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517998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常见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常见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防治,金山区山阳小学,一、水痘,病原体: 病毒存在于疱疹的疱浆内,血液和咽分泌物中,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易感者于接触后约90%发病。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能被乙醇灭活,一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临床表现:,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疹常分批发生,因而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临床表现,诊断,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全身症状轻,典型的水滴状疱疹,同时见有斑丘疹、水疱与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即可诊断。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正常。 并发症: 较常见的是皮疹继发细菌性感染。,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为唯一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传染性强。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染(水痘痂皮无传染性)。也可接触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染。 易感人群: 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及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 保护易感者: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 一班级14天内出现两例水痘,整个班级学生及任课老师就需在24小时内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 )应急接种免费自愿,二、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附在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随空气经呼吸道传染。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发,冬春季可有流行,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临床表现:,人的腮腺在两耳垂下面,像枣大小,很柔软,能分泌唾液,帮助消化。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2-3周,多数无明显前驱期症状,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而起病,少数患儿在腮腺肿胀前1-2天有发热、头痛、咀嚼时腮腺部疼痛等特征。,临床表现:,初起时可感到全身不适,轻者可不发热。也有一部分患儿先有畏寒、发热、头痛和食欲不振现象,过1-2天后,常常先有一侧的腮腺肿起来,肿大的腮腺表面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 2-4天后,对侧腮腺也开始肿起来。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肿势向前、后、下方扩展,边界不太清楚,表面灼热,触摸时有弹性,并有压痛。,临床表现:,张口进食疼痛加重。腺肿在1-3在内发展到高峰,此时全身症状加重,重症可出现高热、寒战、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5-10天后腺肿才自行消退。整个病程为7-12天。,预后特点:,腮腺炎本身非严重疾病,然而却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关节炎等,并可对甲状腺、肾脏及听觉造成损害。,流行病学,传染源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表现者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肿大的其他器官感染者能从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情况 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预防措施,1.腮腺炎病毒耐低温,但在高温、紫外线照射、酒精等作用下可迅速死亡。所以,对于患儿的用具、被褥及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预防疫苗注射,接种对象为1周岁以上易感儿。 3.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月龄、4周岁各接种一剂麻腮风疫苗。,学校如何控制腮腺炎?,1. 各班要及时了解本班学生是否有腮腺炎或腮腺炎类似症状。 2. 一旦怀疑学生患有腮腺炎应立即隔离该学生,并与其家长联系,让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就医。3. 腮腺炎学生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方可上学,大约3周左右,以免传染给其他学生;感染腮腺炎的学生痊愈上学时需出示医院痊愈证明,否则不予入校。4. 广泛宣传腮腺炎防治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要确保学校卫生清洁,保持教室、宿舍空气流通,对学校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减少接触传播机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三、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病原体,为肠道病毒。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引起。这类病毒对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可灭活,对一般消毒剂也敏感,但在自然界和污水、粪便、食物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临床表现:,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热,体温38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临床表现:,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卵圆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病。,引致的口腔溃疡,足底疹子,手掌疹子,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方式,肠道病毒经粪-口 主要 呼吸道飞沫传播 次要 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流行特点,人对本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主要袭击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控制三个环节:,隔离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手卫生 保护易感儿童接种疫苗?,隔离措施:,隔离传染源: 隔离期关注社会和谐 传染期: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中国CDC:症状消失后一周以后,上海专家:症状消失后一周,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一个班级内出现两例手足口 病就需做停课处理,避免交叉感染),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手足口病传播途主要是经接触传播。做好儿童个人、家庭、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传播与感染的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包括洗手是否及时及洗手方法是否正确。,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1.餐前和上厕所后。 2.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 3.打喷嚏或咳嗽后。 4.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5.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正确的洗手方法,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正确的洗手方法,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搓揉,正确的洗手方法,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正确的洗手方法,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