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38981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3分)1. (2分)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太空看下来,阴山山脉以北是一条_东西约五六百里的宽阔走廊。经过实地_,这里_地形开阔平坦,全无林木遮蔽,_居民点十分稀少,草原上的沙质土壤也十分松软,如此_的飞船着陆场,真是世上难找。A . 横亘 勘察 既 又 举世无双B . 横贯 勘察 不仅 而且 天造地设C . 横亘 勘探 不仅 而且 举世无双D . 横贯 勘探 既 又 天造地设2. (2分) 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长江三峡)B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C .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D . 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3. (2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 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我是一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贵刊的合订本,至今还保存于家中。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味,让人读了很受启发。请贵刊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还要说出词语来源及正确含义,我将不胜感激。A . B . C . D . 4.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 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A . B . C . D . 5. (2分) (2016徐州模拟) 阅读下面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比例对象时间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初中生及以下1小时以下55.13%60.75%78.24%79.17%14小时40.52%36.72%19.71%19.12%4小时以上4.35%2.53%2.05%1.71%A . 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B . 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C . 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D . 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6. (3分) (2017南通模拟)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将华佗下狱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B . 刚刚离开欧也妮后,夏尔脑子里还有她高贵、纯洁的形象,甚至把头几次商业成功归功于她的祝福与祈祷,并写信向她报喜C . 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之间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鲨鱼的赞叹,便是明证D . 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传,朦朦胧胧地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E . 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7. (20分) (2019高三上西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B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C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D . 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 诮:讥讽B . 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 设施:实施C . 乃以事中君 中:中伤D . 大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3) 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 . 犹可伸于地下B . 以文章有名C . 已而锁其厅去D . 所会客皆一时贤俊(4)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 . 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C . 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D . 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B . 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C . 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D . 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6)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7) 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8. (19分) (2016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勿斋记(明)朱舜水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注传心:传授道统。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1) 概括第段的意思。(2) 第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B . 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C . 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D . 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3) 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4) 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 “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B . “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C . 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D . 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5) 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9. (12分) (2019高三下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 . 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表达了时光流逝、桑榆晚景的感伤,都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C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D . 第七句中“白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发苍苍的老人;“庭树”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庭柯以怡颜”。(2) 赏析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0. (10分) (2019高三上建德期末)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此时无声胜有声。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孟子) (4) 青泥何盘盘,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 夫在殷忧,_;既得志,_。(魏徵谏太宗十思书) 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9分)11. (9分) (2018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1) 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 . 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 . 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 . 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 . 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 . 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D . 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12. (4分) (2017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中,文化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传承,而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为教育和交流的主要手段。例如,一位教授的讲演,通过视频可以即时让无数观众收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的依赖日益加深,也逐步将其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同时,教授的讲演虽然通过视频能让人们听到声音、看到动作,但讲演人的感受、感情和言外之意还是会有所流失;缺乏现场氛围和互动,受众的收获必打折扣。此外,还有人认为,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这一观点也应辩证地看。有了书籍就一定有文化传承吗?在当今时代,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去读论语孟子尚书周易,又有多少人真的把握了书的真谛?还要看到,书籍记录的思想和文化每倒一次手,就可能丢失一部分信息,甚至扭曲一部分信息。所以说,文化的传承靠人,靠人与人之间以“情”进行联结和沟通,其他的媒介和方式都是工具、手段,起辅助作用。人们传承文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渠道。以色列就成为中东的强国。它靠的是什么?就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在这也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需要后人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时代意义。学者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地位,需要引起重视。首先,学者要成为文化宝库的看门人,对库里的东西要一清二楚,尽量防止“宝贝”丢失。其次,学者要成为文化宝库的导游,熟悉宝库里的“宝贝”,就像导游熟悉景点、路线及其掌故、文化内涵等一样。最后,学者要成为文化传承的警醒者和指路牌,告诉人们每条路将通向哪里。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奔向“理想国”的漫长征程中,孔子、孟子思考的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走哪条道路。明朝中叶,当整个国家陷入黑暗时,王阳明几经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超越,提出了“致良知”,让很多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深埋着的“良心”会照亮世界。因此,学者在文化传承中肩负着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之路的重任。文化的传承既然靠人,自然就要靠“话”活生生的、人人能上口的话语。现在有关儒、释、道和西方文化的书汗牛充栋,其中“话少”而术语多,平易的话少而艰涩的话多。文化传承的“话”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包括汉语还不太好的少数民族同胞一听就懂、懂就记住、记住就做。我们今天常说的“天理不容”“丧尽天良”“天地良心”“知行合一”,都来源于宋儒、明儒,这些话至今还活在老百姓的嘴里、心里。我们需要一大批学者在书斋里做高深的专业性、基础性研究,这样才能不断输送思想养料。但学者们也应认识到,要让思想文化对老百姓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就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普及到民众中,防止“术语越来越多,读者却越来越少”。(选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 根据文意,对“学者”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楚传统文化库存并能很好地守护。B .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传承手段。C . 指引文化传承道路,纠正传承偏误。D . 熟悉文化遗产且能指点人们去学习。(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书籍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可能会遗漏或扭曲,因此书籍不可能传承文化。B . 文章例举以色列,说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文化传承是强国的唯一条件。C . 目前有关儒、释、道的书籍很多,以致语言不及宋儒、名儒的简单明了。D . 学者要潜心于专业研究,也应将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话”普及给民众。13. (6分) (2017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乐府诗在入唐以前已存在两个传统,一是上承“诗教”风刺一面的汉魏传统,二是以艳歌艳词为主的六朝传统。初唐乐府沿袭齐梁绮靡的路子,内容不出白氏所批评的“赞君美”或“悦君意”。“初唐四杰”的乐府虽体现闻一多先生所谓“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的倾向,但现实的针对性不强。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诗,更多地歌颂盛唐的武功气象。中唐以后,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和刘禹锡集中创作乐府,试图在理念的层次上直接继承诗经的“风刺”传统,甚至否定汉乐府的价值,但选择以“乐府”而非其他诗体干预政治,还是反映出他们对于汉乐府观风知俗观念的继承。不仅如此,中唐乐府诗人吸收了六朝的部分传统,展现出对于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中唐大量出现表现地方风土或风俗的乐府,与中唐观风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初唐、盛唐之观风俗以政治治理为中心;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但安史之乱后,中唐人不再视地方风俗为负面的无条件改造对象。高郢礼部试策五道指出“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说得更加清楚:“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同时,“采风”或“采诗”的理想被中唐诗人不断提出。但其“采诗”与汉人有异,所采并不是真正来自民间,而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得,与其说是“采诗”,不如说是“献诗”。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乐府大家,白氏真正主张的是“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道州民都已涉及唐世风俗的叙写。刘禹锡淮阴行“以裨乐府”其实就是一种采诗的思硌,他在采菱行插田歌中明确表示要赋之“以俟采诗者”。这就进一步把与六朝乐府有亲缘关系的中唐乐府赋予汉乐府的政治意义,并在题材上进行了扩充。这种“采诗”的思路为中唐文人所共有:随着中唐文人纷纷到地方就职,送行者常期待被送者因为在地方施政得当而能让当地民众作歌谣以颂之,这预设的正是“采诗”的可能。此外,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在表达某州县长官的“政教得失”,背后还是体现“采诗”的观念。这一类型的创作未见于初、盛唐,却为中唐文人所发掘,这都说明汉代“观风”或“采风”的传统在中唐复兴。各类文体中,乐府的起源本与“采诗”或“采风”的理想直接相关,当采风的传统被再次强调,“观风俗得失”不再依附于“察吏人善恶”或王朝礼乐的落实,而是更直接地与百姓生活的具体情况相关,这就让与“观风俗”最直接相关的乐府产生创作上的转变。中唐之所以出现大批书写风俗的乐府,背后正涉及唐人在观念上的转变。(摘编自吕家慧论中唐乐府中风俗题材的兴起)(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唐乐府华丽浮艳,以歌颂、美化君王的德政为主,其中虽也有涉及市井生活之作,但现实针对性不强。B . 中唐乐府否定汉乐府价值,直接继承先秦诗歌的“风刺”传统,但又对汉乐府观风知俗的传统有所保留。C . 盛唐一些边塞题材的乐府,多反映了盛唐的武功气象;而中唐则以乐府来干预政治,并表现出对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D . 乐府“采诗”的传统主要来源于汉乐府,但中唐的“采诗”与汉乐府有别,大多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来。(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与初唐、盛唐的“观风”观念不同,中唐人承认不同地域风土风俗的差异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B . 中唐一些士大夫乐于“献诗”,所写乐府大多通过描绘地方风俗来反映社会现实,以达到“补察时政”的政治目的。C . 中唐乐府大家白居易和刘禹锡在“采诗”的创作实践中,不仅赋予了中唐乐府的政治内涵,而且还扩展了乐府诗的题材领域。D . “观风”传统在中唐的复兴,使得反映地方官员施政得失的乐府诗成为衡量官员政绩高低的标准,因而为文人所重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唐乐府是在六朝乐府传统与汉魏乐府传统的共同影响下,并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产物。B . 中唐乐府继承六朝乐府反映民情风俗的传统,但更强调诗歌的政治性与实用性,文学性已非首要追求。C . 促使中唐乐府产生质变的直接原因是中唐人在“观风”观念上的转变,而安史之乱正是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节点。D . 中唐乐府中有大量的书写风俗的作品,这不仅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也与士大夫们不再从负面的角度看待地方风俗有关。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 (2019高三上崇明模拟)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拟题目;体不限(诗歌除外)。七、 中国名著 (共1题;共2分)15. (2分) (2019高二上海淀期中)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两个符合平凡的世界原著内容的地名。( ) 孙少平的“出走”在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他走出了家乡双水村,到_揽工,又到_的煤矿做工。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与现实苦难抗争,不断地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3分)1-1、2-1、3-1、4-1、5-1、6-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7-1、7-2、7-3、7-4、7-5、7-6、7-7、8-1、8-2、8-3、8-4、8-5、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9-1、9-2、9-3、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0-1、10-2、10-3、10-4、10-5、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9分)11-1、11-2、11-3、12-1、12-2、13-1、13-2、13-3、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1、七、 中国名著 (共1题;共2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