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ppt课件1[www.7cxk.ne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580551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6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ppt课件1[www.7cxk.ne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ppt课件1[www.7cxk.ne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ppt课件1[www.7cxk.ne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ttp:/ 中小学课件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http:/ 中小学课件基础自主梳理基础自主梳理知能层级突破知能层级突破教材深化透析教材深化透析课标领航课标领航当堂巩固训练当堂巩固训练第三节第三节课外视野拓展课外视野拓展http:/ 中小学课件课标领航课标领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洋盆的形成,板块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洋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的形成。http:/ 中小学课件基础自主梳理基础自主梳理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地壳不断_的过程,是地幔的过程,是地幔中中_的结果。的结果。生成生成扩张扩张消亡消亡物质对流物质对流http:/ 中小学课件思考1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提示】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http:/ 中小学课件http:/ 中小学课件2海底地形(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_的_形成的。洋中脊是_的诞生处。(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_推开,海底不断_形成洋盆。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构成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_,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_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_。对流上升对流上升托顶作用下托顶作用下洋壳洋壳两侧两侧扩张扩张板块板块密度较大密度较大俯冲俯冲岩浆岩浆http:/ 中小学课件2海底地形(1)海沟: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_、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2)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_,隆起形成_或海岸山脉。下倾下倾受挤上拱受挤上拱岛弧岛弧http:/ 中小学课件思考2岛弧和海沟为什么是弧形的?【提示】这与地球表面是球形有关。就如我们用指端按压皮球时,按压下去的凹形部位的边缘必然呈弧形的道理一样,海沟和岛弧正是洋底板块下弯进入地球内部的痕迹。http:/ 中小学课件知能层级突破知能层级突破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用海底扩张说解释形成过程海底扩张说的内容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洋壳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盆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http:/ 中小学课件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海底岩石的年龄变化规律海底岩石的年龄变化规律海岭海岭(洋中脊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最年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年轻,离最年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年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分布。http:/ 中小学课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B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C海沟是洋壳的生长地带D大洋中脊是洋壳的消亡地带http:/ 中小学课件【解析】根据海底扩张学说,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并且由大洋中脊向两侧由新变老;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地带,大洋中脊是洋壳的生长地带,故选AB。【答案】ABhttp:/ 中小学课件 下列哪一种海底地形的发现对海底扩张学说有重要的启发()A海底平原B海底珊瑚礁C洋中脊 D大陆架【解析】洋中脊是海底的火山山脉,是海底张裂之处。【答案】Chttp:/ 中小学课件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内容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海沟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http:/ 中小学课件学法指导 从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看海岭(大洋中脊)、海沟以及造山带的位置海岭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造山带位于海岭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造山带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而成。碰撞而成。http:/ 中小学课件 下图为5N纬线圈附近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丁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据此回答(1)(2)题。http:/ 中小学课件(1)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10余万人受伤,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该地震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甲、乙 B乙、丙C丙、丁 D戊、己http:/ 中小学课件(2)关于六大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西侧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B乙北侧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丙板块全部位于东半球D戊板块跨经度最多http:/ 中小学课件【解析】(1)在5N纬线附近,丁是太平洋板块,那么丙应是亚欧板块,乙是印度洋板块,甲是非洲板块,而巴基斯坦地震是由乙、丙碰撞挤压形成的。(2)戊板块是南极洲板块,己是美洲板块。甲西侧为大西洋,在不断扩大;乙北侧为印度洋,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流动;丙板块跨东西半球。【答案】(1)B(2)Dhttp:/ 中小学课件教材深化透析教材深化透析一、教材一、教材P19“思考思考”洋中脊位于地幔物质对流上升处,有裂谷存在,洋中脊位于地幔物质对流上升处,有裂谷存在,岩浆可以沿断裂缝隙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可以沿断裂缝隙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由于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并在地幔物质对由于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并在地幔物质对流作用下向两侧做远离洋中脊的运动,形成由流作用下向两侧做远离洋中脊的运动,形成由洋中脊向两侧岩石年龄对称变化,即由新到老,洋中脊向两侧岩石年龄对称变化,即由新到老,因此火山因此火山形成年代也是由新到老。形成年代也是由新到老。http:/ 中小学课件二、教材P20“活动”实验活动的目的是验证在加热状态下,地幔物质能够发生运动,从而引起形态的变化,说明洋壳及地貌形成的动力。由于地壳物质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在地球内能作用下发生碰撞和分散,形成千姿百态的海底地形。http:/ 中小学课件三、教材P22“活动”1洋壳生长处,形成洋中脊。2洋壳消亡处,形成海沟。3离A越远,岩石的年龄越古老,离A越近,岩石的年龄越年轻。4缺少了岛弧、洋盆等内容,无法演示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情况。http:/ 中小学课件课外视野拓展课外视野拓展全球构造理论全球构造理论目前对全球大地构造、海陆演化过程和目前对全球大地构造、海陆演化过程和机制等有关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地学界仍有机制等有关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地学界仍有不同的见解。仅就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不同的见解。仅就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的解释作简要介绍。构造说的解释作简要介绍。http:/ 中小学课件1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巨大的原始古陆,即泛大陆,其余是一个广泛的原始大洋,即泛大洋。2亿年前的中生代初,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和自东向西的潮汐摩擦力作用,使泛大陆开始分裂漂移。花岗岩质的大陆漂浮在玄武岩基底上。所有大陆都自东向西移动,其中美洲漂移最快,而亚、澳大陆漂移得最慢。这样,首先在美洲和欧、非洲陆地之间形成大西洋。接着在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形成印度洋。大陆漂移过程是缓慢的。直到第四纪初期,才形成现代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http:/ 中小学课件2海底扩张说的产生及其观点(1)20世纪60年代初,在下列观点影响下形成海底扩张说。联合古陆的重建、拼合和越来越多的大陆漂移的其他证据;大洋中脊体系及其中央裂谷带的形成机制与特征;海洋沉积物自大洋中脊轴部向两侧依次变厚的事实;海洋地壳的年轻性(不超过2亿年);某些大陆边缘海沟岛弧体系的发现及其突出的地震、火山活动特点等。http:/ 中小学课件(2)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时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其速度大约为每年几厘米。这就是海底扩张。海底扩张在不同大洋的表现形式不同。一种是扩张着的洋底同时把与其相邻接的大陆向两侧推开,大陆与相邻洋底镶嵌在一起随海底扩张向同一方向移动,随着新洋底的不断生成和向两侧展宽,两侧大陆的距离随之变大,这就是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解释。http:/ 中小学课件大西洋及其两侧大陆就属于这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洋底扩展移动到一定程度便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相邻大陆逆掩于俯冲带上。洋底的俯冲作用导致海沟岛弧体系的形成,太平洋即是如此。洋底处于不断的生成运动潜没的过程中,周期不超过2亿年。驱使洋底周期性扩张运动的原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大洋中脊体系的中央裂谷带对应地幔对流的涌升和发散区,宽广的大洋盆地对应于海底扩张运动区,海沟则相当于对流的下降汇聚区。洋底的周期性更新,其年龄较轻,接受沉积作用时间短,沉积物厚度较薄,从中脊轴向大洋边缘呈逐渐增厚趋势。http:/ 中小学课件3板块构造学说1968年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是使地球一元化的全球构造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地球的最上部被划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层,软流层在缓慢而长期的作用力下,会呈现出塑性或缓慢流动的性质。软流层物质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原动力,它借助岩石圈底部的黏滞力带动上覆板块移动,板块被动地驮伏在对流体上发生大规模运动。岩石圈被一系列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球面板状块体,这些构造块体就称之为板块。全球被分为六大板块。http:/ 中小学课件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形变,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海底扩张是一对板块自中脊轴向两侧的扩张运动。位于板块上面的大陆块,伴随着板块的运动而被动地发生长距离水平位移,形成了大陆漂移。板块边产生,边运动,边消亡,周而复始,在地球表面留下板块活动的痕迹。板块在洋中脊轴裂谷带因炽热地幔物质不断涌出而得到补充,当其冷却到足以产生机械强度时便成为板块的一部分。http:/ 中小学课件板块在洋中脊轴附近的增生区较薄,随着板块背离中脊轴运动,因其逐渐冷却而增厚。大洋板块是短暂的,从生成至海沟俯冲带消亡一般不超过2亿年。板块潜入地幔内数百千米才被熔化,故沿板块俯冲带可发生浅、中、深源地震活动。海底地形实质上就是大洋板块生成运动消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构造活动和构造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最具有权威性的全球构造理论,但它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板块构造的驱动力问题,目前还没有圆满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