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西区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18693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西区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铁西区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铁西区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西区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7高三下银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中国茶史郑培凯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选自醒狮国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B . 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C . 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D . 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B . 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C . 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了民间。D . 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B . 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C . 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D . 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2. (12分) (2018高一下陆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再加上外语,共计四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风险。最初,高考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看来,新高考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尽管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国外许多知名私立中学被广泛采用。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组合课程。上海的6选3模式有20种排列组合,而浙江的7选3模式更是达到了35种组合,但大部分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组合模式仅有7到8种,条件差些的学校甚至更少。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选考制度在设计时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你擅长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选考哪门科目。听起来很完美,但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据调查,物理这门学科在浙沪新高考中就被许多同学“无情抛弃”了。由于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很难,在与其他考生竞争时会处于劣势而影响高考成绩,最终选择放弃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利于考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洪文强调。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分担单次高考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中大教育考试教研中心负责人陈学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材料二:“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一年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节选自新华社网易教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浙沪两地的新高考都完成得比较顺利,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理想大学的改革目的基本达到了。B . 新高考改革实行之后,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C . “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D . “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新高考”不仅减轻了高考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 下列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新高考”的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语数外3利一的统考成绩和自选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B . 物理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学校和多数家长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影响。C . 因为师资水平等的影响,“新高考”中,“走班制”最让人质疑。D . 浙江的7选3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搭配考试组合。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E . 不管是减负,还是选考,在有关人士看来,新高考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 3. (15分) (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注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汪曾祺对平民美食的关注,是他的作品风格之一。B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C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来店里,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讽刺当时社会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的主题。E破席子下的八千块钱,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一个捡烂纸的老头会有这么多钱,留下了悬念,让作品回味无穷。(2) 小说的题目是捡烂纸的老头,为什么在开篇用大量篇幅介绍“烤肉刘”,请简要分析(3) 小说的第二段介绍了哪些人物?目的何在?请简要分析。(4) 有人批评汪曾祺模仿痕迹重,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你同意这种批评吗?请结合文本分析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 (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 , 为晋陵尉。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执而讯之,果然。久之,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鞫狱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谍称契丹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 , 年七十七。(摘编自宋史列传八十九)(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B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C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D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B . 黥:即墨刑,古代五刑之一。行刑时用刀刺刻犯人的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罚犯有重罪的人。C . 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后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D . 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申锡明察秋毫,善断案情。有百姓上诉说自己的弟弟被人杀害,郭申锡通过观察该人的脸色、辨别他的哭声,判定上诉者即为行凶者。B . 郭申锡长于治乱,能力不凡。有人想胁迫众人作乱,郭申锡杀了一人,处罚了两人,就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平定了作乱。C . 郭申锡正直敢言,恪尽职守。他屡次讥斥权贵幸臣,没有顾忌。对张尧佐、陈执中、李参等的丑行直言不讳,上奏弹劾。D . 郭申锡眼光远大,见解卓越。他认为谅祚死去,应当捐弃前嫌,允许谅祚之子袭爵,并与辽、夏两国和平共处。(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5. (9.0分) (2018高一下惠州月考)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小序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作黍离诗。石燕,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1) 找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 . 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B . 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C . 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D . 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E .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6. (6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寡助之至,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3)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要让一个人担负重大使命,一定会让这个人经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7. (9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方媒体推断,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可能让因岛屿争端而趋于紧张的韩日关系扑朔迷离,不利于东亚的和平稳定。B . 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今年年初在意大利西部吉利奥岛触礁搁浅并侧翻,有关部门运筹帷幄 , 使它逐渐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之一。C .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山水画中的“第一神品”。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抚慰了黄公望的心灵;也正是黄公望的神笔挥毫,挖掘出了富春江景色的神韵。D . 目前国内从事该零部件制造的企业较少,市场区分度高,进而有效规避了行业恶性竞争带来的冲击。8. (6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月考) 某校高一(8)班同学在庆祝中秋联欢会上,主持人不小心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几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他按照节日先后整理好对联写出来。(只填写序号) 窗含明月十分圆冰心洁玉大夫诗迎新春前程似锦贺佳节事业辉煌地得清秋一半好芳草美人屈子赋9. (5分) (2016高三上黄陵期末)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这些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杆和树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吸收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四、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0. (60分) (2017城中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萨特清醒而又痛苦地说“如果我说它(庸常的生活)既是不能忍受的,又与它相处得不错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吗?”我们很容易向生活妥协。妥协还是坚持,关乎经验,能力,境界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1、1-2、1-3、2-1、2-2、2-3、3-1、3-2、3-3、3-4、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1、4-2、4-3、4-4、5-1、5-2、6-1、6-2、6-3、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7-1、8-1、9-1、四、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