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663614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考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管理学考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管理学考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只有了解历史,才能认清现实;只有研究和认识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才能把握管理理论的时代精神。管理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2,在漫长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管理思想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了管理理论。人们又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和不断完善这些理论。,3,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第三节 未来管理发展趋势,4,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管理思想的总体图像 埃及的金字塔要动用10万人干20年,谁来吩咐每个人该干什么?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让每个人都有活干?答案是管理。 圣经中也提到管理的概念。例如,下面这段引文戏剧性地说明,一个大型组织的管理者,需要授权和只过问那些较低层管理者不能解决的例外问题。摩西的岳父对他说: 你这种做事的方式不对头,你会累垮的。你承担的事情太繁重,光靠你个人是完不成的。现在你听我说,我要给你一个建议你应当从百姓中挑选出能干的人,封他们为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让他们审理百姓的各种案件。,5,凡是大事呈报到你这里,所有的小事由他们去裁决,这样他们会替你分担许多容易处理的琐事。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事,这是上帝的旨意,那么你就能在位长久,所有的百姓将安居乐业。 罗马天主教会是另一个关于管理的有趣的例子。教会今天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在公元2世纪建立的,那时,教会的目标和教义规定得更加严格,最高权威集中于罗马。教会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权力等级结构,由五个层次组成,社区教士、主教、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在将近2000年中,这种结构基本上没有变化。 但是,只是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尤其是在上一个世纪,管理才被系统地加以研究,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6,二、传统管理思想阶段 18世纪80年代19世纪末,经历了100多年时间。 产生的原因: 一是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使工厂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变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人们对管理工作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主要的人物及贡献: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其代表作国富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观点如下:,7,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人们主要是为了谋求利益而从事经济活动,但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又总受他人利益的制约,必须兼顾他人利益,由此产生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基础。 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增加国民财富只有通过减少非生产性劳动,增加生产性劳动,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 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分工的优点: A.可以发展生产者的技能 B.可以节约由于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 C.有利于从事专项作业的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8,“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 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效果。他曾进行过大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较多福利设施等实验。 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 主要贡献来源于对工作方法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上。他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动力、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工人的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以谋求劳资之间的调和。,9,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资本家是生产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由拥有资本的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 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法。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10,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机械力代替了人力,使得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机械力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使得在大型的高效率的工厂中采用动力驱动的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成为可能。,11,机械力的出现,大量生产,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约翰D 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安德鲁 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控制了钢铁工业的2/3,类似的企业家们建立了其他大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对于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期,建立正式管理理论的尝试才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12,三、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 主要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拙劣方式便成为当时阻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障碍。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用科学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 科学管理实现着眼于寻找科学地管理劳动和组织的各种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学派:科学管理学派、一般管理学派和官僚组织学派。科学管理思想有时也称之为古典管理思想。,13,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 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14,1.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的泰勒(Frederick Taylor,1865-1915)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该书中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 泰勒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15,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 : 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C.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D.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 E.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16,对科学管理思想的评价 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进步,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的需要。 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泰勒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17,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和研究活动确立了他的“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科学理论并非泰勒一人的发明,而是把19世纪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套思想。 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亨利甘特(HenryGantt) 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 and Lilian Gilbreth) 福特(Henry Ford ),18,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的过程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控制的过程.” 亨利法约尔,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19,2.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关注于整个组织,研究有关管理者干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干好等更一般的管理问题,即注重于管理者用于协调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研究。 主要内容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法国工业家,长期担任某大公司的总经理。根据自己50多年的管理实践,法约尔于1925年出版了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20,其主要内容如下:(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大职能)中提炼出来,管理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即“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21,管理与经营,管理与经营的有何区别? 经营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的职能。企业经营是指在企业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 从它们的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从它们的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 从它们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22,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职能(设计、制造、加工) (2)经营职能(购买、销售、交换) (3)财务职能(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4)安全职能(保证员工劳动安全设备使用全) (5)会计职能(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 (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与经营,23,企业经营的职能就是努力保证以上六种职能顺利运转,以便使企业的资源转换成最大的经营成果。 经营是企业为实现这一基本目的的全部经济活动。 结论: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管理与经营,24,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始终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2)倡导管理教育,25,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尽管这些原则是在20世纪初提出的,但仍然是当前管理理论和研究的基础。,(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26,工作分工。这条原则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则是一致的。专业化通过使雇员们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成果。 权力与责任。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但是,责任应当是权力的孪生物,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应当建立责任。 纪律。雇员必须遵守和尊重统治组织的规则,良好的纪律是有效的领导者造就的。对管理者与工人间关系的清楚认识关系到组织的规则。明智地运用惩罚以对付违犯规则的行为。 统一命令。每一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 统一领导。每一组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27,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应当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 报酬。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必须付给公平的工资。 集权。集中是指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是集中(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分散给下属),只是一个适当程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中程度。 等级链。从最高层管理到最低层管理的直线职权代表了一个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等级链传递。但是,如果遵循等级链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则可以允许横向交流,条件是所有当事人同意和通知各自的上级。 秩序。人员和物料应当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28,平等。管理者应当和蔼地和公平地对待下级。 人员的稳定。雇员的高流动率是低效率的,管理当局应当提供有规则的人事计划,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职务的空缺。 主动性。鼓励员工认真思考问题和创新精神。 集体精神。鼓励团队精神将会在组织中建立起和谐和团结。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奠定了以后20世纪50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这些管理原则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绝大部分保留了下来。,29,德国人,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 所有以办公室形式出现的组织遵循着这样一个等级原则,那就是:每一个低级别的办公室都受控并受监督于高一级的办公室.” -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30,3.行政组织理论 在二十世纪早期,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 他描述了一种他称为官僚行政组织(Bureaucracy)的理想组织模式。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的、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 韦伯认为,尽管这种“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它代表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现实世界的重构方式。他把这种模式作为推理的基础,用来推论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应当有哪些工作和应当如何从事这些工作。他的理论成为许多今天的大型组织的原型。,31,韦伯的理想官僚行政组织 : 劳动分工。工作应当分解成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的任务。 职权等级。公职和职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 正式的选拔。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依据经过培训、教育,或正式考试取得的技术资格选拔的。 正式的规则和制度。为了确保一贯性和全体雇员的活动,管理者必须倚重正式的组织规则。 非人格性。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搀杂个性和雇员的个人偏好。 职业定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就。韦伯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32,对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的评价: 贡献 : 第一,它明确地把管理活动从企业活动中划分出来,确定它是一切社会组织中的一个独立因素,并赋予它以特定的内涵。 第二,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职能概念和实现管理职能所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它最早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有关组织结构的设计。 例如,法约尔在军队式的直线组织形式的基础,提出了直线参谋式的组织形式,韦伯提出了一种行政管理体制的设想,而且,他们还就应当如何建立“正式组织”的结构,以及如何维护这种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33,第四,一般行政管理理论还强调了管理教育和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例如,法约尔最早全面地提出了关于企业人员素质及其业务能力的要求,强调管理能力对于各类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提高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局限性 : 首先,它同科学管理一样,把人看成是一种“经济人”和“机械人”,视同“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而忽视了人的思想感情的因素和人的能动作用。 其次,它同科学管理一样,把企业组织看成是一种脱离周围环境而存在的封闭系统。早期的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几乎没有触及企业的外部环境问题,它所阐述的各项管理职能都是就企业内部活动而言的。,34,总之,这一阶段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由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导致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分离,出现了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管理者阶层。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取代了以往的经验管理。 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35,四、行为管理思想阶段 20世纪30年代 兴起 1.早期行为学家和霍桑实验 雨果芒斯特伯格和玛丽帕克福莱特是行为管理思想的杰出代表。 他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对工作中的个人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调适最大化。发表于1913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论述了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以辨认出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他建议用心理测验来改进雇员的选拔,用学习理论评价培训方法的开发,以及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以便搞清什么方法对激励工人是最有效的。他看出了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二者都是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以及通过使个人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合各种工作的要求,寻求提高生产率。,36,玛丽帕克福莱特是最早认识到应当从个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考察组织的学者之一。 福莱特认为,组织应该建立在群体伦理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个人的潜能只有通过群体的结合才能释放出来,否则永远是一种潜能。管理者的任务是调和与协调群体的努力,管理者和工人应将他们看作合作者看作共同群体的一个部分。因此,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靠他的知识和专长去领导下属,而不是依靠他的职务的正式权力。福莱特的人本思想影响着我们看待动机、领导、权力和权威的方式。,37,最重要的贡献来自霍桑实验 该项实验是在西方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设在伊利诺伊州西塞罗的霍桑工厂中实施的。此项研究分这样几个阶段; 照明实验(1924.11-1928.8) 研究人员建立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被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而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的照明强度不变。工程师们原来估计个人的产量与光线亮度有直接关系,但是,他们发现当试验组的亮度增加时,两个组的产量都增加了。当试验组亮度水平下降时,两个组的生产率继续提高。,38,访谈计划试验(1928.9-1930.5) 1927年,西方电气公司的工程师们邀请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教授作为顾问加入研究。 新的试验包含大量的试验方案,其中有工作的重新设计,改变工作周和工作日的长度,在工作中间引入休息时间 。 绕线圈工试验(1931.11-1932.5) 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 其中一项试验设计是用于评估群体计件奖金制度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奖金计划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小于群体的压力、接纳和安全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39,梅奥的结论是: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 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同时也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 霍桑研究对改变当时那种认为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流行观点起了很大作用。,40,2.人际关系运动 亚伯拉罕马斯洛从理论上提出了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动机的角度来看,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中的每一步必须得到满足,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被激活;一旦某种需要被充分满足,它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此外,马斯洛相信自我实现(即发挥出一个人的全部潜能)是人类生存的最高需要。那些接受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者,试图改变他们的组织和管理实践,以消除雇员们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障碍。,41,(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最著名的激励理论 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激励与个性1954 自我实现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理,42,(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行政与监督、薪制、 企业制度、与上级、同事、下属的关系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价值、挑战性)、发展空间、被 认可、责任心,43,(3)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最著名的理论,是关于人性的两套系统性假设X理论和Y理论。 简要地说,X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它假设人们缺乏雄心壮志,不喜欢工作,总想回避责任,以及需要在严密地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另一方面,Y理论提出了一种积极观点,它假设人们能够自我管理,愿意承担责任,以及把工作看作像休息和玩一样自然。麦格雷戈相信Y理论假设最恰当地抓住了工人的本质,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44,行为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家 行为科学: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行为科学家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理解领导、雇员动机和工作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45,具有社会学背景的研究者也使我们对组织行为的理解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 Pfeffer)、肯尼思托马斯(Kenneth Thomas)和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ow),对我们理解权力、冲突和组织设计增加了重要的见解。 总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46,基本评价: 第一,引起管理重点的转变,强调要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 第二,引起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强调人群关系的影响和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因而在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上强调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强调通过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以及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引起了管理的研究方法的转变。 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活动,要求掌握人的活动的动态事实,因而必须采取动态的研究方法,如采取观察、测验、面谈、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等方法,,47,五、定量管理思想 管理的定量方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解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战争结束后,许多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定量方法被移植到工商领域。 40年代中期,一个号称“神童”的军官小组,加入到福特汽车公司,并且立刻开始用统计方法改进公司的决策制定工作,其中最著名的神童之一是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后来,麦克纳马拉被提升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随后又成为美国国防部长。在国防部,他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寻求资源分配决策的定量化。他是在世界银行主席的位置上结束他的职业生涯的。,48,主要内容 管理的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包括统计学的应用、最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例如,线性规划方法可以使管理者改进资源分配的方案;关键路线分析可以使工作进度计划更有效;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辅助企业决定应维持的最佳库存水平。 定量方法最直接的贡献是在管理决策方面,特别是计划与控制决策。但定量方法从来没有达到像人力资源方法对管理实践的那种影响程度。 这无疑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许多管理者不熟悉数量工具;行为问题涉及面太广而又很直观;绝大多数学生和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组织中现实的、每天发生的人的问题,诸如激励下级和减少冲突等,而无须借助建立定量模型这种更抽象的活动。,49,对定量管理思想的评价 : 优点: 第一,使复杂的、大型的问题有可能分解为较小的部分,更便于诊断、处理; 第二,制作与分析模式必须重视细节并遵循逻辑程序,这样就把决策置于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增进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有助于管理人员估价不同的可能选择,如果明确各种方案包含的风险与机会,便更有可能作出正确的抉择。,50,定量管理方法的出现,为组织的决策和计划工作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化,必将促进定量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当前电子计算机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管理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高,这些因素也必将促进定量管理方法不断地完善和更加普及。 局限性: 首先,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 其次,定量管理工作者们提出的方案能否被采用,决定于管理的决策者。 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51,六、权变管理思想 包括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过程理论等。 1.系统理论 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52,系统理论学派亦称系统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这一理论是弗理蒙特卡斯特(FEKast)、罗森茨威克(JERosenzing)和约翰逊(RAJohnson)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弗理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他于1963年与约翰逊和罗森茨威克三人合写了系统理论和管理,1970年与罗森茨威克两人合写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中,这两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系统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53,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54,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运用系统观点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主要的贡献: 首先,系统理论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体现了管理哲学的改变。它使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组织的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更清楚的了解。同时,它也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社会组织都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从而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分析组织的内部因素,解决组织内部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还必须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注意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为人们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路和方法。,55,其次,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企业领导人有了系统观点,就更易于在企业各部门的需要和企业整体的需要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领域的特殊职能而忽略了企业的总目标。 主要的问题: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现代组织和管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条件,系统管理理论企图用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模式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是难以奏效的。他们认为,系统方法过于抽象,实用价值不大。结果,使曾经风行一时的“系统热”渐渐地冷落下去。就连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在他们的后期著作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中,也把系统管理理论同权变管理理论结合起来。,56,系统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组织,系统理论是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系统理论对组织的构成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理论并未能提出具体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职能,只是笼统的提出一些原理和观点,初学者在实践中会无所适从。因此,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较,它在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上的研究显得不足,许多人只是把它看作解决管理理论的一种崭新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57,2.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这一理论又叫情境理论。,58,卢桑斯认为: 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 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59,主要的贡献: 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 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60,主要的缺陷: 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虽然权变学派的管理学者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从中概括出若干基本类型,试图为各种类型确认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权变理论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61,3.过程理论 在法约尔之后,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着重研究管理的行政管理问题,其基本思想是:每个主管人员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处身其间的人们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求有效地完成集体的目标,通过使管理组织机构合理化,达到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的目的。,62,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孔茨认为管理学这样分类具有内容广泛、能划分足够多的篇章、有利于进行逻辑性分析等优点。该学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管理学原理教科书都是按照管理的职能写的。 管理过程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把管理的任务和非管理的任务(如财务、生产以及市场交易)加以明显地区分,能使经理集中于经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上。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63,管理过程学派存在以下缺陷: 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只在工会力量不大,或失业率很高、生产线稳定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在专业性组织中应用时,这些原则便需要修改,其适用性须视情况而定。 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的职能并不包括所有的管理行为。 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中,一定是先有了目标和组织,然后进行管理,而不是先有一套典型的职能,能够到处运用到不同的组织中去。,64,科学管理,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人际关系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管理观点的演进,管理科学,65,第二节 中国的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u老子关于“道”的理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不仅局限于人类社会的范围,即:“人道”,而且还指“天道”“地道”。老子的“道”的理念是“大自然法则支配一切”的概念,这就是著名的“道法自然”命题的由来。 今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66,u 老子关于“人性”的理念: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有欲、有私、贪财货的,特别受不得外界物质享受,如: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和难得之货的刺激,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和争斗都源于此。人性本恶的假设 但老子拒绝用仁义、孝慈、隆礼、重法这些管理和教育手段来校正人性方面的缺陷,而认为这些手段是加重社会纷争和冲突的原因之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认为在人类社会里应该恢复大道的运行、废除仁义、孝慈、礼法等人为的干扰,净化人类的本性,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境界。尤其是国家管理者(圣人)要具有真正的人性,才能实现理想的、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67,今用:管理者素质要求少私寡欲、 u 老子关于管理方法论的理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君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用:从管理方法论而言突出了矛盾对立统一法则的运用,有和无、生和死、刚和柔、美和丑、善和恶、为和不为、私和不私、取和予等相互对立的矛盾都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必然性。 今用:“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老子“要把有形的干预,更多地变成无形的手”的思想。,68,老子“无权力型组织”理论 今用:无权力性组织,是建立在一定的领导影响力基础上,因此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从沟通的角度看,与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管理”有一定类似之处。 2 孔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和与中庸: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论 仁:人本主义的伦理管理 义利与礼:经济行为规范与制度管理 信:以信立业的形象管理 举贤才:任贤使能的人才管理,69,3 孟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以“仁政”思想为管理思想的核心;义利统一的经营管理价值观;高度重视管理者的人格修养;“以德服人”的情感管理;强调权变观念 u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现代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尊重被管理者是搞好管理的前提; “得民心者的天下”赢得消费者是企业占有市场的前提; u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现代企业和谐管理的思想:,70,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感情投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 “以佚道使民”现代企业应实行弹性管理; “隐恶而扬善”实现正面激励的功用; u“先义后利”的现代企业经营价值观的借鉴: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现代企业应为社会提供丰裕的物质产品; “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自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代企业回报社会的情怀 “斧斤以时入山林”生态伦理观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精神之一,71,u通达权变现代企业经营的智慧和艺术 “举一而废百”企业管理之大忌; “此一时,彼一时也”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特殊情况下的特事特办;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勤于思考,智慧生财。 4 墨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u 兼爱交利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管理思想的总目标; “兼相爱则治”墨子管理的基本准则; “交相利则安”墨子管理的理想境界;,72,u选贤任能的人事管理思想 “尚贤使能,为政之本也”任用贤能是实现管理的关键;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不拘一格发现人才、选用人才是管理者的要务;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在实践中选拔贤才 “良剑期乎利,不期乎莫邪”对人才不能过于苛求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能上能下,不搞终身制 “量才使用,以劳定赏”建立使人才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 u崇尚集权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的必要性; “得天下情则治,不得天下情则乱”集中的基础在于民主;,73,“上下同义”,“是以国治”意志统一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条件。 u生财固本的生产管理思想: “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生产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 “赖其力者生,布赖其力者不生”发展生产力是搞好管理的物质基础; “强从事则财用足”尽职尽责,竭力工作,达到民裕国治 u节用节俭的消费管理思想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节用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限制奢侈性消费的重要性; “喜奢而忘俭天下愈竭”实行节葬、非乐的有效管理,74,5 商鞅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u“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实行法治的基础与前提; u“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处理好依法与用权的关系; u“无宿治”促进廉政勤政,提高办事效率; u“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u“訾粟而税,则上一而民平草必垦矣”统一农业税,公平负担,发展农业;,75,6. 荀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u“强国富民”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 u树立一种高尚的企业精神: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创新精神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不懈精神 “贾精于市,工精于器”的求精精神 “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创业精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务实精神,76,u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正法齐官”“庆赏刑罚”的守法形象 “出于辞让,合于文理”的文明形象 “义利两有”“诚信生神”的诚信形象 “以一易一”“率道而行”的公平形象 “上下同心,三军同力”的团队形象 “取人有道,用人有法”的尚贤形象 “坐于室而见四海”的重视信息形象 “六术”“五权”讲究经营技巧形象,77,u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人之生,不能无群”“国者,天下之利用也”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处理好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关心员工需要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善于利用外界条件 “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保护生态环境 “平则虑险,安则虑危”重视长远利益,78,7.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及其今用 企业战略与“上兵伐谋” 市场开拓与“以奇制胜” 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与“制人而不制于人” 适应市场变化与“水因地而制流” 多角化经营与“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者” 居安思危与“杂于害而患可除也” 造势与“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企业领导者素质与“智、信、仁、勇、严” 领导艺术与“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者;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团结职工与“令民与上同意也”,79,二、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管理思想 1提出了管理二重性和管理必要性理论。 2提出了社会主义管理的基本模式。 3、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 4强调了权威在管理中的必要性。 5论述了簿记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必要性。 (二)列宁的主要管理思想 1认为管理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 2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思想,主张大胆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管理经验。 3主张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 4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管理原则。 5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筛选和使用。,80,(三)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概况 1学习苏联探索阶段(1953-1957) 2自行探索阶段 a.1957-1960走弯路 b.1961-1965重新发展 c.1966-1969十年文革倒退 3再建中国特色的管理学阶段(1977- ) 1982年,当时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1983年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导人针对当时的企业情况,提出了如何对待西方企业管理经验与方法以及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的“十六字”方针,即“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81,在1984年第二次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上,确定了24个大型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试点,提出了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18个现代化管理项目:经济责任制、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全面设备管理、统筹法、优选化、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市场预测、决策技术、滚动计划、ABC管理、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看板管理、量本利分析、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等。 (四)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制度变革的挑战 2、经济体系变革的挑战 3、企业制度变革的挑战 4、人际关系变化的挑战 5、生产方式进步的挑战,82,6、经营领域扩大带来的挑战 7、现代管理手段发展带来的挑战 8、劳动力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未来管理发展趋势 全球化 如何形成管理思想的全球化,或者说是形成统一的全球性的管理理论。 1、经验主义方法 主要指精选法。回顾运用案例作为手段来培训管理者的诸多教程,有人发现现在似乎比二三十年以前更加注重提炼其中的精华。 很多有关企业方针及战略的教科书中也有不少跨国公司的案例,还有大量精选出来的知识材料。,83,2、系统理论 系统考虑的观点迫使组织的管理者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要考虑这种变化对组织内部环境的影响。组织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同时影响组织中的其他部分,管理者在做任何决策时都要认识到这种相互依赖性。 从宏观层次讲,管理者,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将他们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全球性的互相依存的系统。 3、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迫使企业的管理者了解每种情境的复杂程度,并且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搞清楚在每一种情境下什么样的方法或技术作用效果最佳。这就需要管理者训练自己的诊断技能,即了解情况真实性的能力。,84,4、激励理论和领导理论的合一 管理理论趋于统一、实用的另一个有趣标志就是研究和分析正在将激励理论和领导理论进行融合的趋势。 高效的领导者在规划领导体制时要考虑很多因素,诸如下级的期望、个人之间激励动因的可变性、某种情况下的特定因素、清楚地说明职位的需要、人际关系、奖励形式等。 5、新型的、定位于管理的“组织发展” 在群体的动作中行为因素研究必须更紧密地与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配备、计划和控制等研究结合起来。人们认识到,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分析,至少是在可管理的情境下,容易且合乎逻辑地进入了实用管理理论的轨道。,85,6、重视技术的影响 很多年以来,实践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技术因素对组织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管理的其他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近些年来,学术研究人员已经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技术对管理效果的影响上。 7、管理的国际化 当日本把年轻人送到美国学习管理技术时,美国的管理人员为了完善这些技术和理论使之更加有效,也时常借鉴日本。韩国的管理者也成功地领导他们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如三星、LG、大宇和现代 。,86,一般地说,组织的创新和变革反映了更广范围内政治、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革和创新。 政府政策的改变、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就业和环保责任,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对公司产生的冲击,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技术变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如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等产生的深刻影响,都会引发企业的变革和创新。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必须放弃,代之以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如何才能保证公司长盛不衰?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惠立特(BHewlett)曾就惠普的经验提出如下“秘诀”: 1、首先,应该提高对变革必然性的认识,千万不要阻挡变革的潮流; 2、当你发现新的机遇与思路时,就要做好45度大转弯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