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163637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述而不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述而不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述而不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 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 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 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 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 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 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 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 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 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 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 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 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 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 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 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 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 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 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 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 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 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 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 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 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 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 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 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 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 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 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 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 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 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 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 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 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 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 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 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 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 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B. “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 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C. 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 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D. “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 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B. 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 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C. “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 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D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 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 分)A. “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尔可以任选其一, 但不能兼而有之。”B. “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 的一份崇高敬意。”C.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断了精 神命脉。”D.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5. 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尔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尔的认识。(6 分)参考答案:1. D解析:A项,材料-第二段原文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 并非“都”“发展” /项,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仅仅对“述”的古今含义做了客观摘录并未 说古代的含义被现代含义“所取代”工项,材料二第二段在对中庸中这句话的分析阐述 时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性”,但这句话并不包含这两者“统一”的意思。2. B 解析:“三年之丧”是古代礼制, 早于孔子,只是孔子对这-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并非是他提出来的。3. C解析:要正确选出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语句,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从阅 读材料二不难发现,这段材料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 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因此,该题提供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A项, 强调要拥有真理;B项,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D项,只是就孝顺父母宗亲而言的。4. 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层层深入,逻辑严密;论证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评分标准:答出-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第点只答出“主要 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第点只答出“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也算对;第点必须答出具体的 论证方法.答出两种方法也可,但必须包含“类比论证”,否则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 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 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得6分。两点必须是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 面来回答。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