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506795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品管部DCC:王斌 2007/05/14,2,第一章 CCC認證簡述,3,概述,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2001年12月3日发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从2002年5月1日起(现已延期至8月1日),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19大类132种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的,一律不准出厂或进口,更不得上市销售。,4,3C认证步骤,3C认证模式: 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1 认证申请2 型式试验 3 初始工厂审查 4 获证后监督 5 标志加施,5,第二章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共十个要素),6,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作用 是评价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依据 是受检查工厂建立产品认证质量体系的依据,7,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 确定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职责、相互关系的要求 资源要求 文件和记录要求 对供应商及其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控制要求 生产过程控制要求 产品检测要求,8,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 仪器设备校准和运行检查要求 不合格品控制要求 内部质量审核要求 产品的一致性控制要求 产品的包装、搬运、储存要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的“工厂” : 制造商和制造场所/生产场地的统称,9,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依据 基于WTO的原则 与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要求基本一致 认证规则和程序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10,1. 职责和资源,11,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12,与质量有关的人员 质量负责人 技术人员 采购人员 检验/试验人员 内审员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等,职责和相互关系应形成文件 可集中描述 也可在相关的程序中体现,13,质量负责人 应是工厂组织内的人员 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或至少是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人员 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质量相关的事宜 熟悉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强制性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14,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15,生产和检验设备 资源: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 确保生产认证产品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标准的最基本条件 生产和检验设备:性能、精度、运行状态等应能确保满足要求,数量应满足正常批量生产的需要 工厂可根据产品特点、生产方式、规模大小和认证机构的要求来确定并提供资源,以持续满足要求,16,人力资源和环境条件 人力资源:与质量有关,能力和数量应能确保持续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产品的要求;人员能力的评定应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工作环境: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环境,涉及生产、检验、试验、存储等环节,17,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2. 文件和记录,18,质量计划:针对特定的产品、过程、项目,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产品和工艺比较简单时,可以集中编制一份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 产品和工艺比较复杂时,可以分别编制各类文件: CCC要求的程序性文件 产品涉及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 设计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应不低于相应认证标准要求,19,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20,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要求的文件: 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和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技术性文件,21,确定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考虑的因素 认证产品的特点 法律法规要求 认证要求 追溯期限 管理需要等,22,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3. 采购和进货检验,23,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 评价供应商主要针对其能力(规定接收准则);根据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可考虑以下因素: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历史业绩、售后服务 质量保证能力 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如同行的评价、主管部门的推荐、第三方认证等) 满足法规或规章的要求,24,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25,确定采购产品的检验方式和内容应考虑的因素 所采购产品的重要性 自身的检测能力、检验成本 供应商的质保能力等 由供应商完成检验时,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频次、项目、方法,26,定期确认检验 实施的时机 频次 项目 定期确认检验可由工厂完成,也可由供应商或有能力的第三方完成,27,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28,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4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4.5 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29,关键工序: (人)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机)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定期维护保养 (法)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前提:如果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工艺作业指导书应规定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还可以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环)识别所需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30,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31,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32,检验程序 检验依据、项目、检测(抽样)方法、判定规则 例行检验 目的:剔除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偶然性损伤 检验点:通常在生产的最终阶段 数量:100% 性质:非破坏性试验 方法:可以等效,通常不采用安全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条件 项目:应不少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33,确认检验 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由工厂计划和实施的一种定期抽样检验 目的:考核认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验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项目:不少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频次:不低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34,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35,对检验试验设备的要求 根据检验试验要求配备检验试验设备,设备的功能、量程、精度、数量应满足批量生产时的检验要求 制定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规定使用的步骤及方法,操作规程的详略程度与仪器的复杂程度和操作者的能力相适应,36,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37,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应校准的设备: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设备 校准时机:定期或使用前 校准周期:设备使用的工序或工位和频次。法律法规有要求时,校准周期应不大于其规定的周期,38,校准机构:具有相应的资格 溯源: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自行校准:应建立校准的依据,规定校准的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校准状态:应能方便地被使用及管理人员识别,以免误用。如粘贴校准合格标识等 校准记录:保存每一台检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或检定证书,39,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40,运行检查:在校准周期内,为判定测量装置是否适用于产品检验,定期地使用样件对测量装置进行的功能检查 对象: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 目的: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 频次: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 方法:用“样件”检查 时机:在两次校准期间,41,以文件的形式确定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及其检查的要求、内容、频次和方法 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停用该设备,启用同类已校准的设备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满足要求 必要时,对已检产品追回重新进行检测 必要时,调整运行检查的频次,42,7不合格品的控制,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43,控制范围:涉及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 目的: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工应按规定作好记录,若涉及产品一致性的返修应慎重并办理批准手续 按不合格的性质(如个别、批量、偶然性、安全项目)和原因,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44,8内部质量审核,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45,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审核方案:考虑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过程的复杂性、重要性、运行情况及以往审核的结果,顾客的投诉,特别是对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 审核频次:一年内应覆盖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全部内容 内审计划:审核的内容(包括产品一致性)、日程安排及其审核员,46,审核人员:应与受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关系,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纠正和预防措施 责任部门:实施 审核人员:验证 审核报告: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产品一致性做出评价,47,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48,控制目的: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控制责任:工厂 控制对象: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 控制时机:采购、生产和检验等环节 控制要求: 变更控制程序 认证产品发生变更,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49,10包装、搬运和储存,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50,包装: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包装过程、包装标识 搬运:规定搬运方法、工具,培训搬运人员 储存:环境条件满足产品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