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轴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说明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4324743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中轴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中轴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中轴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中轴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说明 一、规划范围及条件 本次规划范围以永定门原址为中心,北起南纬路,南到燕墩及其周边绿地,东、西两侧以现状永定门桥东、西两座跨河桥,天坛外坛坛墙遗址、先农坛坛墙为界,规划用地面积46.7公顷(详见附图)。 在规划区域内以护城河北滨河路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中南半部分以交通、绿化及河道用地为主。用地内现状有永定门立交桥及东、西两座跨河桥、南二环路、护城河、京沪线铁路桥、燕墩。 北半部以复建文物、绿化广场及商业、文化用地为主。复建文物包括永定门城楼和天坛外坛西坛墙。永定门城楼在原址复建,只恢复城楼。先农坛坛墙和天坛外坛西坛墙两侧各有10米宽绿地作为坛墙保护及控制地带。从永定门城楼向北一直到南纬路为绿地、城市广场及少量商业、文化用地,南中轴御道从中间穿过。 整个规划区被分成A、B、C、D、E五个主要部分;其中E地块为永定门广场和中轴路绿带(宽24米); A、B两地块地上部分以绿地、广场为主,结合现状保留的天桥商场,地下空间统一利用,功能为商业金融或文化娱乐;C、D两地块为生态绿地,内含文化与历史的回忆。 二、历史沿革 北京旧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经明、清两代改建、发展形成的。元大都建成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城以城南垣中央的丽正门至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为城市中轴线,左右展开。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代改建元大都,为加强都城的保卫作用,在内城的南侧开始兴建外城,永定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距离原城南垣正中部位的元代“丽正门” 约3.5公里,是北京旧城中轴线南端的标志性建筑,于1957年被拆除。 历史上永定门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三部分,南部有护城河拱卫。永定门与正阳门遥相对应,是明、清两朝皇室前往南苑团河围猎的主要通道。 永定门城内有天坛、先农坛,城外有燕墩等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天坛于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先农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永定门内大街,天坛西侧,占地约130公顷。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山川坛,明嘉靖年间于山川坛内建先农坛,清代统称先农坛。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北圆南方,略呈长形,先农坛外墙西侧修有两座大门。 天坛与先农坛之间距离约280米,历史上两坛之间主要为空地,清朝时有御道在此穿过,直达永定门城楼。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崇文区西南部,永定门外铁路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 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永定门城楼复建及中轴路(南纬路-永定门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尊重并延续历史文脉,与周边城市元素紧密结合,使中轴路成为文化和绿化的轴线。 广场设计、绿地景观设计、步行系统设计、色彩等因素,旨在烘托气氛,体现两坛文化。 注重生态、强调环境、以绿为主,突出绿化的环境效应,同时形成较好的绿化景观,建成一个生态和景观绿地。 四、规划原则 1、从前门至永定门作为整体街区来考虑。 前门至珠市口为传统商业街区,结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重点增加行道树。于庭院中增植从花草至乔木的绿化植物,拆除危旧房结合建筑布局和交通的边角地块开辟绿地。 2、重点研究从永定门至珠市口地段,结合步行系统组织形成景观序列和游憩系统。在形成平正、大方的总体风格,衬托、强化城市轴线的同时,在局部开辟良好的活动场地和尺度适宜的休憩空间。要充分考虑天坛祈谷门、圜丘门和先农坛东门外景观和人流集散的功能要求,以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和活动空间。 以两坛文化为主导的空间区域历史上北界至珠市口,目前规划条件只研究至南纬路。建议绿化轴线向北延伸至珠市口,充分尊重两坛文化的特征,以绿化衬托和形成整体环境气势。 3、对于两坛的出入口部分,利用绿地结合道路和入口广场组织出入人流的集散。 4、对于修复的坛墙,以植物进行适当的衬托,以不遮挡视线,充分展示坛墙为度。 5、永定门城楼周围由于受现状交通条件的限制覆土较浅,以开阔的草坪和地被为衬托突出永定门城楼,充分展示永定门恢复后的城市形象。 6、中轴御道从南到北视线开敞,以两侧绿化为背景。 7 永定门南侧五、规划设计方案 (一)、设计构思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脉搏,北京上百年的发展建设都是围绕这条轴线展开。规划建设的南中轴位于历史文化氛围浓溢的先农坛和天坛之间,南中轴的绿地规划既要与北中轴相呼应,形成一条具有历史文化气氛,又有生态绿化景观的完整的中轴景观,同时又要体现和烘托两坛文化。 本方案力求通过简洁、大方的绿地规划突出两坛文化,体现古都风貌,对中轴起烘托、渲染的作用,体现时代特征,兼具一定的休憩功能。 (二)、规划布局 考虑到天坛、先农坛和整个中轴庄重、严肃的特点,本方案规划布局采用规则式布局。 本方案规划布局以护城河北滨河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半部分A、B、C、D、E五块绿地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其中A、B两块绿地地下为规划商业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分三层,地面覆土3米。根据建筑所需的防火分区和人流集散要求,并结合市政交通条件,设置出入通道。沿路种植落叶乔木,形成林荫道,以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 C、D两块绿地以大片绿化为主,突出绿地的生态功能。在这两块绿地中,北半部各规划一段下沉广场,广场边缘呈凹凸形,像跳动的脉搏,暗示着中轴路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沿广场边规则式种植高大银杏树阵,形成林荫广场,树下设置百家门,两侧广场外围有浮雕墙,记述南城旧事,形成一个区域性居民休闲场所。再往南保留原有的观音寺,两侧绿地设有体现老北京城胡同和民居遗迹的建筑构件、甬路和两条横向小路,形成林间漫步小道。人们漫步其间即可对北京的过去梦思萦怀,也可对北京的今天和将来充满遐想。 E段中心御道由南到北贯穿整个绿地。御道铺装,按照从天安门到正阳门现状保留的御道形式铺设,面宽10米,两侧另用青灰色花岗岩各铺设1米,总宽12米。御道两侧各8米宽绿地种植两排高大树木和地被花卉,突出其庄严肃穆的气氛。 坛墙前成排种植的桧柏是天坛桧柏种植的一种延续,使绿地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这种融合中体现两坛文化。先农坛街、天坛西侧路是单行城市主干道。由行道树和中心绿地外围成排种植的银杏构成整齐的街道景观。 护城河北滨河路以南的半部分,重点是桥区绿化。沿立交桥外侧种植两排高大乔木,形成立交桥的交通导向性。沿二环路一侧,流线型种植色带,形式与北侧绿地规划布局相呼应,构成完整构图。燕墩保护绿地自然式种植突出古迹的沧桑。 (三)、景观序列和功能分区 景观序列由南至北:燕墩保护性绿地、立交桥区绿地、永定门城楼绿地、生态绿地、商业广场绿地。游憩绿地是前奏、序曲、高潮、尾声。功能分区主要有观赏绿地、生态林、游憩广场绿地、燕墩保护绿地。 整个绿地形成多条景观轴线。主轴为中心御道,笔直的道路,严整的道边绿化树,通过树后两侧绿地开阔的草地和远处的树丛,从而加强和突出了轴线的意境。两侧绿地外围规则种植二至三排大乔木,既是前面草坪树丛的背景,又形成两侧道路的轴线景观。从御道向前看时是主轴线景观,往两侧看是开阔自然的草坪树丛,再往两侧远望透过树丛和背景树,是展示的坛墙。 (四)、植物规划 南中轴路绿地是特定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绿地,另有部分道路附属绿地。在植物规划上既要展示、突出天坛和先农坛坛墙、复建的永定门城楼,又要形成一定的道路景观。因此,本方案在植物规划上,由两侧坛墙向道路中心,种植由桧柏、银杏、油松到大片落叶乔木疏林如国槐、白蜡、栾树到桧柏、花灌木、地被过渡;色彩由素雅向多样丰富过渡;种植形式由规则式银杏树阵向自由式种植的花灌木过渡。沿先农坛街和天坛西侧规划路,色彩素雅的银杏树阵和大片落叶阔叶乔木林,与灰色的坛墙相协调,同时衬托和展示着坛墙;而沿永定门内大街,花灌木、常绿树、规则式的落叶阔叶乔木林形成一定的植物景观层次,色彩丰富,构成现代的城市道路景观。 北部两块三角形绿地,以落叶乔木为主,适当种植常绿树油松、桧柏,点缀花灌木紫薇、丁香、连翘,形成疏密有序的自然式种植。 A、B商业区两侧绿地,以两行银杏为主,内侧间植一些油松、花灌木。 C、D两块绿地以银杏树阵为背景,种植常绿树如:油松、桧柏,落叶乔木如:国槐、元宝枫、栾树、玉兰等,花灌木如:丁香、连翘、紫薇等,以及地被植物、花卉,形成疏朗自然式树丛,靠近中间部分留出一定的草地,留出足够的观赏视距。 中间为中轴御道,沿两侧种植一排高大的国槐和一排银杏,树下沿路种植花卉设置石凳,形成宏伟气势,突出御道。永定门前后广场有开阔的草地和树丛,突出城楼的整体形象。 坛墙前10m宽的绿带植大桧柏间植黄杨球,突出坛墙的庄严肃穆。行道树为银杏。间隔种植的桧柏和黄杨球,树形高低对比,形成韵律感,也利于展示坛墙。同时与两侧道路内侧的规则式种植的三排高大的银杏树阵形成恢弘的气势,色彩也与素雅的灰墙相协调。 B 南中轴永定门复建景观设计方案二说明 一、规划意义 此项目范围是北起南纬路、南至燕墩遗址及周边绿地,总长约1.7公里,规划范围约为46.7公顷,处于天坛、先农坛两坛中间,地理位置重要,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地区应是中轴线上的一部分,它的设计首先应符合城市中轴线的完整统一性,形成南中轴的重点开端。 二、规划思想 此次方案设计是经过多次方案投标,多家方案整合、优化、发展的详细规划设计。强调尊重传统思想文化,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形成统一的设计语言,以简洁的形式建设新北京、新景观。 2002年12月的永定门城楼复建及中轴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国际投标中,包括日本黑川事务所、张永和非常建筑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五家参与单位。经过专家评审,法国AREP公司方案设计为推荐方案,提出此地区规划应以永定门城楼恢复、保护城市的整体风貌、保持南中轴地段的完整和独特性的设计前提。 据此深化方案中提出,固定范围形成空间层级递进的严谨秩序,空间节奏明确、开合有致,提出在北京现代化大都市中,中轴线上景观应如何展现。 三、设计原则 1.整体一致性、唯一可识别性 地块处于两坛之间,并是南中轴端点,因此其设计应符合整个中轴线“大”景观轴的设计原则,构造宏大的大地景观,与都城轴线形成完整统一体。所以其应具有独一无二的整体气魄,又应具有唯一性,同时永定门地区也是人文活动的重要场所,中轴路及两侧容纳了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使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 2.空间整体开合有致 由南至北,从南端燕墩至永定门南北广场到保护文物建筑及绿地坡地,再到逐级下沉广场,而后是商业下沉广场,到天坛祈谷门形成丰富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空间的韵律及高潮,其丰富的空间尺度和肌理体现了城市中人工与规划、自然条件以及历史变迁的城市发展痕迹。 3.绿色中轴、生态发展 建立人工与自然、规划与自由和谐共生的开敞空间体系,形成城市南部的“绿肺”,强调自然、生态、发展的设计原则。四、设计手法 1.地下部分 先农坛前街、木料巷划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块地下建设地下建筑,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 【广场】 地段内空间开合有致,主要以南北段相连接的台地广场、商业下沉广场及永定门南北广场为开扩空间,形成完整城市空间形态。 【绿化】 地块处于两坛之间,根据生态设计原则,以树阵为设计基础,将天坛、先农坛内的树阵连接成一体,形成城区的“绿肺”,带动南城生态环境发展,把新鲜空气直接引入城市心脏,形成绿色的中轴、生态的中轴、文化的中轴。 地段种植规整统一与两坛种植形式相符,“天街”保留原有行道树,地块内以大面积的绿地为主,体现并加强了城市空间完整有序的设计特点。南侧保留文物建筑为自然绿坡,采用自然种植。树种选以国槐、银杏、千头椿及油松、白皮松等长绿大乔木为主,与灌木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下空间,这种种植形式可以保证两侧坛墙可以尽收眼底。 【建筑】以点阵形式分布在地块上的构筑物,以玻璃金属材质为主,造型简洁现代,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使新建筑和谐地融入传统的城市结构中去,同时增强了空间的整体统一性,并担负着必不可少的功能作用。 北部建筑与地下商业建筑相结合,连接地上、地下的垂直交通,包含升降扶梯等交通功能。 南部建筑为南部地区的管理用房和停留、休息等服务用房。 2.交通 交通实现人车分流,缓解景观带的交通压力,保持地块完整性。 3.人流交通 中部“天街”景观带,以“祈谷门”到永定门南广场为范围。人流可以从祈谷门和天桥商场广场直接从路面下穿过,到达商业下沉广场。从先农坛前街路板下通过至南部台地广场,由台阶一步步上到地面,不同角度看永定门,最终至永定门南广场,形成永定门地区中心部分景观带的景观高潮。采用天坛中丹陛桥为天街玉道的铺装形式。 4.燕墩广场 燕墩是中轴线的历史地标,是中轴线南端起点,结合其保护范围设计燕墩广场。 5.永定门南广场 采用传统“回文”图案,体现“年轮”概念,加以抽象出的云卷、如意、万字等吉祥图案等设计语素,反映历史文脉映衬永定门形成南广场。 6.护城河 恢复历史记忆,部分挖掘、露出旧有城墙,与河道结合形成台地花园。 7.永定门北广场 采用九宫格和五根石柱,体现“九五之尊”皇家气度,下沉部分可做为观众席,需要时可做为大型室外舞台广场或安排民俗传统活动。 8.保留文物建筑及自然绿地坡地 保留拆除建筑的墙基,沿袭老北京城市肌理,自然式种植与四合院交相呼应,以永定门城楼为背景,营造出老北京浓郁的历史气息。 9.叠落式下沉广场 逐级上升以不同视点观赏永定门。 10.景观文化墙 天街两侧为两坛景观墙,采用“风、雨、雷、电”等传统图案作为墙面浮雕装饰与水面交相呼应,体现两坛文化内涵。 两坛两侧场地、树下空间开合有致,两坛坛墙尽收眼底。 五、主要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总面积:467,000.00m2 绿地面积:244,698.12m2 游览道路: 31,452.32m2 广场面积: 69,282.16m2 机动车道:121,567.40m2南中轴绿化种植规划 一、基本原则 1、以永定门、两坛坛墙为域内欣赏主题,烘托古都门区宏伟壮观的氛 围。 2、选择乡土及北京特有树种、体现北京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3、种植形式统一与变化相结合,并与中轴游览路御道风格相呼应,形成景观主线。 二、种植方式 中央绿地种植分为连续整形式、树阵、自然式以及草地四种形式。 布局由中线的整形式向两侧自然式过渡。 三、视线分析 四种种植方式与游览功能相结合,形成多种透景线: 1、连续整形式种植沿主路两侧布置,强化中轴线的庄重气氛,引导视线向永定门、前门聚焦,突出二门的主景地位,同时起到遮荫的作用。 2、树阵与小广场交替布局,使中轴游览主路视觉形成“收放”的节奏感。小广场与外侧的低矮种植形成观赏坛墙的视线通道。 3、自然式种植形成连续起伏的植物群落带,为机动车道、坛边步道视线提供优美的画面,季相变化也集中体现这一带上。而整形式种植成为对比背景,增加了景观层次,同时林下布置了自由式游步小道。 4、 草地:自然式树丛前留出草地作为前景,考虑到游人对林荫的需求,尽量扩大乔木面积,将草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四、季相及树种选择 植物色彩由中轴向两侧形成简单至复杂的变化: 1、沿中轴游览主路种植国槐。国槐整齐的树冠,与御道铺装的端庄风格相一致;同时提供夏季浓荫效果。留用原永南大街两侧的国槐。(国槐为北京市树)。 2、树阵选用高大的银杏,显示秋季色彩。 3、广场南北两侧树阵采用栾树,显示夏秋季色彩。 4、沿坛墙外侧各10米绿带,每30米种植一组白皮松,在两组之间种植开花灌木,亮出坛墙。人行步道边行道树仍选用国槐。 5、自然种植带,色彩变化丰富。 常绿:白皮松、油松、侧柏。 春花:榆叶梅、西府海棠、玉兰、丁香、碧桃。 夏花:合欢、月季。 秋色叶:银杏、栾树、元宝枫。 草本与地被:白三叶、沙地柏、常春藤、龙须菜。 6、植物种植比率 考虑到游人遮荫需求与景观色彩变化,草地、灌木与乔木比率为:3:5:12为使游人夏有浓荫、冬享阳光,落叶与常绿比率为:2.57:1 五、中轴游览主道、小路、广场 中轴游览主道:采用传统御道的铺装形式。主道留有足够的城门视线通道,路缘留有适当的树荫区。按规划院方案路宽15米。 绿地游览小路:宽2米,蜿转于林间。 广场:游览主道东西各设3个,是游人观赏坛墙及停留休憩的区域,广场铺装采用传统文化符号与两坛氛围相呼应。 六、庙址 绿地周边原有三庙。遗址位于绿地范围内的,恢复基址、添加适当传统小品,形成林荫广场。由绿地外迁入者,恢复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厕所及管理用房,面积控制在360平米,以不影响主题景观为原则,高度不应超过3米,周边种植至少两排落叶乔木,以及宽度不小于4米灌木层。应严格监督,避免利用各种借口超建面积。 厕所: 中轴绿地南片共设3处,两座位于地下通道两侧,面积各120平米,另1座设于古建之中,面积120平米。 七、绿化给水 1、本方案有五个市政给水接入点,永定门以南一个;永定门以北四个。 2、绿化给水系统采用喷灌、浇灌相结合供水方式,草地采用喷灌,绿化带增加浇灌井。绿地喷灌采用埋藏式系列喷头;绿化浇灌井,为到达隐蔽、美观、节能的要求,采用快速连接阀。 八、雨水系统 1、中轴游览主路及林下小广场采用管道暗排,其它游步小道采用地表明排。 2、中轴游览主路及广场的雨水,为适应环保地下水回灌要求,设地下渗水井(渗水井位置及做法见图),渗水井溢水管接入市政雨水系统。排出点设两处,位置于圜丘门与先农坛门间。 南中轴工程量统计以“木料巷”街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一、北半部分(面积94393M2) (一)绿地: 1、屋顶花园绿地(覆土60CM):25019 M2 2、沿坛墙绿地:8606 M2 3、道路分车带绿地:1675 M2 4、纯绿地:23500 M2 5、合计绿地面积:58800 M2 (二)道路及广场: 1、道路(3M宽):2903 M2 2、绿地中的出入口广场:2200 M2 3、天桥商场前广场:1939 M2 4、天坛祈年殿西门广场:1700 M2 5、下沉广场:13646 M2 6、合计铺装面积:22388 M2 (三)坛墙长: 1、东侧:446.8M 2、西侧:413.8M (四)御道:471M(长)15M(宽)=7065 M2 (五)出入口及功能性建筑:6140 M2二、南半部分(面积100210 M2) (一)绿地: 1、沿坛墙绿地:8520 M2 2、道路分车带绿地:3676 M2 3、中轴绿地:64066 M2 4、合计绿地面积:76262 M2 (二)道路及广场:16283 M2 (三)坛墙长: 1、东侧:422M 2、西侧:430M (四)御道:471M(长)15M(宽)=7065 M2 (五)保留及复建建筑:600 M2 1、厕所(三个):360 M2 2、管理房:200 M2 3、小卖部:40 M2 三、桥区部分(面积41233 M2) (一)绿地:38451 M2 (二)道路及广场:1600 M2 (三)御道:1182 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