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621059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9月23日,第四章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提要】民事法律事实是造成“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以自己意志改变与周围的社会关系的“意思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19世纪德国民法典的产物,在现代民法上有三个意义: 支持了意思自治在民法的全面确立; 为法律规则体系提供了概括工具; 在操作技术上,通过提出意思表示区分了不同程度的自治行为。,2020年9月23日,一、民事法律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恒定、永久存在的,而是随时处在变动当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任何一个民事法律行为都有产生、变更和终止的过程。,1.产生; 2.消灭; 3.变更: 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第一节 民事法律事实概述,2020年9月23日,二、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事实。,1、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依赖于一定客观情况的发生。,2. 并不是所有的客观情况都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只有法律规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才是民事法律事实。换言之,客观事实必须和法律规定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2020年9月23日,死亡,保险合同,继承关系的开始,婚姻关系 自动消灭,合伙关系 待定状态,演出合同 (终止),例:一个人的死亡是重要的法律事实,会引起众多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2020年9月23日,(一)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观事实。 1. 自然事件:(天灾) 2. 社会事件:(人祸),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社会事件虽然是由人引起的,但是与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意志无关。,2020年9月23日,(二)行为:当事人有意识地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活动。 1. 违法行为:民事上的违法财产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2. 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都是当事人有意识的改变自己与他人的法律关系的活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合法行为得到法律的认可,达到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不是没有后果,只不过后果鱼当事人预期的后果不符甚至相反。,2020年9月23日,民事法律关系本质是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随时处在变动当中,即民事法律关系由一个产生、变更、消灭的过程。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 根据与当事人意志是否相关,民事法律事实有分为事件和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2020年9月23日,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内容(权利义务) 客体,民事法 律规范,民 事 法律事实,事件,行为,违法行为,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引起,变动,小结,2020年9月23日,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提要】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该制度是一项以意思自治原则为指导的,专门针对民事主体的表意行为进行规范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民事主体通过单方、多方意思表示进行商品交换活动或者其它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其意义在于赋予了行为人的合法意思表示以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实现民事主体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目的。,2020年9月23日,一、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有意识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能引起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1. 合法行为 2. 民事后果,2020年9月23日,(二)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意思表示:民事主体将自己内心预期希望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意思,通过各种形式表示与外部的行为。,法学家构思的两种人类生活方式: 蜜蜂 Vs 蝴蝶,2020年9月23日,1. 意思表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动机”和“表示行为”: (1)“动机”:动机是指当事人进行某种法律行为的起因。 A. “法律规范行为而不规范内心想法”; B.动机的错误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C.如何保护动机:动机的外在化;,2020年9月23日,(2) 表意行为:当事人将内心动机表现出来,为他人所感知的过程。 意思表示的方式,也就是法律行为的形式。, 合同: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2条; 保证:本法所称保证,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担保法第6条; 抵押: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34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券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本法规定一改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担保法第33条 ; 婚姻:结婚和离婚自由婚姻法; 订立遗嘱和遗赠: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继承法第16条,2020年9月23日,(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A. 一般书面形式:行为人用文字形式做出意思表示,签名盖章后即可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民法通则56条的规定,意思表示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推定和默示四种方式。,a合同法11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传、传真、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 b 书面合同的范围:哪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反过来理解) 商业借贷 融资租赁 建设工程 技术开发和转让 c 民通意见第65条:当事人以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实施的民事行为,如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作为证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该民事行为符合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可以认定有效。,2020年9月23日,a、公证程序,B. 特殊的书面形式:行为人除了用文字做出意思表示以外,还需要履行其它法律规定的手续。,1982年国务院制定公证暂行条例。, 自愿原则:例外:收养法第21条, 公证的民事证据效力:国家信用 + 证据优先 继承法的规定; 直接执行程序; 也可能被推翻;, 公证的适用范围;,2020年9月23日,继承法第17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继承法第20条: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注意:并不是说“公证遗嘱”有绝对的的效力。, 国家信用,2020年9月23日,一、证据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二、强制执行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218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证据优先,2020年9月23日,合同、协议、契约; 财产(私有房屋)分割、赠与、转让; 继承、遗嘱、委托、亲属关系、收养; 出生、婚姻、生存、死亡、身份、学历、经历; 法人资格、章程、资信、财产状况; 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件与原件相符; 文件签名、印鉴属实; 有奖募捐、有奖销售及竞赛活动; 清点财产、封存样品、保全行为、事实证据;,2020年9月23日,b. 鉴证: c. 登记: 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的登记; 作为合同备案的登记; 作为所有权转移要件的登记; 保护第三人(公开)的登记,2020年9月23日,第九条 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条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20年9月23日,D 批准,合同法第44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专利法第10条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公司法第77条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必须经过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 第17条:以协议转让形式出售企业,企业出售合同未经由审批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职能部门审批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确认该企业出售合同不生效;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3条:合营各方签订的合营协议、合同、章程,应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商务部)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机关应在三个月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合营企业经批准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开始营业。,2020年9月23日,(3)推定形式:指一方当事人不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表达起内心意愿,只是做出某种积极的行为,另一方当事人根据这种行为,足以认识推知对方的内心意愿。,推定形式的问题:风险,推定形式的问题 ,2020年9月23日, 以推定形式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容易出现双方对行为性质的误解,需要由法官判断合同的性质。,2020年9月23日,【例】某女士去超市购物,将皮包、手机等物品放入超市为顾客提供的自助式寄存柜中(需投入一枚一元硬币),并获得了一张开启寄存箱的密码纸条。待她购物完毕,打开寄存箱后,发现所存物品不翼而飞。该女士遂向法院起诉超市,要求超市赔偿自己存放在寄存箱中的物品,价值共计1万余元。超市认为寄存柜上贴有“自助存包,责任自负”、“现金及贵重物品不得寄存”等字样,且寄存箱在开启之前并无被撬痕迹,故无须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使用自助寄存柜的行为,对消费者和超市之间所形成的“意思性质”如何认定?,2020年9月23日, 默示行为有效的前提“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 依 据民通意见第66条: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合同法第171条: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也可以拒绝购买。试用期间届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继承法第25条:继承开始,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对比: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收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4)默示行为:指行为人没有任何积极作为,完全处于一种“沉默”状态。,2020年9月23日,口头、书面、推定、沉默四种意思表示的形式,其实都来源于生活,法律的目的本身就是调整社会生活。这四种表达方式本身在生活中就是广泛存在的。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实质是允许民事主体依照自己的意思对相互之间关系创设法律,是对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落实。,2020年9月23日,(一)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状况,将其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共同法律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立遗嘱的行为 VS 放弃遗赠的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就是指根据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可以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法律行为必须在法定的情况下才产生效力:,2020年9月23日,A,B,C,合伙,双方法律行为,又称“交叉行为”,即双方当事人为了追求不同的目的而作出不同的意思表示,也就是双方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共同法律行为,又称“合致行为”,是指多个当事人追求共同的目标所做出的意思表示。,2020年9月23日,法律规定为无偿的行为: 赠与、借用、保证行为 没有约定,视为无偿的行为: 保管、委托、自然人借贷,有偿的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给以了对方某种利益之后,对方当事人在得到这个利益的时候,必须为此而支付相应对价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偿民事法律行为指一方当事人在给以对方当事人某种利益以后,对方当事人在得到这种利益的情况下,不需要支付任何报偿或者代价的法律行为。,(二)有偿和无偿的法律行为。,2020年9月23日,区别有偿和无偿的意义在于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不一样的:一般过失 VS 故意或重大过失 保管合同合同法第374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委托合同合同法第406条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2020年9月23日,诺成性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实践性法律行为是指那种除了意思表示以外,还需要有物的交付来作为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保管合同 自然人的借贷 定金合同 质押合同,(三)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 “赠与”是诺成性还是实践性的法律行为?,合同法第185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186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撤销权)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2020年9月23日,所谓要式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者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或者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就是指那些法律不要求采取任何特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形式要件就能够使其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四)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2020年9月23日, 司法考试的两种考法(多选),2. 下列合同既属于双务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 A 买卖合同; B 自然人借贷合同; C 租赁合同; D 负有保管费的保管合同 00年卷三,54. 下列关于赠与合同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有名合同; B 单务合同; C 诺成合同; D 不要式合同 04年卷三,2020年9月23日,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提要】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并非一定会产生预期效果。法律行为是多样化的,民法机遇和理性的选择,只对那些至少在当事人资格、内容以及自主决定性方面符合一定表村的法律行为,赋予其积极意义:确定的发生预期法律后果,即生效。,2020年9月23日,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某一个意思表示的行为符合民事行为存在的条件,从而确定其构成民事法律行为。(事实状态)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了的民事法律行为获得法律(国家)的认可,依照当事人的意思内容发生法律效力。(价值判断) 正常情况下,99%的法律行为都是成立和生效同时完成,但是有三种情况下,合同成立和生效在时间上有差异,合同可能成立了,但是还没有生效:(1)除了双方签字盖章,还需要“登记批准”才产生效力的合同。,2020年9月23日,(2)“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条件,把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依据。民法通则第62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1. 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 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 3. 条件必须合法;,合同法第45条第2款,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的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2020年9月23日,(3)“附期限的合同”:已经成立的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一定期限的到来。,注意区别“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 “附期限的合同”:“条件”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有可能不发生,当事人在订立条件的时候无法预知。而“期限”是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实,只不过是早晚而已,不具有不确定性。,民通意见第76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到来时生效或者解除。合同法第46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限届满时失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