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之教育新理念 (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574713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之教育新理念 (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校本培训之教育新理念 (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校本培训之教育新理念 (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之教育新理念 (1) 第一篇:校本培训之教育新理念(1)教育新理念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教育新理念 (一)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时间:2021年9月15日学时:2学时主讲:王宇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1)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3)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3)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4)差异观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人,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二)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实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系统的知识。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学习活动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四)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要找准让学生探索学习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探索。我们要把探索性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五)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现代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明显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重视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更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目标。 教育新理念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教育新理念 (二)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时间:2021年11月19日学时:2学时主讲:黄叶明 一、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学习能力 (一)指导“做”,培养操作能力 1、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与目的本末倒置。 2、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不能把操作活动看作是一般的随意的活动,动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 3、操作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二)启导“思”,培养创新能力 要从传播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教育中要从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四点要求着手;要不拘泥于教材,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宽思路、施展才华,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诱导“说”,培养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留足让学生口述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以体现自主学习精神。 (四)引导“联”,培养迁移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知都是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迁移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认识活动之中。 二、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 1、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学会参与”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将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地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2、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 3、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注意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动与静的关系;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关系;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 教育新理念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教育新理念素质教育 (三)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时间:2021年3月24日学时:2学时主讲:晏明 一、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1、结合教材,自然渗透。 2、见缝插针,适时渗透。 3、持之以恒、不断渗透。 二、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把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 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要在不断调控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识、思维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讲效率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就不让少数或个别人代替。 3、优化教师的“教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创造良好的气氛效应,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2、组织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发展能力。 人的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在学习活动中的锻炼。 教育新理念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教育新理念新课程理念 (四)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时间:2021年4月10日学时:2学时主讲:黄叶明 一:高效课堂模式的“四评一控”操作技法 四评: 1、自学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 2、课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组三评:互动温度、拓展宽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课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小组三评。互动的温度、拓展的宽度、生成的高度。 1、所谓互动温度,是指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要高度重视“温度”,人声鼎沸、吵翻天才是“狂欢”。 2、拓展,既要宽度也要深度,要敢于让学生向未知领域义无反顾地行走下去,较真和钻牛角尖。所谓宽度,是指知识点与点的黏连,条与条的钩挂,块与块的整合,类似滚雪球。 3、生成什么样的高度。要坚决摒弃单纯的知识性学习,从三维的角度去考评价值性。要从“专题”、“专项”、“专利”的高度来审视高度。 二、展示三性。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1、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 2、千万要注意展示者与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展示既“互”更“动”。 3、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 三、高效课堂建构重新建构两个关系 “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 四、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 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注:导学案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灵魂是三背,背学生、背学情、背学法; 导学案的目标是实现三维:立足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 问题主线: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围绕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五、高效课堂具体操作的七个“技法” 1、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 2、学习“三式”:独学、对学、群学 3、课堂“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教学“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5、导学案是路线图、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达标测评是立足“实然” 6、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及时评价、师生互动师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与小展示 教育新理念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教育新理念新课程理念 (四)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时间:2021年5月12日学时:2学时主讲:黄叶明 一、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 (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 (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 (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4.创新型课堂教学: (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 1.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动学习(2)独立学习(3)无认知监控学习 发展性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2.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3.探究教学观念:(1)潜能开发观(2)问题探究观(3)学习主体观(4)行为实践观(5)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7)生命发展观 4.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因: (1)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 (2)接受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1.校本教研: (1)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2)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3)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指导;(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研的身体力行者;(5)要有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 (1)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 (2)在训培过程中,要注重“查,实,活,新”; (3)开展教师行动研究。让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第二篇: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 (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三、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二是在听课初再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熟悉听课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讲课教师是否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 四、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1)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的。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4)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一是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二是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三是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四是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五是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5)谈 就是和被听课老师和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总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五、听课的注意事项(1)听课要有计划 听课是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所以要有计划性,不能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学期初每位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准备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听。听课目的是什么。等等,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2)听课要有准备 听课前要做到。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3)听课态度要端正 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 (4)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 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5)听课后要交换意见 课后要及时和上课老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但要经过思考,要慎重)。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新课程下的听课要重视听课后的反思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每次听过课后都要对听课内容进行及时的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听课教师在听课后自觉地对自己的听课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听课方式下,听课者重点反思的是别人,很少主动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新课程下的课后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新课程理念对听课反思的要求 一些听课老师即使有了明确的需要反思的问题,也常常苦恼于无处着手,觉得没什么内容好反思,导致听课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水平,不得要领,难以深入。这样的听课反思就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听课后反思的着眼点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的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状态相一致,应该说是当今教学中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听课教师在撰写听课反思时,应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反思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又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 (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听课后反思的重要参照 进行听课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原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授课的经历,并且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作为反思的基本参照,使听课反思成为联系听课教师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听课后反思,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整体思考,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有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反思,有的时候需要“就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两种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许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两者的结合,使听课反思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上认识整体。 (4)把听课反思贯穿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常常说教学反思要体现在教学的始终,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观经验。听课前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对教学的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听课中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听课后的反思集中在反思授课教师教学效果与设计意图是否一致上。如果反思能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手段,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也就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5)把听课后反思的结果运用于自身教学实践、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进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二、听课后反思的基本内容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应该着重围绕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反思。 (1)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主要看是否把握了知识规律和应用知识的规律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同化、顺应的规律,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组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等;教学目标是统领性的,是教学展开的依据和核心,它只有与内容、重点、方法相互协调,才能最终落到实处。(2)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反思 课堂教学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步骤,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安排的适宜程度直接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3)从师生关系中“两主”作用是否协调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既定的学习者;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4)从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方面反思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的媒介,教师并不能一味讲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或者说“二度加工”,主要看授课教师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5)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反思时量分配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驰;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6)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反思教学手段要服务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7)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内容。(8)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反思 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的训练。(9)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上反思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 (10)从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反思主要看教师的导入、讲解、课堂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变化、反应、反馈、演示、结束等教学技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三、听课后的反思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听课后要尽可能及时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 听课后,听课教师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要尽可能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授课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这种交流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2)虚心学习他人课中的闪光之点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可是每次听过课后,总有人会说,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如果我们听课时,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那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每一节公开课,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 白璧无瑕之玉总是少见,实践中的每一节课绝非是尽善尽美。针对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呢。是发出他这一点还不如我的感慨,还是做出这一点究竟该怎样处理才会完美的反思呢。答案不言而喻。要想使我们自己在听课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无视、轻视、蔑视甚至是嘲笑人家课堂上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在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失败的肩膀上去获取成功。 (4)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下的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好听课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听课记录既有别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又与课堂的教学实录有所不同。它应该是对课堂教学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2)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3)是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评点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是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了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好的听课记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 (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等。 (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老师在讲课中,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身体语言进行强化,如一个眼神,一个会意或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乃至教师在讲台上的步伐等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教学进程的一部分。当然,并不需要记下所有的动作,而是记下教师使用得较好的身体语言或不当部分。 (7)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授课教师的讲课往往对听课者产生影响,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和评价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利于课后评价。 新课程下听课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想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就需要听课者依据自己不同的听课目的和听课任务,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新课程要求听课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听课的角色定位。 一、进入“学生”的角色 同是坐在教室里听课,教师听课与学生听课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听课的目的任务不同。教师听课在于学习教师的授课经验,或者检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听课则是为了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其次,从文化水平看有很大不同。如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上说,听课教师一般对教学内容已经掌握或了解,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是无知或知之不多。再次,从心理水平的认识能力看,也有不同。单就思维能力说,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已发展成熟,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这几种差异的存在,就要求听课者必须有意识地收起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自觉地进入“学生”的角色。当听课者进入学生的角色时,就能较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的教学是否兼顾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去看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 二、进入“教师”的角色仅仅进入学生角色是不够的,听课教师真正的角色毕竟不是学生,听人家课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看人家是怎么授课的,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人授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考虑: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上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 当听课者进入教师的角色时,就能较多的关注。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候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哪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等。 进入教师角色要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低格调地同情、理解,看不到授课者的缺点和短处。 三、进入“学习”者的角色 听课者在听课中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去发现授课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普通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授课者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讲,听课教师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课者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授课者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授课者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这是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们永远去追求学习。 四、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是指导培养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首先是熟悉教材,掌握大纲。在课前就能同教师一起备课,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其次,做到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和判断。既能抓住教者每一启发性思想的闪光,教者的教学风格和长处,又能准确地发现教者的失当和不足。再次,要对课堂教学细心地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以肯定,指导和扶植。第四,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授课者改进和提高的建议,为授课者做好指导性评议。 五、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要履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的职责。进入这种角色,首先要求听课者要统观全面,居高临下,身在某一具体课堂上,通过授课教师的实际授课,抓住那些富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此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并从教学系统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教师提出发扬、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其次,要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乃至业务水平等诸方面做出分析,为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和搞好业务水平提高提供依据。无论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将自己定位于何种角色,都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学习到授课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也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新课程下的听课要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拿着听课本,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听课。要想真正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那么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都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的动机。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按照听课目的划分,可把听课分为六种类型:学习取经型听课、帮助指导型听课、考查考核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评估型听课。因此,听课者在听课前必须明确听课的目的,根据听课目的决定听课中应采取的方法。 一、学习取经型听课 学习取经型听课,是以了解学习兄弟学校或外地的教学改革动态、教学改革方法,用于指导本校、本人的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听课类型。进行这种形式听课,听课组织者一定要事先选择好听课的单位或教师,听课前要组织听课教师研究,明确取经学习的目的、内容,听课后要认真总结,探索、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经验,以便用以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虚心好学。听课者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坚持认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和课后请教结合起来。 (2)认真观察。对授课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取系统的经验。(3)正确对待。特别是在取经学习过程中,即使对方的教学出现某些失误,也不应评头论足,而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帮助指导型听课 帮助指导型听课,目的在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这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听课形式。进行帮助指导性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课目的明确。听课过程中,要明确帮助指导的目的和内容。比如,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帮助指导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性问题。听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诊断。制定计划措施,确定具体方法。 (2)听课态度诚恳。听课者要以诚心实意的态度投入到听课的整个过程中去,特别要注意表达指导意见时的诚恳态度。不仅要善于发现被听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尤其对青年教师更应如此。 (3)工作务实。听课者在帮助指导教师过程中,要务实、求实。特别是为了以培养骨干教师或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听课,要从备课、上课、设计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具体指导。 三、考查考核型听课 考查考核型听课目的是为了对教师在业务能力考核、优质课评选、升级考核、评定职称等时候做出比较客观的鉴定意见。这是为了比较深入、确切地了解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态、语言、板书、课堂组织能力等)、教学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挖掘的程度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程度)、教学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而采取的一种听课形式。听这种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框框,评议要秉公而论,结论力求准确,最后还要将教者的全面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尽可能客观的书面的鉴定性意见,以供决策时参考。 四、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型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特性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试验或大规模的实验后总结出了教研或科研新成果,经有关单位审查通过,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而组织的听课形式。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这种性质的听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要善于发现典型。即被听课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推广之后能起到示范作用。 (2)要善于发现帮助总结。通过听课,不仅要起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的作用,而且要善于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并以诚恳态度提出后进行商讨,以使他们教学经验更趋完善。 (3)要注意确定方向。对于所发现的典型,要根据教学改革的主体方向进行认定。如在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那么就应该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去研究、分析、总结。 (4)要注意不能武断决定。听课时应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共同参与,以保证对经验认定的准确程度,避免由于个人武断而造成不必要的过失。 (5)要注意听课过程的完整性。不管对发现的典型经验有什么看法,也应该对其所具有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这个经验的价值,避免因个人看法有异而半途而废。特别是对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虽具有一定特点,但还不够成熟,更应完整地去了解、认识、分析、总结,以帮助他们尽快总结出完整、实用且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 五、调查研究型听课 调查研究性听课,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学工作或根据某一方面的问题,专题进行的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听课。进行调查研究型听课,在听课前应做好周密安排,如听课的时间,所调查研究问题的初步设想、估计,听课的形式,选取的对象等。听课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程度,制定出改进工作的意见。若属于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调查研究,应客观地分析这个区域、学校教学的现状、优势、不足,为今后制定教学工作的决策从整体上提供有效证据。调查研究型听课的听课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强。所组织的听课,主要是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专题进行。 (2)涉及面大。进行调查研究性听课,涉及的学校、教师、班级面要大,以便从整体上了解情况,掌握较多的第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有效证据。 (3)形式灵活。可以是调查组几个人同听一节课,也可以是分散同时听几节课。 六、检查评估型听课 检查评估型听课,目的在于检查学校或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了解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教育教学的领导机构组织的对学校、教师或学校组织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以检查评估为目的的听课活动。这种类型的听课,因具体的检查目的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听课形式。(1)单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因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反映强烈而采取的听课形式。这种形式的听课,目的在于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督促其改进教学工作,因而可事先不通知教师本人。 (2)集中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对某一年级或某一学科进行教学检查时的听课,以便于进行同级或同学科教学情况的对比分析。 (3)抽查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上级部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检查性的听课。抽查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抽查方式可以是随机抽查,也可以是由学校指定一定比例,检查人员随即抽查一定比例,抽查范围应涉及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 (4)统一形式。这种形式使用于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检查时的听课,也适用于上级主管部门对一所学校进行的全面检查时的听课。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听课者也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一、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态度要端正,要集中注意力。 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就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听课者必须做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随意说话议论,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更不要迟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烟、喝水、干扰教学秩序等。如果听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嗑睡,或嘀嘀咕咕相互讲话,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听课时长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进入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动而活动,这样才不容易走神。 二、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前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应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