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体系即免疫系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230504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体系即免疫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体系即免疫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体系即免疫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体系即免疫系统免疫: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或病理性反应。自然免疫 出生时即有的天然免疫,经遗传获得,非特异性,也称非特异性/先天性免疫。组成: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某些体液因子获得性免疫 出生后接触特定抗原获得的针对该物质的免疫,也称适应性/特异性免疫。包括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先天性免疫在低等无脊椎动物上就存在;获得性免疫在脊椎动物中才有免疫应答: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参与生理性和病理性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2)适应性特异性细胞克隆多(3)区别“自身”与“非自身”(4)记忆性(5)自我调节性维持平衡体内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体内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免疫。一、抗原(Antigen) 能与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两个特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2.特异反应性 (又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免疫原(immunogen)/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 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耐受原(tolerogen)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如自身组织抗原,引起天然免疫耐受;非自身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和异种组织抗原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免疫原,也可以是耐受原。变应原(allergen) 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allergen)。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有时变性的自身成分作为自身抗原,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发生。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 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依据抗原的来源分为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一、 抗原的化学性质1. 分子组成2. 分子大小3. 分子结构(3)光学构型对免疫原性的作用(4)电荷及其他物理状态 二、抗原决定簇定义:又称表位(epitope)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抗原决定簇功能: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 1.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2.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 3.免疫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1. 抗原表位的类型(1) 顺序决定簇与构象决定簇(2) 功能性决定簇与隐蔽性决定簇2. 决定抗原表位的因素蛋白质的免疫原性与蛋白质结构特性的关系,是进行免疫原性预测的基础,主要根据下面几个条件:亲水特性两亲性分子运动性静态表面可及性序列的多变性肽链的两端抗原的免疫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反应性除受本身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外,还受到免疫对象等的影响。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受不同的免疫物种甚至不同个体、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和佐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一、抗原的外源性: 抗原对免疫动物来说,必须是外来的异物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疫应答。免疫原与被免疫的动物之间在系统发育上距离越远的,表现越强的免疫原性。不同物种之间的免疫原性一般大于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原性。二、 免疫原性与免疫个体及免疫方式的关系1.免疫原性与免疫个体的遗传性的关系2.抗原的剂量和佐剂佐剂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作用:佐剂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使抗原暂存,逐步释放以刺激淋巴细胞。佐剂能引起肉芽肿或炎症细胞反应。参与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完全佐剂(IFA)完全佐剂(CFA)三、 抗原的特异性和免疫优势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桨细胞(PC)所合成和分泌产生的能与Ag进行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者在结构上与Ab相似的球蛋白。抗体的理化性质 四肽链结构 ,链间二硫键连接。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氨基端和羧基端。(1)根据重链分类: 根据重链靠近羧基末端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不同,将重链分为种:、 根据重链组成不同,将Ig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2)根据轻链分型:、型 天然Ig分子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L链:VL+CL H链:VH+3或4个CH(1.2.3.4)VH和VL:识别和结合抗原CH和CL: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CH2:补体C1q结合位点, IgG可通过胎盘CH3/CH4: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免疫调理,I型超敏反应)超变区:是抗体的抗原结合位,与抗原决定簇的结构互补,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抗体功能:V区的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1.激活补体系统 Ab(IgM、IgG) + Ag C1q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的凝聚物 补体旁路途径 2.介导免疫细胞活性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 + 抗原(颗粒性) Fc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促吞噬细胞吞噬; (2)ADCC:IgG + 抗原(靶细胞) Fc R(NK 细胞) 杀伤靶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3)介导超敏反应:型、型和型超敏反应。 3.穿越胎盘和粘膜免疫球蛋白的类别特性与功能IgG IgG多为单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据重链(g链)免疫原性,IgG分4个亚型 IgG的特点 IgG1、IgG2和IgG3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血清含量最高(75%85%),也是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 35岁达成人水平(8.017 mg/ml) 半衰期较长(1624d) 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和免疫调理作用) 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IgM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强天然血型抗体是IgMIgM的特点 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 IgM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曾有宫内感染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半衰期短,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也可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半衰期 5天-血清中特异性IgM 水平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激活补体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为单体。而分泌型IgA(s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为双体、三体或多体。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特点参与皮肤粘膜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sIgA-母乳喂养聚合IgA激活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参与型超敏反应半衰期 6天;占血清Ig含量的515%IgD单体分子存在形式 分泌型 血清中,功能不清; 膜结合型 B细胞表面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mIgM,mIgD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对防止免疫耐受有一定作用IgE单体分子血清中含量最低占Ig的0.002%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受体(FcR)结合,引起型超敏反应FcR分布于巨噬细胞、B细胞、嗜酸粒细胞半衰期 3天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介导型超敏反应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 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增高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 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高度特异性抗体。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