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和探讨的不同》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50403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闲聊和探讨的不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闲聊和探讨的不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闲聊和探讨的不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闲聊和探讨的不同,还历史以真实,前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甚至很多我们学历史的人都这么认为,认为时光已逝、逝者如斯,一切都是如己所愿,可随意理解。似乎,很多身边的事例都在向我们证明着这个观点。于是,我们信以为真。而且,还要为自己无尽的语言、天马行空的调侃补充道:女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还要大声呼喊:史实不过是故事加工的一个源头,并不是故事本身。,前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在娱乐至上的今天看上去是十分完美也令人享受的论调,也符合微博兴起、信息逐渐碎片化的新兴信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很多人的结论,甚至是他们做历史研究的基本态度。 不过,诚如上面标题,我个人还是要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一个问号。怀疑是发现问题的基础。作为一名三无青年,我有的是无限个为什么。,“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是建国后批判胡适,说胡适的错误观点是如此。但我翻来覆去也没找到这句话原文的出处。原来,胡适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胡适在文章的前面说,所谓实在含有三大部分。一是感觉。二是感觉之间及意象之间的种种关系。三是旧有的真理。可以看出来胡适原话是讲哲学的,与历史毫无关系。但这句话在很长时间内却变成了胡适评价历史的一个基本态度。好多人写文章一上来就是胡适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于是,我的问题来了。既然这是那个为了批判而批判的年代遗留下来的、断章取义、主观臆断的一句“莫须有” 的话,而你又对那个年代没有太多好感,拿这样一句话作为论点是否适当呢?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本身最大的价值就是从“莫须有”的态度证明了自身“莫须有”的一句话的正确性人家胡适说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按个人的理解胡编乱造,然后给人扣个帽子批判一番,这样看来,这句话还真的证明了它自己。这闲聊时扯淡的调调显然不能成为我们探讨问题的基础。,不能把无本之木当做可以信以为真的东西。,评论一个人,要看他做的事,很多事情都是对一部分人有利、对另一部分人无益甚至有害,这种事情站在客观的角度很难定性,但最基本的是非对错我们心中都有标准。历史不能实验、不能重演、不能假设,但他有着最基本的真伪明辨。 在历史的海洋中徜徉求真,在材料方面,应该从包括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材料理解要透彻;材料来源要可信;引用史料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需多个材料相互印证;以纯粹历史的方式运用史料;动脑子,有常识。,一、对材料的理解 (仅谈文字),(一)汉字和我们用的汉字,“汉字”指其源在中国黄河流域的、现今被以中国人为主所使用的象形文字的统称 大体可分为“大陆简体”、“港澳繁体”、“台湾正体”和中国以外的汉字,四者在很多方面相近,但也有许多差异甚至迥异之处。,(一)汉字和我们用的汉字,台湾采用的是从汉至清以来的传统字形,因觉得被称为繁体字有贬低之意,故改称为正体字。由于两岸形势的不同和五十年来(按大陆推行简体字算)文化的发展,正体字和简/繁体已出现不同。除字形有区别外,音、义也有差别。,字形: 达:達达 字音: 颇:p p 字义: 面:面(颜面) 麵(麵條),(一)汉字和我们用的汉字,以英文Library对应的字义,台湾正体、大陆简体、中国外汉字的写法存在不同: 【 書 館】台湾正体 【 书 馆】大陆简体 【书馆】日本汉字,(二)简体字源流,大多数简体字并非建国后创造,简化字在古即已有之,在古代相当于对标准字的非标准异写(即:异体字) 早在1935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字表;大陆普遍采用的简体字是1964年公告、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共482个简化字和简化偏旁部首,(二)简体字源流,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汉之前出现的占28.6%;唐之前占42.78%;清之前占87.88%;1945年之前占99.74% 仅有一字是建国后创造的。也就是说,简化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简化字造成文化断代”。,(二)简体字源流,整字改换 驚惊 草书楷化 專专 同音代替 裏里 改用本字 捨舍,部分省略 離离 部分改换 爐炉 偏旁类推 贊赞 符号代替 雞鸡,那些没简化的字: 見=见 觀=观 鳥=鸟 鸛=? 鸡/鹳,(二)简体字源流,一些例子:,戏剧:丑/醜 一齣戲 专指:颱/臺 往死剋 异义:吃了发霉的东西拉肚子 了,真倒黴,历史文献的准确阅读 台湾问题:“客随主便”还是“主随客便”? 生活中最简单的密码:現在能恭稱嶽父嗎?,(三)非简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岳/嶽,二、材料的来源,(一)真实不真实,可信不可信,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引用的史料要真实可信”,三无青年又要问了:到底什么是“真实” ?是么是“可信” ?我认为所有记录成文的东西本身就不是绝对真实可信的。这句话挺起来有些抽象,不妨用一个实例来解释一下“真实”与“可信”。,(一)真实不真实,可信不可信,这是一幅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时的战地照片。图中明摆着的意思是:一名美军用突击步枪逼迫被俘的伊军喝下尿液。 可见这是一个活脱脱的说明恶魔国度、美侵略军残忍行径的证据!邪恶!,(一)真实不真实,可信不可信,这是一幅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时的战地照片。图中明摆着的意思是:一名美军在给被俘的伊军喂水。有点军事常识的还能看出喂的是美军水壶中他们自带的水。 无限正义的民主国家,世界上最善意的国度就是这里!,(一)真实不真实,可信不可信,前两张照片都是这张照片的“断章取义”,这张原版照片的实际意思是:出于防范和对自己生命的保护,美军用枪抵住了战俘呢脑壳;出于人道考虑,在用自己带的水喂嘴唇已经发白的伊军。是邪恶还是正义?,你可能会说,不加修改的照片就是真实的,这种截取过、PS过的照片本身就是不真实,是假新闻。我又要问了:如果当初照相的时候相机照到的就是一名伊军和喂水的/拿枪抵脑袋美军中的一位,这样的照片的确是原版的,但他和“做过假”的照片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是一样的,这样的“真实”是否能称得上是真实,这样的可信是否能配得上“可信”?回到历史学,我们的照片我们认为最真的的原始资料,是否就真实可信?,(一)真实不真实,可信不可信,(二)别人的信口开河,有些东西,在宿舍内朋友同学间闲聊还能勉强当做一种夸张的笑料,但在探讨和你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出身的人对非历史专业出身的人说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你的言辞。因为探讨时你的话代表了你的观点的治学态度;和非历史专业的人交流时,你的观点就自然而然的被对方默认为是一种权威。切不可把宿舍内半开玩笑的话语拿出去讲,那样就是四个字:信口开河。,以平时很多人说的“太平天国至少造成中国死亡了1.2亿人口”、“教科书上的太平天国内容存在很大的不真实,太平天国就是一泡屎”为例,我们冷静思考一下,这些“听说的”内容是否可信。,(二)别人的信口开河,(二)别人的信口开河,这是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控制版图。大抵包括江西0.45、安徽0.59、浙江0.54、湖北与江苏0.57一部。当今近14亿人这四个省加起来2.15亿人;当时4亿人口,四省人口至多不会超过1.2亿。也就是说那种论调如果真,实,就意味着当时这四省没有一个活人,这可能吗?我想这是两个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我不经意间发现, “太平天国至少造成中国死亡了1.2亿人口”论点的基石竟是既靠不住又蹩脚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列出如下: 1851年 4.3亿 1861年 4.1亿 1863年 2.3亿 1870年 3.5亿 1887年 3.8亿 1891年 4.0亿,(二)别人的信口开河,从数据中可以看出,1851年至1863年,中国统计人口减少2.0亿人,都是因三大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而死亡的吗?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就是统计错误,不可能死那么多人。 从1863年至1870年,短短7年间,增加了1.2亿人,这可能吗?清朝的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0.5%。七年只会增加0.0817亿。七年增加1.2亿人,只有傻子会相信。,三、相互印证,材料的相互印证不仅仅局限在 “两个文献所叙述的内容是一样的” 这一点,还体现在记载同一史料,但是有不同倾向的记录者,他们之间的不同记录的印证与筛选。 不同倾向作者的相同记述基本可信 相同倾向作者的不同记述要有怀疑 相同倾向作者的相同记述不可轻信 不同倾向作者的不同记述不可轻用,四、有常识,会1+1,在大学读书时,听老师讲过文史不分家的问题,所以我在假期常读一点历史文献,学习一点古代文化常识。有一天,在看一部描写清代人物的电视剧中听到了“火耗”一词,由于不知它的含义,我便查阅了多种辞书:在释义时都引了文献通考中的一则史料: 尚书省言:“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 这条史料激发了我对历史上的衡制的好奇心。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后,便作了些计算,并把北宋衡制与公制做了比较。结果发现一件怪事:史料所记的每贯的总重量不等于原料总重量与火耗量之差。根据宋代衡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钱,计算如下: 160钱1410钱7(160钱910钱72钱)(160钱410钱126钱)(160钱110钱92钱)(160钱110钱5),即2310钱2320钱。这就是说,上述引文的记载有误。当时怀疑两种辞书征引有误,因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过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史学要籍。于是,我查阅了几个版本的马著。令人吃惊的是,商务印书馆编辑室所编的辞源和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这两种权威汉语辞书的引文与通考一字不差,也就是说,文献通考的记载本身就是错误的。后来又找到一个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影印本,它的记载也是错的。后来,我查阅了不少书刊,见到有20余种文献引用了文献通考中的这则不准确的史料,这就是说,大家都在未作校勘的情况下引用了一则不准确、不可靠的史料。,(*_*)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