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4807010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日子犹如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起先写安排了。想学习拟定安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一、学生基本状况三年级共有三个班 ,大部分学生酷爱学习,能根据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主动要求进步,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正。在去年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化。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推断实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教材分析品德与 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分五个单元。教材具有综合性、开发性、情感性,形式活泼等特点。每个主题不是单一的学科学问内容,而是学生感爱好的话题,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渗透。这样有利于形成社会的整体相识,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等协调发展。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面对广袤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化和审美教化。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奇,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纳对话,富有亲切感。三、教学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教化学生酷爱生活,酷爱劳动,酷爱科学。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礼貌关切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教化学生酷爱祖国,酷爱人民,关切他人,乐于助人。关爱自然,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7. 初步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务。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宏大成就。8.知道世界 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学问 和不同 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四、详细措施1、主动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依据实际状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建性运用教材。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努力创建相宜的环境和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3、充溢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4、拓展教学空间,创建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5、采纳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爱好。五、教学进度支配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欢乐 3课时1、 时间老人对我说 1课时2、我有一把金钥匙 1课时3、今日我进步了吗 1课时其次单元 家庭因我更漂亮 3课时1、妈妈,您放心吧 1课时2、我爱我的家人 1课时3、 我们共同面对 1课时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 3课时1、 大家都是好挚友 1课时2、你的心情我理解 1课时3、友爱是相同的 1课时4、为了友情,我们共同努力第四单元 感谢你,家乡的劳 动者 4课时1、早晨,谁在为我们 劳碌 1课时2、 家乡的打工族 1课时3、 行行出状元 1课时4、“小蜜蜂”在行动 1课时第五单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 课时1、 56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2、多彩的民族风情 1 课时3、民族团结一家亲 1课时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2一、基本状况分析1、学生基本状况分析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溢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学问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主动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化。2、老师基本状况分析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已20多年,并且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化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教学实力。本学期,我将深化探讨我们教学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和限时作业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二、教材状况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 教材特点:(一)联系生活,“主题”呈现,“引导”先行。本教材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主题的确定充分敬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须要和已有生活阅历。主题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地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内容维度的整合。(二)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本教材兼顾城市和农村社会背景,让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小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三)突出主体,注意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注意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2. 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教材特征描述详细地讲,本册教材材力显现这样一些特征:(1) 教材以学生遭受或可能遭受的生活事务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近社会供应的情境和空间。(2) 教材通过呈现典范事务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务、经验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3) 教材顺应学生不断开放和逐步发展的视野,力求课程固有的学科规律,情感看法以及人之的改变规律在螺旋上升中达到契合。2教材的功能建构(1)综合性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发展须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如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2)阅历性人的阅历是在充溢示意的社会生活中,在面对事务并作出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阅历需在特定的关系中构成学生丰富而改变的生活。(4) 开放性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展示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祖国、世界的联系,学校不局限于课堂,开放性将品德学科充溢朝气与活力。2、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第一单元 华蜜的摇篮华蜜的摇篮是三年级的第一单元,前接“品德与生活”,后续四个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起点。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是,他们并不肯定能感受到父母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培育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把关切、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 中的过程目标非常关键。其次单元 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学校从绘制上学路途图入手,引导学生相识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改变,品尝同学间醇美的情意,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地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从学校的改变为切入点,接着学习一些调查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发觉学校真实的改变、促进学校发展与改变、畅想学校将来等,增加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第三单元 成长的踪迹成长的踪迹是“我在成长”这一内容标准下的单元主体。第八课给自己颁奖是第三单元是“成长的踪迹”中的第一课,“给自己颁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念。第四单元 做个文明小公民做个文明小公民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平安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视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沟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们供应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爱惜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留意公共平安的意识。3、本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是联系学生生活并把学生关系中的人必需把握基本关系。2、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并注意在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难点:1、牢牢把握学生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学生在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详细发展目标。2、通过设计相识、理解、体验、感悟、探究、反思、实践及渗透信息技术教化等学习活动方式,拓展空间4、学习本册教材基础及要达到的要求本教材把握品德与行为规范和社会性发展两个基本点,注意品德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整合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不同维度的目标,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品质的发展,增加学生现代社会生活实力。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注意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敬重和关切,孝敬父母长辈。(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切家庭生活,分担家务,有肯定的责任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地开支,勤俭节约。(3)、了解学校的发展改变,增加对学校的亲切感,敬重老师,敬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与同学同等相处,相互帮助。(4)、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念,学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观赏和敬重别人,宽容待人。(5)、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疼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6)、初步形成主动上进的生活看法,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恳守信,学会敬重他人。(7)、视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留意交通平安。(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留意公共平安,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9)、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爱惜公共设施,做到人人有责。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3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化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化主题统领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化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平安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培育了我。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化;其次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化;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化;第四单元主要进行酷爱家乡的教化。“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化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动身,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敬重,最终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惜上。二、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校三年级共四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主动向上,勤奋刻苦,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探讨问题,勤于思索,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主动改正。三、教学目标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驾驭必备的学问,提高参加社会的实力。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看法、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索、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视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五、教学进度第一、二周 邻居家的小伙伴第三周 不给邻居添麻烦第四周 欢乐的邻里生活第五周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第六周 我是教室美容师第七周 我送老师一朵花第八周 我的劳动感受第九周 有多少人为了我第十周 不说话的“挚友”第十二周 我的家乡在哪里第十四周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十五周 可爱的家乡人第十六周 我们共同的家第十七、八周 复习总结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4一、新课程标准要求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纳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阅历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阅历作为学习的目标。3、根据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根据学科体系和学问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学问学习,情感看法和行为实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4、提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依据详细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纳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二、教材设计思路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绽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行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平安地生活,主动开心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化、社会教化、生活教化和科学教化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化须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详细的反映。健康平安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化和科学教化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化和品德教化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化的目标与内容。三、教学理念及建议(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在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老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留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视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刚好激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建性的思索,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四)充溢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意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刚好丰富、充溢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为此,激励老师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创建条件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获得阅历,逐步提高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实力。四、教学活动设计我在成长:1、开展“把各种好玩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等活动。设计自己的学习时辰表。2、结合实例,实行把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收入自己的锦囊的活动。3、试着每天把自己的新发觉登记来。4、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我与家庭:1、视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担当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2、学会相识平安标记,爱护自己。3、模拟情境,和同学、老师一起演习生活中遇到过危急时应当怎样自护自救。看谁反应快,方法多。4、建立自己的平安卡。我与同学:1、为自己最要好的挚友和最喜爱的挚友设计小卡片,向他表达你的情意。2、可以讲解并描述同学们相互关切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冲突,设置情景,探讨解决的方法。3、把你和挚友之间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把你们的纪念物保藏起来,让友情的芳香留在你们的记忆里。我的家乡:1、想方法解开这些谜,找到这些“看不见的手”,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2、帮助铅笔和米粒找到“妈妈”,看谁编的故事最好玩,说说找妈妈的感想。3、家乡的打工者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了,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准备,试着说说你的想法。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4、采访身边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5、找寻身边的做出了肯定成果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我与社会: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品。2、选择你喜爱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服饰特点。3、了解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特殊的庆祝方式和来历,把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一起沟通。五、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一)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纳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老师可依据详细状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加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二)本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1、老师视察记录。老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看法、实力、行为进行视察,并做记录。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看法、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激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接着努力。3、学生自评。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相识、自我调控的实力。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肯定的标准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敬重、理解、观赏他人的看法,相互促进。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沟通,师生共同进行评析。6、个案分析。老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别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六、课时支配1我学习,我欢乐10课时2家庭因我更漂亮()课时3共享友爱阳光()课时4感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课时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课时共计:()课时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5一、教学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看法价值观1、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二)实力1、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2、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3、学习从不同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三)学问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是他们的不同领域。1、感受生命的漂亮,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漂亮,人类应当善待、关爱生灵万物。2、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体会他们的心理,敬重他们并情愿尽力帮助他们。3、了解出行的学问。4、了解家乡,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三、学生基本状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五、教学进度支配表: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十四课。课时支配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支配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第一单元:珍爱生命1、漂亮的生命(2课时)2、我们的生命(2课时)3、平安的生活(2课时)其次单元:关切你 爱惜他1、让爷爷奶奶兴奋(2 课时)2、伸出爱的手(2课时)3、我的邻里乡亲(2课时)4、大家的事情大家做(2课时)第三单元:出行的学问1、学看平面图(2课时)2、校外探路(2课时)3、寻路和行路(2课时)4、公路不是嬉戏场(2课时)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我的家乡在哪里(2课时)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课时)3、浓浓乡土情(2课时)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6一、教学总目标: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主要内容: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加深对共产党的酷爱。2、了解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3、要同学明白,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和它所带来的生活的改变,这些虽然同学并不留意,但是确的确实能感受得到的。4、了解我国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历程,以和现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际组织。三、重难点: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特别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同学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特别强。涉和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和的社会领域是困难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同学状况分析高年级是小同学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同学,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时常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措施:(一)、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为生活问题。美国教化家布朗和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同学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局部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同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同时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溢新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新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同学熟识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驾驭新身手。(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品社课不应局限于学问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学问实际化,不只使同学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同学应用社会中学到得学问去视察、分析实际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五、教学进度:周次 课文 课时 备注1 从四大独创说起 22、 圆明园在哭泣 23、 悲愤的吼声 2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5、 春天的故事 26、 期中检查,检查反馈 27、 走进新时代 28 高峡出平湖 29 西部大开发 210 日新月异的交通 2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2 国际组织 213 期末复习 214 期末检查 215 检查反馈 2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7接近期末,我希望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并有针对性地赐予同学指导与评价,特制定本学科期末复习安排:首先,须要明确本学期原委学习了哪些内容,才能给同学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复习,争取用两节课的时间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整理,以便有安排的复习。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学问,它重在情感体验、道德相识和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行。所以,思想品德教化成功与否关键看同学的言行。在复习阶段,我将采纳联系实际的方法,切忌空谈大道理,将学校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通过讲解并描述以和同学的再现等形式出现于复习课上,组织他们绽开探讨与评价,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会道德推断。这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期末复习阶段,将通过回顾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加深同学的相识。在回顾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同学谈自身的切身体会,从而生发成各单元的道德要求,以激发情感、指导言行。接近期末,必需做到专时专用,努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力争使我的思品课成为小挚友们乐于上并且有益于他们健康生长的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8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化方针,以实施素养教化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政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为重点,深化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不懈努力。二、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校三年级共两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主动向上,勤奋刻苦,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探讨问题,勤于思索,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主动改正。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化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化主题统领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化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平安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培育了我。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化;其次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化;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化;第四单元主要进行酷爱家乡的教化。“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化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动身,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敬重,最终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惜上。四、教学目标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驾驭必备的学问,提高参加社会的实力。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看法、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索、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视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9爆竹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如下:一、 指导思想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须要。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班级状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学问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看法、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学期将接着教化学生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三、教学任务与目标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化主题是:我的成长。在这一教化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本册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化;其次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化;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化;第四单元主要是进行酷爱家乡的教化。四、教学措施。1、从人道的角度出了,敬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的教学时,要考虑自己班上是否有离异家庭,怎样做才能使部分学生的自尊不受到损害。2、在学生须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全部学生都有参加教学过程的同等机会。学生的同等参加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3、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发展的须要为学生供应发展的资源。依据学生须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安排,为全部孩子的发展供应他所须要的教化服务。4、敬重学生的理性思索,特殊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推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五、教学进度。月 份 教学内容 课时支配二 月 第一单元 8课时 14三四月 其次单元 8课时 58五 月 第三单元 8课时 912六 月 第四单元 8课时 1316七 月 期末复习 检测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0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其次学期一、新课程规范要求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规范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生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纳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同学的阅历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阅历作为学习的目标。3、依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出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规范的各局部和各条均不是依照学科体系和学问点出现的。每一条规范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学问学习,情感看法和行为实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4、倡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依据详细的同学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5、体现以同学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规范基本上采纳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出现。二、教材设计思路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绽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生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行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偏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足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平安地生活,主动开心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化、社会教化、生活教化和科学教化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化须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详细的反映。健康平安地生活偏重反映了生活教化和科学教化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偏重反映了社会教化和品德教化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偏重地反映了科学教化的目标与内容。三、教学理念和建议(一)全面驾驭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二)丰富同学的生活阅历:在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学习主题,时常丰富和发展同学的生活阅历,使同学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三)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同学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老师创设同学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足的空间。留意引导同学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视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同学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和时激励同学的各种尝试和有独创性的考虑,引导同学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四)空虚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意与同学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和时丰富、空虚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对同学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同学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为此,激励老师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同学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独创条件让同学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获得阅历,逐步提高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实力。四、教学活动设计我在生长:1、开展“把各种好玩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身的感想”等活动。设计自身的学习时辰表。2、结合实例,实行把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收入自身的锦囊的活动。3、试着每天把自身的新发觉登记来。4、建立自身的学习档案。我与家庭:1、视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辛苦劳累,选择一些自身可以承当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2、学会相识平安标记,维护自身。3、模拟情境,和同学、老师一起演习生活中遇到过危急时应当怎样自护自救。看谁反应快,方法多。4、建立自身的平安卡。我与同学:1、为自身最要好的挚友和最喜爱的挚友设计小卡片,向他表达你的情意。2、可以讲解并描述同学们相互关切的事例和自身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抵触,设置情景,探讨解决的方法。3、把你和挚友之间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把你们的纪念物保藏起来,让友情的芳香留在你们的记忆里。我的家乡:1、想方法解开这些谜,找到这些“看不见的手”,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2、帮助铅笔和米粒找到“妈妈”,看谁编的故事最好玩,说说找妈妈的感想。3、家乡的打工者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了,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准备,试着说说你的想法。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4、采访身边的打工者,写下自身的采访记录。5、找寻身边的做出了肯定成果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身制作一张“状元榜”。我与社会:1、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品。2、选择你喜爱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服饰特点。3、了解一些民族的保守节日、特殊的庆祝方式和来历,把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一起沟通。五、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一)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纳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老师可依据详细状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老师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加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二)本课程倡议的评价方法:1、老师视察记录。老师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出的情感、看法、实力、行为进行视察,并做记录。2、描述性评语。在与同学进行充足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对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看法、表示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激励同学巩固进步,修正缺乏,接着努力。3、同学自评。老师引导和帮助同学对自身在学习中的表示与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相识、自我调控的实力。4、同学互评。同学依据肯定的规范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同学逐步养成敬重、理解、观赏他人的看法,相互促进。5、作品评价。将同学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发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沟通,师生一起进行研讨。6、个案分析。老师针对某一同学学习的特别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五、教学进度布置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1 3.13.72 3.83.143 3.153.214 3.223.285 3.294.46 4.54.117 4.124.188 4.194.259 4.265.2五.一劳动节10 5.35.9期中检测11 5.105.1612 5.175.2313 5.245.3014 5.316.615 6.76.1316 6.146.2017 6.216.2718 6.287.4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1一、班级状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化;其次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化;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化;第四单元主要进行酷爱家乡的教化。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须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四、教学重难点“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化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动身,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敬重,最终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惜上。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