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一、社会态度与印象,(一)社会态度 1、概念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 2、功能 (1)适应功能 (2)自我防御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 (4)认识或理解功能,(二)社会知觉,1、概念 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三)印象,1、概念 印象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特征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是指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2、印象形成效应,(1)社会刻板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3、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良好的开始 是成功的一半,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5、投射效应,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如此,以掩盖自己不收人欢迎的特征。,二、群体心理,(一)概念 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二)表现,1、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2、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主要是指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3、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他人当做唯一目的的行为。它具有四个特征: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4、侵犯行为,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行为。它有以下特点:外显性、伤害性、有意性。 如何控制中小学生的侵犯行为: (1)宣泄发 (2)惩罚法 (3)移情法 (4)认知干预 (5)榜样作用和大众媒体的宣传,三、社会影响,(一)从众 1、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2、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 (2)权宜从众 (3)不从众,3、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特点 性别与年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 (2)群体因素 (3)刺激物的特点,(二)服从,1、服从的概念 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2、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者的权威 (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3)情境压力 3、个体产生服从的原因 (1)合法权利 (2)责任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