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设计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15672419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摘 要液压支架是现代煤矿综采工作面中的配套支护设备,立柱是其主要结构件。立柱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正常化和工人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治理力度的加大,对矿用机电设备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柱性能检测试验台是进行立柱质量检测的必要设备,是立柱质量监控的保障。本文设计的立柱试验台能够兼容欧洲标准和国家标准,能够检测单根工作阻力达8500kN的立柱的性能。本文介绍了立柱性能检测的方法、试验台的组成、原理,设计了加载系统和承载框架。本设计的主要内容:1. 详细设计了外加载系统、加载液压缸、增压缸、油箱、联结罩、联轴器、承载框架。2. 选取外加载泵站、大泵组、增压缸、加载液压缸、联轴器、加载缸导向套等零部件进行了绘图。3. 承载框架部分,用SolidWorks 2007进行建模,并借助于SolidWorks 2007的一款有限元分析工具COSMOS进行了应力分析。关键词:液压支架立柱;液压加载系统;试验台;ABSTRACTIn the modern mining the hydraulic support is the necessary ancillary equipment, the legs is one of its main element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egs directly relates the mine pit production normalized and workers safe.Along with China coal industry unceasing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to safety dynamics enlarging in production set a higher request to the mineral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examination technology.The legs performance test-bed is the legs quality examination of the fittings is the quality monitoring safeguard of the legs.The legs test-bed of this article designed can compatible European standard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can examine the legs performance of the working resistance reach 8500k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legs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the test platform composition, designed the loading system and the load bearing frame.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1. This article designed the loading system,the hydraulic cylinder,the turbo-charged cylinder, the pumping station fuel tank, joins the cover, the shaft coupling, the load bearing frame in detail.2. Selected the pumping station of loading, the big pump group,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turbo-charged cylinder, the shaft coupling, the cylinder guidance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cartography.3. The design of load bearing frame, with the SolidWorks 2007 carries on the design, and drew support to SolidWorks 2007 sec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ool COSMOS carried on the stress analysis.Keywords: The Legs of hydraulic support; Hydraulic Loading System; Test-bed;目 录1 立柱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设计1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2 立柱试验台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11.3 拟定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32 外加载液压系统设计52.1 液压技术简介5 液压系统概述5 液压传动的优点6 液压技术的缺点72.2 液压加载系统工况分析及设计要求72.3 液压加载系统方案设计8 选择液压动力源82.3.2 选择执行元件82.3.3 确定控制方式8 液压回路设计92.3.5 选定液压油类型11 系统压力、流量的调定和测量122.4 拟定外加载系统原理图122.5 加载液压缸主要参数计算14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14 确定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142.5.3 验算最小稳定速度152.5.4 活塞杆稳定性验算162.6 计算系统压力17 计算加载缸各工况压力18 确定系统供油压力182.7 计算系统各工况的流量182.8 液压泵的参数计算与型号选择19 计算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19 确定液压泵的输出流量202.8.3 选择液压泵212.9 与液压泵匹配的原动机的选择242.9.1 计算液压泵各工况的输出功率24 选择电动机型号252.10 液压元件的选择26 液压阀类元件的选择262.10.2 过滤器的选择27 蓄能器的选择282.10.4 液压油管的选择302.10.5 液压油箱容积的计算342.11 外加载液压系统的验算34 系统的压力损失验算35 系统的发热温升验算372.12 油箱的设计38 油箱设计要点392.12.2 确定油箱的外形尺寸40 油箱的结构设计422.13 泵站结构布置设计42 液压泵站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42 选择液压泵站安装方式432.13.3 电动机与液压泵的联接方式43 液压泵站布置方案443 外加载液压缸设计453.1 液压缸的类型及其特点453.2 液压缸主要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463.3 液压缸缸筒和缸盖的计算46 缸筒和缸盖的结构形式46 确定缸筒的壁厚48 确定液压缸的外径48 缸筒壁厚的验算48 缸盖厚度的计算503.4 缸体长度的确定513.5 活塞的最小导向长度H的确定523.6 导向套尺寸配置52 导向套受力分析52 导向套尺寸与加工要求543.7 液压缸油口直径的计算553.8 活塞杆组件的尺寸计算56 活塞杆组件的组成与材料56 活塞尺寸计算及连接方式选择563.9 加载缸密封圈的选择59 密封装置类型选择59 密封圈材料的选择643.10 液压缸设计注意的问题644 增压液压缸设计664.1 增压液压缸工作原理66 增压回路66 增压液压缸结构674.2 增压缸主要结构尺寸计算和性能参数确定68 已知增压缸参数684.2.2 确定增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684.2.3 确定液压缸的増压行程694.3 增压缸大缸筒的计算70 大缸筒和两缸盖的结构形式70 确定大缸筒的壁厚70 确定增压缸大缸筒的外径71 大缸筒壁厚的验算714.4 增压缸小缸筒的计算73 小缸筒和两缸盖的结构形式73 确定小缸筒的壁厚74 确定小钢筒的外径75 小缸筒壁厚的验算754.5 缸体长度的确定764.6 活塞的最小导向长度H的确定775 试验台承载框架结构设计785.1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78 机架设计的准则78 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78 机架设计的传统步骤795.2 承载框架的结构选型与三维建模79 选择机架形式与钢板材料79 三维设计应用的趋势80 选择三维设计软件的关键考虑因素81 SolidWorks的功能815.3 承载框架的有限元分析826 结 论89参考文献90附 录92附录 内加载系统原理图与选型92附录 框架单侧承载梁应力分布图94附录 框架单侧承载梁位移分布图95附录 SolidWorks最新版本SolidWorks 2007概述96附录 COSMOS 2007简介99致 谢1021 立柱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设计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液压支架的立柱以乳化液为工作介质,在液压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顶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液压支架立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正常化及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随着中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治理力度的加大,对矿用机电设备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煤炭工业迅猛发展,大型综采配套现代化矿井逐年增加,液压支架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并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单根立柱的缸径已经突破400mm,额定工作压力突破43MPa,额定工作阻力达到5400kN,向大缸径、超高压、大工作阻力发展是矿用液压支架发展的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单根工作阻力超过8000kN的立柱便会设计制造并投产使用,到那时检修量和实验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液压支架立柱检测设备是生产和研制高产高效液压支架的关键设备,面对迅速发展的支护技术,需要有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如此大缸径、大工作阻力液压支架立柱的实验台。为此本文设计了这台能够准确检测单根额定工作阻力为8000kN液压立柱的实验台。1.2 立柱试验台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表1.1 立柱试验台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1空载行程立柱空载,在运动速度不大于200mmmin的工况下,全行程往复运动三次2最低启动压力(1)立柱空载无背压工况下,分别对活塞腔,和活塞杆腔逐渐升压至活柱塞全行程移动,记录各级缸的上腔和下腔的启动压力。(2)立柱活柱全缩回,中缸活塞杆腔保持供液压力,大活塞杆腔逐渐升压使中缸运动,记录当中缸中部通过大缸导向套时,大缸活塞杆腔的启动压力。3活塞杆腔密封性能立柱缩至最小高度对活塞杆腔加2MPa和1.1倍供液压力,闭锁密封腔稳压5分钟4中心让压性能立柱全部外伸,将安全阀开启压力调至额定工作压力(1)用102mm/min速度,进行2次行程100mm的让压试验(2)用21mm/min速度,进行2次行程20mm的让压试验(3)多级立柱级间转换处用102mm/min速度,进行2次行程100mm的让压试验5中心过载性能(1)1.5倍额定载荷压缩1)外加载步骤:用0.8倍的额定工作压力使立柱全部外伸压力腔闭锁用1.5倍额定工作阻力外加载1次3min,在3min内作密封试验卸载后测量缸筒扩径残余变形2)内加载步骤:用0.8倍的额定工作压力使立柱全部外伸至全长(953)%立柱两端固定,用1.5倍额定工作压力向压力腔加压压力腔闭锁1次3min,在3min内作密封试验卸载后测量缸筒扩径残余变形(2)全缩回2倍额定载荷立柱全缩回,在外部施加2倍额定工作阻力1次3min6偏心加载用0.1倍额定工作压力使立柱全伸出,闭锁压力腔,按规定偏心量外加额定工作阻力1次3min做密封检查,然后卸载至0.1倍额定工作压力测量级间过渡处的扰度。7耐久性试验(1)偏心加载将立柱伸出至全行程的905%,偏心量按规定的一半加载循环: 加(1.15%)倍额定工作阻力,让压加载速度(10010%)mm/min,运动距离(502.5%)mm 加压完毕,以额定供液压力对活塞杆腔加压回缩(502.5%)mm 用额定工作压力的(7080)%,是液压缸伸出至原位:循环次数大于6000次,循环完毕进行密封性能试验。(2)中心加载将立柱伸出全行程的(905)%,中心加载循环: 用1.1额定倍工作阻力中心加载 卸载0.1倍的额定工作阻力,循环1500次,循环完毕进行密封性能试验。8外伸限位(1)用额定工作压力使活塞向内部挡块伸出,至活塞和内部挡块接触后停留3min(2)在额定工作压力的(805)%和(105)%之间对着内部挡块外伸100次9功能立柱在进行完以上全部试验之后,将立柱的安全阀调到额定工作压力,从全伸出开始以102mm/min的速度外加载使其全行程缩回。10全伸出2倍工作载荷(1)外加载用0.8倍的额定工作压力使立柱伸出,将压力腔闭锁,外加2倍额定工作阻力压载1次3min,在3min内作密封试验(2)内加载用0.8倍的额定工作压力使立柱伸出至全长的(953)%,将其两端固定,向压力腔加2倍的额定工作压力,然后压力腔闭锁1次3min,在3min内作密封试验1.3 拟定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分析以上标准和试验方法,测试立柱的试验台主要由:承载机构、加载机构、压力检测机构、电气控制部分组成。本试验台的加载系统和试验台承载框架是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从这两方面入手,确定方案。加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有机械加载、电加载、液压加载等方式。液压加载系统与其他加载方式相比较具有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无级变速连续加载,所需元件数量少,能远距离控制,运动件的惯性小,能够频繁换向,传动工作平稳等优点,所以本试验台加载系统选用液压系统。液压加载系统分别选用液压油外加载系统和乳化液内加载系统,这种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按照设计要求主要设计试验台的外加载泵站、加载液压缸、增压液压缸、泵站油箱、联结罩、联轴器、增压缸、活塞杆、加载缸导向套等关键零部件。承载部分采用钢板焊接成整体框架式。两侧承载梁的截面积及钢板的厚度设计校核时最终确定。设计承载框架,按照导师的建议,借助三维软件SolidWorks 2007进行设计,对框架进行三维建模,用SolidWorks 2007带的有限元分析工具COSMOS进行应力分析。2 外加载液压系统设计2.1 液压技术简介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系统利用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通过液体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经过各种控制阀和管路的传递,借助于液压执行元件(缸或马达)把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2.1.1 液压系统概述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附录 SolidWorks最新版本SolidWorks 2007概述SolidWorks Corporation推出的SolidWorks 2007 软件,向设计团队提供了以更快捷和更聪明的方式工作的绝佳机会,以求制作出更好的产品。这款领先的 3D CAD 软件的最新版本除了有超过 200 种新特性外,还推出了 SolidWorks 智能特性技术 (“SWIFT”),该技术首次将 3D CAD 最具挑战性设计操作中的专家级技术交付到每位用户手中。SWIFT 技术颠覆了“强大软件必然复杂”的观念,在简化软件使用的同时还带来了效率的指数级增加。例如,以前 3D CAD 应用程序需要设计团队耗费宝贵的时间来确定其生成零件特征(如草图和圆角)的顺序。SolidWorks 2007 改变了这一切,让 SWIFT FeatureXpert 能自动以设计师所需的正确顺序生成新的特征。这样,设计师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上,设计出更好的产品。“FeatureXpert 的新功能大大简化了建模过程,对新用户而言尤其如此,”Sub-Zero Freezer 公司的设计师 Marla Schmidt 表示。“例如,新用户可能不知道如何向已有圆角的零件添加草图。FeatureXpert 会自动调整特征的顺序,以便能够正确应用草图。我们希望 SolidWorks 2007 及今后版本的其它 SWIFT 功能也能带来类似好处。”SWIFT 为 SolidWorks 2007 带来了诸多增强特征,其中 90 都是直接根据客户反馈而产生的。这些增强特征将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提供直观、高性能的软件,帮助设计团队胜人一筹,从而协助客户取得成功。着重点:产品设计,而非设计工具SolidWorks 2007 中的其它 SWIFT 工具包括 SWIFT SketchXpert,它解决了绘制时的空间性和关系性冲突;还有 SWIFT MateXpert,它消除了用户添加或修改配对部件时导致的冲突。SWIFT 是 SolidWorks Corporation 在 3D CAD 解决之道上更着重于产品设计,而非支持该设计的工具的具体实施的鲜明例证。 这个着重点在强大的新搜索功能中也体现得相当明显,该功能让用户只需使用一种工具,即能够在其桌面单机、共享文件、产品数据管理 (PDM) 系统,或者其供应链环境中找到与其 3D 设计作业相关的任何内容。这个强大而易于使用的新功能将与很多新标准内容协同工作,这包括使用 SolidWorks 3D ContentCentral 部件查找服务提供的内容。其结果是,设计团队通过将其搜索自己已创建的文件和部件的时间降至最低,从而腾出更多时间来设计一流的产品。 该工具还将针对 SolidWorks 2007 中的新路径和焊件内容。SolidWorks 用户现在拥有比任何 3D CAD 用户社区更多的预定义内容,这非常重要,因为 60 的普通机器都包含已购买的部件。利用 2D 的专有技术来推动 3D 设计对设计团队颇为关键的一点是,其在创建 3D 模型前使用 2D 进行表达的能力。SolidWorks 2007 相应地对该功能(如去年推出的制图模块 (Sketch Block))进行了大幅改善。对皮带、链条、滑轮和齿轮的 2D 绘制现在能自动体现出多部件的互动和运动,这有助于设计团队在其工作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优化其设计。此功能将 3D CAD 的智能化和 2D CAD 的感觉融为一体。独具一格的 SolidWorks Design Checker 在去年作为 SolidWorks 2006 的组件推出,它包括强大的新功能,可确保工程图能够达到每个用户机构定义的标准。新功能包括自动校正和从已完成工程图“学习”的能力,这些功能让设计师能更轻松地避免代价昂贵而耗费人力的图样修改。 此外,SolidWorks 2007 首次让用户能够将任何文件保存为 Adobe System 新的 3D PDF 格式,从而对两种主流标准提供全面支持,以便共享 3D 设计、PDF 和 SolidWorks eDrawings 协同格式。SolidWorks 2007 包括一系列其它新的绘图增强特性,使其能更轻松有效地将 2D 工程图转化为 3D 模型,并生成完整、专业和可交付生产的 2D 文件来准备产品制造。设计新产品和创新性产品3D CAD 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出更好的产品。要使产品更具现代感并符合人体工程学,SolidWorks 2007 推出了强大的新型消费者设计和组件互动功能。新的自由表面处理 (Freeform surfacing) 工具首次让设计团队简单地“推拉”控制点,即可完全使用直观的弯曲连续 (C2) 控制来创建时尚的表面。其结果是,该工具比使用传统的表面处理命令能更快完成优雅的设计。 SolidWorks 2007 新的 3D 齿轮啮合和皮带互动功能首次模拟了皮带、链条、齿条、副齿轮和齿轮的组合动作,从而比以往能更好地测试更复杂的组件。新功能可选默认为标准组件大小,并使设计的成本和人力降至最低。 强大的新设计工具SolidWorks 2007 将 SolidWorks 推出强大的新设计工具的传统扩展到了主流 3D CAD 市场,为设计团队带来了让其公司迈向成功的新机会。 例如,SolidWorks 2007 包括了 SolidWorks ScanTo3D 功能,让用户能够自动从真实物品中提取设计数据 例如需要更换的破损物件或泡沫塑料的概念模型,然后将数据移动到 SolidWorks 设计环境中。内置功能包括易于使用的向导界面、能够逐步引导用户完成扫描和数据导入的过程,并完成完全定义的 3D 实体模型。 ScanTo3D 软件已针对 SolidWorks 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NextEngine生产的新型高分辨率、全彩桌面 3D 扫描仪进行优化,该扫描仪以折扣价向 SolidWorks 用户提供。此外,ScanTo3D 还提供对数种其它常用 3D 扫描数据格式的支持。 SolidWorks 2007 整合的分析软件工具中包括了强大的新功能。COSMOSXpress 是每种 SolidWorks 3D CAD 产品都包括的基本分析工具,该工具现在包括优化功能,能够储存极有价值的部件资料,并通过协助确保产品不会过度设计,从而提升产品性能。COSMOSWorks Designer 分析工具包括在 SolidWorks Office Premium 中,该工具为焊件分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全新功能。它使复杂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并且超越了其它分析工具所能达到的高度。SolidWorks Office Premium 现在包括 COSMOSMotion 分析软件,该软件将协助设计团队制造出具有关键活动部件的产品,这些部件需要设计良好的动态属性。 “SolidWorks 2007 是里程碑式的版本,因为随着 SWIFT 的推出,3D CAD 跨越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门槛。”SolidWorks Corporation 的首席执行官 John McEleney 表示,“用户不仅具备了将复杂的操作简化为最少量命令的全新方式,他们现在还具备了大多数有造诣的 SolidWorks 专家才具有的智慧和专门知识。SWIFT 将影响今后数年的设计工程。”附录 COSMOS 2007简介COSMOS2007将强大功能与简单操作相结合,包括超过60个新特性。它通过向设计师提供工具来找到并纠正问题(而不致浪费时间和金钱),从而鼓励设计师进行创新。COSMOS 2007 在过去五年都完全依赖 SolidWorks 的投资,它使分析变得极为简单,以便设计过程中的每个人都能使用;同时它有着足够复杂的程度,能产生精确、可靠的结果。SolidWorks 的策略让设计师能够着力于创新,而非学习技术工具。COSMOS 2007 通过融合新特性(如虚拟传感器),能对设计的性能提供快速反馈。虚拟传感器是能够提供 3D 模型特定位置相关信息的软件装置,信息提供方式类似于物理传感器在原型上的工作方式。它还对相当耗时的过程进行了自动化处理,在以往,该过程总是让设计师们放弃对其工作进行分析。新的环形对称功能,例如,将分析圆形设计(如刹车鼓或涡轮叶片)的复杂任务的时间降低至数分钟。COSMOS 2007以类似的风格在单步骤过程中模拟了常用的设计元素(如轴承),从而免去了数小时复杂的手动工作。市场研究与技术评估公司 Daratech, Inc. 的首席执行官 Charles Foundyller 表示,该易用工具能提供准确结果,从而免除了设计的产品进行原型制作和生产时表现并非预期的风险。Foundyller 表示,“越来越多的工程经理都将先进的 CAE 工具交给普通的产品设计师,并获得了诸多好处:例如更多产品创新、更快的市场投放时间,以及要建立并测试的实体原型的数量大大减少。”“怀疑主义者表示这一切永远不可能发生,但在今天,COSMOSWorks 等 CAE 工具的出现证明了他们大错特错。通过使用 CAE 快速改善产品设计师的设计并使用实体测试进行验证,产品设计师就能自由地进行创新,而不会产生额外的原型制造费用或风险。这样,您不但可以拿到自己的蛋糕,还可以将它吞下。”专注于设计,而非设计工具COSMOS 产品套装包括 COSMOSWorks 有限元分析 (FEA) 软件、COSMOSMotion 机械分析软件,以及 COSMOSFloWorks 流体分析软件。这些软件提供了简单而精确的设计分析,通过向设计师提供一张捕获错误的安全网,从而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进行创新,因为他们清楚自己不会将代价高昂的错误传递到生产线上。COSMOSWorks 诸多新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是对于装配体和焊件/轴杆分析的弹性网格应用。COMOSWorks 2007 在其焊件分析功能中采用了独特的分析转换和检测功能,大大减少了网格应用和分析时间。传统的 FEA 程序要求工程师绘制线条,并制订接合点来连接轴杆和构架。在全新的 COSMOSWorks 2007 焊件分析环境中,用户只需单击一下,即可将结构化组件自动转换为轴杆或构架。这让设计师在短短数分钟内即可分析轴杆结构,而无需冗长而复杂的建立过程,何况该过程可能出错。 装配体的弹性分析让设计师能够在装配体在成品中共同作用时对其进行分析,而不是将其作为单独的装配体进行分析。该新功能让设计师手动调整各装配体网格的需求降至最小,并消除了尝试和出错的猜测工作,从而节省了时间。“COSMOSWorks 2007 全新的弹性网格应用功能通过对过程进行自动化,帮助我准确而快速地分析我的装配体设计。”水处理技术开发商 Trojan Technologies Inc. 的工程专家 Mike Marcu 表示,“我可以专注于设计最理想的产品,因为我无需担心有不准确的结果,或者花费过多时间才能建立我的分析。” COSMOSMotion 和 COSMOSFloWorks 中的速度和易用性COSMOSMotion 2007 的升级极为注重易用性以及其与其它 COSMOS 和 SolidWorks 软件的互动。COSMOS 与 SolidWorks 的完全整合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从其 SolidWorks 用户界面直接进行动态分析,而无需中间的设置步骤。其与 COSMOSWorks Designer 的整合让用户能够在单个无缝的操作中设计、模拟并分析机械装配体。 COSMOSFloWorks 流体动态分析软件采用了首创的薄壁分析技术以及 64 位支持,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达六百万个单元。COSMOSFloWorks 是首个主流的流动计算软件,可支持 64 位处理,用户使用该软件,能够比常用的 32 位应用程序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薄壁技术通过自动捕获并解决其几何对象,让用户能够分析薄壁结构周围和通过薄壁的流动。COSMOSFloWorks 方法可无需使用手动网格控制,只需使用较少的网格单元即可快速解决薄壁问题。 在所有三种产品中,COSMOS 2007 可让设计分析变得同时必不可少又毫不起眼。之所以毫不起眼,是因为它易于使用;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它在开发更好的产品时承担的角色。SolidWorks 首席运营官 Jeff Ray 表示,“设计师渴望创新,但在以往,他们受限于工具和流程。”“如果设计师希望尝试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东西,他们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会将有缺陷的设计传递到生产线上,这样纠错的成本势必倍增。分析软件能够检测到这些缺陷,但是这些工具往往太难掌握,不值得为之付出过多精力。我们在 COSMOS 2007 中建立了一整套解决方案,通过简单而准确的分析,消除了难于学习的障碍。”关于 SolidWorks CorporationSolidWorks Corporation 是 Dassault Systmes S.A. (Nasdaq: DASTY, Euronext Paris: #13065, DSY.PA) 的下属公司,专门开发和销售设计、分析和产品数据管理软件。它是 3D CAD 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提供直观、高性能的软件,可帮助产品设计部门开发一流的产品。致 谢四年的大学生活,若夜幕中闪过的流星,稍纵即逝。毕业设计作为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一项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了。回顾过去的3个月,从课题制定着手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稿,这期间老师们的关心和同学们的支持都一直伴随着我。在毕业论文成稿之时,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舒凤翔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设计的选题到设计最后完成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和无微不至的指导。两个多月的设计期间,舒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舒老师从毕业设计选题开始,就在方案选择、结构设计和论文写作方面给予我指导。舒老师在我的设计的每个关键时刻总会给我最细致的指导,在我设计进行到最困难的关口,总会给我莫大的向前摸索的勇气,设计过程中舒老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为此,我向舒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再次,我还要感谢中国矿业大学对我的栽培,感谢所有中国矿业大学的老师。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老师们严谨的学风、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使我在学习和探索中受益匪浅,他们豁达的胸襟、严谨治学的学术品格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永远的航标。四年中,让我学到了很多终生受益的知识和能力,并能最终顺利地完成我的本科学业。谨此感谢所有中国矿业大学的老师们!感谢所有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本论文的老师,请给予宝贵批评和指导。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同学,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我的无限关怀与动力,是他们让我得以幸福地生活。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其他人,请原谅我不能将你们的名字一一列出,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致谢。 崔蕾蕾2007年6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