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学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6624223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学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江苏学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江苏学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主线观点。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 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见解是错误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加“辩证”两个字)考点5: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考点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故意识,物质决定意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局限性: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朴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 上的唯心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A)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意识决定物质(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如:我思故我在;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如:朱熹的“理生万物”;上帝发明世界;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考点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考点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主线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考点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考点5、6: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 规律的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A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反规律会受到规律的处罚B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运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考点7、意识的本质(B)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考点8、意识的作用(B)(1) 人可以能动地结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积极发明性和自觉选择性。(2) 人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考点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10、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考点11、实践是结识的基础(B) (1)实践是结识的来源;(2)实践是结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查结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结识的目的;考点1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 (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假如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比如毛泽东思想只能用于中国革命,不能用于中国建设,于是发展出了邓小平理论)(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合用范围和条件,假如超过了自己的合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能用于平面)考点13、结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 原理:(1)结识具有反复性 (2)结识具有无限性(3)结识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结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查和发展真理。考点14、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原理(1)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错)。原理(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原理(3)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考点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原理: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A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的,从而达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抱负效果;B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考点3、发展的实质(B)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考点4、事物发展的前程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考点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量变达成一定限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 A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奔腾和发展;C要坚持适度原则。考点6、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B)(1)矛盾的含义: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看问题(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漫画);二是矛盾双方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属性。考点7、矛盾普遍性的含义(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考点8、矛盾特殊性的含义(A)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考点9、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对的结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对的解决矛盾的关键。)考点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考点11、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1)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在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的矛盾就是重要矛盾。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方法论:A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重要矛盾;B统筹兼顾,不可忽视次要矛盾。考点12、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1)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原理:在一个矛盾中,处在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事物的性质重要由重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决定。处在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方法论:A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B不可忽视支流考点1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规定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结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结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重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结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重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结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重要矛盾;在结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重要方面,要抓主流。考点14、辩证否认观(B)原理:(1)辩证否认观 辩证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认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主线途径。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存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认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考点15、树立创新意识(C)原理: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规定: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 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绪,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四、结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考点2、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考点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B)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发明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发明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4、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B)(1)人的价值在于发明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人既是价值的发明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重要是看他对社会、对人民的奉献。考点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1)价值观对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考点6、作出对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B)两个标准:规定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考点7、发明与实现人生价值(C)(1)在劳动和奉献中发明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抱负信念,需要有对的价值观的指引。民族团结教育考点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考点2、我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B)考点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