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08100217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755243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0810021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0810021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0810021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教学案导入:秦在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个西部边陲荒蛮国家,然而,最终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一变法的前夕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秦穆公时,称霸西戎。步入了强国的行列。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表现)2. 秦孝公变法图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3、商鞅的变法准备:看图片,商鞅长的什么模样?史书没记载,教科书里的画像也是根据他的性格想象的,一幅冷面孔,看上去坚毅、果敢。冷静、坚毅、自信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魏惠王沉默不语。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惠王不听,商鞅既没有得到任用,也未被杀。但是,他要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在当时只有一个渠道把自己推荐给一个能够赏识自己、重用自己的国君。于是他跑到现在的陕西,投奔决心发愤图强的秦孝公。一个河南人跑到陕西来想当官,成就一番事业,难度不小啊。商鞅也得走门路,怎样打通的关系?史书没有记载,这已不重要了。他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求见。第一次见孝公,他大讲“帝道”,即:黄帝、尧、舜等统治经验。孝公听了昏昏欲睡,事后很生气地斥责景监:你怎么介绍这样的混入?我怎么可能用这样的人呢!景监挨了训,责备商鞅。商鞅却说,我在试探他的想法呢,要求再次接见。5天后,第二次见孝公,商鞅大谈“王道”,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国方略,秦孝公耐心听下来,但不以为然。事后又责备景监,景监又责备商鞅,商鞅说,我还没说到正题呢,请再安排接见。第三次商鞅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到战胜各国、富国强兵的话题。秦孝公对景监说,这个人行。我还要和他谈谈。商鞅就争霸之道、强国之路,再次与孝公交谈时,孝公越听越入迷,不知不觉地挪动双膝,凑近商鞅(那时还没有椅子。席地而跪坐)。两人一连谈了几天,孝公还不满足。(得到赏识,进行变法)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但又怕舆论非议,于是让商鞅与守旧大臣们对话。大臣甘龙认为:“依照民俗而施政,不费力就会成功;沿袭成法治国,官吏习惯,百姓也平安。”商鞅说:“你这是凡夫俗子的言论。你这类官员可以当官守法,但是不能与你讨论变法问题。”大臣杜挚又提出:“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能更换旧器;效法古代不会有过失,遵循旧制不会出偏差。”商鞅回答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商鞅留传后世的名言,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发展就不能拘泥于旧制度。商汤和周武王因为不遵循旧制才成就大业,夏桀、商纣因为不改旧制而亡国。违反旧制不能否定,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辩论的结果更加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通过与旧贵族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当变法的法令拟好了,商鞅是如何推行变法的呢?南门徙木二、主要措施与内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1军事上A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以吏治国”是法家思想的核心。法令靠官吏贯彻,百姓靠官吏治理,官僚制度是“家天下”的保证。商周以来的官吏是世袭贵族,“世卿世禄制”就是贵族世世代代当官掌权,有封地享用。一般百姓立有军功,也可受爵。军功爵共分二十级,根据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等。军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也打击了旧贵族特权,培养了大批军功地主,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B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 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在籍男子皆为后备兵源,战时从征,平时耕种,全民皆兵,使兵源有了可靠保证。同时推行连坐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奖励告密。“不告者腰斩,告者与斩敌首同奖,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 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登记,建立户籍,隐瞒户口,逃避赋税,严惩不贷。基层官吏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管理居民,按户按人口征收赋税。想一想,严密的户籍制度与富国强兵是什么关系?意义:兵源得到可靠保证通过户籍和连坐、告奸,农民被纳入政府紧密控制之下;户籍制度是赋役的征收依据;赋税是强兵的保证;赋税也是支付官吏薪俸的保证。发展生产所获得的财富就这样使秦国强大起来了。2、经济上:A废井田,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由国家按土地亩数向土地的所有者征收土地税,从法律上确立起了土地私有制。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承认土地私有,那么生产积极性就能够提高;配之鼓励耕织的政策,产量就可以增加。因懒惰而贫穷,全家都要失去自由,这就逼着懒人干活。看阅读与思考强制到年龄分户,史学家考证,17岁就要另立门户(你们这个年龄),也有说以身高5尺、7尺定年龄,不分户就要多交税。这些都是以农求富的政策。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2、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这种所谓的“重本抑末”的做法尽管收益于一时,可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却是很大的。秦以后的中国社会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排它性,对此,许多学者都有精辟的论述。小农经济社会的一治一乱的循环规律造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停滞,中间即使在汉、唐、宋、明几个朝代都有商业生产的发展,可最终都被重农抑商的社会政治和传统文化压下去而没有形成气候,而产生这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源头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思想被历代秦君所继承,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是从秦国开始的。汉承秦制,重农抑商的做法在汉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里又多了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在几千年里丝毫没有得到改变。这种重农抑商的思想传统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发展停滞,社会行业单一,因为在这种社会中很难有新的社会阶层和思想产生,原因是社会上缺乏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人文精神没有产生的土壤,人的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证。为什么中国古代多次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甚至变法者本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应该说这是深层次的原因之一。C统一秦国度量衡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利于消除割据势力;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3、政治上:A废分封,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全国划分为31个县,县令为一县之长,配副手县丞、县尉等,所有官吏均由国君直接任免,采取俸禄制,官吏按职位高低领取薪俸。俸禄,又叫薪俸、薪金、薪水,现在叫工资。当时薪俸主要是粮食。官吏的政绩突出还可以得到国君的额外赏赐。如此,秦国建立起以国君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君与官吏实质上是什么关系?“以吏治国”是法家思想的核心。法令靠官吏贯彻,百姓靠官吏治理,官僚制度是“家天下”的保证。商周以来的官吏是世袭贵族,“世卿世禄制”就是贵族世世代代当官掌权,有封地享用。以领俸官吏取代世袭贵族,官吏根据才能功绩任免,使当官成为一种职业,官吏是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丢了官职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样,各级官吏就能积极为君主效力,中央集权就有了保证。教材上说,变法“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指的就是以官僚制度取代世袭贵族,县制是体制,靠官僚保证中央的集权。B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3文化上:烧诗书,定秦律。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三变法的结果及作用1.变法的成效推动秦国社会发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新法推行10年,秦国实力大增,迁都咸阳。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军东征魏国,迫使魏国割让河西之地,将秦国疆域向东扩展到现在的河南省西部。当初不用商鞅的魏惠王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这不仅实现了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的遗愿,而且证实了变法的实际功效,商鞅本人也受到国君的封赏,权势达到顶峰。2商鞅的个人结局但新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使没有军功的贵族就要失去贵族身份。编户制和连坐法的推行,老百姓也不适应。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在变法早期发生的一件事,为商鞅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新法推行第一年,有上千人到秦都“上访”,这时又发生了太子犯法的事情。 商鞅知道后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就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犯法。”太子违反了什么法令,司马迁没写。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啊,总要留点儿面子,不好动刑,商鞅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削掉鼻子,另一个脸上刺字涂墨。这无疑会产生轰动效应。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新法令了。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了,继位的就是那个太子,商鞅的麻烦来了。在此之前,就有人提醒过他。 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你外出时,随从的车有十几辆,车上都是训练有素的卫士,没有这些防卫措施,你就不敢出来,说明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你为什么还不急流勇退?退隐山林或许可以求得平安。”商鞅知道他反对变法,没有理会。 计算一下,从变法开始的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38年,已经是多少年了?对,18年。改革的成效已经十分显著了,为什么还有人持反对态度?商鞅出行戒备森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改革的阻力和艰难,18年了,商鞅的处境仍然很危险。那么,变法主要触及了哪些人的利益?贵族。上述谈话5个月后,孝公去世,那个被商鞅挖去鼻子的太子的老师,纠合一帮人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闻讯出逃,到边关一客栈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要判罪,拒绝商鞅人住。商鞅到魏国,魏国记恨他,拒绝接纳。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兵败被杀,秦惠文王还下令车裂尸体、诛灭商鞅的家族老小。商鞅死得很惨啊,即使那个店主让他住下,也保不住他的性命。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是为什么?3变法的历史意义: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剥削压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焚烧诗书,摧残了文化;。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问题:你们认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成:(确立起封建制度;秦国强大;秦统一;深入人心;新法未废等。)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秦孝公支持;改革前的思想动员;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主要原因);正确的决策和推行新法的决心是关键。等。败:(指个人被车裂而死)触犯旧贵族利益;失掉最高统治者支持。变法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农战”和“法治”。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是最全面、最成功的改革3、性质: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千百年来,人们对商鞅及其变法褒贬不一。司马迁说商鞅“是个天性刻薄的人”,“刻薄”意思就是不近人情。司马光却说商鞅实现了“乡邑大治”,即城乡的秩序井然。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教材的“学思之窗”还提供了一些人的看法,课后不妨看看。留下问题:变法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只有不断改革,使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的改革就应肯定,反之要否定。阅读与思考:“轻罪重刑”,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解析与探究提示: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尝试练习1、(9分)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图三 商鞅铜方升请回答:(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2分)(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2分)巩固反思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四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请回答:(1) 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2)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 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 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5)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四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作业回馈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1、答:(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2分)(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3分)(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2、答案:(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新兴地主阶级;应主要着眼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查其社会变化的意义。“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5)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骤至富强,最后“得天下”,这是客观的;秦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灭亡,这是秦施暴政的结果。苏轼把秦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变法,这是错误的。苏轼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3、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倾邻国而雄诸侯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打击了贵族特权,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都面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争战;都处于社会变动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矛盾。异:内容上不同:鼓励发展工商业 限制工商业发展 侧重政治民主化侧重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背景不同:雅典处于奴隶制时代中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代目的不同:化解平民与贵族矛盾富国强兵性质不同:奴隶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改革彻底程度不同:不彻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个人结局:梭伦实行中庸之道,为民请命,得到广大人民拥护,流芳后世。商鞅协助确立王权至上,成为王权斗争的牺牲品,被车裂而死。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