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上传人:树美 文档编号:16080102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桃花源记教材分析: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不满社会现实,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同时,本文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语言凝炼优美,浅显易懂,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时至传诵千古而不衰,因此教学时应注重营造气氛,让学生反复品味朗诵,培养文言文语感并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和成语。2理解文意并背诵全文。3感受桃花源的景美、人美、社会生活美,以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并感受桃花源的景美、人美、社会生活美。教学难点:辨证认识桃花源的现实意义。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板书设计:略。诵读欣赏型教学设计1. 情景导入: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300多年前的东晋末年。(播放视频:东晋末年)画外音:东晋末年,强征暴敛,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呀!(图片展示:渔人驾船)画外音:一个武陵渔人驾船顺流而下,突然闯进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播放视频:桃源美景)画外音:真是洞天福地,人间仙境呀!桃源人见到渔人纷纷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播放视频:招待渔人)设计意图:视觉冲击,营造气氛。画外音与视频结合,展示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巧妙的介绍了写作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东晋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又接触了课文内容,并从整体上感受了桃花源和平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2. 整体感知问题: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桃源胜景,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美景色;安乐生活;淳朴民风)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原生态的理解。3. 诵读感受,追溯桃源之美问题:文章中作者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来描述这些美的?(学生找出语句,品味朗诵重点语句。注意这里既有自然环境之美,也有社会生活之美。)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桃花源景美、人美、社会生活美的理解。4. 探究作者写作目的问题:桃花源的生活在当时真的很美,可是,当时人们真能过上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吗?作者为什么要描绘一个这样的地方?(讨论回答: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否定,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教学难点。5. 课外延伸,深化和谐之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小活动:“你说我说话和谐”师讲述: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最美丽的翅膀”。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生活画卷,却是并不存在的,但这样的生活我们今天已经实现,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年代,国泰民安,我们仍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和谐。生活链接:她来自美丽的衡水湖畔,她是远近皆知,闻名遐迩的道德模范林秀贞,她不仅赡养自己的老人,还义务赡养邻村六位孤寡老人,资助许多贫困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她用爱心和热情为和谐社会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视频展示人物图片和颁奖词)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此能作出哪些努力和贡献呢?(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组讨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创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明确作为中学生肩上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五)教师总结,提出希望。(结束语)桃花源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已经实现,我们正在追求一种更加和谐的生活。播下一棵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只要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何愁不能实现呢?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校园,共创美好未来!活动型教学设计1. 我当播音员主要环节:听录音,掌握字音。练习朗读,注意节奏。集体朗读,体会大意。配乐朗读,体会意境。分组朗读,比赛评优。(标准:声音洪亮;朗读流利;读音准确;节奏鲜明;富有感情。)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力图通过争当播音员的活动,调动学生将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感情。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只有流利朗读课文,才可能准确理解课文,这就为下面深入研究文本奠定了基础。)2.我当破译员主要环节:结合课下小注,自行翻译。小组交流,解疑问难。教师重点检查,了解情况。(一词多义,多词一义,古今异义)分组分段翻译,比赛评优。(字字对译,没有疏漏;语意准确,没有偏差;语句流畅,没有语病。)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有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小注,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学会小组互通有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三是学会积累,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如同类词语的归纳。)3我当解说员主要环节:理清线索,分清层次。(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逢、进、居、离、访五个情节。)重点研讨,加深理解。(桃源的神秘体现在哪些地方?桃源历史追溯?桃源景色如何?桃源人的生活如何?桃源的民风怎样?)分组解说,比赛评优。(分神秘的桃源;优美的桃源;安乐的桃源;淳朴的桃源四个展区进行解说)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探究。通过争当解说员的说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内容的理解。以上两个板块有力地突出了教学重点。4. 我当评论员主要环节:教师提问,共同思考。问题:这个世外桃源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这仅仅是作者自己情感意愿的体现吗?不可实现而为之,这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局限性?分组讨论,探究结果。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能联系课文内容;能结合历史情况;能联系作者经历)教师总结,重点引导。时空连线:参照现代战争的图片说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现代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如果出现图片中的情况,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参战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针对教学难点设置的,对于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认识,不能简单的进行判定,而要从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辨证的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5. 我当写作员主要环节:归纳成语,积累词汇。运用成语,说话演练。提供情景,写作迁移。A.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B.以“我心中的桃源”为话题,写一个小片段。C.融入适当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D.“新世纪,再访桃源”为题,续写桃花源记一文。成果展示,朗读交流。(结构相对完整;语言流畅优美;见解独到精辟;感情真挚感人)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全文内容的深化和迁移,通过写作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认知,又给了学生倾吐表达学习心得的机会,达到了读和写、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参考资料:1.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谥号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就是现在的江 西九江。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但在陶 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经成为历史。有时候日常生活所需也出现危机。陶渊明年轻时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在那个年代,做官是所有文人的入世之道;正所谓 学而优则仕。然而看样子陶渊明是不大喜欢做官的。二十九岁那年,他做过江州祭 酒的小官,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辞职不干了。此后一直在家隐居,直到中年后迫于生计又一度出门任职。当他在做彭泽令的时候,他因不想“束带”去见督邮,说 了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又辞官归隐了。这一次是真正地归 隐田园,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 ,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定是难受得很。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 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从他的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精神 世界迈向了另一个层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口念来,让人心向往之。东晋是乱世之末,又是佛教风行、崇尚名士风度的时代,因此,才会造就出陶渊明这样超越世俗的田园诗人。唐以来的许多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陆游,都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在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上也深受其影响。陶渊明的 诗文代表了关于“人的觉醒”,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 重要。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的时候,便感到了一 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2.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