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含港澳台地区).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655483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7.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地区(含港澳台地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南方地区(含港澳台地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南方地区(含港澳台地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方地区,自然区域特征,一.位置与范围,1.自然: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在35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台粤桂滇),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大部分位于98E123E之间(注意100E、110E、120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区)。主要的地理单元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2.政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3.邻国: 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缅甸、老挝、越南。 .面积: 面积占全国25%。,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以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南岭、武夷山、雪峰山、台湾岛、海南岛等;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 A.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巢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这些平原地区多人工培育的水稻土。均为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组成。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南岳衡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黄山、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成为重要旅游资源。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A.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笔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B.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山地 横断山脉、南岭山脉、雪峰山脉、武夷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此外,大巴山、大别山、巫山、戴云山脉等,多红壤和黄壤(具有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粘重特点,适宜植树,尤其适合种植茶叶)。,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1)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 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一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大于800 mm。雨热同期, 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热带季风气候)。积温45008000(亚热带)和8000以上(热带)。,年降水大于800毫米(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如台湾山脉东坡3000毫米以上,而西部平原及福建沿海处于雨影区只有1000毫米左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最高记录达8409毫米,为我国“雨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夏季高温重庆、武汉、南京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 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受寒潮影响较小。79月分活动频繁的台风虽然会合东南沿海带来风灾和水灾,但因这段时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常形成伏旱,台风带来降水可以起到缓旱情作用)。,3.水文:河湖众多,水资源与水能丰富,(1)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能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滇池等。,(3)主要河流: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4.生物(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地带性植被为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季雨,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5.土壤: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 地带性土壤为亚热带为红壤或黄壤,热带为砖红壤性红壤 。是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低产土壤(有机质少,酸性、粘重)。改造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和加入泥沙。改造后的水稻土为高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次生),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由盆地中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发育而成,富含磷、钾,较为肥沃。,南方地区,人文区域特征,1.人口与生活: (1)人口:占全国55%, (2)民族: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3)生活:食大米为主食,住注意通风散热,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行水陆运输发达,玩游泳、龙舟竞赛,2.农业生产鱼米之乡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不利条件: 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 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主要农作物(产品): 种植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甘蔗为主。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漆树、柑橘、香蕉、荔枝、桂圆(龙眼)、 菠萝、蚕桑。樟树(台湾盛产樟脑)、橡胶、剑麻、椰子。 渔业:河湖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粮食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棉花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糖料(甘蔗)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福建是我甘蔗基地。 油料(油菜)基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趋势。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分布最广柑橘,南亚热带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热带椰子(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是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 林业基地: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经济林基地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主要分布于广大山地丘陵。,()农业灾害: 主要灾害:水土流失、洪涝 原因: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海淤积严重,本区农业自然条件较好,但由于人类盲目开发利用,大量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湖泊蓄洪功能减退。 在治理: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在坡度较大的地区要退耕还林。,3.矿产资源丰富与发达的交通 本区矿产资源种类很多,尤其是有色金属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铁矿资源储量虽不如北方地区丰富,但是在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等地区也有分布,为攀枝花、武汉、马鞍山、上海的钢铁工业提供了铁矿石来源。,(1)有色金属:江西钨矿(大余)、铜矿(德兴);湖南铅锌矿(水口山)、锑矿(锡矿山);广西铝矿(平果);贵州汞矿(同仁)、铝矿(修文);云南锡矿(个旧)、铜矿(东川);安徽铜矿(铜陵)。 (2)铁矿: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富矿) (3)煤矿: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 (4)水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干支流。,(5)水(河)运发达: 长江: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7万千米;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京杭运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6)主要铁路和铁路枢纽: 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三横: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其它:西南:南昆线、川黔线、成渝线、襄渝线、昆河线,东部:金温线(金华温州),皖赣线(芜湖鹰潭),鹰厦线、南(莱)福线(南平或莱舟福州), 南部:湘桂线(衡阳凭祥),黎湛线(黎塘湛江)、广深线(广州深圳),广三线(广州三水),三茂线(三水茂名)。 铁路枢纽:株洲、南昌、上海、怀化 ()主要港口: 上海、宁波(北仑)、温州、福州、厦门、汕头、香港、湛江、北海、防城、高雄、基隆,4.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本区沿海和中部地区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九五”期间,国家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了本区西部开发和建设步伐,形成了东西互补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区以轻工业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海和内地工业都蓬勃发展。目前,本区已经形成经济特征明显的三大工业带:,I.长江沿江工业地带:,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我国实力最强、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工业区。自东向西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在长江支流湘、赣地区的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1)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2)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沪宁杭工业区(基地),沪宁杭综合工业区 武汉钢铁、轻纺 宜昌、重庆电力、钢铁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 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湘、赣地区有色金属,特点: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以轻型和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工业最突出。近年还建立了新型材料、汽车、微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工业。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在上海的支援下,形成了工业发达的沪宁抗“金三角”地带。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家用电器、丝绸、服装等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发展条件:A.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B.雄厚的技术力量(科技力量强大)C.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好;E.接近消费市场。这一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本区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发展方向: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上海 A.交通位置:“黄金水道”的龙头;沿海的中央最大海港;京沪、沪杭线的交点;又是国际航空港。 B.地位: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及重要的出口基地。 C.工业特点:轻重工业均发达,有轻纺、钢铁、石化、机械、电子等;技术水平最高,高精尖工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前景:工业继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开发浦东,建成外向型开发区;今后将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II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1)经济中心:主要以广州、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为中心。 (2)经济特点: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 (3)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本工业带中尤为突出。,特点: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等。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是本区的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交通便捷(利):珠江三角洲靠近香港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产品丰富。 发展方向: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突出外向型经济。 (4)核电工业:大亚弯、岭澳、秦山,III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带): (1)资源: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不平,但是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目前,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区借西部大开发之风,经济将会更加迅速地发展。 (2)主工部门与中心: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电力等工业发展迅速。重庆、攀枝花、成都是本区的重要工业中心。 (3)著名的工业:贵阳炼铝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重庆与攀枝花钢铁工业,成都纺织工业, (4)西电东送水电站: 珠江鲁布格、天生桥、龙滩、岩滩、恶滩; 长江二滩、溪落渡、向家坝、龚嘴、铜街子、宝珠寺、安康、乌江渡;澜沧江漫湾、大潮山。,5.水土整治重点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灭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1)淮河水灾治理: 多灾成因: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流域水系被打乱,淮河失去了自然形成的独立入海通道。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淤积,在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之后,淮河流域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灾害频繁,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治理工程淮河入海水道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于2006年10月21日在南京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总体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淮河结束了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淮河下游及洪泽湖地区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治理成效:淮河入海水道被证明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越的工程,为确保下游2 000多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2)长江水灾治理: 水灾及成因: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受灾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经济损失上千亿元人民币。长江流域由于长期以来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淤积严重。为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大量流失,以及中下游地区的水患灾害,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来治理长江。,治理措施: 第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计划在长江中上游11个省区造林2000万公顷,建设成一道保护长江的绿色屏障(下图)。第二,再就是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三峡工程保障长江防洪安全,是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的中枢洞时有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建成后将减轻荆江地区承受毁灭性灾害的风险,大大减少因防洪、分洪产生的环境问题,对洪枯水的调节有利于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3)长江淮河污水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特别是淮河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而且还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减少。政府加强了对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的综合治理,并对流域内的污染源进行了重点限期治理。虽然局部环境得到改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河流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保护和治理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4)水环境三大问题: 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围湖造田等。 (5)土地整治 主要土壤及整治 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它们的形成条件不相同,利用和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石漠化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除黄土高原外,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在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石灰岩山地广泛分布。石灰岩的成土速度很慢,土层瘠薄。石灰岩地区溶洞和裂隙发育,丰富的降水流入地下,地表缺乏蓄水能力,使生产、生活面临缺水问题。这些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陡坡开荒、乱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极易流失,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不生的“白色岩漠”(也叫“石漠化”)。,6.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 (1)主要丘陵: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大约23的县位于山区。南方低山丘陵区(包括:闽浙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合称东南丘陵以及云贵高原上的丘陵),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山区的垂直地带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2)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南方山区由于能源短缺,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具体表现为:这里人多地少,单位土地的产值高,因此,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都比较大。这里地表疏松,土层较薄,一旦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形成石质裸露,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变得更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水土保持工程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3)开发价值评价: 南方低山丘陵在开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4)综合利用: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7.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 (1)交通落后: 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腹地广阔,资源丰富,但交通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使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2)区位条件: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 西南地区有漫长的国境线,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这些邻国经济相对落后。 本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但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可以利用边疆进行国际贸易,同时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春风,加快开发和经济建设步伐。,(3)资源优势明显: 水热资源丰富。但农林资源中耕地短缺,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适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 农林资源、矿产资源各占一半,有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 加之能源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2006年的普光气田;2007年中石油集团在四川探测出的龙岗气田预估储量高达7000亿立方米,将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天然气田)。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号称“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4)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区内经济联系和协作薄弱,外运能力不足,影响生产。 地形崎岖、气候多变、山高谷深也限制了交通建设,因此,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本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5)对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方案: 出海公路:从成都经贵阳、南宁直到北海,使内陆资源优势近距离出海。 泛亚铁路:昆明一新加坡,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份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南昆铁路已经建成,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商业、旅游业的发展。,8.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1)位置特点:三峡位于湖北宜昌西陵峡三斗坪,为河流峡谷地带,蓄水条件好,处在全国地势二、三级阶梯过渡带上,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大,冬季不结冰,库区地质条件稳定安全。,(2)工程投资: 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3)工程作用: 防洪: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目前,长江中下游河道过洪能力与上游洪水来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河段的现有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荆江河段更为严重。三峡处于长江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段,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在此兴建的具有393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大大提高整个流域的抗洪能力。2007年6月以来,由于长江上游普降暴雨,三峡水库有计划的调洪泄洪,减轻了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危害。,发电:同时左、右发电机组同时开闸发电,发电是三峡水利工程又一重要功能,对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见下图)。 航运:同时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发挥其“黄金水道”的作用(见下图)。,(4)三峡移民安置问题: 是三峡工程建设中艰巨、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为保证移民工作的顺利,采用就地后靠、就近安置和开发性移民方式,促进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5)可能产生的影响: 水库修建对中下游地区产生有利影响,但对于库区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淹没土地,使库区滑坡增强,甚至地震发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受到影响等。,9.海南岛的开发 (1)开发海南岛的意义: 南方地区有我国主要的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矿产资源和优良港湾。同时,开发利用海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2)海南岛的开发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海洋资源优势等。 地理区位优势: 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士的结合部,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近傍香港、珠三角,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西亚,又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海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热带资源优势: 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见右图)。,海南岛地处热带边缘,光照充足,夏长冬暖。一月平均气温超过16,七月平均气温在2529之间。农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三熟,降水量丰富。诸多有利因素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见下图)。,海洋资源优势: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发展海南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见下图)。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南岛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海南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0.浦东新区的开发: (1)特大城市建设新区的必然性: 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也很迅速。其中,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特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急剧膨胀,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果这些城市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将限制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求得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分散过多的人口、工业等给市区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城市都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兴建卫星城、建设新区等(见右图)。,(2)浦东的区位优势与开发意义: 上海市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开发浦东新区来解决城市问题。浦东新区自然条件好,地形平坦;河渠纵横;气候暖湿;土地面积大,开发成本低;与上海繁华闹市只一江之隔,易于和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浦东新区的建设,有利于解决上海发展中的城市问题,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以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文区域特征:小结,1.人口与生活: 2.农业生产鱼米之乡 3.矿产资源丰富与发达的交通 4.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I长江沿江工业地带II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III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带) 5.水土整治重点 6.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 7.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 8.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9.海南岛的开发 10.浦东新区的开发,南方地区,重点问题,1.列表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1.列表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1.列表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1.列表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1.列表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2.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小,经济损失却比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学会用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形成原因,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1)首先,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2)其次,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会,石质裸露,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3)第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3.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 (1)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3)云贵高原: 为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在高原上的“坝子”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总之,南方地区为全国最温暧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水分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林木、果品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成为全国山青水碧的“鱼米之乡”,农、林、渔业物产丰富。,例1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2900 R 3000 B3400 R 3500 C3900 R 4000 D4400 R 4500 (2) 导致、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3) 所在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黄壤 B紫色土 C棕壤 D水稻土,(4)东南丘陵: 包括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浙闽丘陵三部分。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一种低产土壤。利用和改良红壤的方法有:首先是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其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再次,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两广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盛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等。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如橡胶树、剑麻、油棕、椰子等。南岭、武夷山、五指山和台湾山脉等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生长着常绿阔叶林。,【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色土和红壤均为有利于农业的肥沃土壤 B四川盆地农业生产依赖的水稻土是自然形成的 C云贵高原干旱严重主要和喀斯特地貌有关 D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有茶树、水稻、杉木、小麦等。,C,4.“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1)世界五大城市群(带) 世界都市圈,也称大城市连绵带或城市群,是城市群的最高发展形态。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用“世界都市圈”这个词来描绘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带。以后,人们又把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城市带列入世界都市圈行列。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它们分别是: 纽约都市圈。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共40个城市,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人口650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东京都市圈。主要包括东京、大贩、名古屋,区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人口将近7 000万。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包括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布鲁塞尔、科隆等,这里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00万o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一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设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人口3650万。,(2)“长三角”称为世界第六大部市圈 近几年来,一些国际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称呼中国的“长三角”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它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共二6个中心城市,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7240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以连续10年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这一地区经济要素完备,市场运行机制稳定而灵活,市场主体力量日益强大,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2)“长三角”城市化优势条件 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长三角”处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T字型结构的交会点,是中国两个最大的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和中部长江经济带的交会中心,也是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部,它发挥着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的重要功能。 近年来规模浩大的“路桥运动”,为“长三角”都市圈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撑。未来5年内,以沪宁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杭高速公路、崇明越江通道、沪宁高速铁路等为核心的快速交通网络,将把“长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3小时都市圈”内。,实力雄厚的资本和科技力量 “长三角”内可谓资本充足,人才众多。浙江、江苏的民营资本、上海的国有资本、大量的外资在此大量汇聚。据专家估计,10年后,“长三角”地区将会有10万多个外商投资项目和累计1500亿至2000亿美元的实际外资投入。 “长三角”地区还具有科研院所多、科技人员多、科研成果多、教育实力强等优势。如在江苏,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0,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0。同时,江苏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全省18岁22岁人口中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在“长三角”区域内,已基本形成人才的自由流动,像“星期六工程师”“星期日厂长”“候鸟教授”等这些新名词正是人才自由流动的生动体现。,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 江、浙、沪两省一市经济活力一直居全国前列,高速的经济发展推动着体制的创新。在这里,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越来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越来越规范,社会信用制度正在建立和健全,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这使得商家对其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信心,“长三角”越来越成了国内外商家投资的首选之地。,配套齐全的产业和产业链 在“长三角”地区,纺织、钢铁、石化、汽车等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品牌,都处于全国最领先的位置,生物工程、航天、光电子技术、信息、新材料等高等技术产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经过20多年的发展,轻重工业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完善,吸引了国际产业巨头的投资办厂。同时,随着关联厂家的进一步聚集,最终形成了一条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江苏昆山,台湾10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中有半数以上进驻,从而形成了“笔记本电脑基地”,吸引了台湾上百家电脑下游零部件产业和上游光电产业企业纷至沓来。现在,笔记本电脑的580多个零部件中,除少数需要进口外,全部可以在昆山生产。,初现“同城效应” 近阶段以来,“长三角”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江、浙、沪两省一市,正在努力破除边界概念,共同融人“长三角”。如上海的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向江苏、浙江的一些大企业直接贷款。目前,在上海市的内地投资中,来自江、浙的投资占50。杭州湾5万多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已在或即将在上海设点或建立总部。 “长三角”的许多城市已开始实施人才资格证书的互认和衔接,从而实现教育、培训和考试资源的互通与共享;“长三角13个沿江旅游城市将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三年内“长三角”各个城市中的公交将实现一卡通 一个以上海为龙头,包括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的“长三角”都市圈已具雏形,它理应成为中国最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为中国在世界城市群中争得一席之地。,5.长江沿江地带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位置与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地势总体比较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长江沿江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3)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 长江沿岸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与河流关系密切,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的。可以说,长江是这些城市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分布密度有很大差异。中下游地区城镇分布密集,其中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密度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游地区沿江城市较少,城市密度相对较低。,四大城市密集区: 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及相应产业,长江沿江地带已经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海市: 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目前人口有1200多万(其中城区700多万),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出口基地;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区,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今后上海将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3)沿江地带的工业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5)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时候。 问题: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造成水库的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每次洪涝灾害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而灾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创伤之后,往往数年难以恢复。 对策: 上游地区严禁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营建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中上游大力修建水库,特别是加快三峡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洪水调节能力; 中下游平原地区做好退田还湖、建设分洪工程等工作,增加蓄洪量; 中下游河段加固堤岸提高防洪能力。,长江沿岸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问题:近年来,随着长江沿岸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阅读:据实地考查,长江干流自攀枝花以下至出海口全长5600千米,共有工矿企业5万余家,年排放污水60多亿吨。城市江段各类排污。分布密集,污染影响互相叠加,而岸边水域,水深相对较小,水流较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较弱。因此,污水入江后,常形成沿岸污染带。长江干流是沿江城镇主要的水源地,目前共有各类取水500多个,基本上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岸边污染带的影响。,治理: 加快保护长江水资源的立法工作; 制定水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量; 提倡清洁生产,充分回收利用工业三废;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等。,南方地区,特殊区域-港澳台地区,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1)香港和澳门的历史 香港和澳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力。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达400多年,香港被英国侵占达150多年。 根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 位置:位于中国东南端(广东省)珠江口东侧,与广东深圳相邻。 组成: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个岛屿组成。 面积、人口:总面积1103平方千米。人口699.45万(2006年),其中国国血统居民占绝对多数,祖籍广东最多 交通运输: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 20世纪60年代,香港凭借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众多的劳动力优势,迅速发展起服装、玩具、钟表、纺织和电子等行业。80年代,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制造业已发展成为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同时,香港也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国际自由港和重要交通中心(见下图),高科技产业也不断发展。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旅游业: 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贸易: 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香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贸关系。香港和祖国内地的贸易占香港进出口贸易的首位,香港回归祖国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以上的工业也已转移到大陆。 2007年7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到香港和香港军民一道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3)澳门 位置: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 组成: 由澳门由澳门半岛附近的两个小岛(凼仔岛和路环两岛)组成。,面积、人口: 陆地面积约23.6平方千米, 人口超过2006年8月26日,澳门日报报道,澳门人口已突破50万(43.8万2000年),达到大城市人口数水平。 澳门人民通过填海造陆,总面积有了很大增加。 经济: 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成衣、玩具等工业兴起,产品出口到美国、香港和西欧,二.珠江三角洲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1)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位置: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述的珠江三角洲是指狭义的。)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南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特区发展: 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开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至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国著名的侨乡: 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来,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如广州就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历史上该地区还有一部分人外出寻求发展,足迹遍及港澳、东南亚甚至太平洋的彼岸。现在,这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重点侨乡之一,侨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达500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每个市县都有十几万至近百万人旅居海外,他们与家乡的人民同根同宗,习俗相同,语言相通。,(2)外向型经济 劳力密集型加工业为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外向型经济特点: 由祖国内地的工人按照香港的设计把原材料加工成各式各样的产品;当地提供土地,工厂由港商投资,样品、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都来自香港。这里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台湾、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港澳在前,珠江三角洲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之后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东范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己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3)城镇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城市用地扩大: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按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加工工业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由于这里的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相对较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涌到珠江三角洲打工,出现了汹涌澎湃的“民工潮”。部分民工还携带家眷,使珠江三角洲有了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以东莞为例,2000年底该市户籍人口154万人,外来人口490万人。在上下班时间,成群结队的“外来妹”“打工仔”往来于厂区和宿舍的现象,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三.西双版纳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1)丰富的旅游资源 位置: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一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这些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多达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也为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多样性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魁力。,(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先后建成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人,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西双版纳修建了多条件呐和跨国公路,空中航线和航班也逐年增多。为了使游客在旅游景点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我们西双版纳除了在各城镇建设了大型购物中心外,还在各景点增设了零售网点,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景洪市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楼大厦和城市绿地逐渐增多,街道也变得宽阔整齐。现在,我们景洪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配合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西双版纳还新建了很多宾馆饭店,加强了原有宾馆饭店的改造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 橄榄坝位于景洪市东南,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橡胶、水稻为主的农场。1998年在州政府“旅游兴州”政策的带领下,农场引进资金,以当地的五个傣族村寨为基础,兴建了以傣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为特色的傣族园。1999年8月1日,傣族园正式开园,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傣族园原始的榨糖机、具有传奇色彩的贝叶经书、可口的傣家菜肴等为傣家人带来大批游客,也为傣家人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傣家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以曼春满寨子为例,1998年,傣家人的户均收入一般在 15万元,2000年户均收入增长到 2万元。作为景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傣家的房前屋后披上了浓浓的绿阴,村寨之间也铺通了宽阔的柏油路。傣家人的生活变了,变得富足、殷实,变得从容、自信。,(3)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4)主要对策 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成立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规模化经营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改造,明确各景点的具体发展方向,以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旅游业的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