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1、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2、民族心理的发展 3、个体的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1、先天的遗传素质 2、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法 (二)纵向研究法 (三)群体序列研究法,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胎儿与新生儿的发展 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儿童期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的理论,基本思想: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因而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看作是一种蕴涵关系,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 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故事讲完后,皮亚杰常对儿童提一些问题,例如:“你听懂了刚才的故事吗?”“第一个故事的男孩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打破杯子?”“这两个男孩子哪个更淘气?”“你若是爸爸,更应该惩罚谁呢?”等等。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1)自我中心主义(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皮亚杰理论的启示 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科尔伯格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海因茨的做法对不对?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被抓起来了。 法官是应该判他的刑,还是应将他释放?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1.前习俗水平 (10岁前的大多数),2.习俗水平 (11-15岁的大多数),3.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的部分人),()避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 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阶段1:避罚服从定向阶段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 阶段2: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2)习俗水平 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3)后习俗水平 (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人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达到这一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阶段6:良心与原则定向阶段 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对柯尔伯格理论的简评: (1)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打分时比较主观的,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释。 (2)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柯尔伯格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时领域一般性的。 (3)柯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说明思维与行为实际上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言行不一致)。 (4)该理论最初只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样本仅限于美国17岁以下的男性。虽然其他研究者找到了一些跨文化的证据,但在一些人群(犹太人聚居区)发现存在不同于柯尔伯格所说的价值体系的更高的道德水平。,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 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成年初期(18岁45岁) 二、中年期(4565岁) 三、老年期(65岁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