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665498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五首,一、直接填空 1._, 随风直到夜郎西。 2.不畏浮云遮望眼,_。 3._,禅房花木深。 4.造化钟神秀,_。 5.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曲径通幽处 4.阴阳割昏晓 5.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二、理解填空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宽慰的诗句是_,_。 7.观沧海一诗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气概的句子是_,_; _,_。 8.望岳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 9.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的诗句是_,_。 10.登飞来峰中包含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答案:6.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7.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9.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1116题。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_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1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答:_ 答案:“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_”字,二是诗句中的“_”一词。 答案:望 会当,14.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 答:_ _。 答案:(1)内容:诗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2)语言:“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钟”或“割”答一字即可,如果从对偶的角度回答也可),(三)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5.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从写景的虚实看,这首诗三八句写_,九十二句写_;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做好它,必须从诗的意境入手解题。 答案:观 实 虚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16.这首诗是怎样总写,怎样分写的? 答:_ _。 【解析】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是整体把握诗文的关键所在。 答案:诗人总写沧海全景,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分写由实景到虚景,先写岛上的树木和百草,再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和星汉。,17.“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_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_情景。 答案: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 “不幸遭遇”“被贬”等) 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 “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18.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象,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答:_ _。 答案:甲诗:把“我”的“愁心”当做物一样托付给月亮,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乙诗: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二)龟 虽 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9.诗的开头,以_和_为喻,其作用是_。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和诗句的作用。前四句用“神龟” “螣蛇”进行类比,目的在于从反面进行衬托,从而引出主题。 答案:神龟 螣蛇 以物类比,意在反衬 20.后人常用这首诗中的一些语句作为自己的励志之语,这些语句是_,_。_, _。 答案: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