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动物起源》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6592546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细胞动物起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多细胞动物起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多细胞动物起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起源 生命的起源及演化 第一节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1.进化顺序 单细胞 (Protozoa) 单细胞群体 低等多细胞 高等多细胞 (Metozoa) 2.多细胞动物发展的重要阶段 1) 胚层 形成 2) 胚层分化 3) 对称体型 4)身体分节 5)头部 的形成。 3.一类特殊的中间类型 中生动物 ( Mesozoa) 细胞简单分层 ,初步分化 产生。 第一节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在动物界中 , 除了单细胞动物外 , 其他都是多 细胞动物 , 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是生物 进化的历史必然 )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门 ) 过渡类型 :中生动物(中生动物门) 多细胞动物:后生动物(海绵动物 ) 中生动物门 一、 主要特征: 1、全部为体内寄生种类。 双胚虫:寄生于头足类的肾 直泳虫:寄生于海产无脊椎动物 2、种类少,个体小。 50种 0.510mm 3、结构简单,生活史复杂。 虫体由 2040个细胞组成; 细胞排列成双层 4、 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的 过渡类型 中生动物分类 菱形虫纲 : 双胚虫 异胚虫 直泳虫纲 : 直泳虫 双胚虫 第二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1 古生物学 方面 随地层中化石种类的地质年代越来越 久远,其种类组成不断趋于简单化, 形成一个单细胞 群体 多细胞的序 列 。 太古代( 46亿) 古细菌和蓝藻 太古代 ( 35亿) 单细胞动物 古生代 ( 6亿) 生物大爆发(无脊椎动物,爬行类) 中生代 ( 2.3亿) 恐龙、鸟类 新生代 ( 7000万) 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2 形态学 方面 现存动物中,形成单细胞 群体 多细胞 序列。 单细胞群体 多细胞化石( 6000万年前) 3,胚胎学方面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 分,即 个体发育 和 系统发展 。也就是个体 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 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 单而迅速的重演。 个体发育:受精卵 囊胚 原肠胚 胚层 分化 成体。 系统发展:单细胞 群体 两胚层动物 多细胞动物 三胚层动物 高级动物 生物发生 律 .ppt 蛙的 个体发育由受精卵 开始,经囊胚、原肠胚、 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 腿蝌蚪,变态成为蛙。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 展所经历了的单细胞、单 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 始三胚层动物、低等脊椎 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 本过程。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 祖先的进化过程。 蛙的发育 蝌蚪的几个时期 第四节 生物发生律 Haeckel(1866)提出的:个体发育( ontogeny)是系统发育 ( phylogeny)简短而迅速的重演。个体发育是指从受精 卵到性成熟这,系统发育指种群的发展历史。 蛙的大致发育过程 个体 发育 受精卵 囊胚 原肠胚 三胚层 蝌蚪 有腿 成蛙 系统 发育 单细胞 单细胞群 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 鱼 有尾 两栖类 无尾 两栖类 个体发育 是指一个新个体从产生到死亡的 全部历程。对两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新个体始 于两性配子(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受精。 卵子受精后启动发育程序,形成一个新个 体的过程叫做 胚胎发育 。 胚胎发育包括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 形成、中胚层形成、 神经胚形成 、胚层分化与 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许多动物还 必须经过 胚后发育 阶段 变态,才能发育为 成体。 第三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一,生殖细胞的种类及构造 (一)、卵子 1,构造特点: a,染色体数 1/2体细胞 b,贮存大量卵黄 c,分为动物极、植物极 d,大小不一 2,种类:根据卵黄的多少确定 少黄卵:卵黄均匀分布 端黄卵:卵黄集中到植物极 中黄卵:卵黄位于中央 非洲爪蟾 的未受精 卵,示动 物极半球 有较多的 色素,植 物极半球 有较多的 卵黄。 仓鼠卵子 二)、精子 1 构造: a头部:细胞核, 顶体(含溶酶体, 溶解卵膜) b颈部:短,含中心 粒 c尾部:长,由轴丝 构成,运动 2 种类多样 精子的模式图 膜 核 中心体 线粒体 轴 丝 顶体囊 根据卵黄的多少,又可将卵分为: 少黄卵 卵黄含量少,分布均匀 棘皮动物、 文昌鱼、海绵动物、哺乳类; 多黄卵 卵黄丰富、分布不均匀 乌贼、鱼类、爬 行类、鸟类、昆虫的卵。 中黄卵 卵黄中度 海鞘、两栖类 。 雄性生殖细胞 精子。个体小,能活动。 受精 :卵 + 精子 受精卵 这个过程就是受精。 受精作用的意义 在于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 的起点,是新生命的开始。 二 胚胎发育 1,受精:即雌雄 两性配子(精、 卵)融合为一个 细胞即受精卵 (即合子)的过 程。 类型:自体受精, 异体受精 地点: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2,卵裂: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 特点:每次卵裂后形成的分裂球不长 大而继续分裂,使分裂球体积越来越 小。 种类 : 1)完 全卵裂:整个受精卵全部卵裂 (辐射卵裂,螺旋卵裂) 2)不 完全卵裂:卵裂仅限于动物极 (盘状卵裂:分裂限于胚盘处;表面 卵裂:分裂限于卵表面) 卵 裂 完全卵裂: 整个卵 C都 分裂 少黄卵 。 均等卵裂: 卵黄分布均匀 分裂球大小相等 棘皮动 物、 文昌鱼。 不均等卵裂 :卵黄分布不均匀 分裂球大小不均匀 蛙。 海胆的卵裂 B 2细胞期, C 4细胞期, D 32细胞期 蛙的早期卵裂。 A 第一次卵裂, B 第二次卵裂, C 第 四次卵裂,动物极和植物极细胞出现差异。 不完全卵裂: 不含卵黄的 C质 部分 卵裂 多黄卵。 盘裂: 动物极的 C质部分 卵裂 头足类、鱼类、爬 行类和鸟类。 表面卵裂: 卵的表面 卵裂 中黄卵 昆虫等节肢动物。 斑马鱼的盘状卵裂过程 果蝇胚胎的表面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卵裂的后期,分裂球排列在一个中空的球形表面, 形成一层 囊胚;囊胚外面的一层细胞 囊胚层, 中央的空腔称为囊胚腔 里面充满液体或者液化的 卵黄。胚胎的这一发育期为 囊胚期 。 因为卵子类型不同,分裂的类型不同,所以,形 成的囊胚形态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 4种: 腔囊胚 、 实心囊胚 、 表面囊胚 和 盘状囊胚 。 (三)囊胚期 分裂球 实心 桑椹胚 中空 囊胚 。 中间空腔 囊胚腔 。 周围 C层 囊胚层 。 囊胚腔 囊胚层 蛙囊胚期 1、 囊胚腔; 2、 卵黄细胞 囊胚的形成 腔囊胚: 均黄卵或少黄卵经多次全裂,形成皮球状的囊 胚,中间有较大的囊胚腔,这种囊胚叫腔囊胚。凡全裂 又等裂的类型,都形成腔囊胚。 实心囊胚 : 有些全裂卵,由于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没 有腔,或者分裂初期尚有裂隙存在,以后被分裂球挤紧 而消失成为实心球体,这种囊胚称为实心囊胚。如水螅、 水母,某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 表面囊胚: 中黄卵进行表面卵裂,到囊胚期由一层分裂 球包在一团实体的卵黄外面,无囊胚腔。如昆虫。 盘状囊胚 : 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等典型的端黄卵进 行盘状卵裂,形成囊胚,盖于卵黄上,称为盘状囊胚。 实心囊胚和原始的腔囊胚 出现在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和一些低等的环形动物中; 两侧对称型的腔囊胚 见于低等脊椎动物和某些无脊椎 动物; 两栖类是更高等的端黄卵型的 腔囊胚 ; 由于卵黄的集中,从腔囊胚发展成为无脊椎动物的中 黄卵的 表面囊胚 和脊椎动物及某些无脊椎动物端黄卵 的 盘状囊胚 ; 高等哺乳动物的腔囊胚 是次生均黄卵形成的更高级的 腔囊胚。 从动物的进化来看 4,原肠胚:囊胚之后,胚体继续分 化,形成一双层的胚球,即原肠 胚,内层细胞叫内胚层,外层细 胞叫外胚层。开口叫原口或胚孔。 形成方法:内陷;移入;分层; 内转;外包等 整个动物界原肠作用方式变化多 样,但总体可概括为 五种细胞运动机制,即 内陷( invagination): 海星、海胆 内移( ingression): 水螅、水母、 石灰海绵、苔藓虫 分层( delamination): 水螅、水 母 内转 /卷( involution): 头足类、 鱼类 外包( epiboly): 软体动物 同一原肠胚常常包括几种细胞运动方式。 (四)原肠胚期 原肠作用过程 中细胞的五种 运动方式 原肠内陷 内陷、内移、分层、内转、外包 原肠胚 : 原肠腔 内胚层 外胚层 胚孔(原口) 外胚层 内胚层 原肠腔 胚孔 5,中胚层及体腔形成 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中胚层之 间形成的腔叫体腔。 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在胚孔 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 不断分裂形成囊状,并延伸入内外胚 层之间,形成中胚层,中间裂开形成 空腔即体腔 叫裂体腔 原口动物 。 2)、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原肠背部两 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体腔囊,并逐 步扩展为中胚层,中胚层包围的腔即体腔 叫肠体腔。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原口动物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口的 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原口形成动 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 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 及脊索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6,胚层分化 1)、外胚层:神经感官,消化道 两端,皮肤 2)、中胚层:肌肉,真皮,循环, 泄殖,体腔膜 3)、内胚层:消化,呼吸道上皮, 肺,胰及许多腺体 内呼消腺体,外皮感神经,中内生肌排 。 第三节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一)、群体学说:后生多细胞动 物起源于群体鞭毛虫:原肠虫学说; 吞噬虫学说;扁囊胚虫学说 (二)、合胞体学说:后生动物 起 源于多核纤毛虫原始类群。 三、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一)群体学说 ( colonial theory) 起源于群体鞭毛虫 1、原肠虫 (gastraea)学说 Haeckel ,1874 图 3-2 原肠虫学说示意图 囊胚虫 原肠虫 2、吞噬虫 (phagocitella)学说 梅契尼柯夫, 1887 吞噬虫 囊胚虫 图 3-3 吞噬虫学说示意图 3、扁囊胚虫( plakula)学说 Otto Butshli, 1883 图 3-4 Grell-Butschli的扁囊 胚虫学说示意图 扁囊胚虫 两侧原肠虫 (二)合胞体学说( syncytial theory) Hadzi, 1953 Hanson, 1977 图 3-5 合胞体学说示意图 原始的多核纤毛虫 起源于多核纤毛 虫的原始类群 合胞体细胞化 (三)共生学说( symbiosis theory) 图 3-6 共生学说示意图 1、名词:生物发生律、原肠胚、端细胞法、体腔囊 法、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个体发育、系统发育 2、简述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三大证据, 并举例说明? 3、以蛙为例简述生物发生律的生活史? 4、简述多细胞动物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分期? 5、多细胞动物卵的类型与卵裂方式? 6、动物由囊胚发育形成原肠胚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7、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真体腔的主要形成方式有哪些? 思考题 胚层 亦称为 生殖上皮 ,但较少使用,是动 物 胚胎 形成时的一群细胞。所有动物都具 有胚层,其中 脊椎动物 的胚层构造特别显 著,而 海绵动物 的胚层最为简单,通常会 产生两到三层 主要组织层 (有时候称为 初 级胚层 )。 辐射对称 的动物(如: 腔肠动 物 )具两个胚层的构造,包含 内胚层 、 外 胚层 ; 两侧对称 的动物则具有三个胚层的 构造,较辐射对称动物多了位在内胚层与 外胚层之间的 中胚层 。所有胚层内的细胞 最终发育成动物的各项组织与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