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2 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三种方法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68466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2 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三种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2 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三种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2 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三种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互作用,第 二 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二): 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三种方法,栏目导航,解题方法 1通过测量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测动摩擦因数 例1(2013全国卷节选)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cm.,2通过平衡条件测动摩擦因数 例2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B:木块水平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_,原因是 _. (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3)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取10 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解析 实验方案的选择要利于测量、操作,所以选择B方案;拉动水平木板在木块下运动,木块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弹FfFN,由此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木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图时,由于木块所受摩擦力Ff与压力FN成正比,所绘图线应是过原点的直线,因此,作圈时一定注意直线过原点,且使测量数据所描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答案 (1)B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2)木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图象如图所示0.25,3通过功能关系测动摩擦因数 例3(2017山东济南模拟)某同学尝试测量一小滑块和长度为0.5 m的木板BC间的动摩擦因数.首先,他把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小滑块从A端由静止释放,小滑块落在地面上某点(不反弹),测出轨道B端离地面的高度h、B端到小滑块的落点的水平距离x1.然后,他把圆弧轨道AB和木板BC连接并固定在桌面上,将小滑块仍然从A端由静止释放,最后的落点到C端的水平距离为x2,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回答下列问题:,角度1动力学观点 1求加速度:借助实验装置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建方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相应方程 3求出:解上述方程,求. 角度2动平衡观点 测量运动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困难,可转化为静止物体摩擦力的测量,进而测定动摩擦因数 角度3能的观点 对运动物体应用功能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动摩擦因数.,例1(2015全国卷)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1.7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