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专题一(人生、事业、修养)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87498 上传时间:2020-10-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专题一(人生、事业、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思修专题一(人生、事业、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思修专题一(人生、事业、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理工大学 徐 勇 邮箱: 电话:6256334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讲 人生、事业与修养,一 、人生与事业 按照说文解字人的本质看“人”字就知道,独立于天地之间,没有依赖性。 在我看来,从字形上来分析:如果把“一”字看成是天的话,那么人冲破一层天那成了自大的“大”字,再冲破一层就成了大丈夫的“夫”字,如果冲不破那它还是只得其“大”不得其“夫”的“天”字。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 ”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或写作“ ”,从二(上)从大。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故说文曰:“天,颠也。”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说文解字。生部:“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而甲骨文的“生”字正像一颗幼苗破土而出的景象。甲骨文中的“生”,下部的“一”像地平面,一横之上的“丫”像一棵草木的幼芽,中间是小草的茎,茎两边是小枝叶。整个字就像是小草新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的样子。 古人云:“初生如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以为人,何以为生?” 人应该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呢?人生靠什么去支撑呢?这是个涉及生命意义的哲学命题。,核心在于三个讲究: 1、生存的意义(我的存在对于我以外的世界,它是不可或缺的) 2、生命的价值(我的生命是否特立独行,感到满足而自信) 2、讲究生活质量(我的身心是否和谐统一,感到自然、轻松、愉悦、富有文化和品质),我们的人生只为成为有用的人吗? 孔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 解读: 君子当精于艺,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六艺娴熟的人。但,即如能够六艺精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充其量也只是在“艺”的层面上。所以,自己哪怕在“艺”方面有多大精深的造诣,也只能像是最珍贵的器皿一样。 君子当有更高的对于“道”的追求与体悟,这才是人的全面的完善与对高境界的关照。 如果仅止于“艺”,那就是成为“器”了,不足观,如果能够进而成“道” ,那就是“达才”就是“通人”。 所以说,不但君子不能够像器皿,更不能只成为器皿,哪怕是高贵的器皿。因为它还只在“艺”的层面。 君子要求道之所在,所以不能停留在艺。 因之,君子不应该只像器皿。,我们的人生只为追求金钱吗: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理清一个问题:谁是我?我是谁?我在哪里? 最终实现:能和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他人和谐相处;与自我和谐相处。,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干事业,支撑人生就需要干事业。干事业才能找到意义、价值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二、“事业” 最初出现在易经中第一卦:乾卦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 而第二卦:坤卦:夸大治理者应效法大地的宽容,以宽厚德行负载万物;同时,也要见微而知著,行为无褊狭而方圆,内直外方,德行弘大。 坤 坤下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是坤,所以厚德载物。,所谓“事业”,美在其中,畅于四支(肢),发于事业。 所“营”谓之“事”,所“成”谓之“业” 即:有谋划的作为,愿景 孟子曰:人生三乐,择天下英才而教之。,由此,我们认为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德”。 “德”字形本意 “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洪颐煊读书丛录:“值本作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彼此相遇相当曰值古字例以直为值。”)“直”同时也是“德”原来的读音,这通常意味着“直”(值)才是“德”字的成义要件。字形本意为“心、行之所值”,是关于人们的心境、行为与什么水准或什么状态相当的判断。说某人具有某德就是说某人在某一评价空间中到达哪里或站在哪里,说某德(如清德、和德、上德、下德)什么样就是说到达相应位点的行动者的行为表现会是什么样。 德字甲骨文作徝(从彳从直),在西周金文中,在 “直”字下又添加了一个心的象形,强调了不仅要按目光直视,走通行大路的准则去行,而且必须这样去想。金文作惪(从心从直)或德(从心从彳从直),字形的演变寓示人们在进行评价时的侧重点的不同,最终写定的“德”字,“心”“彳”构件完整,似乎正寓示着一种综合与折衷。(见广西师大社老子感悟),这就是周人对“德”的发展,从而使“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开以及去行、去想四层意义。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宗教中一般认为“德者,道之功也”(韩非语),“德者,道之用也” (陆德明语),“德者,道之见也”(苏辙语),“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在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的精神信仰。周人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先贤格言,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在我们看来:“德”可分为私德和公德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地天地君亲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孔子,“德” 我们交往的需要,群体动物,组织的人。 自我实现是在实现他人的价值中去实现自我。,三、修养,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必须讲“修养” 修者,炼也。打磨和锻炼,加工锻造,如砌如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夏炼三伏,冬炼三九。 修者,长也。长期坚持,长功夫,见功效。 修者,美也。完美完善 修者,储存以之养。 养者,养其长,协助,帮助成长。,修什么?养什么? 1、文化修养:野人小人士人 君子贤人圣人 君子只谈得上是一个儒者,贤人可谓兼达之人、正己正人,圣人则超凡脱俗。 孔子曰: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以修身,何以为家。 修身以成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知识修养: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生也有崖而知无崖也! 达到: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知识要讲求:深、新、活、创 知不活者,无用也。,道德修养 西方古典哲学奠基人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值得敬畏,一是头顶上的星空、宇宙,二就是人间的道德。 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成熟以及道德信守的坚定。 社会公德:思维八德 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思维,思维不张,国之将亡。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出自管子牧民 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孙中山: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三字经:五常:礼、仪、仁、智、信 公忠体国 职业道德修养:纪律观、集体观、社会观、团队观、效率观、敬业观、责任观 私德修养: 君子慎独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君子不欺暗室,人的理想人生就是审美的人生,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修身、立德、成业的过程。,谢谢!,祝愿大家收获成功快乐的人生! I hope everybody have a happy li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