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1.5 地壳运动规律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42120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1.5 地壳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1.5 地壳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1.5 地壳运动规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讲地壳运动规律,命题分析,专题知识,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命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命题方式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类型,以地质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今后会以地形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为线索,突出考查地质构造判断、外力作用时空变化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命题分析,专题知识,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多以变式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或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岩石类型的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等基本规律及原理,旨在考查读图获取和整合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岩层的新老关系难度稍大。,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2.板块构造理论 (1)内容。,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2)应用。,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典例1(2017天津卷,3)读图,完成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分析推理 第一步:获取信息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第二步:解读信息 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山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图中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图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应为褶皱构造。,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易错警示 (1)对三大类岩石的特征不明确;(2)读图分析能力较差。 答案: B,方法指导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技巧 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读图,完成第12题。,图1“东方女神”景观,图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1.形成图1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答案,解析,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突破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多以各种景观图、地质构造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表景观的成因、地质构造的判读等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1.地质构造的判断,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典例2(2017江苏卷,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分析推理 第一步:获取信息,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第二步:解读信息 第(1)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岩层年龄。丙岩浆岩未穿过甲岩层下方的侵蚀面,故其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乙断层上方的侵蚀面未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故该侵蚀面形成时间晚于乙断层,而丙岩浆岩穿过该侵蚀面,故丙岩浆岩形成晚于该侵蚀面。因此,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2)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变形。由图中岩层的倾斜状况可推出,乙断层处的岩层和甲岩层都有岩层的倾斜,故褶皱次数为2。 易错警示 (1)不能根据岩层的位置关系判断各岩层及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顺序;(2)不能正确理解褶皱发生次数与岩层形态的关系。 答案: (1)B(2)B,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2018吉林沈阳调研)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2题。,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1.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 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 2.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 A.和B.和 C.和D.和,答案,解析,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甲处地貌()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4.乙处() 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侵蚀作用明显,答案,解析,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突破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多以各种景观图、地形地质剖面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外力地貌景观的名称、地区分布、外力作用类型与形成过程等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1.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沙垄等堆积地貌。,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2.外力地貌的应用 (1)根据沙丘特征判定风向。 (2)根据不同地貌的颗粒特征判定风向。,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3)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水流向。,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流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3.地形、地貌的特征描述及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特征;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 (2)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地形、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有时还有人类活动因素)加以分析,切不可遗漏。例如: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地堑,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典例3(2016全国卷,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分析推理 第一步:获取信息 1.题干信息 贝壳堤形成的地点是海岸带,形成原因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沿海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位置的变化。,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2.图像信息,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第二步:解读信息 第(1)题,解题思路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本题问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二层是贝壳堤形成于海岸带;第三层是贝壳堤的形成必须要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的堆积;第四层是在该海岸带有大量贝类生物的生长及其死亡堆积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也就是该海岸带要有较长时间的位置稳定,而不是位置的变化,位置的频繁变化会导致死亡的贝类堆积分散而不是集中。第(2)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贝壳堤外堆积。在贝壳堤外堆积的泥沙,会使海底升高,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也就是会使海岸线距贝壳堤越来越远。A、D两项很容易排除;由题干可知,流动的海水把泥沙从河流入海口处搬运到了他处堆积,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可排除C项。,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第(3)题,由题意可知:河流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的堆积是导致本海域本时间段内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入海口处海岸线变化最显著;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且南北方向位置有显著变化。以上说明泥沙沉积量大且入海口有南、北方向的多次变动。,易错警示 (1)不能准确提取题干和图片中的信息;(2)不能正确理解海水搬运泥沙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 答案:(1)C(2)B(3)D,核心知识筑基础,高考真题悟方法,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方法指导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核心知识筑基础,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高考真题悟方法,(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某地貌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2题。,核心知识筑基础,迁移训练提能力,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高考真题悟方法,1.由图可知() A.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的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的地下水埋藏深 2.该地貌最可能形成于() 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