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第八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 跨国公司理论介评,2,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二.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竞争方式,3,一.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的基本界定与特征 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的起源 跨国公司的发展 二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4,跨国公司的基本界定与特征,称谓: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 全球公司(Glabal Corparation) 宇宙公司(Cosmocorp),5,197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讨论知名人士小组提供的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报告时,一位拉丁美洲的代表提出,为了避免和安第斯条约国家共同创办和经营的多国联营公司相混淆,建议用“跨国公司”一词取代“多国公司”。这个建议被会议接受,此后,联合国正式文献中均使用“跨国公司”一词。,6,跨国公司的含义,语义学或地理学定义 以所有权的法律基础为标准 以经营特点为标准 综合定义,7,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三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规定作为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三要素: (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 (2)存在一个中央决策体系,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的对策和共同的战略; (3)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它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8,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是由一国垄断资本建立。 由母公司和分布在各国的分公司、子公司组成。 来源国称为母国,子公司所在国为东道国。 母公司是在本国政府注册登记的法人实体,子公司是在东道国政府法律下注册登记的法人实体。子公司受母公司领导,子公司的所有权由母公司掌握,并服从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由母公司任命,一般的管理人员子公司可自行配备,子公司定期向母公司报告其计划完成和经营活动的情况。跨国公司的活动有相当大部分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的。,9,一般而言,体现跨国公司主流的是那些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拥有先进技术和独特管理技术的大公司。,10,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x),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 重视研究与开发,随着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进程加速,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知识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主导力量。 实行全球战略 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 生产专业化与产品多样化并行 股权关系复杂,非股权方式获得发展,11,跨国公司实力雄厚,12,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跨国公司都是在一个或几个部门居于垄断地位的国际化大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它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多样化的产品、雄厚的资金、较高的商业信誉、惊人的销售规模。,13,根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200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不包括银行和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8.023万亿美元,其国外分支机构的资产达3.993万亿美元,占总资产的49.8%。 最大100家非金融公司的销售额达到5.55万亿美元,海外分支机构销售占54.1%。2004年,跨国公司作为整体,其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达到18.677万亿美元,超过了当年世界贸易总额(货物与服务贸易)11.032亿美元,同年,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雇佣人数达到5739.4万名。,14,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 1.在世界各地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 2.它们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决策程 序以及资源的配置都要适应在许多国家从事生产贸易活动的要求。,15,跨国公司的强大实力源于: 规模: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 经营的灵活性:融资成本最小化、采购成本最小化、在最有利的市场上销售产品、在税率最低的地方纳税,从而取得尽量多的利润; R&D 能力。,16,重视研究与开发,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知识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主导力量。,由于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在不断加强,这主要起因于三个方面,一是支持当地的生产,接近消费者,将技术根据当地市场的条件进行改进;二获取东道国的技术资源和智力型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三是降低研究与开发成本的需要。同时,跨国计算机网络化、通讯设施的发展便利了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为国际范围的研究与开发创造了条件。,17,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 1993年,海外分支机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达到29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的10%。2002年,海外分支机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增加到69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的16%。对于不同的东道国,意义也不同,2003年,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爱尔兰、匈牙利、新加坡研究与开发总支出的比例超过50%,在捷克、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巴西达到40%。在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2003年接近16%。,18,在技术扩散方面,我们参照美国专利与商标署公布的2001-2003年数字,在中国,美国居民登记的专利总数为1543件,转让给外国机构,包括当地企业、国外企业、公共机构等的件数为979,占登记总数的63%。在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一比例分别为74%、85%。,19,实行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针对世界各国或 地区的环境因素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 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网 络,协调公司的整体生产,市场营销,研 究开发和金融投资等活动,以谋求公司整 体最佳绩效和目标的实现。,20,跨国公司将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视同一个整体,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跨国公司根据各东道国的资源和政策条件,以及自身的目标设立各种类型的经营基地,生产基地、研究开发基地、避税基地等。 在跨国公司内部设立中央决策与控制体系,协调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 公司各构成实体之间相互分工、协作、配合,形成一个有机体。,21,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跨国公司凭借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内部一体化的独特的经营体系。 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子公司的投资,融资,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都由总公司统一协调、安排,以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为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及各市场变化,也需要子公司能够灵活反应。,22,跨国公司虽然拥有众多的子公司,且分布于世界各地,但由于实现了内部一体化,它们“就象一个被严密控制的单一企业那样,位于被国界分开的许多市场,在几个国家政府之下从事经营”。,23,生产专业化与产品多样化并行,跨国公司内部分工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平型分工,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复制整个生产过程,或分支机构从事同一产品不同零部件的生产,最终组装为成品,避免了关税和运输费用。二是垂直型分工,分处于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从事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生产与加工活动,跨国公司主要根据各国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来安排生产,从而获取要素价格差异带来的利益,24,跨国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子公司与当地东道国的资源优势,以便取得或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在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中,子公司之间无论是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还是跨行业的混合一体化,公司经营产品必定是多样化的。产品多样化是跨国公司发挥经营优势,降低风险的重要方法。,25,股权关系复杂,非股权安排获得发展,全资控股 灵活的股权策略 股权安排 非股权安排,26,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的起源 早期的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60、70年代,当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最具代表性的是3家制造业企业:1865年德国拜耳化学公司;1866年,瑞典制造甘油、炸药的阿弗列.诺贝尔公司;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27,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物质载体,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也得到了空前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28, 私人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增加,1967年为1050亿美元,1971年为1580亿美元,1975年为2590亿美元,1979年为5290亿美元。1960-1970年FDI增加了7倍,超过了GNP、工业生产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2004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120亿美元。,29,跨国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的数目大大增加,投资规模、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据联合国统计,19681969年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共有7267家,其国外子公司达27,300家以上。1978年,子公司达82,266家,1980年子公司达98,000家。根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到2001年底,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为65,0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达850,000家左右。而且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30,1950年,美国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每家直接投资的规模,帐面价值为158.9万美元,1966年达到235万美元。英国1965年为182.2万美元,1968年猛增至210.5万美元。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急剧扩大,特别是在200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从全球外国投资流入量来看,19901995年平均为2253亿美元,2000年则达到14919亿美元。在流出量方面,19901995年全球FDI流出量平均为2533亿美元,2000年创下13795亿美元的记录。,31,投资来源国家结构发生变化,1960年美国FDI占世界FDI总额的71.7%,英国占17.1%,两大投资国合计达88.8%;1970年,美国占62.9%,英国占10.9%,联邦德国占到7.2%,三大投资国合计达81。2000年,美国比例为21.59%,欧盟49.75%,日本4.65%,发达国家合计达到 75.99%。2003年,发展中国家占10.48%。 FDI在发达国家之间呈现对流的特点。 7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FDI 也呈现对流特点,32,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早期的跨国公司主要投向铁路、采掘业、石油、热带植物种植等初级产业部门。二战后,跨国公司投资日益向新兴工业部门转移,如电子、飞机制造、计算机、汽车、化学、机械、制药等,而采矿、热带农业等初级产业的投资则相对减少。美国FDI在制造业所占的比重,1914年为15,1938年为25,1950年为32.5%,1960年为34.7%,1970年为41.3%,1980年为41.7%。虽然各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投资结构因所投向的国家不同而各有特点,但基本趋势是一致的。,33,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跨国公司的东道国逐渐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接受投资容量大,而且消费习惯、市场结构比较接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所以它们倾向于相互投资。美国1950年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约占半数,到了1970年则只占1/4,1980年更降低到23.4%,而投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1960年升至60.6%,1970年的68.7%和1980年的73.5%。到2000年,达到83.77%。,34,二战后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尖锐化; 发达国家政府的积极推进 跨国银行的发展; 各类国家放宽对外资的限制。,35,二.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竞争方式,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与争夺世界市场 实行限制型商业做法(RBP),加强在国外市场的垄断与竞争 扩大公司内部贸易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结合 更为灵活的市场进入方式-股权与非股权相结合 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通过战略联盟和战略性外包构建企业合作网络,使企业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竞争转向竞争与合作并存。,36,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定义、发展现状与特征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动因 内部贸易价格形成机制,37,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定义、发展现状与特征,定义 公司内部贸易是指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38,发展现状 据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数字,1993年,公司内部贸易的市场规模为1.6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额的1/3。近10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市场扩大了一倍多,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在无形资产转让方面,发达国家内部化率也相当高,美国1977年转让无形资产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来自国外子公司的内部支付占80,1999年,美国来自于海外分支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356.38亿美元,占美国特许权使用费总收入的90%以上。 服务部门公司内部贸易发展也非常迅速。,39,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动因,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维持技术垄断,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 实施内部贸易可以利用转移价格达到规避市场管制、逃避征税和外汇管制、占领市场等特定目标。 满足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对中间产品的特定需求。 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争能力,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40,内部贸易价格,内部贸易价格及使用的目的 内部贸易价格通称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或调拨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采用的价格。该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为它不是依照“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而是根据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需要,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它分为转移高价和低价两种形式。,41,目的 减轻税赋 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减少或避免风险:汇率风险、规避外汇管制 为向子公司摊提管理费、研究与开发费用,42,举例说明,日本子公司 : 在日本存在一定的外汇管制,美元的汇出受到限制 美国母公司 :母公司制定出内部调拨价格,规定从日本子公司购买产品用较低价格或以较高价格向其售出产品,43,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4,跨国公司主导全球经济,45,促进国际贸易总量增长(X)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 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46,促进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1950-2000年,世界贸易实际年增长率为6%左右,而同期世界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3.8%左右。,47,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尤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集中反映是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2000年,世界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重提高到74.8%,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高附加价值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机械设备出口已经占发达国家出口的1/3以上,此外,跨国公司内部国际专业化与协作生产的发展使得制成品贸易中中间产品贸易比重不断上升。,48,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美国为例,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服务业的投资比重由70代末期的32.2升至80代初的52.7,1993年更是达到78.3。年,全球服务行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年提高到,其结果是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目前,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经提高到20%左右。,49,现有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及变化是与国际贸易结构及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是一致的。,50,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 2,在贸易流与FDI流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世界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FDI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并且都是双向的。,目前,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34、海外子公司的23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和外部贸易(与其他外部公司进行的贸易)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带动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占国际贸易总额的70以上。,5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吸收了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4,海外子公司数的13。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与其吸收海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当。,52,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3,根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国际技术贸易额1965年仅有30亿美元,1975年达到110亿美元,1985年500亿美元,1989年达1100亿美元,1993年达1500亿美元,1995年达2500亿美元,20世纪末达近万亿美元。,53,国际技术贸易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活动。关于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扩散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论及,跨国公司受利益驱动,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在公司内部进行技术转移或转让,为了回收一部分研究与开发费用,跨国公司也向局外企业转让一部分专利保护即将到期,或生命周期即将结束的技术。,54,1999年,美国来自于海外分支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356.3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65.43%。2002年日本的相应数字为68.84亿美元,德国17.54亿美元,制造业的数字分别为97.81%、81.13%。1我们以技术贸易最大的顺差国美国为例,在技术贸易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使用费总收入中,跨国公司占80以上。 1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55,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3,促进了发达国家贸易总量的增长,稳固了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的对外贸易,如日本,2000年,13.8%的企业是跨国公司,但却占有日本货物出口的95.1%和进口的85.4%。1997年,美国货物出口的97%,进口的80.7%是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也就是说,跨国公司与局外企业进行的贸易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因而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进出口的扩张,促进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56,促进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部贸易迅速发展 水平型的产业内部贸易使拥有相似要素秉赋的国家通过集中于很窄产品的生产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纵向型产业内部贸易则反映国家之间要素秉赋的差异,特别是在劳动力素质和研究开发成本方面的差异。纵向型产业内部贸易更受比较优势的驱动。 数据如下:,57,1996-2000年,制成品产业内部贸易占制成品贸易的比例,法国77.5%、加拿大76.2%、奥地利74.2%、英国73.7%美国68.5%、德国72%,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受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产业内部贸易占制成品贸易的比例也比较高,如墨西哥达到73.4%,韩国57.5%。 Krugman曾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外贸易依存程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的增值链条被分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2 2 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捷克、卢森堡、荷兰等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50%。,58,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跨国公司通过FDI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具体表现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生产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进、劳动力素质有所改善,间接作用表现在向后续或前续生产企业转移或扩散技术。,59,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少数接受FDI 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极为迅速,1980-1985、1990-1995年,其年均增长速度除巴西外,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整体水平。 上述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 数据如下:,60,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国分支机构所占的比重,1996年为59%,1998年74%,2000年提高到81%。 1989年,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多数股权子公司在化学制品、机械、电动机械、家用机械、运输设备行业产品的销售占总销售中的比例达到50.7%,在拉丁美洲也达到了33%以上。日本海外机构的这一比例达到25.9%,但在制成品销售总额中占79.8%的比例,61,第四节 跨国公司理论,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62,垄断优势理论,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 。 海默认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具有不同的性质。直接投资的特征在于控制国外的经营活动,而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股息、债息和利息。 20世纪60年代初,海默利用产业组织理论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从事多国经营的企业比东道国企业拥有独到的特点。,63,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企业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些优势。,金德伯格:市场不完全的四种方式: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规模经济造成的市场扭曲 政府的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造成的市场扭曲,64,垄断优势论只解释了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但对企业为何不采取商品直接出口,或转让特许权的方式到海外扩展,没有作出解释。,65,内部化理论,英国学者巴克利(Buckley),卡森(Casson),加拿大学者(Rugman)提出和发展了这个理论。 他们认为,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为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市场,利用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当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因此,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拥有企业的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66,中间产品及其特性: 中间产品是指那些不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用来作为生产经营要素制造最终产品的物品。中间产品不只是半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较为常见的是结合在专利权、人力资本之中的各种知识。,67,内部化存在管理成本,内部化使规模扩大,管理成本增加。 其他选择:战略联盟和外包等形式。,68,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里丁大学 (Dunning)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69,该理论包容了经济理论中的厂商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又吸收了经济学中的各派思想,把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者合为一体。 他认为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对外国的直接投资活动。,70,所有权优势:,它包括来自于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产生的优势、生产管理上的优势、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由于多国经营所形成的优势,71,内部化优势: 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将优势的使用外部化更为有利。,区位优势: 如果企业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皆有,那么,把这些优势与当地要素,即区位因素结合必然使企业有利可图。这些因素指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及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等。,72,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经营战略,1.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国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 2.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则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加以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 3.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无法成功进行海外扩张。,73,三个理论之间的关系,企业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愿望(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