后边朗诵同一首诗,其他同学指出是谁。小结归纳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2影响发声体音色的因素:(1)构成发声体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2)构成发声体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3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板书)拓 展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做一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演奏二胡,同学们观察他演奏时,手的位置改变情况,同时比较音调的变化。想一想 学生交流: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什么关系呢?小结归纳弦乐器的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弦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1宋祖英和汤灿都是湘籍著名歌唱演员。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 A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速例2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那么发声体是_瓶子和水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 降低 。(选二次备课填:“升高”、“降低”或“”相同)甲丙乙例3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例4小明在表演二胡时,首先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音调 (填“响度”或“音调”)。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 结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2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五、作业 物理补充练习教学反思:中学集体备课稿纸课题: 1.3 令人厌烦的噪声 主备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2)知道的来源及危害。(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2.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噪声(2)组织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寻求减弱噪声的方法。3.情感目标:(1)通过对乐音和噪声的关系分析,进行思想熏陶,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对噪声来源和危害分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了解控制噪音的方法。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听几种声音:(1)小溪流水,森林中鸟鸣声,配乐诗朗诵,谈谈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声音优美)(2)机器的轰鸣声、公路汽车过路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令人厌烦)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上述声音,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噪声的来源做一做教师:请同学们听两次声音。(第一次优美动听,第二次吵杂难听)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小结归纳(板书)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讨论交流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拓 展1从物理学角度讲:(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学乐音的波形有规律噪声的波形毫无规律生根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拓 展噪声的危害: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喷气式飞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噪声能使人头痛、呕吐。极强的噪声,能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读一读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举例 噪声的危害:例11964年,美国空军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在飞机的轰鸣中,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死亡。例2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单位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在空中的15只珍希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三)噪声的控制讨论交流分析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声源介质人耳),引导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小结归纳 (板书)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想一想以下各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图5图4议一议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1)抓植物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2)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6)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二次备课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一:区分乐音与噪声及噪声的来源例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 剧场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婚庆时的爆竹声 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C )A B C D类型二:噪声的控制例2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B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结 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3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作业补充习题附:随堂练习 1.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2.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C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3.假如你是一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怎样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教学反思:中学集体备课稿纸课题: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主备人: 张飞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2.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3.情感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以此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征及其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导语二 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动画片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小结归纳(板书)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点拨 师:超声波的特征: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应用(1)B超检查母体胎儿二次备课二次备课(2)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3)超声波清洗器 (4)超声波焊接机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清洗器点 拨 师:次声波的特征: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一: 超声波与次声皮例1 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类型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例2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小 B声音太大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 结 1超声与次声。2超声和次声的应用。3超声的特性: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4次声波的特性: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五、作业附:随堂练习1.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2.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 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 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教学反思: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