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中高二17班期末复习(唯物论.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1275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中高二17班期末复习(唯物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常中高二17班期末复习(唯物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常中高二17班期末复习(唯物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唯物论部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认识论,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核心观点:,物质,意识,决定,反作用,规律,唯物论,、物质观: 、意识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复习线索,自然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探究世界本质(物质观),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复习线索,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观),从意识起源 从生理基础 从意识内容,意识能动性特点 意识能动性表现,归纳与小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论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自然界本质是物质 (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弄虚作假、因地制宜,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即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哲理常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该点只有题材中涉及到意识对人的影响时使用),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错误倾向: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 【应用范围】在题目材料中特别强调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规律则受到了惩罚时,可使用,否则只使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观点,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面向市场,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等科学成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附: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怎么样: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主观题答题模板(对付主观题) 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或“探索世界”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材料中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2.材料中要求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3.材料中要求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材料 ,4、材料如何体现、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模板。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材料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材料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材料 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用的少),5、材料中要求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材料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材料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组织保证、根本前提。“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价值。(10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的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四个全面”战略,立足现实,描绘了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3分);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四个全面”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推动作用。(4分),26材料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利用率低,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美丽中国”是2012年11月9日胡锦涛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时提出的新的发展观点,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从唯物论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16分),25(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促进生态文明;(4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能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4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4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混易错)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注意: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应该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4、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注意:犯了唯心主义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规律都是客观的)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注意: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7、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注意: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人可以根据对已知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规律。(注意:规律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 9、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注意:人脑不等于大脑) 10、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1、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注意: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12、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间接的) 13、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注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有了人脑未必有人的意识,还要有客观存在) 1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是改造客观世界) 15、哲学是人类智慧之源。(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16、有用的就是真理。(注意:真理是客观的,不能用有没有用来衡量) 1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8、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注意: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注意:没有终极真理) 20、真理和谬误往往与人的年龄有关。(注意: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1、认识的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注意:认识运动时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22、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注意:不是相互决定,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格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怎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15分),26(1)、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4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4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的观点。在新形势下,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与时俱进,创新党建理论,推动党的建设。(3分)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分),26.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格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结合材料分析,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体现了哪些辩证法的哲学道理。(9分),(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临着很多考验,要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3分) 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在党的建设中,我们要坚定信念,但必须要有忧患意识,经受各种考验。(3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变革、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的领导核心。(3分),认识论部分,核心观点:,实践,认识,决定,反作用,真理,认识论,1、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是客观的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7、注意: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认识论,、实践观: 、真理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同时,真理性的认识又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实践 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决 定,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认识,促进事物发展 阻碍事物发展,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重点掌握】 【原理】:该原理在使用时一般分为4点组织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运用及判断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其次再在材料中找如下内容: 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认识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以上四点不一定能找齐,可以是其中之一,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重点掌握】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方法论】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坚持、检验和发展真理。,3(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重点掌握】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应用范围】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 材料中一个认识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小结:认识论部分(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绝对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是相对的),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使命。,1.材料中要求用“认识论”或“有关认识的观点”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认识,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材料中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中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出现频率少),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4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7分) 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4分)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结合材料,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8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从“人定胜天”到“美丽中国”,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1分)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人定胜天”到“生态文明理念”,再到 “美丽中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1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分),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前进。(1分),31、材料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实体功能,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材料二: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材料一中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6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的本质。(2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体现了意识对物质 具有能动作用。(2分) 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2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体现了这一观点(2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定位是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2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说明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分),2.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料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4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改革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3.材料中要求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进行论述的,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2014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12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并丰富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每点3分),4.材料中要求用“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中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中,26、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格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怎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15分),26(1)、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4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4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的观点。在新形势下,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与时俱进,创新党建理论,推动党的建设。(3分)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分),材料二: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频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雾霾天气说明,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受到惩罚。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史上最脏”天气,再次证明了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念的错误性,提高了对生态建设的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每点3分,共12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