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报告

上传人:蕉*** 文档编号:14009402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报告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特点4二、 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6三、 评价损失程度的几个概念8四、 确定风险评价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10五、 人们行为法12六、 工程物理法14七、 危机管理17八、 风险隔离与组合19九、 能量释放理论19十、 多米诺骨牌理论21十一、 信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23十二、 信用风险的应对24十三、 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25十四、 投资与投资风险29十五、 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32十六、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41十七、 项目基本情况42十八、 公司简介45十九、 发展规划46二十、 SWOT分析50二十一、 人力资源分析57劳动定员一览表57二十二、 法人治理58一、 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特点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技术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风险评价的阶段划分,风险评价可以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按照评价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按照评价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尽管风险评价分类方式不同,风险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风险评价是对风险的综合评价在引起损失的各类风险中,有些风险是相互联系的。不同风险之间的联系可能提高或者降低这些风险对风险主体的影响。在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对可能引起损失的风险事件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失业的增加可能导致员工索赔诉讼、犯罪活动和公司利润的减少等。在预期的这些损失中,单独评价某一风险造成的影响,对于风险管理决策的作用不大,这就需要风险管理者能够综合考虑这些风险因素,评价风险的危害。(二)风险评价需要定量分析的结果随着风险管理越来越复杂,很多企业试图更准确地评价风险。然而,在风险管理中,很难找到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保险人承保时,必须对标的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才能确定是否承保或者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保险费率,对被保险人或者保险标的进行风险评价,也是保险人对保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三)风险评价离不开特定的国家和制度风险主体往往以发生损失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价风险,但是,对风险单位的风险评价又离不开特定的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例如,在欧洲,星罗棋布的古老建筑物成为财产损失评价的特有问题,而环太平洋国家因台风和其他风暴引起的灾难性损失也是风险评价的重要方面,同时,对正在经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进行风险评价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对这些国家财产价值的评估会迅速失效。政局不稳定的动态风险使风险管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四)风险评价受到风险态度的影响风险评价者的风险态度也会影响风险评价的结果。例如,风险评价者的人类属性、个性和风险的类别等,都对风险评价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又如,风险评价者对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反应不同,风险评价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二、 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风险评价是否符合实际,也是衡量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由于受到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致使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损失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导致风险评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于风险评价主体判断失误、操作失误、违章指挥、精力不集中、疲劳和身体缺陷等,导致实际发生的风险事故远远偏离风险评价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风险管理者事先未预见的风险因素造成风险评价的失误。(二)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设备和装备结构不完善、安全设备和防护器具的缺陷等,使风险管理人员未能预见到风险因素的存在,结果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伤。未预见的机械设备缺陷也是风险评价偏离实际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物的因素物的因素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害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未按有关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和使用,结果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些物的因素的侵害,也会导致风险评价的结果偏离实际损失。(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作业环境中的色彩、照明、湿度、通风、噪声、震荡、卫生等风险因素,以及相邻的风险单位因火灾、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等对财产或者人身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会使实际发生的损失偏离风险评价的结果。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稳定性、政策连续性、社会意识和法律建设等,也是风险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五)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目标、业务层次目标、风险鉴别机制及管理变化等因素对风险评价的影响。风险评价是否符合实际,也是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到以下管理方面的因素。(1)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一个全面的具有指导性的方针,和企业密切相关。它应该能够被传达到企业每一个员工和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保证目标能够被有效贯彻。企业目标确定后,企业需要制定与其目标相关并且一致的经营策略,和企业现状相一致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并配备相应的资源来完成企业目标。(2)业务层次目标。制定好企业目标后,企业应当制定各个业务层次的目标。业务层次的目标应和企业目标及企业经营策略相联系,各个业务层次目标应当一致,并与企业的重大业务流程相关。业务层次的目标应当具体化,为实现各业务层次的目标,配备的资源应当充足。业务层次目标的制定,应当涉及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广泛的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3)风险鉴别机制。企业在评价风险时,应建立鉴别内部和外部风险的鉴别机制。这些鉴别机制应能够鉴别对应每个业务层面的目标的流程风险,应当具有充分而相关的风险分析过程,包括估计风险的重大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决定防范风险所需的策略。(4)管理变化。企业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其经营管理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到风险评价。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环境的变化;雇佣新员工;使用新的或重新设计的作息系统;企业经历迅速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出现;新的产品线、新产品、新的经营行为或发生并购;企业重组;跨国经营。三、 评价损失程度的几个概念正常损失期望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在正常的风险防范措施下,遭受损失的期望值。例如,某一建筑物在私人、公共消防设施都能够正常启用的条件下,遭受损失的期望值。在风险衡量中,根据过去发生的损失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期望损失,就是风险评价中的正常损失期望指标。风险衡量中的期望损失指标侧重于损失程度的计算和测量,而风险评价中的正常期望损失偏重于对风险的评价,侧重于对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对策建议。例如,评价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管理单位是否可以承受;建议如何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损失等。可能的最大损失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在某些风险防范措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例如,某一建筑物在消防系统出现故障时(如自动喷水枪故障),遭受最大损失的程度。可能的最大损失评价可以矫正风险管理人员未曾预见的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最大可能损失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估计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额。例如,某一建筑物在所有私人消防设施和公共消防设施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大火可能把一切可燃物烧光,直到遇到防火墙或者直到消防队赶到现场扑灭大火为止。最大可能损失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了评价损失造成最坏影响的依据,也是风险管理单位可能遇到的最大损失。一般来说,超过最大可能损失的风险事故很可能不会发生,但是,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四、 确定风险评价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预测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财产的物质特性和财产对损害的承受力确定财产的物质特性和财产对损害的承受力是确定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的依据。例如,保险公司风险经理认为,某幢楼房在装有喷水装置和防火墙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的正常期望损失将不超过大楼价值的10%,而在喷水装置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楼房可能的最大损失是其价值的30%,最大可能损失是其价值的60%。如果这幢楼房没有安装防火墙和喷水装置,那么,楼房的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就会更高一些。(二)损失评价的主观性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的确定具有主观性。尽管在多数情况下,风险经理对于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的估计,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还是发展了一些复杂的模型化方法,来帮助风险经理和保险公司估计正常的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如果有些风险经理不能容忍实际损失超过最大可能损失,那么风险经理确定的最大可能损失就比较大;有些风险经理对实际损失超过最大可能损失持较宽容的态度,那么风险经理确定的最大可能损失就可能小一些。(三)损失评价可以是单独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估计的对象可以是单独的物体,如一幢大楼;也可能是许多物体,如汽车队、一个楼群、一段时间(如一年或几年)。(四)损失的管理成本确定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是估计风险管理成本的依据。例如,某保险公司在给某个地区的居民楼签发保单时,需要估计单个事件如风暴、地震等带来的最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可能损失是一种灾害对许多财产造成的损失逐项累计估算出来的,而不是许多灾害对单个财产造成的损失。正常期望损失、可能的最大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不仅是保险公司核定风险管理成本的依据,也是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费率的依据之一。如果以年作为衡量损失的时间单位,就可以得到年度正常损失期望、年度可能的最大损失和年度最大可能损失。年度正常损失期望是指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过长期观察的年度正常损失得出的,年度正常损失期望等于年度平均事故发生次数与每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金额的乘积。年度最大可能损失是指在某一特定年度内,单一风险单位或多个风险单位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遭受一种或多种事故所致损失的总额。年度可能的最大损失额是指在某一特定年度内,单一风险单位或多个风险单位在一般情况下遭受一种或多种事故所致损失的总额。五、 人们行为法如果损失预防的措施侧重于人员的行为教育,则称为人们行为法。例如,实施职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等都属于人们行为法。人们行为法是以人们的过失行为为预防损失的出发点,通过风险管理知识教育、操作规程培训等控制损失的方法。人们行为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法制教育。为了保证人身和财产免遭损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令和标准,进行安全法制教育。例如,为了保障企业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劳动安全行政法规,要求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文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法律约束,其目的在于防范人们行为过失造成的重大损失。(2)安全技能教育。企业风险管理知识教育主要是指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继续教育、经常性教育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安全教育方法。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招收或者调人的职工、新进厂的临时工、合同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等,在分配到车间或工作地点以前,进行的厂级、车间级和岗位级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教育主要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止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被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例如,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规定,特种作业的范围主要包括12大类:电工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煤矿井下瓦斯检查、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及符合标准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由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发证后,才能独立上岗作业。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受过大专院校教育,并已经在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者,进行安全知识和劳动保护的最新知识教育。这一层次的教育主要是针对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干部、技术人员和领导进行的,通过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发给考核合格者相应的证书,持证者才有资格指挥生产。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是针对工作岗位的特点,对干部和职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例如,班前布置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等制度化的管理;对重点设备的大修、检修;对重大危险性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对违章及重大事故责任者的离岗安全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随着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日益丰富。例如,安全活动日、安全活动周、安全宣传等教育,可以提高职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3)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态度教育是企业职工树立风险意识的重要方面。加强安全态度教育,可以减少人为风险因素所造成的损失,可以控制运用物理工程法无法控制的风险事故。六、 工程物理法损失预防的措施如果侧重于风险单位的物质因素,则称为工程物理法。例如,防火结构的设计、防盗系统的设置、机器的安全检查等都属于工程物理法。按照工程物理法的理论,损失预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风险因素的产生。例如,造纸厂在堆草垛时,应该严格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定,使每一草垛的重量、体积及草垛之间的间隔距离等都能够满足风险防范的要求,防止某一草垛燃烧,引起所有草垛的损失。(2)减少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例如,用新的电线替换已经老化、破损的旧电线,可以减少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又如,通过限制生产车间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量等措施,可以减少发生火灾的风险因素,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3)防止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释放能量。例如,保持汽车刹车系统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其功能不致失控,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又如,在建筑工程中,限制工人登高的人数,可以预防工人摔伤的风险。(4)改善风险因素的空间分布和限制能量释放的速度。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安装防护栏,可以防止登高工人摔下来。又如,使用限制能量释放速度的缓冲装置,能量一旦释放出来,就能够采取通风、排气等措施,使能量无法积累到引发风险事故发生的能量下限。(5)在时间、空间上将风险因素与可能遭受损害的人、财、物隔离。例如,用道路护栏、过街天桥分离行人和机动车辆,可以避免机动车撞人的风险。又如,遇到大雾天气关闭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可以将风险因素与可能遭受损失的人、财、物分离。(6)借助物质障碍将风险因素与人、财、物隔离。例如,利用防火墙将两栋紧挨的房子分开,其中一栋房子发生火灾时,防火墙可以起到阻止火势蔓延、减少损失的作用;而对于未遭受火灾的房屋而言,防火墙可以起到损失预防的作用。(7)改变风险因素的基本性质。例如,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绝缘材料中,加入少量抗静电的添加剂,以增强材料的吸湿性,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又如,在有爆炸性粉尘飞扬的空间,使空间通风、减低浓度可以减少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8)加强风险单位(或个人)的防护能力。例如,为了防止粉尘危害职工身体健康,要求作业工人佩戴防尘口罩、防尘衣、防尘面罩等,可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又如,为了防止雷电危害,建筑物安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等,可以减少建筑物遭遇雷击的风险。(9)救护被损害的风险单位。救护被损害的物质、人员等,可以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例如,火灾发生后,抢救受损物资、受伤人员等措施,可以降低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10)修理或者复原被损害的风险单位。例如,受伤人员的康复、被损害物品的维修等,都属于修理或者复原风险单位,修理或者复原风险单位可以减少损失。七、 危机管理由于有些重大损失事件是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或者预测和防范的成本过高,而必须求助于危机管理,即在危机发生后,如何解决危机并从中吸取教训。危机管理不能替代应急计划,而只能视为应急计划的后续措施之一。简单地讲,企业危机管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而对企业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的过程。完整地讲,企业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者通过危机信息分析,危机应对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职能管理过程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和其各个利益相关者可能遭受的各种损害,最终保障企业整体安全、健康和持久运行的动态过程。从危机形成的诱因分类,主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及是否人为,有以下4种类型的危机。(1)企业内部人为危机是由于企业内部人为而造成的,是企业通过加强有效的危机管理基本可以避免的。又可分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企业营销危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企业发展和战略危机等。(2)企业内部非人为危机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业意外、灾害事故所引发的危机。例如,环境污染、爆炸塌方、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等所引起的非常事件而对企业造成的巨大人财物损害危机。对这类危机的策略是定期对企业重大设备检查,对主要污染物质、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原材料、能源进行专人专库保管,对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处理。(3)企业外部人为危机主要是由企业外部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企业不利的事件,如有人恶意在产品中下毒、恐怖袭击、严重的产品仿制及造谣中伤等。对这类危机事件的基础应对策略是启动危机应对计划和反应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做好企业与社会各类公众、利益相关者的日常沟通基础工作。(4)企业外部非人为危机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重大自然灾害、战争、行业或经济危机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严重事件。这种危机是非人力所能及的,所以危害性较大。对这些危机的基本应对策略是立即与企业内部员工沟通,启动危机应对计划和反应机制,配合政府行动,保护好企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危机过后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力争将损失补回来。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危机处理小组成员的必要权限,能够及时获得客户信息,办公设备、通信设施等关键的企业资源,并分配到最为紧要的环节。危机之后,企业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八、 风险隔离与组合风险隔离是损失抑制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其做法是将一风险单位分割成许多独立的、较小的单位,通过限制每一可能最大损失来实现减小损失的目的。隔离法不但可以减少直接损失,而且风险单位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损失预测的准确程度,使得实际损失程度和估测损失程度大致相当,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为了防止火灾损失,企业不要将所有原材料或存货放在一个仓库,而是分别放在相距较远的几个仓库,这样就可以降低一次火灾造成的损失。风险组合不是将一个风险单位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风险单位,而是通过兼并、扩张、联营,集合多个原来各自独立的风险单位于同一企业之下,增加同类风险单位的数目来提高未来损失的可预测性,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属于一种间接的损失控制措施。例如,保险企业以聚合大量投保人的方式来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这种措施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分散中应用也较普遍。当然,风险隔离和组合对于提高损失预测能力的实际效果也不能高估,在实际中由于成本较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九、 能量释放理论美国学者米歇尔,查皮塔斯基提出的能量释放理论认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意外释放能量(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或危险材料(毒气、粉尘、放射性物质、易燃物质等)所造成的。这些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由风险因素引起的,即由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可能导致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材料,最终酿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事故的发生。能量释放理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材料,而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该理论强调,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主要是由风险因素引起的,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材料,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只是事故发生的一种征兆。不安全的行为如机器超速运转、未经许可开动机器、不适当地使用机器、使用有缺陷的机器、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等;不安全的状态包括经营设施存在缺陷、报警系统失灵、照明不足、通风不良、辐射源泄漏等。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是管理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机器因素。管理因素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管理意识;产品与安全目标;招聘员工政策;利用安全记录;规定职权和义务;员工的任用、培训、指导和监督;沟通方法;检查方法;设备、消耗品和器材的设计、购置和维护;制定标准和安全工作方法等。人的因素包括动机、能力、知识、训练、风险意识、对分配任务的态度、行为、体力、智力、心理状态等。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通风、噪声、压力、粉尘等条件。长远来看,损失控制应该着眼于这些相互关联的根本因素。十、 多米诺骨牌理论美国人海因里希是一位安全工程师,也是工业安全领域的先驱,他早在1959年就提出了一套控制事故发生的理论,即工业安全公理,具体内容如下。(1)损失事件总是由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个完整顺序引起的,其中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事故,事故总是直接由人为的风险因素或物质的风险因素引起的。(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大多数事故的原因。(3)由于发生不安全行为而造成致残性伤害事故。(4)严重的伤害基本上是偶然发生的,导致发生伤害事故的事件基本上是可以预防的。(5)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基本原因(即人和物质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可以为风险管理者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提供方向。(6)控制风险可以采取4种基本方法,即技术措施、说服教育、人事调整和加强纪律。(7)控制风险的方法基本上类似于产品质量、成本和产量的控制方法。(8)领导人和管理部门具有最好的控制风险工作的条件和能力,从而应该承担首要的责任。(9)领导和监管者是控制风险的关键人员,他们管理风险的能力对风险控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10)安全的组织机构对促进生产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不安全的组织机构对生产的作用是消极的。海因里希在上述10条公理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他将导致伤害事故分为5个因素和5个阶段,即血统和社会环境、人的过失、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事故、伤害,并直观地用5张竖立的骨牌来表示。该理论认为,一种伤害的产生是上述5种因素按一个固定的逻辑顺序相继发生的结果,事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若前面任一环节被消除,事故顺序就被中断,从而也就可以避免伤害的发生。在风险事故顺序中,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问题的关键,若被消除,则前面因素无效,后面的风险事故也就不会发生。因此,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重点应该放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环境和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即通过改变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所在的环境和风险因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的理论侧重于工业事故,但同样适用于产品责任损失、火灾等情形。十一、 信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一)信用风险及其特征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的债权因为债务人违约而不能收回或者不能够及时收回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也可称为应收账款风险、坏账风险或客户风险。信用风险过高,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信用风险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1)非对称性:即当债权人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它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计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积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在一定的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引起财务危机的特点。(3)内源性和行为因素:是指信用风险是含有主观的、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的内在人为因素。(二)信用风险的来源债务人不能近期偿还到期债务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其不能偿还债务,既有可能是债务人本身诚信因素,也可能由债务人经营管理,或者外部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造成。例如,企业在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经营活动,则其销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应收款项回收风险较大。从债权人来看,信用管理不善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业务经营部门希望通过信用政策的放宽,获得更多的经营业绩。而信用政策的放宽,信用风险也随之上升。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会给予更长的收账期及其他优惠收款政策,由此增大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两种情形;一是突发性坏账风险,由于非人为的客观情况发生了不可预见性的变化,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二为过于宽松的赊销政策,降低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十二、 信用风险的应对信用风险管理也可以通过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降低等方式进行。以下是对各种风险应对策略在信用风险应对中运用的示例。(1)风险回避。例如,对经审核确定在信用标准级别以下的客户不予赊销。(2)风险承担。例如,对经审核确定信用等级处于较高级别的客户予以信用销售,将未来可能坏账的风险承担下来。(3)风险转移。例如,对经审核确定信用等级在企业标准级别附近的客户,为保持业务关系又不使企业资产面临过高损失风险,而要求以适当抵押、担保的形式实施赊销。(4)风险降低。例如,对所选择的客户进行赊销时,以销售合同、经审核的信用额度、付款方式、信用期限、折扣与折让方式实施销售。此外,为了有效地运用各种信用风险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防范信用风险机制。要点包括以下3点。(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除销进行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来完成此项工作。(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可将客户分为核心客户、重点客户、普通客户和潜在客户等类别分别管理。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及时更新资料。例如,以往付款记录、银行信用、财务数据评估、客户的影响力等。对不同评价指标,确定其权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打分,并作为确定对其收款政策的依据。(3)建立信用风险的监控体系。信用风险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十三、 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典型的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概率度量法等。(一)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可用于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的主要财务指标示例如下。1、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包括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非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按其比例构成,可分为稳健型资产结构策略、适度型资产结构策略和激进型资产结构策略。通常认为,融资能力强、技术先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可保持较高水平;相反则应降低该比例,否则,投资风险可能较高。2、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此两项指标是以现金收付制作为评价基础。CEV是以现金表示的企业净利润,CAV是以现金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3、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越短,表示投资回收迅速,风险越低。4、净现值法净现值法将投资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同一时点的现值,净现值越高,投资风险越低。5、资本回报率该指标说明每投入一元资金(含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所取得的利润(含所得税和利息),结果应为正值,越高效果越好。正值的高低,需参照所处的行业和企业基准回报率而评判。若为负值,则意味着亏损。6、资产周转率该指标说明投入一元资金(含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所能创造的收入。结果应为正值,越高效果越好。临界点应大于1(“1”意味着所投入资金在一年内所创造价值与投资额相同)。7、投资内涵报酬率投资内涵报酬率也称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等,是指在项目寿命周期内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它是使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计算内涵报酬率的一般方法是逐次测试法。当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内涵报酬率。8、经营利润率该指标采用权责发生制评估投资风险。说明每一元营业收入可获得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也称毛利,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余额。经营利润率越高,投资风险越低。9、每股收益该指标说明全部自有资本每股取得的净利润。每股收益越高,投资风险越低。进一步的,还可计算“稀释每股收益”。运用上述财务指标评估投资风险的基本办法是指将预测值与原来确定的基准值及风险容忍度进行比较。如果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予以重视,并启动应对措施。(二)盈亏平衡分析法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衡量投资风险时,先计算盈亏平衡点。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成本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的租金、设备的折旧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销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成本,如单位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成本、计件工资成本等;边际贡献是指单位产品销售额减去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上述计算中,隐含着生产量和销售量相等的假设。将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与拟投资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或与未来预计的销售进行比较,后者超出前者越多,投资风险越小。(三)敏感性分析它是考察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各因素对投资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能为评估投资风险提供依据。(四)概率度量法概率度量法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估计不同概率下投资发生损失的量值,作为评价其风险大小的基础。典型的概率度量法包括决策树法、期望值法等。十四、 投资与投资风险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实物投资在企业内部为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支付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非流动性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金融资产投资是指对外股权、债权支付的资金,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上述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新建项目的投资、扩建项目的投资、技术改造的投资、参股控股的投资等。导致投资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因素。(一)外在性因素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市场环境等对企业投资有重要影响。1、产业政策环境例如,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调整、支持政策、优惠政策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成败。如果盲目追求政策机会,则有可能最终投资失败。较多依赖于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在遭遇政策调整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考虑好撤退、转向或是减少对政策的依赖,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处境。除了政策的行业审批限制、政策的变化包括城市规划调整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外,政策执行的时间差、空间差以及执行力度差别都存在着投资风险。要规避此类风险,重要的是不要过分依赖政策,保证及时获得更准确的政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投资。2、财政、信贷、投资政策若国家放权让利,放松银根,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则投资处于有利地位,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国家紧缩财政,紧缩银根,控制拨贷款,抑制投资规模,限定某方面投资,就会使某些方面的投资处于不利地位,投资风险相对加大。3、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态势,竞争激烈程度,是企业投资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投资可能会受到严峻的考验;而进入一个垄断性的行业,则需要考虑进入及退出成本的高低。在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市场前,更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的影响。4、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着原有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产品种类和供给、需求数量,如果不能对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作充分的预测,投资决策方案失误则在所难免。(二)内在性因素企业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拥有的技术及人力资源状况等是产生投资风险的内在性因素。在作投资决策之前,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小组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时机、投资对象、投资规模投资合作伙伴、投资市场需求、投资的资金供应能力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的评价与预测,充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并应聘请独立专家进行评估,据此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而在投资之后,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后续监控也是投资管理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其中,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和胜任的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投资中需要考虑技术、人力资源因素,培养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十五、 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用于识别财务风险,以及进一步评估财务风险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包括专家意见法、幕景分析法等;定量方法主要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1、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各领域的专家利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作出分析与估计。专家意见法可进一步分为专家个人意见法、德尔菲法、智力风暴法等。以德尔菲法为例,它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用集中众人智慧进行科学预测的风险分析方法。在识别财务风险时,先要组成专家小组,一般由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可采用信函的形式向专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专家依据这些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到这些答复后,将回答的各种意见汇总,列成图表,归纳分析,并匿名再次反馈给有关专家,据以征求其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逐轮收集专家意见并且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若干轮次。它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传统会议讨论时产生的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等弊病,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地集中起来,参与者也容易接受最后的结论,结论具有一定综合性,得出的意见也比较客观。2、幕景分析法这是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有关的数据、曲线、图表等对某项事业或组织未来的状况进行描述,找出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试验,即变换这些因素,看将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每次变换即产生一个幕景。通过对多个情境的分析,可以发现各种情况或事态发生变化时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而进行风险识别。幕景分析法的关键就在于将问题分解,分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如果一个个考虑,其工作量将非常巨大,而且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幕景分析法就较合适,只需模拟未来状况的若干情景并加以分析,就可能得出较明确和直观的结果,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较清楚地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3、阶段诊断法阶段诊断法将财务风险按照不同表征分为若干个阶段,分别进行风险源的识别和评估。例如,将财务危机区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通过专家意见法或其他方法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处于哪一阶段,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4、财务报表识别法财务报表识别法是指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为依据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分析财务报表时,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或横截面数据分析法。(1)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分析企业整体或其一个业务经营单元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发展趋势。其基本办法是将各期间的财务数据换算成同一基期的百分比或指数。再计算其他期各项目对基准年度同一项目的比率。时间序列分析可分为定期分析(或称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两种。定期分析以前期固定年份为基期作比较分析,环比分析时每次以分析期的上一期作分析基期。(2)横截面分析则是指确认某个特定时间的财务结构、财务状况等信息。5、指标识别法指标识别法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如企业信息情报部门收集的、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的、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等,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这一方法可与财务报表识别法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在分析时,可以选择单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也可以综合不同的指标,形成一整套指标体系进行考察。此外,分析时还可同时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内。1)单项财务指标分析法即分别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识别和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在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时,通常需要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进行衡量。(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可相对区分为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两大类。其中,衡量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不同行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别。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通常应当越低。现金比率。该比率假设现金资产是可偿债资产,表明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资产作为偿还保障。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衡量长期偿债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有保证。它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和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这两种是常用的财务杠杆,反映特定情况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之间的倍数关系。长期资本负债率。该比率反映企业长期资本结构。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企业拥有的可用于偿还利息的缓冲资金越多。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企业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企业还可计算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它比收益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表明企业用经营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2)盈利能力指标。衡量盈利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销售利润率。该比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销售利润率的变动,通常由利润表的各个项目金额变动引起,一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资产利润率。虽然股东的报酬由资产利润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但财务杠杆的提高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且其提高有诸多限制,因而资产利润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权益净利率。它反映企业权益资金投资收益水平。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权益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越强。资本保值增值率。(3)营运能力指标。衡量营运能力通常运用以下指标。总资产周转率。该指标是用以综合评价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总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总资产的利用效果较好。该指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总资产周转天数或总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该指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或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更进一步的分析还可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非流动资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该指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或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分析时主要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在使用单项财务指标识别财务风险之前,一般需要为有关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或拟订一个风险警戒线,即某一项指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产生威胁,才能判定为本企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其标准值的确定可以采用目前通行的惯例,如可以采用企业以前遭受财务风险袭击的临界值,也可以采用同类企业所用的标准,或用经验判断法或集体评判法等加以确定。单项指标分析法的特点在于比较简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不同财务指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套财务数据使用不同财务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甚至互相矛盾的情况,因而,在实务中,更多采用多项财务指标分析法。2)多项财务指标分析法多项财务指标分析法针对单项财务指标分析法的弊端而设计,将不同财务指标纳入到一个综合的模型体系当中,以得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评估结果。由于综合考虑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多个方面的因素,多指标比单项指标分析更能全面和准确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所在。可用于多项财务指标分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就主要方法介绍如下。(1)Z分数模型。该模型最早由美国的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Z分数模型是采用多元线性函数的模式,最初采用5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总判别值,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2)巴萨利模型。其设计者是亚历山大巴萨利。该模型适用于所有行业,且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该模型的最终指数越低或呈现负值都表明企业前景不妙,财务状况面临着极大的风险。(3)杜邦财务分析法。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提及此方法,它是财务分析的传统方法之一,尽管后来的研究者对之还在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其基本办法是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以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综合反映公司投资报酬和财务状况的指标作为分析起点,按照贡献因素分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分别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盈利能力和负债经营状况。层层分解的结果,是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说明企业财务风险所在的领域,从而得到比单项指标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4)Logistic回归分析。Logit模型是一种更符合实际的经济情况的模型,其不要求样本满足多元正态分布,是解决01回归问题的有效方法。但Logit模型对中间区域的判别敏感性较强,可能会导致判别结果不稳定。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由于模型中对参数的估计将运用到最大似然估计法,使得计算程序相对复杂;分界点的决定也会影响到模型的预测能力;计算过程中有很多近似处理,所以预测精度会有所降低。(5)主成份分析。该方法最初由Hotelling于1933年提出。主成份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然后,从中选取几个能够更多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综合指标即新的变量,是原来多个变量的线性组合,虽然这些综合变量不能直接观测,但这些变量彼此互不相关,能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信息。综合指标就叫作原来变量的主成分。(6)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同样适用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首先确定需用来分析的指标,如盈利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运营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等;其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取值的方法,并请专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最后获得综合性的结论。(7)相对流动性指标模型。DRL模型是以预计潜在现金与预计正常现金支出的比例来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3)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结合传统的财务风险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采取数学统计方法,使财务风险信息显示为一些客观和精确的数据。然而,事实上,财务风险是一个成分复杂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因此,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理论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意识到上述问题,认为单纯以财务指标来预警财务危机难以让人信服。为此,一些学者在引入非财务指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入一些值得考虑的非财务指标因素。例如,包括公司治理在内的管理因素,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方面的考虑,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市场定位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并形成了诸多有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六、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应对财务风险的系统性方法。它对由财务风险引致的财务危机的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立及时的预警信息反馈机制,使企业能够对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和必要的处理,从而规避财务风险。一般地,财务预警系统由基本监测系统(关注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适用税种税率、利率、汇率、同行财务指标等)、同步监测系统(关注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指标等)以及跟踪监测系统组成。运用财务预警系统规避财务风险的一般步骤如下。1、识别财务风险源识别财务风险源通常可采用一元判定模型、多元判定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人工网络模型等方法。在财务数据选择方面,既可采用“应计制”,也可以“现金制”为基础,或将两者相结合。并且,越来越多的方法是结合使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进行财务预警。2、计算风险度可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财务风险度或预警指数。3、财务风险预报将计算的风险度或预警指数与基准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根据差异程度向相关部门进行财务风险预报。十七、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67.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5561.6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283.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35%;建设期利息240.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5037.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1%。(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5561.6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5739.7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821.91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6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9772.2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823.2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1.3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0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2994.67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4667.00约67.00亩1.1总建筑面积79275.40容积率1.771.2基底面积25460.19建筑系数57.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8.062总投资万元25561.692.1建设投资万元20283.992.1.1工程费用万元17121.7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521.452.1.3预备费万元640.792.2建设期利息万元240.642.3流动资金万元5037.063资金筹措万元25561.693.1自筹资金万元15739.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