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5671924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说课稿及教案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孤旅生涯中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対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课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它被作为讲读课文编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抒情散文单元,学生通过这一课文的学习,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懂得咏物抒情的抒情方式,接受良好情感的熏陶,提高审美品味。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 2.体会本文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揣摩语句,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4.培养高洁情操,提升审美品味,热爱生活,追求光明自由,三、教学重点: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主旨;品味含蓄优美的语言。难 点: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主旨关 键:深入品读领悟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课件四、教学过程: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感知文本,反复朗读,梳理结构;本案为第二课时,体会感情,领会主旨,品味语言,迁移拓展。(一)复习提问:1.回忆上一课时梳理出来的文章结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赏绿囚绿释绿思绿)。2.第一部分“赏绿”写出作者对绿怎样的感情?(喜爱)这两个问题的复习为下面分析打下基础(二)研读探究: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两大块:体会感情领会主旨,理解咏物抒情的写法;品味语言。围绕两大目标,我选择了“有放有导,适时点拨”的策略,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另一方面,设计了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有效的驾驭课堂 第一、体会感情领会主旨,理解咏物抒情的写法。方法是研读重点段落A.首先设问:作者为什么“ 囚绿”?这一问设计意图:“囚绿”是全文的主体,理解了囚绿的前因后果,就理解了全文,解决这一问的具体过程是:问:文题是“囚绿”,哪些内容叙述了“囚绿”这件事?811段 。请一位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先读,品读不离文本。读后思考:我为什么“囚绿”?用文中语句回答。这一问引导学生找到第8段中相关句子:“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它为我无声的歌唱”,这样来理解“囚绿”的目的。教师接着再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绿”被幽禁之后的生态的?“我”自己的心态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引导学生划出并朗读8-11段中描写青藤的句子:“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枝叶变得细瘦”“我”的心态的变化,喜悦、不快、恼怒。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筛选关键词语信息。作者描写“绿”被幽禁之后的生态和自己的心态变化,其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稍有难度,放给学生讨论交流,尊重不同理解,最后得出:展现青藤形象,突出青藤的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个性特点:而叙述自己的心态,又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青藤的不屈与执著。 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明确:正因为“爱绿”,所以才有了后文的“囚绿”,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铺垫。B.那么“囚绿”之后为什么又释绿?齐读第12、13段。让学生们介绍“卢沟桥事件”,不足的教师补充,了解写作的背景。问:称“绿”为“囚人”,与前文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它寄托了作者当时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感,你能体会出吗?此时,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为什么又释绿?此处点明主旨之笔,是教学难点,我把它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在群体的交流与讨论中,学生构建自己的意义,形成个性化的独特体验,这种“独特体验”的形成与深化过程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可能引发文本以外的联想,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及时引导提示,扣住文本,联系背景来思考。明确:“囚人”已使“绿友“人格化了,使人联想到“卢沟桥事件”后沦陷在日寇铁蹄下像“绿囚”一样的同胞,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开始敬重并祝福“绿”,因为这“绿”不屈服于黑暗,顽强与黑暗抗争。进而交代,作者歌咏“物”,完全是为了抒发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我们称它为什么呢?咏物抒情。至此,自然的讲到“咏物抒情”的写法C.最后的第14段,默读,说说这一部分,隐含的情感明确,对“绿”的思念,也含蓄的表达对日本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总结全文的线索:爱恋欢喜、怜爱、恼怒赞美思念,总结结构的精巧D.探讨主旨:这是难点,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也不一定到位,这时教师把点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加深理解,我预想到可能出现的以下几种理解,结合写作背景加以点拨,正确把握主旨。第二、品味含蓄优美的语言这是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含蓄,如13段的“珍重”,被迫离开的无奈及14段,这在前面对感情的理解部分分析到了一些,关于生动优美,让学生到文中找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读一读,在读中深刻体会。(三)延伸练习:“绿”在寂寞中陪伴着作者,就像一个老友,也许作者常常会与这位老友交谈,请你从文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心情。这一练习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贯彻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熏陶感染的课程理念。(四)课堂总结:总结咏物抒情的散文的阅读方法:A.联系背景,把握“物”的意义。B.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C.抓住要点,体味语句(五)布置作业:我设计了两个训练,任选其一,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1.搜集有关绿的诗句、成语。2.本文写了对绿深挚的爱,请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一种情感。题目自拟,200字以上。板书设计:囚 绿 记光明 自由赏 绿 囚 绿释 绿思绿恋 欢 怜 恼 爱 赞思 综上,我对这一课的处理,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绿”字,拎清线索,把握结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段落,品读、感悟、欣赏,努力创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实践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人生观和价值观。囚 绿 记教 学 设 计教学设想及说明:本文是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一篇具爱国情感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将培养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概括全文要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够进行难度适中的口语及书面表达。本文有些句子很难理解,原则是结合全文把握,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也要纠正其理解偏颇之处。有的问题有固定答案或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本设计列出了参考信息点。教学过程与课标:课标要求学生们养成默读的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学生们能进行要点概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者应力求将其渗透于课中。课时安排:2课时 本案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师:(播放日军进驻上海的图片)敌军入侵,国难当头;炮火连天,尸横市野;百姓流离,无家可归。面对这样的情景哪个爱国之士能不愤怒?面对祖国曾经的大好河山被人践踏和欺凌,哪个热血青年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作者用囚绿记表达了他的心声。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分析其中咏物抒情手法的运用,体会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分析,我们归纳梳理了文章的几部分结构。我们来复习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赏绿囚绿释绿思绿3.研读探究:师:(1)作者为什么囚绿?(2)“囚绿”之后为什么又释绿?(3)释绿之后为什么还思绿?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重点阅读课文的第5段,第8段,10到14段,理解囚绿的背景、起因,理解相关句子的意思,用文中正确的词句来回答。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导完善学生的表达。设计意图:囚绿是全文的主体,理解了囚绿的前因后果,就理解了全文;理清了全文的结构内容,也就明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预设: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偏差,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心,抓住具体语句,紧扣作者的情感来回答。参考信息点:(1)因为爱绿,所以囚绿。为什么爱呢?因为作者眼中“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他“欢喜看草绿”“留恋于这片绿色。”他“天天望着”、“细细观赏”,而且,“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2)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出于对于它的挚爱,决定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而七月中旬,作者就“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婉转地表达出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自由光明的呼唤。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含蓄地表达对苦难中的北平人民的惦念与牵挂。师:我们分析了囚绿的前因后果,也发现作者的感情是变化着的。能不能用保留到最少字数的词语概括作者前前后后的感情呢? 设题意图:重温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通过概括梳理内容,去芜存精,保留最关键信息。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学预设:如果学生讨论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语句去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要尊重和鼓励。 参考信息点:(1)寻绿(14段)(本部分内容既可以归到下一部分当中也可以独立出来)。感情可概括为“喜”。(2)赏绿(57段或17段)。对绿枝条直接描写。感情可概括为“恋”。(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感情可概括为“欢、怜、恼”。(4)释绿(13段)。“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就是基于对绿的爱。 “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性格和心灵的写照。“愿它繁茂苍绿”的祝愿是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光明的呼唤。感情可概括为“爱”和“赞”。(5)思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感情可概括为“思”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板书设计:囚 绿 记光明 自由赏 绿 囚 绿释 绿思绿恋 欢 怜 恼 爱 赞思4.难点质疑:针对普遍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解答。联系全文的主旨,就能很好理解部分句子的意思。理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某一句曾经很难懂的句子也会迎刃而解。我们在阅读中要注重全文的把握。5.课堂总结:(1)通过作者的行为和作者实际的感情变化,我们发现作者的感情在最后是升华到了最高处。对于绿的释放同时也是对绿的热爱和赞美,对自由、光明、希望的呼唤。 ( 2)总结咏物抒情的散文的阅读方法:A.联系背景,把握物的意义。B.分析标题,结合全文,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C.抓住要点,体味细节。6.布置作业: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一种情感。题目自拟,20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