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027039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梗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梗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梗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心梗的临床表现.1、先兆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购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 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 为最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 不明显。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 (“假性正常化”)即前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如及时住院处理(参见本节“心绞痛), 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发生 MI。2、症状1)疼痛 :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 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 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 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 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2)全身症状: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被 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 温一般在38C左右,很少达到39C,持续约一周。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 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 逆。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 见,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 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 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R在T波上),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室颤是 AMI 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 见屋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MI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表明梗死范围广泛,情况严重。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 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 20ml/h ),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 内发生,见于约20%的患者,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 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属次要,有些患者尚有血容量不足 的因素参与。6)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 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 48%。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右心室MI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 伴血压下降。3、体征1)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 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 奔马律;10%20%患者在起病第 23 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 所致;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 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2)血压: 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压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 血压可降至正常,且可能不再恢复到起病前的水平。其他: 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相关的其他体征二。心梗的检测指标和诊断标准。1、心电图心电图常有进行性的改变。对MI的诊断、定位、定范围、估计病情演变和预后都有帮 助。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MI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1)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2)宽而深的 Q 波(病理性 Q 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3)T 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在背向MI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非 ST段抬高性MI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mimV, 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MI所致。 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改变。2、动态性改变ST段抬高性MI: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为超急性期改变。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 时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图378,9).Q 波在3 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 - 80%永久存在。3)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 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4)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 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非ST抬高性MI :上述的类型先是ST段普遍压低(除aVR,有时VI导联外),继 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类型T波改 变在 l6 个月内恢复。3、定位和定范围ST抬高性MI的定位和定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2 放射性核素检查 利用坏死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能结合放射性锝焦磷酸盐或坏死心肌细胞的肌凝蛋白可 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特点,争脉注射99mTc-焦磷酸盐或1111 n-抗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热点扫描或照相;利用坏死心肌血供断绝和瘢痕组织中无血管以致201TI或99mTc-MIBI不能进入细胞的特点,静脉注射这种放射性核素进行冷点扫描或照相;均 可显示MI的部位和范围。前者主要用于急性期,后者用于慢性期或陈旧性MI。目前临 床上已很少应用。用门电路Y闪烁照相法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常用99mTc标记 的红细胞或白蛋白),可观察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有助于判断心室功能、 诊断梗死后造成的室壁运动失调和心室壁瘤.目前多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SPEC?)来检查,新的方法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可观察心肌的代谢变化,判断心 肌的死活可能效果更好。3 超声心动图二维和 M 型超声心动图也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 肌功能失调等。射血分数,即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 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 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4 实验室检查1、起病24 48小时后白细胞可增至(10 20 ) x 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 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CRP )增高均可持续I 3周起病数小 时至2日内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2、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其所长1) 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水平与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明显相关。2) 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 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肌钙蛋白I(cTnI)或T( 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l于1124小时达高峰,7 10 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这些心肌结构蛋白含量 的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3)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 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 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在AMI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 但特异性不很强;cTnT和cTnl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测 定为阴性则6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时间可长达1014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 判断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CK-MB虽不如cTnT、cTnl敏感,旦对早期(4小时)AMI 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以往沿用多年的AMI心肌酶测定包括肌酶激酶(CK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远不如上述心肌坏死标记物,但仍有参 考价值三者在AMI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按序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及2 3 天内达高峰;又分别于3-4天、3-6天及1-2周内回降至正常。7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对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重而 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都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宜先按AMI来处理,并短期内进行心电图、 血清心肌酶测定和肌钙蛋白测定等的动态观察以确定诊断。对非ST段抬高性MI,血清 肌钙蛋白测定的诊断价值更大。三、心梗的治疗1 监护和一般治疗1) 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2) 监测: 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 态。对于严重泵衰者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 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 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的安静和休息.3) 吸氧: 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吸 氧。4) 护理: 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 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 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 至每天 3 次步行 100150m。5) 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给药途径畅通.6) 阿司匹林: 无禁忌证者即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 - 300mg, 然后每日1次,3日后改为75 - 15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2 解除疼痛 选用下列药物尽快解除疼痛:1) 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 - 2小时后再注射 一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防止对呼吸功能的抑制。2) 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3) 或再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用或静脉滴注(参见本 节“心绞痛”),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心肌再灌注疗法可极有效地解除疼痛。3 再灌注心肌起病 36 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 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 的治疗措施.1)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具备施行介入治疗条件的 医院(能在患者住院90分钟内施行PCI;心导管室每年施行PCI 100例并有心 夕卜科待命的条件;施术者每年独立施行PCI 30例;AMI直接PTCA成功率在 90%以上;在所有送到心导管室的患者中,能完成PCI者达85%以上)在患者抵达 急诊室明确诊断之后,寸需施行直接PCI者边给予常规治疗和作术前准备,边将患者 送到心导管室。A. 直接PCI :适应证为:ST段抬高和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的分析)的MI;ST段抬高性MI并发心源性休克; 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忌证者;非ST段抬高性MI,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血流TIMI II级。 应注意:发病12小时以上不宜施行PCI ;不宜对非梗死相关的动脉施行PCI ; 要由有经验者施术,以避免延误时机。有心源性休克者宜先行主动脉内球囊反 搏术,待血压稳定后再施术。B. 补救性PCI :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胸痛,抬高的ST段无明显降低者,应尽快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显示TIMI 0 II级血流,说明相关动脉未再通,宜立即施 行补救性PCI。C. 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 :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如无缺血复发表现,可在7 10天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残留的狭窄病变适宜于PCI可行PCI治疗。2)溶栓疗法:无条件施行介入治疗或因患者就诊延误、转送患者到可施行介入治疗的 单位将会错过再灌注时机,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本法治 疗。A. 适应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AO。2mV,肢导联0O 1mV),或 病史提示A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 12小时,患者年龄 75岁。ST段显著抬高的MI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ST段抬高性 MI,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也 可考虑。B. 禁忌证: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 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颅内肿瘤;近期(24 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未排除主动脉夹层;人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 180/110mmHg )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 10分 钟)的心肺复苏;近期( 3周)外科大手术;近期( 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C. 溶栓药物的应用:以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 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国内常用:尿激酶(urokinase,UK)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万 200万U。链激酶(streptokinase , SK)或重组链激酶(rSK)以150万U静脉滴注,在60分 钟内滴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 100mg在90分钟内静脉给予:先静脉注入15mg継而30分 钟内静脉滴注50mg,其后60分钟内再滴注35mg (国内有报告用上述剂量的一 半也能奏效)。用rtPA前先用肝素5000u静脉注射,用药后继续以肝素每小时 700 1000U持续静脉滴注共48小时,以后改为皮下注射7500U每12小时一次, 连用 3 5 天(也可用低分子量肝素)。用链激酶时,应注意寒战、发热等过敏反应。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 50%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_MB 酶峰值提前出现( 14小时内)等间接判断血栓是否溶解(有关溶栓治疗详见本篇第 十五章)。3)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者, 宜争取68小时内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灌注损伤:急性缺血心 肌再灌注时,可出现再灌注损伤,常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各种快速、缓慢性心 律失常均可出现,应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但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少见,最常见 的为一过性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此不必行特殊处理。4 消除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见本篇第三章“心律失常)。1)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 流电复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用同步直流电复律.2)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 100mg静脉注射,每 5 10分钟重复1次,至期前收缩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 3mg/min的速 度静脉滴注维持(1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min )。如室性心 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治疗.3)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lmg肌内或静脉注射。4) 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第二度或第三度,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宜用人工心脏起搏器 作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治疗,待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5)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 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5 控制休克 根据休克纯属心源性,抑或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存在,而分别处 理.1) 补充血容量: 估计有血容量不足,或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低者,用右旋糖酐40或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俞液后如中心静脉压上升18cmH2O ,肺小动 脉楔压 1518mmHg,则应停止。右心室梗死时,中心静脉压的升高则未必是补 充血容量的禁忌.2) 应用升压药: 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而肺小动脉楔压和心排血量正常时,提示周 围血管张力不足何用多巴胺起始剂量35|j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2 8pg/min,亦可选用多巴酚丁胺起始剂量310pg/ ( kgmin )静脉滴注。3) 应用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动脉楔压(PCWP)增高,心排血 量低或周围血管显著收缩以致四肢厥冷并有发绀时,硝普钠15pg/min开始静脉滴 注,每5分钟逐渐增量至PCWP降至15 18mmHg;硝酸甘油10 20pg/min开始 静脉滴注,每5 10分钟增加5 10pg/min直至左室充盈压下降。4) 其他: 治疗休克的其他措施包括纠正酸中毒、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应 用洋地黄制剂等.为了降低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有条件的医院考虑用主动脉内球囊 反搏术进行辅助循环,然后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随即施行介入治疗或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挽救一些患者的生命。6 治疗心力衰竭 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剂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 剂减轻左心室的负荷,或用多巴酚丁胺10pg/ ( kgmin )静脉滴注或用短效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从小剂量开始等治疗(参见本篇第二章“心力衰竭)。洋地黄制剂可能引起 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由于最早期出现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引起 顺应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 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有右心室梗死的患者应慎用利尿剂.7 其他治疗 下列疗法可能有助于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缺血范围,加快愈合的作用, 有些尚未完全成熟或疗效尚有争论,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选用。1) P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在起病的早期,如无禁忌证可尽早使用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或卡维地洛等B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前壁MI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 可能防止梗死范围的扩大,改善急、慢性期的预后,但应注意其对心脏收缩功能的抑 制。钙通道阻滞剂中的地尔硫卓可能有类似效果,如有口受体阻滞剂禁忌者可考虑 应用。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起病早期应用,从低剂量开始,如卡托普利(起始6.25mg,然后12。5 25mg ,次/日)、依那普利(2.5mg ,2 次/日)、雷米普利( 510mg,1 次/日)、福辛普利( 10mg,1 次/日)等,有 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塑,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病死率。如不能耐 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氯沙坦或缬沙坦等。3)极化液疗法:氯化钾1。5g、胰岛素10U加人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12次/日,714天为一疗程。可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 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心脏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并促使心电图 上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4)抗凝疗法: 目前多用在溶解血栓疗法之后,单独应用者少。在梗死范围较广、复发 性梗死或有梗死先兆者可考虑应用。有出血、出血倾向或出血既往史、严重肝肾功 能不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血压过高、新近手术而创口未愈者禁用。先用肝素或 低分子量肝素。维持凝血时间在正常的两倍左右(试管法20 - 30分钟,APTT法 60-80秒, ACT法300秒左右)继而口服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8 恢复期的处理 如病情稳定,体力增进,可考虑出院。近年主张出院前作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心电图、 放射性核素和(或)超声显像检查,如显示心肌缺血或心功能较差,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考虑进一步处理。心室晚电位检查有助于预测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近 年又提倡AMI恢复后,进行康复治疗,逐步作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体力和工作能力 的增进.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酌情恢复部分或轻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 天工作,但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9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治疗措施与左心室梗死略有不同。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压,而无左心衰 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静脉滴注输液,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治 或肺毛细血管压达1518mmHg。如输液1 2L低血压未能纠正可用正性肌力药以多巴 酚丁胺为优.不宜用利尿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10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无 ST 抬高的: MI 其住院期病死率较低,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则 较高。治疗措施与ST抬高性MI有所区别。非ST段抬高性MI也多是非Q波性,此 类患者不宜溶栓治疗.其中低危险组(无合并症、血流动力稳定、不伴反复胸痛者)以阿司 匹林和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为主;中危险组(伴持续或反复胸痛,心电图无变化 或ST段压低1mm上下者)和高危险组(并发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或持续低血压)则以 介入治疗为首选。其余治疗原则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