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化学复习试题

上传人:只**** 文档编号:15944635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化学复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复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复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化学复习试题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2.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SiF4+2H2O,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C.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从组成分类来看,Na2SO4不属于A.化合物 B.氧化物 C.硫酸盐 D.钠盐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糖水、铁粉B、水、氯酸钾、金刚石C、天然气、氮气、合金、D、矿泉水、高锰酸钾、红磷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8.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NaClCl2HClOR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B. Ca(ClO)2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生成大量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11、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倍,已收集好的该气体,放置正确的是A B C D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B.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有浑浊,应再次过滤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D.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克固体食盐13、课堂上,某同学为探究CO2的性质,在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水,振荡后,塑料瓶变瘪(有些扁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探究中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得到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B.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 C.二氧化碳一定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D.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14.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16、下列操作可使硬水软化的是A.加肥皂水B.加入明矾C.过滤D.煮沸17、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其目的是A.便于消防队员灭火 B.使热量散失快,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 D.便于浓烟扩散,防止消防队员中毒、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 Y Y X Z X X Z19、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 下列关于硝酸铵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它每个分子含有8个原子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6C.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H:O=7:6:3 D.分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4 2 58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7 0 19则甲物质反应后待测质量为:A.4 D. 232008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第II卷共4页,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4分)、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氯原子 ; 2个镁离子_ _;(3)-2价的硫元素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2(6分)、现有Ca、O、C、H四种元素中,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最理想的燃料 ;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气体 ;切割玻璃 ; (4)制冷剂 ;(5)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的酸 ;(6)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23(13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该表信息回答问题。1 H2 He3 Li4 Be5 B6 C7 N8 O9 F10 Ne11 Na12 Mg. 13 Al14 Si15 P16 S17 Cl18 Ar(1)表中14号元素的名称是 ;(2)查出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目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5)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 个质子,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_ 个电子。该元素符号为 ;(6)请用表中的元素符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金属参加的化合反应:_ _。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_ _。(7)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能发现某些规律(写两点)。24.(7分)右图为实验室研究炼铁的化学原理的装置,请回答和该实验有关的问题。A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处的实验现象_C处酒精灯的作用_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10克(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据: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甲组 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0g 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6g乙组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 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你认为应选择_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其结果为_。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5、(5分)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3个对比实验(如下图):(1)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实验2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3小木条和小煤块先后分别燃烧,你的结论是 填序号A、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B、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在小木条的周围有充足的氧气C、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才能燃烧26.(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指出实验中A仪器的名称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点燃酒精灯。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4)图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5)对照图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27.(6分)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医院可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含有体积分数为25%的水)来消毒。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5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试验。其试验结果记录如下:试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1)你推测的实验现象是 。(2)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是 。实验室里的酒精灯经常存在灯中有酒精且灯芯正常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2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带有活塞的仪器A是一种可向密闭容器中随时添加液体的仪器,),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1)写出仪器B的名称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某同学认为在不改变装置的仪器、位置及连接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收集氧气的做法是 ;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装置可检验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此时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