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04591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 城乡规划 第1课时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基础梳理,城市 的形 成与 发展,聚落,概念,类型,划分依据: 和 类型:城市与乡村,聚落环境,规模,职能,城 市 的 特 征,城市的概念,显著 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 产业结构:城市以第 产业为主体,特点,具有 和高效益的特点 还具有多功能和 的特点,城市的 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最古老的城市多诞生于 、印 度和 等文明古国,密集,二、三,高效率,动态性,埃及,中国,基本动力是 中国城市的发展,城 市 的 发 展,内容,人口向城 市集中, 扩大 功能增强 提高,城市 的提升,逐步完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功能显著加强,规模,地位,内,涵,基础设施,辐射带动,经济增长,深化探究 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强化专练 2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 段(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中世纪阶段 (公元500年17世纪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 (17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化 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读“世界和我国古 代城市代表性建筑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阶段,城市的功能主要有 () 军事防御举行祭祀仪式生产功能 消费中心 A B C D (2)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是_。 (3)从雅典和罗马的形成看,属于城市发展的_阶段。 (4)北京故宫形成于城市发展的_阶段,反映出我国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_ 影响最大,受_影响次之。,(5)伦敦最早形成于中世纪,其规模迅速扩大是在工业化阶段,反映了此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 (6)对比上面三幅图可发现,中国古代城市的面积往往比欧洲的城市面积_,而且形状多呈_形。 解析第(1)题,早期阶段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的功能主要有军事防御、举行祭祀仪式、消费中心,生产功能是在工业革命后才具有的功能。第(2)题,从形成时间可以判断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是尼罗河流域。第,(3)题,从雅典和罗马的建筑景观图下的时间即可判断城市发展阶段。第(4)题,从北京建筑景观图下时间可以判断形成阶段,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受政治环境影响最大,在形态结构方面表现尊卑有别、中规中矩的特点,其次受军事影响。第(5)题,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6)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答案(1)C (2)尼罗河流域 (3)早期 (4)中世纪政治军事 (5)工业化 (6)大四方,表现出显著的内部 性 “ ”城市化与 “ ”城市 化并存,考点二 城市化 基础梳理,城 市 化,基 本 概 念,含义,原因:是 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表现,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 产业 逐渐转移 城市 不断扩大,发达国家 的城市化,进入 世纪,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展迅速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化,社会经济,城市人口,二、三,用地规模,20,差异,过渡,滞后,我 国 的 城 市 化,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高,低,最高,较低,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 地区等,现已形成综合实力雄厚、开放程度较 高的城市密集地带,方法指导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差异比较,强化专练 2读下列两表格,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表格主要反映了世界和我国的什么过程?其标志表现在哪些方面?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19501980年和19802000年各有什么变化?,(3)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明显比发达国家快,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与世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 解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利于理解城市化差异的实质。,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1950198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6.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2.2%,大体上相当;但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0.1%,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只提高了4.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3)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导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所以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4)起步晚,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数目和人口增长快,大中小城市都有发展。,考点三 城市环境问题 基础梳理,城 市 环 境 问 题,环 境 问 题,产生原因: 高度集中,问题 表现,社会环境 问题突出,过度密集 拥堵 环境恶化 昂贵 犯罪率较高,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加剧,产业活动,人口,交通,地价,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 注重城市 ,更强 调城市的内在质量,我国城 市的可 持续发 展,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 偏低 居住环境较差,可持续发 展对策,绿地率,数量和规模,深化探究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强化专练 3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 图”,图2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 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90年代 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 格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 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的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2时出现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据此简述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依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确定甲地数值范围为400500 mm。通过读图1可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蒸发量的差异。第(2)题,地下水水位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但与气温呈负相关。第(3)题,结合乙城市对应的表格数据对比分析。,答案(1)400500 mm南方年陆面蒸发量大,北方年陆面蒸发量小(或陆面蒸发量自南向北减少)。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含水量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北方年降水量较小(雨季较短),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含水量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2)20世纪80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考向调研 考向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例1】读图,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知识网络。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 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 品有剩余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D集市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 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解析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二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集市,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进一步扩大,集市有可能演变为城市。,答案(1)见下图 (2)自然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中,毁坏了天然生态系统,同时也使古文明在那些地区消失。,考向二城市化及城市环境问题 【例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 下图并回答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 _。 (2)与F城市相比,E城市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中的、两折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_,其原因是存在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对生物:_。 对气温:_。 对降水:_。 对地下水:_。,(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由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无论从城市数量还是从人口、规模上,都在不断增大。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城市发展。同时,G城也会出现一系列城市问题。结合相关知识,可得出合理答案。,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5)ABD,反思归纳 城市是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使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现就其成因和措施分析如下:,对点训练 题组一:城乡差别、城市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城乡差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景观要比乡村景观复杂得多 B城市主要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乡村主要以第 一产业为主 C城市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强烈的 地方 D城市人口的规模、密度都大于乡村,(2)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最早诞生城 市的地区之一,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_ _。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_地区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带动下,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 迅速发展,如沿海的上海、天津等;而广大内地 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从地形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 原因是_;从气候上看,我国的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原因是 _。这些大城市大多是各级行政 中心,这说明_对城市的影响较 为深刻。,解析第(1)题,城乡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景观差别、规模差别、功能差别和环境差别四个方面。城市和乡村相比较,城市景观要比乡村复杂得多,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乡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城市人口的规模、密度都大于乡村,城市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强烈的地方。第(2)题,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沿海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迅速发展。第(3)题,我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优越。,答案(1)B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沿海 (3)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业发达,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东部季风区气候适宜,降水较丰富,气温适中政治,题组二:城市化、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6年人 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该城市人口迁移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 。 (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增加最快的是,判断依据是 。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 日变化特点的是曲线。 (4)简述A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 是(多选) () AD石油化工城 BG钢铁工业城 CB纺织工业城 DF微电子工业城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和城市中工业的布局。第(1)题,从图1、 图2中不难看出市中心区A为人口净迁出区,郊区 及卫星城为人口净迁入区,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 区城市化问题突出,人口从市中心区迁往郊区及,卫星城。第(2)题,结合图1中各城区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迁移差额率不难看出,人口增加最快的是I,不断减少的为A、B。第(3)题,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白天川流不息,但夜间人员很少,甚至空无一人。第(4)题,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多,会出现环境污染、居住困难、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绿地面积小等一系列问题。第(5)题,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季风区,冬夏季节盛行西北东南方向的风,因此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避开西北和东南方位,以免造成中心区的大气污染,而无污染的企业可布局在城区,微电子工业城应选择环境最好的区位。,答案(1)城市化问题突出,卫星城镇的兴建(2)I自然增长率为10左右,人口迁移差额率为15左右,两者和最大A、B(3)D(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小。(5)BCD,题组三: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在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成_相关。,(2)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除了汽车尾气外,还有_和_。 (3)城市大气污染物中除NOx外,还有_、_、_、_。 (4)汽车尾气中的NOx等,在太阳辐射中的_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是_、_和过氧硝酸乙酞。 (5)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毒害的城市是美国的_,此城市易受光化学烟雾危害的原因:自然原因是_;人为原因是_。,(6)根据上图分析,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是(双选) ()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 B减少汽车数量,发展其他形式的运输工具 C改进汽车燃烧系统,减少尾气污染成分 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 解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排出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车速与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成负相关,车速越慢,排放越多。,答案(1)负 (2)家庭炉灶燃烧工矿企业生产 (3)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煤烟粉尘 (4)紫外线臭氧醛类 (5)洛杉矶三面群山环抱,不利于污染气体扩散汽车数量大,排出大量NOx (6)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