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47541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2、教师补充介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形。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地名 地形 特点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5、汇报、小结。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2、初步观察地形图。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4、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5、汇报、小结。四、拓展延伸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五、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6、 课堂总结7、 教学反思第2课时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橡皮泥等。 教师演示:地球仪,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在讲台前摆放一只地球仪)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各种各样的。反映在这地球仪上,我们通常说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绿色代表(平原)。像这些高高隆起的地方往往就是一座一座的(高山)。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 (的确如此地球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内部外部都在不停的运 动着,变化着。)揭题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 火山改变地形地球内部的运动我们见过吗?师:是的,我们谁都没有看见过。那我们又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着的呢?请看大屏幕:1963年一艘渔船漂泊在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中,忽然间有渔民看到远处海水汹涌翻滚,转眼间升腾起数十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结果一昼夜之间在海面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谁来说说大西洋海域里发生了什么?(火山)(板书:火山)从哪里看出来?(海水汹涌,有浓烟产生)火山爆发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了小岛)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火山,你决定用哪个词?(猛烈)(板书:猛烈 )为什么?小结:如此可见,火山带给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是多么猛烈啊!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震撼的火山爆发。2、 地震改变地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卫星拍摄的照片。这是同一个区域不同时期拍摄的两张照片。可能不是很清楚,老师做一些大概的描述:这是蜿蜒曲折的河流,两边是高山,在高山的峡谷间是城镇与村庄。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两张照片上地形地貌有什么不同。(河流堵塞;山体滑坡;村庄掩埋了,公路塌陷了。)小结:一句话,这里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哪儿呢?(屏幕出示:四川省青川县)同学们应该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形变化如此猛烈吧?(板书:地震)(课件:细节)这次地震不但伤亡惨重,而且使当地的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如:(课件出示)xx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到影响露出水面。这次地震又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师再来介绍一次地震:1920年,在宁夏的一个地方也发生了剧烈地震,地面出现了许多长达几米到几十米的裂缝(课件出示:裂缝),从山上崩塌下来的泥土、石块把长约2500米的河流堵塞,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湖泊(课件出示:湖泊),这就是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3、小结。由此可见,每次强震过后,都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你们还知道哪些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吗?(补充课件:富士山、唐家山堰塞湖、火山锥、断层) 三、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每年全球有震感的地震不少于上百次、火山不少于50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呢?教师解释:科学家们对地震和火山都进行了跟踪调查。慢慢的他们发现这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课件出示)。地壳是有岩石组成。它包括岩层上面所有的陆地和海洋。我们人类及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生活在地壳上。往下是地幔。地幔主要有流动的物质岩浆组成,我们看到的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就是从地幔喷射而来。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课件出示: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及我们国家所在的亚欧板块。)这些板块就如同漂浮在湖泊上的树叶也在运动着,唯一不同的是运动很慢,我们不易察觉。这一学说称之为大陆漂移说。开始很多人质疑不相信。可慢慢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证据证明这一学说。(板书:大陆漂移说) 1、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现在我们来仰望一座高山。它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的山。瞧,科学家们在这作座高山上发现了什么?(出示:喜马拉雅上上发现的各种海洋生物化石。)的确,许多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你们推测推测:喜马拉雅山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们认为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请让我们关注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图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他处在哪儿?(出示:地形图) 它正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师:注意这交界处。我们刚才知这两个板块是运动着,它们之间会发生(碰撞)碰撞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用挤压两本书做实验,发现两本书中间隆起了。)联系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两个板块碰撞,交界处就会抬升,隆起。(板书:碰撞 高山)其实这个抬升过程是很缓慢的。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才造就了今天如此伟岸的高山。同学们相对于地震、火山改变地形的猛烈,这样的板块碰撞改变地形要来得(缓慢)。(在碰撞前加上缓慢一词)根据科学家测定伟岸的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还在以0.331.27厘米上升的速度上升。这说明什么?(印度洋板块还在撞击亚欧板块。)2、预测非洲大陆的未来了解了高山的崛起。我们一起到非洲大陆随同科学家预测这块神奇大陆的未来。科学家们在卫星传来的非洲大陆照片惊讶的发现了一条大裂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读图及相关文字)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惊讶的发现有一条大裂缝。纵穿非洲东部。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总长超过8000公里。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地球的大伤疤。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裂谷呢?(原来大陆板块除了相互的碰撞,自身也会在岩石圈脆弱的地方产生分离。东非大裂谷就是一个典型。)也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那么预测一下,几百万年之后,非洲大陆会出怎样的情境?(裂谷会更大。非洲大陆分成两块。)师;老师告诉你们,你们很很能干,你们的预测和科学家预测几乎相同。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预测。(屏幕出示)小结:大陆板块分离产生裂谷。那么在海洋深处板块分离会产生?(海沟) (板书:分离 裂谷、海沟)。这样的地形形成也不是一朝一 夕形成的,也是很(缓慢)的。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五、教学反思第3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2、在“假设验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冷和热、水和摩擦能否 改变岩石的模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文化遗产的情操。教学重点:通过“假设验证”的实验,知道自然界中冷和热、水和摩擦能否改变岩石的模样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描述自然界中冷和热、水和摩擦能改变岩石的模样教学准备:1、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石灰岩、记录表、玻璃瓶、酒精灯、火柴、 镊子、烧杯、水、湿毛巾等。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在你的心目中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呢?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岩石的图片。(出示课件) 3、这些图片中的岩石跟你们心目中的岩石一样吗 ? 二、假设过程1、这些岩石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觉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出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2、在自然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的模样发生了变化了呢? 综合整理学生的汇报并板书。 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只是猜测而已,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 来验证。4、 选定两个可研究的因素进行研究。 三、设计选择过程1、选择一个假设,讨论讨论如何验证,需要什么材料。2、汇报实验设计过程。 (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 3、出示注意事项。(作简单的操作演示)提示:在实验中,我们始终要关注的是:岩石到底有没有变化呢?4、 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请材料员来拿需要的材料,并作好 实验记录表。 5、 教师记下每组实验的方向。四、自主探究过程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2、交流汇报。 A、交流冷热对岩石的影响。你们是如何做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比较实验以后岩石有没有变化?如何变化?如果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达到一千年,一万年,你估计它会变得怎么样?B、交流水、摩擦对岩石的影响。1、交流实验结果2、出示鹅卵石,加深风化对岩石作用的认识五、生物及腐蚀的大气对岩石的作用。课件展示图片,感受生物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六、认识风化的概念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七、拓展应用过程课件展示云冈石窟被风化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是风化作用中哪些起到了作用,然后让学生设计出保护石窟的方案。八、教学反思第4课时土壤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 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教学难点: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新鲜土壤一袋、干燥土壤一袋、一个放大镜、一个烧杯、一把药匙、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张记录表,一个纸盒,一张报纸,五根牙签等。演示材料 :酒精灯、火柴 铁勺、 课 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土地图片 1土壤为什么会使植物茁壮成长,土壤中有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猜测。实验(一):观察新鲜土壤 1 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2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3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实验(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1 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 注意什么?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 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3. 结论: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焦的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三、土壤和生命: 课件呈现图片:1. 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 么? (土壤里有青蛙,花栗鼠,蚯蚓,昆虫 等等。)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3.自由交流。4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5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6.小组内交流汇报。7小结: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四、总结引伸:阅读课本65页内容。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呈现本课小结内容)五、教学反思:实验方法实验现象肉眼放大镜倒入水中燃烧土壤实验报告表: 实验日期:年 月 日第5课时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及流程图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在组内或班内交流。探讨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对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和大家交流。教学难点:学生对“侵蚀”的理解,“侵蚀”概念的得出。教学准备:为各小组准备模拟实验的材料一套: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硬纸盒、报纸、瓶盖扎了孔的空饮料瓶、水、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等。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1、 导入1、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水对土地会有影 响吗?(稍停顿)你认为会有怎样的影响?2、 雨水真的会对土地产生你们所说的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 设计实验 1、现在没有下雨,我们怎么来研究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2、 出示相关材料,问它们可以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已经堆好 的地形一块、自制的洒水壶)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小组讨论)4、巡回指导。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出建议。三、模拟实验1、设计好了实验方案,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发放实验器材及记录单)2、 这个实验主要研究雨水堆土地的侵蚀,那我们怎么知道土地 有没有被侵蚀呢?雨水有没有发生变化?3、 想的很周到,那我们就先观察下雨前的雨水和土地,把它们 的情况记录在记录单上。4、点评学生的观察结果,补充完善。5、现在真的可以开始实验了,那你们觉得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呀?6、课件出示“温馨提示”。7、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四、交流汇报1、实验结束,收拾好自己组的器材。2、把你们组看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交流交流。3、实验前后土地发生了哪些变化?雨水发生了哪些变化?4、你觉得雨水对土地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影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5、 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那你觉得什么是“侵蚀”?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6、课件出示“侵蚀”概念。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引起地表变化的一种自然作用侵蚀。2、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呢?3、教师点评,板书。(下节课重点研究这个问题)4、布置作业:从已知的影响侵蚀的因素中选择一个,写好研究计划。6 教学反思:第6课时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B、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水土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C、人类活动会加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滥砍滥发,过度放牧会加剧土地的侵蚀。2、过程与方法A、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B、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C、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的侵蚀。D、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3、情感、态度、价值观A、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B、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相关信息。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子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装土壤的盘子、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器、支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实施这些计划。(板书课题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首先请各小组交流展示我们上节课设计的实验方案,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看视频)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细心地同学一定会发现我们此次实验所用的器材、装置其实和上一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差别不大,所不同的是这是个对比实验,每个实验要设两个组,各组选择的研究课题也不一样,因此器材的数量和种类略有差别。三、探索侵蚀的实验(一)实验前准备1、明确实验目的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个是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一个是有无植被的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一个是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板书:坡度、植被、降雨量)2、明确各实验小组的研究内容。此次实验分三组进行:第一组实验是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第二小组实验是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第三小组实验是研究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3、介绍实验器材。4、提醒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温馨提示:(1)体现实验的公平性;(2)操作的规范性;(3)收集好证据。5、准备实验装置。(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为了公平各小组在做实验的时候要同步,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准备开始降雨停(三)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四)全班交流展示 (五)小结刚才我们用实验验证了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主要因素,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根据板书把我们三组实验的结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呢?课堂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四、课堂延伸1、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侵蚀呢?2、接下来请同学们再看几幅图。(课件出示图片)这是黄土高原的图片,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在无情的风雨侵蚀下,在高原上形成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冲沟,土地变得支离破碎,这就是侵蚀,它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地形。3、侵蚀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害。(出示图片)4、同学们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带给我们的是沉重的思索,为了减少侵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讨论交流)5、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6、 教学反思第7课时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 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 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 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 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难点: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 A、导入 1、欣赏配乐图片“美丽的江河”。2、欣赏了这一幅幅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否说说你所知道河流呢? 3、那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4、师结合课件讲解河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河流是怎样形成的。5、揭题,是啊!河流对土地是不是有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B、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学生说说河流会侵蚀土地的理由,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探究过的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1)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3)课件演示沉积实验。 (4)引导学生联系实验中的沉积现象和河流的作用。 3、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河流对土地还有哪些作用呢? (2)学生分组作出推测。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河流对土地有沉积作用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比划或演示,并要求其他小组作补充。 (4)出示科学博士的提示。 (5)分组实验,观察并填好记录表。师巡视指导。 (6)(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分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 C、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 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 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 3、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V形谷、U形 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等。 D、拓展延伸 1、侵蚀和沉积是不是只有流水才能造成呢? 2、那么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3、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 止,让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 发生作用呢? 教学反思:第8课课时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 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 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 施。【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 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 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 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导学知识: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三、合作探究: 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四、课堂练习: 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4 、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主要措施有 六、课后作业: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 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