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沪教版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15980968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 数学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影响着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数学理解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建构心理意义的过程。没有理解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理解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前提。学生对一个数学概念或原理是否理解,表现在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一个概念或原理。美国数学科学教育局(MSEB)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报告中指出:“人类运用数学语言所做的就是描述模式。数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它寻求对各种模式的理解,这包括自然界的模式、人类思想创造的模式、由其他模式创造的模式。为了使孩子们在数学上成长起来,必须向他们展示丰富的大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生活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他们能看到多样、规则和相互联系。”信息技术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大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生活的模式,看到多样、规则和相互联系”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同一数学对象的“多元联系表示”,从而使数学对象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得到显示,为学生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奠定基础。1利用计算机精确作图,数形结合促进理解“数缺形来少直观,形缺数来难入微”,数形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几何画板等软件能帮助我们方便、迅速地画出精确的几何图形,并能将局部放大,动态显示,这些功能为展示数量和形状上的联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例1 已知,求的最小值。错误的解答:(等号当且仅当,即时成立)将代入得,=2。 所以的最小值是2。在学习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之后,许多学生不理解下面的解法为什么是错的。许多老师也只做到再三强调不是定值,不符合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三个要求“一正,二定,三相等”( “一正”指的是用公式成立的条件、为正;“二定”指的是若认为的最小值是,必须是定值;“三相等” 指的是等号能取到),如此纠错,只能从“数”单方面去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图1)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的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和的图象(如图1),将图象局部放大,让学生在观察中逐渐认识到:(1)“”的几何意义是“除切点外,曲线在曲线的上方”。(2)“等号当且仅当,即时成立”的几何意义是“点(1,2)是曲线和曲线的切点”。(3)曲线和曲线的切点不是曲线的最低点。(4)什么时候切点就是最低点呢?若能找到直线(是定值)和曲线相切,则切点就是最低点。这也是用基本不等式一边需要是定值的原因。(5)还有切点不是最低点的例子吗?如和切于点(1,2),但的最小值并不是2。2利用计算机快速运算,以算助想促进理解繁难的计算、复杂的方程,只要给出算法,利用计算机就能得到解决。由纸笔运算,很难得到观察需要的大量数据,所以许多数学结论只有通过推理论证才能理解。但通过自编的小程序,或者Mathematics for windows、Excel等常见软件的快速运算,可以方便的得到观察所需要的数据,从而对结论有了初步的体验。例2已知:, 试探索数列项的性质,并加以证明。利用Excel得到下表中的数据:ABCD1nanan+1-an(an+1-an)/(an-an-1)2113221431.5-0.5-0.5541.6666666670.166666667-0.333333333651.6-0.066666667-0.4761.6250.025-0.375871.615384615-0.009615385-0.384615385981.6190476190.003663004-0.3809523811091.617647059-0.00140056-0.38235294111101.6181818180.000534759-0.38181818212111.617977528-0.00020429-0.38202247213121.6180555567.80275E-05-0.38194444414131.618025751-2.98045E-05-0.38197424915141.6180371351.13842E-05-0.38196286516151.618032787-4.34839E-06-0.38196721317161.6180344481.66094E-06-0.38196555218171.618033813-6.34422E-07-0.381966187(表格制作的部分过程:(1)在位置B2内输入1;(2)在位置B3内输入“=1+1/B2”; (3)在位置B4内输入“=1+1/B3”;(4)选中B3、B4格,鼠标拖动到B4格的右下角,鼠标下拉得到第二列的一系列数据;(5)在位置C3内输入“=B3-B2”;(6)在位置C4内输入“=B4-B3”;(7)选中C3、C4格,鼠标拖动到C4格的右下角,鼠标下拉得到第三列的一系列数据。)通过观察表中第二列的数据,容易归纳出以下的性质:(1) ;(2)(由数据0.618产生的联想);(3)的奇数项递增,偶数项递减;(4)递减;为了考察递减的速率,让Excel产生第三、第四列的数据,从而又有:(5);3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动态仿真促进理解信息技术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搭建了平台,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在计算机中得到仿真模拟,动态展示操作变换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的 “数学实验”和其他数学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3 宽为a的走廊与另一走廊垂直相连,如果长为8a的细竿能水平地通过拐角,问另一走廊的宽度至少是多少?学生对细竿如何水平地通过拐角缺少直观认识,如何正确的理解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利用几何画板设计仿真数学实验(如图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认识到:(1)细竿的一端在墙壁上滑动(如点B),并且细竿与拐角的顶点(点A)接触时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走廊的宽度。(2)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走廊的宽度,细竿进行的是滑动和转动的复合运动。(图2)(3)另一走廊的宽度的最小值就是细竿的一端在墙壁上滑动,并且细竿绕点A转动时,细竿的另一个端点P与墙面AC距离的最大值。对实际问题理解以后,转化为数学问题:设,求端点P与墙面AC距离的最大值。计算出结果后,还可以与计算机实验得到的度量值相互验证。参考文献1 黄燕琳,喻平.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数学教育学报, 2002,32 章建跃.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103 林恩阿瑟斯蒂恩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胡作玄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 金荣生.让计算机帮助我们猜.数学教学,20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