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分点8回归语境,精准理解 提升概念要句理解力,-3-,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4-,-5-,(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6-,材料二 自然教育受众群体特征 (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7-,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8-,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9-,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答案,解析,-10-,-11-,典题诊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工匠之美世界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时代审美的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12-,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果是一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不在于“形”(实存性、物质性),而在于“象”(精神性、情感性),而“象”内含着“意蕴”“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高度统一。 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五材”既指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也指人类的五种德性(勇、智、仁、信、忠),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五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13-,-14-,A.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制器尚象”“五材并用”之道。 B.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凭借高超的智慧达到的技艺水平。 C.两者不同,前者指工匠的技艺所达到的美学价值,后者指器物传达出的工匠的世界观。 D.两者不同,前者只是形而上的抽象的美学样态,后者则是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答案,解析,-15-,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句子 1.文章中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感情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它们往往内涵丰富,或者有特定含义。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关键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一般用下定义的方法来明确概念的内涵,如:“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简言之,“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6-,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概念的外延是指所有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即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一般来说,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呈反比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大。命题人常常故意突破概念的外延来设题,以此考查考生对概念的内涵的把握程度。所以,准确、完整地把握概念的内涵是认清概念的外延的前提。如:判断“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是否符合文意,“漂亮的姑娘本身”指的是“美的东西”,不是“美”,“美的本质”才是“美”,这就故意突破了“美”这个概念的外延。,-17-,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2.文章中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感情、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们往往或结构复杂,或表达独特,或意蕴丰富,或作用突出。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就是根据具体语境来准确领会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可能是单句,可能是复句。单句需要理清主干,把握句子的要义;复句要弄清有几个分句、几个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弄清了重要句子本身的含意,再根据上下文,搞清楚它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功能和作用。,-18-,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文示范 原文(只选两段),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19-,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20-,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读文示例,1.带题入文,搜读第一段,寻找选项信息出处。 2.圈画解题信息,锁定关键语句。 3.解读关键语句中的关键信息,自问:A类传播行为有什么特点? 4.提取关键词:根据调动编制发送。 5.搜读第二段,寻找选项信息出处。 6.圈画本段解题信息,锁定关键语句。 7.解读本段关键语句中的关键信息,自问:B类传播行为有什么特点? 8.提取关键词:根据调动决定是否接受接受加工。,-21-,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 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答案,-22-,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题干主体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 答题要求最恰当的一项; 答题方法搜索比判排除法。,-23-,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2.找答题依据,-24-,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即时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25-,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深刻的矛盾之中。,-26-,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27-,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28-,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答案,解析,-29-,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 1.圈画文中对重要概念下定义、作阐释或举例说明的语句,提取并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2.将选项对重要概念所作的理解,与原文中所圈画出来的信息一一比对,判断每个选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强加了还是遗漏了,是主要的还是将要的,是理解对了还是理解错了,-30-,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1.考察重要句子本身的结构。若是单句,则要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明确语意的核心所在;若是复句,则要弄清复句的层次关系,把握具体特征与概念属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2.考察重要句子的邻句等语境。有些重要的句子,要从它所在的语段进行琢磨,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观点、中心意思去理解句意。 3.考察重要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子,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去分析;起过渡作用的句子,要注意上下文段的意思;起总结作用的句子,要从它的上文去寻找相关的信息。,-31-,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32-,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郞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33-,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34-,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有删改) 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参考答案 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理清行文脉络的基础上,定位关键语段,结合相关语句概括即可。本题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三段。,-35-,一,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唐人古体 陈伯海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36-,一,二,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境界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者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者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37-,一,二,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选唐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祯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38-,一,二,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39-,一,二,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40-,一,二,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答案,解析,-41-,一,二,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C.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答案,解析,-42-,一,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4题。 众所周知,自然文学旨在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外在的对象是自然,内在对象是自然与人类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作者呈现的,是一幅含有风景、声景及心景的多维画面。自然文学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便是这风景、声景与心景的融合,即当人们接触自然时所产生的那种人类内心、内景的折射,那种心景的感悟。这三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形成了自然文学的独特之处,也衍生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巴勒斯曾用蜜蜂采蜜来比喻人们心中的自然:“蜜蜂从花中采到的是甘露,只有通过蜜蜂自身的转化过程并加入自己的一滴蚁酸,才能产生出美妙的蜂蜜,因此蜜蜂是真正的艺术家。”自然文学所描写的对象是自然的存在,但又通过人类内心的感悟被人格化了。自然与心灵相互感染,互为对象。,-43-,一,二,心景简言之就是自然在人的内心所产生的共鸣,是一种人们看到特定自然景物时心灵的感受。美国女作家威廉斯在其代表作心灵的慰藉中表述得更为直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沙漠竟然使我们转变成它的信徒。我信奉生活在缺水的土地,因为因此生命聚集在一起。在无处藏身的地方,我们找到了自我。”由此可见,将自然景物作为精神的支撑和心灵的慰藉,是自然文学作品的特性之一。,-44-,一,二,当代英国作家麦克法兰在其所著的心灵的群山一书中引导人们将风景作为史记来读,并畅言“高山峻岭,即人们所称的巨石之书为人类提供了一条大道,使得我们能够浏览大地的档案馆”,因为“每一块岩石都依附有一则故事”。这位对岩石情有独钟的西方作家还由衷地赞叹中国唐代学者书桌上的“学者之石”,他说:“学者之石不是风景的象征,它们就是风景。”同样,大自然激起了作家的灵感,而他们的作品所要达到的境界又需要文学或人类想像力的滋养,自然与文学的相融必然以心景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45-,一,二,自然中的风景和声景也可用“动”与“静”来区分,风景可谓“静”,声景可谓“动”,人们往往分别用视觉和听觉来捕捉。而动与静共同展现的景象具有一种立体的自然美,需要人的心灵去体验。只有当一个人用心灵来体验声景及风景时,或者说去感受自然中的“动”和“静”时,才能看到自然中的精神价值美、美德及真理。自然文学作品中有流动的自然,亦有宁静的自然,这动与静的相辅相成,不仅在自然文学作家心中形成了独特的美感,而且还得到了精神的依托及升华。,-46-,一,二,由此可见,自然文学中的风景与声景的碰撞产生了心景,而三景之中又蕴含着动与静的冲突,正是这种碰撞与冲突形成了一种有独特形式的美感。在瞬息万变的自然界中,在永恒的动中,人们体验与感悟着宁静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的美德、精神之美来自自然界中动与静的结合之美。 (选自程虹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 声景及心景,有删改),-47-,一,二,3.下列对自然文学中的“风景、声景及心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景是人们可以用视觉来捕捉的自然景色,可以说是一种静态的景象。 B.声景是人们可以用听觉来捕捉的自然景色,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景象。 C.心景是投射在人们内心的自然风景与声景,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感悟。 D.风景、声景与心景融合,使自然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答案,解析,-48-,一,二,4.为什么麦克法兰说“学者之石不是风景的象征,它们就是风景”?,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