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xxs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4144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xxs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xxs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xxs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邢学森,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所 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什么是预案,预案即预备方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定级,定级:决定启动应急反应的级别 不能简单以死亡人数或发病人数做为定级原则 事件性质 势态和影响:扩大、局限 特定场所 特定区域 特定时间 定级的“灵活”与“调整”,3,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1 总则 2 应急组织及职责 3 应急准备 4 应急响应 5 应急处置 6 附则,1 总则,1.1 编制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疫情分级与判定 1.5 适用范围,1总则,编制目的 及时发现和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在我省的发生、暴发和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布病疫情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制订本预案。,疫情的分级,根据布病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划分为、级: 级疫情:以县、市为单位发生散发病例,且3周内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病9 例以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传染病处理,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五项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逐步服务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定义: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概念,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 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 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比如,疫苗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是针对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等,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国家确定若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来实现。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11项,目标: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异,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谁来实施?,“服务”由政府购买,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谁是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 疾控中心?县级级以上医疗机构?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谁能为老百姓提供最直接、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和保障”谁就应该是执行主体。,实施瓶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卫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度还不高。,解决办法,强基工程: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核心:应该是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确保国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顺利实施,切实增强全民健康素质 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如何引进人,如何留住人”,传染病处理,核心:散发传染病的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服务内容: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 疫点疫区处理 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宣传教育,传染病处理,传染病管理责任单位:辖区传染病病人由县(市、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管理。 管理的级别依次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当地重点传染病病例、其他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病人管理责任单位,(1)县(市、区)级责任管理的传染病有: 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皮肤炭疽(或肠炭疽)、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急性感染血吸虫病、疟疾、风疹、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共计29种。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需要列入县(市、区)级责任管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2)乡镇级责任管理的传染病有: 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水痘。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需要列入乡镇级责任管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鄂卫发2011【52】号),疫情的分级,级疫情: 出现人间布病暴发疫情; 或3周内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病10例以上; 或波及2 个以上县(市、区); 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级疫情的。,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 潜伏期? 局部地区? 集体单位?,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 潜伏期一般为1周3周,平均2周,最短3天, 最长可达1年,人间布病暴发疫情定义:指布病一个潜伏期(3周)内,局部地区(村庄等)或一个集体单位(养殖场等)发生3例以上布病新发病人。,疫情的分级,级疫情: 3周内,局部地区(村庄等)或一个集体单位(养殖场等)发生10例以上布病新发病人; 或在一个市(州)行政区域内流行,3 周内发病30例以上; 或波及2 个以上市(州),有扩散趋势; 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级疫情的。,疫情的判定,各市(州)当年首例病例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诊,其后续病例由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 级疫情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确认,报同级人民政府启动,同时逐级上报至省卫生厅备案。 级疫情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确认,报同级人民政府启动,同时上报至省卫生厅备案。 级疫情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确认,报省人民政府启动,同时上报至卫生部备案。 级疫情由卫生部组织确认。,2应急组织及职责,2.1 成立疫情处置领导小组 2.2 卫生行政部门分工职责,2应急组织及职责,成立疫情处置领导小组 疫情一旦证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确定疫情级别。级疫情需成立县级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级疫情需要成立市级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级疫情,省政府成立临时疫情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卫生、农牧、公安、交通、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工作小组。各部门应相应成立本部门的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卫生行政部门分工职责,领导小组,专家组,流行病学小组,医疗救治小组,检验小组,消毒小组,后勤保障小组,领导小组,(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布病防制工作的政策、法令和法规。 (2)制定布病应急预案、政策和措施,统一指挥布病的应急处理,对各地应急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3)组织、协调、督促各地各部门开展布病防控工作。 (4)成立布病专家组,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心理危机干预和健康教育。 (5)组织检查考核和进行阶段性防治效果评估,适时调整补充防治政策。 (6)加强毗邻市、县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7)负责统一对外宣传。,专家组,(1)对布病疫情的确定及采取相应措施提出建议。 (2)对布病应急防控及准备工作提出建议。 (3)对布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4)参与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5)对疫情应急响应的启动、终止及后期评估提出意见。 (6)承担领导小组或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小组,(1)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疫情作出全面的评估。 (2)负责组织开展布病疫情监测。 (3)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4)负责组织开展疫点消毒和可疑传染源搜索。,医疗救治小组,(1)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实施诊断、救治工作和心理危机干预。 (2)组建、派遣医疗应急专家队伍指导和支援医疗救治。 (3)汇总各地医疗救治情况。,检验小组,负责标本采集和接收,并开展布病病例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时报告检验结果。,消毒小组,协助畜牧部门对病畜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牲畜皮毛及粪便等,要按规定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个人防护。,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工作中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防护用品等其他所需物资的供应。,3应急准备,3.1 预案及方案制订 3.2 疫情监测与通报 3.3 疫情处置联动机制 3.4 联合督导检查 3.5 培训 3.6 宣传教育 3.7 资金、物资准备,3.1 预案及方案制订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制订相应的布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和技术规范,并根据疫情形势适时进行修订。省卫生厅负责制订全省人间布病疫情应急监测、疫情处置、病例救治、卫生监督等技术方案。省农业厅负责制订全省畜间布病疫情应急监测、疫情处置、病例救治、卫生监督等技术方案。,3.2 疫情监测与通报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的人间布病疫情监测,完善布病监测工作方案,加强监测哨点和网络实验室建设,开展人间布病常规监测工作。省农业厅负责全省畜间疫情监测。 布病疫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省卫生厅和农业厅及时相互通报疫情监测结果,并及时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根据疫情形势,调整监测及应对策略和措施。,3.3 疫情处置联动机制 发生人间布病疫情时,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立即按照“同时到达疫情现场,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同时处置疫情”的三同时原则及时抵达现场,共同组织专家组,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和工作方案,开展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及时有效的控制疫情。卫生部门负责对疫点人密切接触者的防护、医学观察和人标本的采集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动物疫点的消毒等有关处置。,3.4 联合督导检查 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定期开展布病防治工作联合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双方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督导检查频率。督导检查方案由双方组织专家共同制定,3.5 培训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省布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熟悉布病防治知识。,3.6 宣传教育 在疫区和邻近地区广泛进行布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布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措施,克服群众恐慌心理,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处理疫情,如已感染布病,要积极配合治疗。,3.7 资金、物资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布病防控工作的职责要求,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组织相关机构储备应急物资,应急储备物资要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并及时补充更新。其中物资储备应包括:医疗救治药品和预防用药与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和器械、防护用品、检测试剂和仪器等。,4 应急响应,4.1 级疫情应急响应 4.2 级疫情应急响应 4.3 级疫情应急响应 4.4 应急响应终止,4 应急响应,4.1 级疫情应急响应 疫情发生并确认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请当地政府启动级响应。 (1)疫情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布病疑似病例时,于24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省卫生厅报告。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县级卫生局领导下,立即派员赶赴现场,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必要时实施暴露人群预防性服药,防止疫情扩散,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采样、送检,加强疫情监测,密切注意疫情动态。,(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疑似病例标本进行检测和复核,指导现场疫情处理工作。当年首例布病病例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诊。 (4)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市(州)当年首例布病病例进行确诊,必要时,到疫情现场指导疫情处理工作。 (5)医疗机构:当地医疗机构要严格做好病人的诊治、病人污染物及其环境的消毒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6)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执法。 (7)县级爱卫办和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大众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8)县级卫生局:成立县级人间布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力量参与布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和大众性健康宣传教育,并对各地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信息,并通报同级农业部门。 (9)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卫生局防治工作建议,调集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给予紧急支持。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包括无害化处理、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控制疫情。当地农业部门根据卫生部门的通报情况,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4.2 级疫情应急响应 疫情发生并确认后,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请当地政府启动级疫情响应。在级疫情响应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疫情发生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对重点职业人群开展监测。 (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立即派出专家组赴现场参与疫点、疫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加强对疫情现场的技术指导,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4)市、县级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传染病执法力度,重点是疫情报告和处置等落实情况。 (5)市、县级健康教育机构:进一步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 普及布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知识和及时就诊意识。 (6)本市非疫情发生地县(市、区)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加大人间布病疫情的监测力度。,(7)市级卫生局:成立人间布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力量参与布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力量救治病人,动员本地医疗机构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控制疫情发展。对各县(市、区)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信息,并通报同级农业部门。 (8)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市级卫生局防治工作建议,调集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给予紧急支持。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包括无害化处理、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控制疫情。当地农业部门根据卫生部门的通报情况,做好畜间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9)省卫生厅:接到疫情报告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临床、流行病学等专家指导疫情所在地开展防治工作,并给予经费、物资、药品等支持。,4.3 级疫情应急响应 疫情发生并确认后,省卫生厅立即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级疫情响应。在级疫情响应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省卫生厅:成立人间布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划定疫点疫区和防治工作的建议。及时将疫情防治情况通报各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全省医疗卫生力量参与布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对各市(州)、县(市、区)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疫情信息,并通报同级农业部门。,(2)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省卫生厅领导下,派出专家组赴现场指导疫点、疫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大人间布病疫情的监测力度,并及时通报农业部门,当地农业部门根据卫生部门的通报情况,做好畜间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4)未发生疫情地区要做好疫情监测和收治隔离病人等疫情防治的准备工作。,4.4 应急响应终止,根据疫情控制情况,经专家组提出申请,由作出应急响应的各级政府疫情处理领导小组作出本次应急响应结束的决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做好有关工作总结。由于布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根除疫源较为困难,因此,本起疫情控制后需开展经常性的监测防治工作,并建立卫生和畜牧部门的疫情互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5 应急处置,5.1 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5.2 医疗救治 5.3 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4 实验室检测 5.5 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提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建议 5.6 消毒处理与封锁 5.7 疫情监测 5.8 隔离 5.9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5.10 应急监测 5.11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5.12控制效果评估,5.1 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农(畜)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布病防治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尽快控制疫情。各级政府和行,5.2 医疗救治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启动指定的专门医疗救治网络,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同时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各级医疗单位,应加强对布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减低并发症。,5.3 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证实后,尽快判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做好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统计疫区内布病发病人数、接触病死牲畜及参与食用病死牲畜肉人数,做好病例个案调查。调查病、死牲畜的分布、数量、发病经过及症状。及时统计、分析疫情,确定被感染者、感染动物的三间分布。此外,还应追查病死牲畜的皮毛及肉食的其他方向。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 (1)个案调查:按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及核实诊断。 (2)分布及特点调查: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疫点疫区的范围和流行特征。 (3)流行因素调查:详细调查疫区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家畜的饲养情况,分析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标本采集: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标本,迅速做出布病病例的实验室诊断。,5.4 实验室检测 (1)细菌培养:采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进行细菌培养,检出阳性菌株或可疑菌株时,派专人送省疾控中心复核鉴定。 (2)血清检测: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或其他方法进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试验。 (3)实验检测应在指定的符合生物安全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5.5 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提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建议 疫点:一般划定为患病人或动物及同群畜所在的畜场(户)或其它相关屠宰、经营单位。 疫区:疫区是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受威胁区: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延53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5.6 消毒处理与封锁 本病呈暴发流行时,要对疫区依法实施封锁。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动物和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移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交通要道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对易感动物实行圈养或指定地点放养,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以及其它限制性措施。 加强疫区的家禽、家畜管理,避免人畜混居,禽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流行地区,加强灭鼠工作。管好家畜传染源(猪、犬和牛等),不让粪尿液直接流入水中,对粪尿要发酵才能施用。病人粪尿用石灰和漂白粉消毒。 指定专班负责疫点、疫区、病人及家庭消毒工作。,5.7 疫情监测 疫情发生地医疗机构应由专人对布病人进行监测,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要实行零报和日报,直到最后1例治愈后,连续报告5天。,5.8 隔离 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隔离饲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的地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封锁的疫区内最后一头染疫动物被扑杀,经彻底无害化处理后,疫区内监测30天以上,没有发现新病例;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了免疫接种,对所污染场所、设施设备和受污染的其它物品彻底消毒后,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机关解除封锁。,5.9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病畜和阳性畜全部扑杀。病畜和阳性畜及其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等。,5.10 应急监测 对疫区和受威胁的易感人群和动物进行监测。布病呈暴发流行时,疫区内的易感动物必须全部进行监测。,5.11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卫生等部门都有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的任务。要大力宣传“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讲卫生防疾病的方法交给群众,使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行动起来同疾病作斗争。利用多种形式,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搞得生动活泼,用群众的语言、本地的实例启发教育群众,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布侵袭。,5.12 控制效果评估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控制效果的评价,总结疫情处理的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本病防治工作。由于疫情处理涉及扑杀牲畜等,群众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失,应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为了巩固防治成果,牲畜管理十分重要,要进一步落实预防措施,防止疫情的再次发生。 (1)流行病学分析与评价。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布病暴发流行的特征,追踪爆发来源,对疫情控制的措施、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概况以及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指标罹患率、病死率、报告及时率等。 (2)消毒效果评价。消毒处理的正确率、及时率,消毒前后比较等指标评价疫点处理效果。 (3)总结与报告。描述本次疫情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疫情发生的“三间分布”,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6 附则,6.1 预案的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6.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生效。,谢 谢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