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LE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投资计划书_范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49941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9 大小:14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LE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投资计划书_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内江LE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投资计划书_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内江LE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投资计划书_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内江LE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投资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5一、 项目概述5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5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6四、 资金筹措方案6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七、 研究结论7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第二章 市场分析10一、 LED照明行业的发展概况和趋势10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12三、 LED照明行业的市场规模14四、 LED照明行业产业链情况15五、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16六、 LED照明行业壁垒17七、 发展营销组合19八、 行业竞争格局20九、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22十、 LED照明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24十一、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25十二、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29第三章 企业文化30一、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30二、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32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37四、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40五、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42六、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60七、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69第四章 公司治理方案76一、 债权人治理机制76二、 内部监督的内容80三、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86四、 激励机制89五、 控制的层级制度94第五章 选址分析97一、 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99二、 加快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2第六章 人力资源104一、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104二、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种类105三、 企业培训制度的含义107四、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108五、 人员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109六、 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110第七章 SWOT分析115一、 优势分析(S)115二、 劣势分析(W)116三、 机会分析(O)117四、 威胁分析(T)117第八章 财务管理125一、 财务管理原则125二、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29三、 决策与控制136四、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37五、 财务管理的内容138六、 资本结构141七、 计划与预算147第九章 投资方案149一、 建设投资估算149建设投资估算表150二、 建设期利息15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1三、 流动资金152流动资金估算表152四、 项目总投资15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4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5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2四、 偿债能力分析16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4五、 经济评价结论165第十一章 项目总结分析166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内江LE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5、项目联系人:吕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品牌是照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体现,是树立市场地位、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经销商和消费者对照明品牌的认同是建立在公司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综合服务等基础上;而营销渠道是企业将产品投入市场的枢纽。对于新进入的照明企业,无论是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树立或是建立稳定、完善的销售网络,均需要企业大量投入和时间积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5+4+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更大程度融入现代产业分工体系。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富有特色。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内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更加巩固,开放型经济体制逐步健全。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099.1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10.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1.97%;建设期利息41.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4%;流动资金1446.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68%。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099.1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250.25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48.91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2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9495.0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280.0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9.4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70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026.79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七、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099.161.1建设投资万元1610.741.1.1工程费用万元1090.041.1.2其他费用万元488.611.1.3预备费万元32.091.2建设期利息万元41.601.3流动资金万元1446.822资金筹措万元3099.162.1自筹资金万元2250.252.2银行贷款万元848.913营业收入万元12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9495.025利润总额万元3040.046净利润万元2280.037所得税万元760.018增值税万元541.179税金及附加万元64.9410纳税总额万元1366.1211盈亏平衡点万元3026.79产值12回收期年3.7013内部收益率59.4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785.58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LED照明行业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相对于传统白炽灯和节能灯等传统光源而言,LED照明产品具有高效、节能、容易回收、无毒、使用寿命长等性能优点,被世界公认为人类照明史上第三次照明革命。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居民环保意识增强以及产品技术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LED照明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升,LED照明产品已逐渐成为主要的通用照明品类。目前,LED照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并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节能环保产业之一。据LEDInside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上最大的LED照明市场仍然是中国,中国与紧随其后的欧洲和北美的占比之和超过了全球LED照明市场六成,区域集中度较高。我国的LED照明市场在经历前期高速增长后,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随着物联网通信连接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照明设备和传感设备的连接出现了智慧照明等新兴照明品类。目前,我国LED照明市场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全球LED照明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随着LED市场不断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由于我国具有制造成本优势、产业链配套优势和迅速扩大的LED照明应用市场,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企业逐步将相关产业链环节向我国转移。一方面将促进我国LED照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将降低我国LED企业对于国外制造厂商上游材料的依赖,推动LED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发展LED照明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LED照明将逐渐替代传统光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照明能耗不断攀升,出现了巨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寻找高效节能的新型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照明产品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LED照明产品最突出优势为可以大幅度地节省电能,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而且随着技术不断进步,LED照明产品及系统服务正进一步朝着低耗能、高光效、智能化、高使用寿命等方向发展。LED照明灯具的应用与普及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实施细节包括加快LED照明灯具普及、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等,进一步优化和完善LED照明产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LED照明产业健康和稳健发展。智能照明将成为未来LED照明的发展方向。智能照明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有线或无线通讯技术、电力载波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节能控制技术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照明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设计出将照明技术与互联网等数据传输技术及传感控制、图像识别等技术相结合的智能照明系统,针对具体场景为客户量身定制专业、可靠的智能照明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下游行业对照明设备的照度调节、远程控制、能效检测、故障告警、寿命预测、信息追溯等多元化需求,同时降低下游客户的能耗和系统维护成本,从而创建更加智慧互联、安全节能、稳定可靠的应用环境。未来,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智能照明系统将逐步成为下游客户进行照明采购的新趋势。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三、 LED照明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LED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均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因其高效节能、长寿命、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各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LED照明技术提升和价格下降以及各国陆续淘汰白炽灯、积极推广LED照明产品的背景下,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快速发展,产品渗透率由2016年的31.3%提升至2020年的59.0%,全球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484亿元增至2020年的7,383亿元,CAGR为13.28%。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预测,2021年全球LED照明产品的渗透率有望达到66.0%,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89亿元。我国LED照明市场表现出与全球市场一致的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国。我国LED照明产品的渗透率由2016年的42.0%提升至2020年的78.0%,照明产品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017亿元增至2020年的5,269亿元,CAGR为14.9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ResearchAndMarkets发布的全球LED照明市场分析报告,全球LED照明市场将从当前的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中逐步恢复。据中国照明电气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度我国照明行业总营收6,800亿元,同比增幅为12.9%。四、 LED照明行业产业链情况LED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半导体衬底材料、LED外延晶片、LED芯片制造以及相关设备制造,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领域;上游环节在LED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高、设备投资额度大、同时利润率在整个产业链中也相对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其中一部分企业同时开展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生产,一部分企业只拥有芯片生产能力,外延片的供应依靠上游企业提供。中游环节主要是封装和测试,技术含量较高、资本相对密集;LED封装环节设备及制造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封装领域的厂商数量众多;封装企业一般订单能见度较低,产品交付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因此经营业绩受行业景气影响直接且明显。相对于外延和芯片产业,我国大陆的LED封装产业最具竞争力、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外LED企业纷纷进入国内设厂,中国LED封装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中低端LED封装生产基地。同时,受益于下游显示、背光、照明领域的需求回暖,LED封装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下游环节主要包括照明、背光、显示等细分领域。LED应用环节是针对各类市场需求利用LED器件制成面向终端用户的LED应用产品,如LED照明灯具、显示屏、LED背光源、指示灯等。行业细分特征明显且技术主要体现于系统集成,技术面较宽且呈现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对品牌和渠道的要求比较高。由于LED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导致了LED下游产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五、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电话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电话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六、 LED照明行业壁垒1、认证壁垒全球各主要市场的权威机构对照明产品建立了各种性能认证体系,取得这些权威机构的认证是照明产品在全球照明市场进行销售的重要条件。即产品在未经认证并贴付合格标记前不得进行销售,因此产品实现境外销售须以获得产品认证为前置条件。例如,欧盟的CE、ROHS认证,日本的PSE认证,美国的ULFCC认证,澳洲SAA、C-tick、meps认证,巴西的CSA认证等。前述质量认证主要是从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设计标准、生产和检验设备配套以及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对照明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对照明产品生产企业设置了较高的认证标准,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2、技术壁垒LED照明产品质量指标众多,涉及光学、电子等多门学科,而且对生产工艺、品质控制水平和稳定性等技术要求较高,照明技术已成为同行业企业最为关注的竞争焦点。对于新进入企业而言,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制造技术积累、研发和工艺突破能力,亦难以迅速取得境外销售所需的产品认证。3、资金规模壁垒玻璃生产过程中,国外的碎玻璃加入量达到60%-70%,最理想的是采用100%的碎玻璃,以实现循环利用和生态环保。资金实力是进入本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LED照明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产能,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会占用大量资金,加之LED照明产业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后续还需要在研发和设计端进行大量的投入。此外,随着照明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有效控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确立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而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成本、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较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4、品牌和渠道壁垒品牌是照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体现,是树立市场地位、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经销商和消费者对照明品牌的认同是建立在公司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综合服务等基础上;而营销渠道是企业将产品投入市场的枢纽。对于新进入的照明企业,无论是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树立或是建立稳定、完善的销售网络,均需要企业大量投入和时间积累。七、 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八、 行业竞争格局经过多年发展,LED照明行业体系已较为完善,形成了以东亚、北美、欧洲三大区域为中心的产业格局,美国、日本、欧洲、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在不同领域有较强优势。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LED照明企业侧重渠道建设、品牌运营和基础研究,保留部分高端或差异化产品制造。以昕诺飞、欧司朗、通用电气等为代表的传统照明品牌龙头主要来自欧美国家,深耕品牌多年,目前仍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品牌效应。我国LED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依赖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中国LED照明快速崛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目前已成为全球LED照明产业制造中心,占全球产值比例高达70%。区域布局方面,我国目前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闽赣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其中:长三角地区代表企业包括阳光照明、得邦照明、欧普照明、凯耀照明等,珠三角地区代表企业包括佛山照明、木林森、三雄极光等,闽赣地区代表企业包括立达信、通士达等。由于产能过度扩张以及照明行业细分行业较多,造成了我国LED照明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以昕诺飞、欧司朗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及营销渠道等优势,通过全球化布局,主要采用ODM、OEM模式向中国制造企业采购,最终完成全球销售。以雷士照明、欧普照明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渠道网络以及先进的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管理等优势,占据着我国的中高端市场。部分具有技术特色、渠道推广迅速的新兴LED照明企业抓住了行业机遇,迅速发展壮大。众多的中小LED照明生产企业,由于产品技术、质量稳定性、品牌和渠道方面的局限性,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主要在中低端市场的进行价格竞争。九、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办事拖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十、 LED照明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1、政策风险节能减排促使了各国相继施行淘汰传统光源政策,光源的替代性需求构成为推动LED照明行业发展的直接因素。面对环境污染压力和能源短缺矛盾,各国的节能减排基本方向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很多国家纷纷出台淘汰路线图,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对于出口的照明灯具产品提出了覆盖节能环保、生态设计、能效标签、测试检验、性能、安全性、尺寸、重量、形状等方面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若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国外市场不断调整和提高的标准或政策,可能对行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竞争风险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一直是困扰绿色照明企业难题之一。由于LED照明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许多中小规模照明企业为了快速在市场获利,不愿意花费资金、时间在产品研发上,而是通过在低端市场上模仿和抄袭知名品牌的产品、以及价格战来赢得市场,从而导致LED照明行业出现了低端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现象,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LED照明企业的盈利状况,更加不利于LED照明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外贸风险近年来,伴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有所抬头,这对于原先的LED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国内诸多以出口导向特别是出口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LED企业而言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十一、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产品时的极好目标。(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十二、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必须能够融合于其中。第三章 企业文化一、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是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进行的整体谋划和战略设计,是企业文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可以“企业文化管理纲要”、“企业文化发展纲要”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名称发布。企业文化管理规划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企业文化管理规划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可与企业发展战略在期限上保持一致。(一)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1、企业文化管理的环境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认真“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及人文环境作系统分析,关键是要理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到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以此判定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明晰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向和切入点。2、企业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可从政治化内涵、科学化内涵、人本化内涵、市场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体现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主旨,体现创新与竞争的市场经济伦理。3、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期望获得的成果,是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内容的核心。确定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明确在规划期内企业文化管理所达到的层次、特征和效果。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从时间上可分解为年度计划目标;从内容上可分解为若干方面的分目标,如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行为体系和视觉体系的完善程度目标,企业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目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目标等,分目标以下还可具体化为若干定性与定量的指标。4、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施主要明确在企业文化管理目标的指导下,采用什么策略、路径与方法,完成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企业文化的内外传播、企业文化的推展与实践巩固以及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等,最终达到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目的。5、企业文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与保证体系首先,明确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企业“一把手”为组长的企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以及执行机构,建立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与考核奖励标准。其次,明确设立企业文化管理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把企业文化培训纳入所有干部员工培训计划。(二)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原则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具有较强文化意识的企业对此均给予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企业文化管理涉及的因素多,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在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时,应遵循企业文化发展规律,坚持如下原则:(1)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与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2)企业文化创新设计与继承优良传统相结合;(3)企业文化前瞻设计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4)企业文化系统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5)制定集团文化规划与制定所属公司企业文化规划相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同其他规划一样,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其建设目标和实施策略、路径和方法等也必须因时而变,随机制宜。因此,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宜按“滚动计划”的方式进行控制,一般一年左右进行一次滚动调整。二、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一)海尔定律的启示海尔定律(即斜坡球体论)认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依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法”,这个模式是“制度管理”。在此基础上,海尔坚持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其发展目标,矢志不渝,并大力倡导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因而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这就是“文化管理”。如果只有“止动力”,没有“牵引力”,或者说只有制度管理,没有文化管理,海尔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这说明海尔把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如果从狭义角度看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管理底线”,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二者的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制度与文化演进方式的差异文化的演进是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善的。2、制度与文化表现形态的差异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3、制度与文化对人的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比较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三)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制度与文化相互推动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广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迅速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2、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组织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制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就变成空壳,产生了参与文化。3、文化优劣程度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制度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尝试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4、制度与文化永远并存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文化管理也不可能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海尔为“爬坡的球”创造了一个“止动力”,之后又为它创造了一个“牵引力”,使球既不至于下滑,又有动力往上滚,是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结合的典范。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一)企业文化基因有规律性正像其他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基因。而基因的不同,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的规模、效率、市场表现、品牌特征,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能否做大,能否保持持续发展,始终繁荣兴旺,最终是由基因好坏决定的。成功的企业尽管有不同的经验,但在文化基因上一定能找到共同点;反之,失败的企业其失败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把千千万万个失败的案例放在一起研究,一定能找到基因缺陷的规律。美国兰德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每倒闭1000家企业,可能有850家企业是决策失误造成的;而在这850家企业中又有600家是多元化所致。这说明这些倒闭企业经营理念出了问题,实际上就是经营文化基因有共同缺陷。阿里德赫斯有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一长寿公司,书中谈到,十年前的500强,到今天已经有1/3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呢?它只是大,文化基因不一定是最好的。又比如,美国连续出现的大公司舞弊事件,证明是基因出了问题。美国金融世界杂志和英国英特品牌公司每年分别评选出的世界50个驰名商标为什么往往比较稳定,原因在于这些驰名商标有很多共同的好的基因,即非常重视文化的积累,底蕴深厚。它们的无形资产价值一般超过有形资产价值。成功的中外企业之所以百年不衰,其背后是有优秀文化基因的。长寿公司一书总结出成功企业的四条原则:一是对环境非常敏感,与时俱进,关注变化,适应市场和外界的需求;二是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认同感,即文化上的同一性;三是公司的宽容性很强;四是财政比较保守,有审慎的财政政策,敢冒风险,但比较谨慎。这可能就是长寿公司的一部分共同基因。(二)企业文化基因有可分性依据千差万别的企业的分类,也可以对企业文化基因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基因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基因组。如按企业所有权归属不同,可划分为国有企业文化基因组、民营企业文化基因组和股份制企业文化基因组等。不同的基因组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诞生的时代、所处的环境、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它们的基因组合是不同的。比如,国有企业文化基因组有很多优势,包括长期形成的全局意识、民族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永争一流的精神等;但也有基因缺陷,比如说等级思想、依赖思想、求稳意识、平均主义、保守思想、信用缺失等。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有他们的文化基因优势,比如强烈的市场意识、盈利意识、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短视症,如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还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识、家族主义或泛家族主义的小家文化等。如果按产业划分,可划分为传统产业企业文化基因组和新型产业企业文化基因组等,如以IT行业为主的中关村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创新、冒险、宽容等文化基因与传统的煤矿、钢铁、石油等企业的求稳定、顾大局、讲奉献等文化基因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按地域划分,可划分为浙商文化基因组、京商文化基因组、晋商文化基因组、徽商文化基因组等,不同地域的企业,受不同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其文化基因就有很大不同。除此以外,还可以按历史、规模等划分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基因组。(三)企业文化基因有可塑性企业文化基因与纯粹遗传学意义上的基因有所不同,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为决定这些基因的企业自身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是可变与可控的,因此企业文化基因也是可变、可改造的。不过,既然是基因,就不太容易改变和改造,不像修理一部机器、革新一个生产流程和改变一项管理制度那样容易。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工程是一项基因再造工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四、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做好长期规划,做出积极努力。(一)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企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习俗是企业经营及各种交往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带有一定道德取向的习惯性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大众性。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善于发掘和吸取传统道德观念和习俗中的精华,注入符合时代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新内容,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和标准。要使员工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当做,哪些不应当做。并且经过长期不懈地灌输、说服、示范、疏导,最终使这些抽象的伦理道德观念,转化为员工可操作的规则、规范和标准。(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员工教育相结合良好道德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同员工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紧密相连。员工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不仅是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及能力的前提,也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伦理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对员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文化基础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体,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逐步做到不管是否有外在的监督,自己都能不断战胜自身的非道德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层次。(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积极工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进行管理理念与方法创新,在强化硬性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软性管理的作用。如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尊重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扩大民主管理的范围,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等。只要员工有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风貌。(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心理建设,主要诉之于舆论与良心。从建设方法上看,一方面要通过对员工进行反复、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利用舆论进行引导,强化员工道德意识,使之形成道德自律,养成道德习惯;另一方面,当某种先进道德被多数人认同后,也需要适时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硬性约束,起到严格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五)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个人示范有两种:一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模范的道德行为成为员工的表率;二是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也就是通过挖掘、培养、宣传典型人物,以典型的力量来引导员工自觉遵从企业的道德规范。重视集体影响,主要是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礼仪,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使员工置身其中,通过整体氛围的熏陶和互相影响,促进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五、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与其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地之间的关系一样,只有肥沃的企业文化土壤,才能孕育享誉中外的品牌,或者说,一个知名的品牌背后一定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当然,品牌一旦得到市场认可以后,也以它巨大的扩散效应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品牌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品牌文化现象。(一)品牌文化的民族性1、品牌文化民族性的根源品牌中具有深刻的民族性文化内涵,它源于品牌制造者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尽管各国市场紧密相连,很多公司的业务跨越国界,但品牌还是有国籍的。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品牌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品牌文化现象。当今国际的竞争已不再是军事实力的竞争,而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企业作为经济主体,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企业效益好,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就高。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优秀企业、优秀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树立起来的。品牌是优秀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一国的国际品牌则更是该国国家形象的体现。奔驰、西门子代表德国的形象,丰田、索尼代表日本的形象,三星、现代代表韩国的形象。当越来越多的人开着福特、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抽着万宝路、用着IBM的时候,谁又能否认这意味着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呢?日本著名经济学者中谷岩男,对品牌的民族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日本企业具有一种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来源于日本文化,这就给日本企业赋予了重要的宝贵的独特性。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