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5252143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既不在于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人太多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太少了,也不在于错把哲学史研究当成了哲学研究。从外在的表现来看,问题的症结恐怕在于:在国内哲学界,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互相脱节是相当普遍的理论现象。造成这种理论现象的学理根源,一方面在于国内通行的哲学二级学科和哲学类研究生专业的划分形式及其缺陷;另一方面那么是因为我们所进展的哲学史研究主要是立足于“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之上的,而未能转向“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关键词 哲学界 创造力 学理根源 哲学史研究 哲学研究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11-0001-06建构真正无愧于时代的当代中国哲学,无疑是中国哲学界致力于实现的首要目的。而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话题之所以既如鱼刺鲠喉却又挥之不去的直接根源,当然在于中国哲学界思想创造力的匮乏。那么,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根源何在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和考虑,无疑是中国哲学界恢复和激发思想的创造力,并从而可以参与当代世界哲学建构的前提之一。近期国内哲学界围绕“哲学史与哲学、“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区别及联络所展开的讨论,在我们看来,实际上触及的正是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之学理根源的问题。但是,在已有的检讨和阐述中,却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对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之学理根源的误判,与此相联络,其中关于中国哲学界恢复和焕发思想创造力之学理途径的设想和讨论,既未抓住问题的症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导。一让我们从已有的相关讨论的回忆入手来展开分析。据笔者所见,崔平先生发表于?学术月刊?2022年第4期的?哲学史研究是本真的哲学研究吗??一文,是国内学术界以较为明确的形式探究这一问题的第一篇文献。在文章中,崔平先生竭力强调和论证了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本体差异,并且指出,哲学史研究不会必然地通向哲学研究,也不会逻辑地产生某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研究的成果。在崔平先生看来,掩盖和模糊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本体差异,错把哲学史研究当成哲学研究,并从而忘却了真正意义的哲学研究,正是国内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之所在。在陈波先生的?面向问题,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一文中,对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的探究,是从对中国哲学界研究的根本状况的概观和现象描绘入手的。诚如陈波先生所言,“放眼望去,国内哲学界几乎是清一色的历史研究: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原来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也正在努力把马克思哲学学问化,把重点转向了文本研究、源流考辨、义理澄清等等。研究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学者,也在做另一种形式的历史研究,只不过是当代史:把主要精力投放到翻译、介绍、转述、诠释现当代西方哲学家的学说和著作上;各位学者争先恐后地介绍、引进有影响的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和学说,对其做诠释和评介。这一现象在中国哲学界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但仔细考虑却非常令人惊讶:几乎整个中国哲学界都在做哲学史,没有几个人在真正地做哲学;几乎所有人都在研究别人的哲学,没有几个人在做原创性研究,开展自己的哲学;几乎所有人都面向哲学的过去,没有几个人活在哲学的如今和当下,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 陈波:?面向问题,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晋阳学刊?2022年第4期。陈波先生所呈现的这幅图景,恐怕是很难从根本上加以反驳的。就中国哲学界实际状况的事实判断而言,在相当程度上,这幅图景是客观的。换句话说,中国哲学界大多都在从事“哲学史研究,而没有几个人在进展真正原创性的“哲学研究。而假如这幅图景是较为切近中国哲学界的实际状况的,那么我们接下来自然要追问的无疑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学理根源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陈波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中国哲学界受“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说法的影响太深。而假如我们承受了这一说法,那么自然就会把“哲学混淆于“哲学史,把“哲学史研究错当成“哲学研究,并从而忘却了“真正原创性的哲学研究。在陈波先生论文的直接冲击和影响之下,贾玉树先生发表了?走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误区?一文, 贾玉树:?走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误区?,?晋阳学刊?2022年第6期。该文在高度认同陈波先生观点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探究了国内哲学界之所以会承受和赞同“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说法的文化传统方面的根源。回忆和总结以上三位学者的讨论和论说,我们可以说,在他们看来,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表现就是:“哲学史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而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研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学理根源就是,中国哲学界深受“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说法的影响和毒害,或者如贾玉树先生所言,“哲学就是哲学史成了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教条。而默认和承受这一教条的思想后果自然就是,把“哲学混淆于“哲学史,把“哲学史研究错当成了“哲学研究,从而遗忘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研究。与此相对应,为了使中国哲学界转向久被遮蔽和忘却的真正的“哲学研究,并从而参与当代世界哲学的建构,我们就必须批判和解构“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教条,并重新辨析和确认“哲学与哲学史、“哲学研究与哲学史研究之间的根本差异,在此根底上,使更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真正意义的“哲学研究上来。回头来看,假如我们所从事的“中外哲学史研究止步于步骤B,而没有走到步骤C的话,那么这种哲学史研究就是与哲学研究相脱节的。换言之,这种与哲学研究相脱节的哲学史研究形成的学理根源,就是哲学史研究的步骤C的缺失。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步骤A和步骤B,哲学史研究所指向的乃是研究对象的“历史再现和“客观再现,而不关涉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之哲学意义和哲学价值的批判性鉴别和考量,即研究者所关注的乃是对象本身说了什么,如何说的,以及为什么如此说,而不是研究者自己要说什么以及如何说。也就是说,在哲学史研究的步骤A和步骤B,研究者将其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对研究对象的同情之理解上,研究者沉浸于研究对象之中而仿佛到达了“忘我的境界,而他或她自己的哲学考虑似乎休眠了。这样的哲学史研究不仅与哲学研究相脱节,而且哲学研究也仿佛淡出了研究者的视野。另外,至于前面所论及的与哲学史研究相脱节的哲学研究形成的学理根源,我们不妨再进展一点简要的讨论。一般来说,不管研究者所关注的哲学问题或者问题域是什么,也不管研究者具有多么出色的哲学理解力,研究者对哲学史的研究,都是其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根底。我们很难想象,缺乏哲学史研究之根底的哲学研究会是什么样子,当然也很难想象,这样的哲学研究还有几分哲学的意味。说哲学研究应以哲学史研究为根底,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所以,问题根本就不是哲学研究是否需要相应的哲学史研究的支撑,而是什么样的哲学史研究才能更好地支撑起哲学研究。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当哲学史的研究止步于步骤B的时候,它就既不能走向哲学研究,也对哲学研究没有什么大的助益。也许“中外哲学史的研究大多止步于步骤B而缺失了步骤C的现实,恰恰是专注于“哲学研究的人们无视甚或漠视“哲学史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回头来看,我们可以说,造成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互相脱节的学理根源,主要就在于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出了问题,我们的哲学史研究止步于步骤B而缺失了步骤C,或者说,“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而“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那么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缺失的。而改变这种现状的学理途径,就是让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再往前迈进一步,而走向步骤C。而当我们进入步骤C的时候,哲学史研究本身就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哲学研究的意义,或者说,这样的哲学史研究将不可防止地走向哲学研究,并实现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内在统一。而反过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研究也将不可防止地走向这样的哲学史研究,并与之互相贯穿,循环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