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其主要原因是A.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D.元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2右图是北京人复原头像,请你仔细观察,下列说法与你观察不相符的是:A前额低平 B眉骨粗大 C鼻梁隆起 D嘴部前伸3按照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的距今年代长短进行排列,正确的顺序是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4.中国出现最早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粟,距今大约多少年?A20000 B.10000 C.7000 D.60005.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先进工具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 C.青铜剑D.铁斧6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炎帝 B大禹C黄帝 D舜7.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右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8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9.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0年终于消除了黄河水患,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成功的A疏导 B堵C修建大坝 D堵疏结合10传说中关于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首创耒耜制作陶器教民通商发明纺织A BC D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台集材料二: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慎终追远、感恩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历朝历代都将黄帝陵视为祭祀先祖的圣地,彰显出黄帝陵的唯一性和祭祀活动的至上性。摘自人民网(1)材料里提到的“诸族”中,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谁?(4分)(2)材料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2分)(3)为什么清明节要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4分)三、问答题(8分)12、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2分)(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4分)(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四、探究题(12分)1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开始有了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农业】材料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1)南方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说明了什么?我国北方农作物最早种植的代表是什么?(3分)【畜牧业】(2)分别举例我说明国南北原始畜牧业发展情况。(2分)【手工业】(3)分别举例我说明国南北原始畜牧业发展情况。(4分)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在黄河流域发展到仰韶文化时,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已经比较稳固,经济生产以原始农业为主,同时采集渔猎也占有很大的比重。(3分)、(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始居民能够实现定居生活的条件。(4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BCBBB 6-10CABAD二、材料解析题11.( 1 )炎帝、黄帝(4分)由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2分)(3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祭祀黄帝的活动可以表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之情,现代的黄帝条祀活动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激励战斗意志的庄严仪式。(4分)三、简答题2.(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2分)(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4分)(3)走出洞穴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缚,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四、探究题13.(1)说明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2分)粟(1分)(2)南方饲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北方主要饲养猪狗等家畜。(2分)(3)南方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北方会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还有装饰品、乐器。(4分)(4)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饲养家畜、会建造房屋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