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009394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新城四小:薛海娟一、教材依据: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锐角和钝角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这节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所用的方法是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分析锐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后,又通过画角、折角、拼角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总之,这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角的基础上学会认识锐角和钝角的,加深学生对角的辨别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角,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层次:探究新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角的分类方法,引出新知揭示课题。第三层次: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使练习有层次、有坡度、学生兴趣盎然。 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人数锐角和钝角。判断一前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有注意力不集中、懈怠等现象的发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大量的观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体验、去探索,激发学习兴趣,力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能辨认锐角、直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的方法。方法与途径: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和赏一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和交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情感与评价:通过师生评价、交流体会的活动,建立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教学难点:会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圆形纸片学具准备:活动角、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一个角)师:这位老朋友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它的各部分的名称吗?生: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这些淘气的朋友都跑到游乐园去了,(课件出示游乐园图)谁能在图中找到它们?(学生找角)师: 同学们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角!(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认识锐角、钝角。(1)分类师:刚才,咱们找了不少的角,这些角放在一起,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黑板上出示:6个大小不同的角;各小组发一张练习纸。)师:下面以四人小组商量。在分类之前,有几点要求:先认真观察这些角各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应该如何分类,并说明理由;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师巡视并指导)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生1:我们组分了三类:直角的为一类,比直角小的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角为一类。生2:我们组跟他们一样。师:能告诉大家怎么知道比直角小、比直角大吗?生3:尖尖的就比直角小,打开像扇子的就比直角大。生4: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2)取名。师:把角按大小分成了三类。那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一类角的名字?(直角)师:那么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呢?其实数学家早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板书)师:比直角大的角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板书)(设计意图: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3)练习(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4)讲解如何判断角。 师:这些角我们一眼能看出它是什么角,那这个角呢?(课件出示一个接近直角的锐角)能看出来吗?如果不能,可以请谁帮忙?小结并操作演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时,注意顶点要重合,一条边与三角板的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如果与直角的另一边重合,就是直角;如果在直角另一边的外面,就是钝角;如果在直角另一边的里面,就是锐角。(设计意图:利用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锐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5)课件出示上海杨浦大桥图。 师:这是上海杨浦大桥,老师从上面截取了三个角,我们共同用刚才的方法判断一下它们都是什么角?(师生共同判断)2做锐角和钝角。用学具做一个锐角、钝角。(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做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3画角。师:刚才同学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角,那如果老师说出一个角,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师:同桌之间互相说、画。(教师巡视:选一些角贴在黑板上)三、游戏:你长大了想当什么?(课件出示)1、发明家:请用一张圆形的纸片创造一个角,并说说是什么角?2、表演家:请用四肢表示出直角、锐角和钝角。3、法官:直角比钝角( )(1)大 (2)小 (3)一样大4、画家:请到黑板上画一个锐角。 5、博士:所有的锐角都一样大( ) 所有的钝角都一样大( )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6、医生:这个角是钝角( )1.对 2.不对 (设计意图:巧设练习,让学生通过折角、作角、画角和拼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喷洋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找生活中的角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学生在图中找角,并说一说是什么角?(大雁排成的锐角、路灯、摩天轮、房子)(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角的认识,更是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怎么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六、小小设计师 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锐角和钝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锐角与钝角教学反思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是从游乐场的主题图引入的,先让孩子们观察主题图。在主题图中找到角,然后在把主题图中的角抽象出来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孩子知道有的角是直角、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然后再引出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在以前所学的知识中已有角的概念,重点是让孩子知道比直角小的这一类叫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这一类角叫钝角,引出课题。接着利用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锐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我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找角、折角、画角、创造角等,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通过 “你长大了想当什么”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让学生给角进行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生动手分类,再经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生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