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

上传人:99****m 文档编号:15774040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设想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以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3讨论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关于星星的诗句导入回忆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作者介绍和朦胧诗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发表*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时期的地下文学。它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等。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三、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四、请大家朗读,要求:(1)读准音。(2)体会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明确:感情基调是满怀希望的。朗读语调是深沉的。颤(chn)动闪烁(shu)朦胧(mnglng)覆(f)盖疲倦(pjun)静谧(m)憧憬(chngjng)劫(ji)难凝望(nng)五、再读:把握意象,读懂诗歌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六、具体体会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这首诗是借用此术语来说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两点: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第二课时七、自读1、括两节诗的内容第一节:黑暗笼罩大地,诗人向往光明世界。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第二节:否定现实世界,决心追求光明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否定)(肯定)2、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第一节和第二节用了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句子的语气已从肯定变为否定;内容又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意境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八、小结1、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希望。2、结构示意图主要意象:星星(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情境:温馨美好-寒冷严酷主题与变奏内容:向往光明-否定现实3、具有朦胧诗的语言特色:多用象征、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使得诗歌含蓄朦胧。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象征着眼于全文构思,至少也是文章的层次,是一种表现手法;比喻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是修辞手法。九、探究1、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柔软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十、作业处理: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会默默给人们带来光亮谁不愿意呼吸新鲜的空气谁不愿意沐浴温暖的阳光谁不愿意吮吸甘甜的雨露谁不愿意拥有美好的生活可是,人类肆意的破坏使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互动内容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三、学习新课(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合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四、归纳本诗的主题五、课堂练习: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颤动()闪烁()朦胧()覆盖()疲倦()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渗透思想教育。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学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作业设计:1、分析帆的意象。2、仿写。(见练习)板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理解变奏曲的含义。2、掌握本课10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分钟)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星星变奏曲是江河写的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样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闪现的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节组成,每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1、重点字识记。静谧 憧 憬 劫 难 闪烁m 足珍贵 nng 望 寂m f 盖 冻jing2、重点词语掌握。静谧: 憧憬: 劫难:3、文学知识。本诗作者是 ,作品选自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一)有情感地朗读本首诗。(二)学生读文探究,思考、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答: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答:3、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答:4、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又有哪些?这种物象的运用在写作中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答:5、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答:6、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答:7、试着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结合课文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关于本诗的写作背景)答:四、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五、反复朗诵。(7分钟)(学生朗读,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展示。)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