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概述

上传人:guoxi****anyue 文档编号:13899205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某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某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3襄阳市政务信息化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54/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凡政务皆行信息化之路凡政务皆行信息化之路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行动代号: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55/12156/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57/12158/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目录第第一章一章 概概述述.61一、制定依据.61二、主要目的.61三、计划属性.61第第二章二章 行动原则行动原则.62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62二、围绕民生突出重点.62三、需求驱动资源共享.62第第三章三章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64一、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64二、加快建设和完善政务大数据中心.64三、显著提升政务协同与公共服务能力.64四、统筹规划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64第第四章四章 创新保障体系创新保障体系.66一、组织保障统一分解协同.661.总指挥领导小组.662.总牵头政信办.673.分解任务明确职责 限时完成.67二、创新机制考核评估合力.681.实施目标考核.68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59/1212.引进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才.683.创新政府力量和公共资源合力推动机制.68三、资金保障加大严管拓展.691.资金保障策略.692.财政预算专项资金.693.试点专项资金.704.拓展投资渠道 鼓励社会参与.70四、安全保障策略重点制度.721.安全保障策略.722.提高安全防护能力.723.完善安全制度和标准.73第第五章五章 重点建设任务重点建设任务.75一、信息化基础主题.751.政务云建设推广.762.资源共享基础建设.763.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784.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79二、公共服务主题.805.公共信息综合服务.806.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817.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828.质量公共服务信息化.849.教育法制信息化服务.8510.社区管理信息化服务.8711.文化旅游信息化服务.8760/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12.环保气象信息化服务.8913.农业公共服务信息化.89三、政务协同主题.9014.智慧办公一站通.9015.惠民便捷化服务.9116.跨部门协同应用服务.9317.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94四、社会治理主题.9418.交通服务管理.9419.城市建设管理.9620.公共安全管理.9821.安全生产管理.9922.食药安全管理.10023.监管执法管理.10024.公共信用管理.101第第六章六章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103第一阶段:夯实信息化基础,融合创新,构建标准体系。.103第二阶段:优化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等标准体系,深化重点应用工程建设103第三阶段:持续建设优化重点领域应用,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范围和深度,形成高效、良性的运转机制.103附录:襄阳市政务信息化重点工程实施计划表(2016-2018).104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61/121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概概述述一、制定依据根据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襄办发201513 号)和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二、主要目的全面形成和完善襄阳政务信息化体系全面形成和完善襄阳政务信息化体系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促进政务协同联动,形成智慧政府公共服务新机制,科学高效落实各项政务。确保襄阳市政务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计划属性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本规划是全市政务信息化的行为导行为导向向,是相关方面履行职责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重要依据,是云端政务和智慧城市组成部分的预预期愿景期愿景。62/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行动原则行动原则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秉承社会公共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以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融合为主线,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基本路线,融合创新,抢抓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来加快发展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是关系到提高政府治理、决策、应急处置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其作为襄阳市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支撑手段和民生服务工程,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将推动和引领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政府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形成。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行动中,分析过去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的实际情况,在未来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从顶层设计考虑,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充分考虑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应用,遵循信息资源共享交互、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考虑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实际应用情况,分阶段分步骤的稳步推进。二、围绕民生突出重点围绕当前群众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问题,选择信息化手段成效高、社会效益好、示范意义大、带动效应强的内容作为建设重点,着力解决薄弱环节、主要问题,增强政务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利民的水平。三、需求驱动资源共享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63/121各单位既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信息资源的受益者,充分调动各单位参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开放共享。发挥信息资源共享在促进多部门合理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作用和综合效能,形成上下互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整合全市政务信息和网络资源,整合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应用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系统的对接融合,搭建统一的基础服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快速形成。64/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到 2018 年,基本形成网络互连互通、公共服务高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业务协同有序的政务信息化格局,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组织管理规范、运维保障科学、应用体系较健全、信息数据融合共享、信息管理基本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大政务信息化体系。一、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规范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基础业务应用的标准及框架。推进规范政务内、外网业务应用,加快整合“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网络迁移,形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逐步推动业务应用的托管向“襄阳政务云”迁移,形成统一的接口标准及框架,提供网络畅通规范、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标准的基础环境。二、加快建设和完善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建设项目集中管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数据资源丰富、网络互联互通、施政高质高效新局面。三、显著提升政务协同与公共服务能力统筹政务协同办公体系建设,提升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施政能力,逐步完成一批涉及民生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如社保民生、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网上办事、社区服务等百姓身边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得以显现。政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制度和规范逐步完善,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逐步建立。四、统筹规划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65/121充分发挥信息化应用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建设涉及交通、城建、食药、市场监管、公共信用、安全生产等领域重点应用工程,构筑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科学高效、公平公正的社会治理体系。66/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创新保障体系创新保障体系政务信息化是通向未来“智慧政府”的必由之路。几乎所有的政务都将走信息化之路,这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组织保障统一 分解 协同1.总指挥总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于 2015 年 3 月 19 日成立,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和组建的领导全市政务信息化的核心组织。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提升了全市层面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导力。领导小组担负着制定全市政务信息化战略,以及推进智慧政务、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使命,在整个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襄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市政务信息化办、综治办、城管局、政务信息管理中心、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卫计委、民政局、食药监局、质监局、安监局、环保局、房管局、规划局、交通局、农委、商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合署办公,承担日常工作和监督考核责任。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67/121图示: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图示: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结构随着信息化重要性、全局性地位的凸显,未来在市委、市政府决策层面,将继续加强领导小组建设,增强领导小组的领导力,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全局领导作用。2.总牵头总牵头政信办政信办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政信办”)负责牵头“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组织安排、统筹协调、监督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政信办的主要职责包括:(1)按照全市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具体的信息化发展目标、政策、标准、规范等,确保全市政务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2)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化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指导、协调、督促政务信息化投资、基础设施保障和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涉及信息化的管理工作。(3)全方位管理政务信息化领域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统筹工程建设的投资、立项、监管等内容。(4)制定保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战略、规划、法规、政策等。(5)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组织协调关键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攻关等。3.分解任务分解任务明确职责明确职责 限时完成限时完成各单位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将任务分解到人,划分相关单位职责、明确目标、完成时限,形成强有力的行动力,保障建设计划顺利实施。68/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二、创新机制考核 评估 合力全市政务信息化统筹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影响多方业务流程的浩大工程,需提出创新性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在政务体制机制上应有所突破。1.实施目标考核实施目标考核将各部门政务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各单位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办协调,按季度通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通报结果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办落实。把听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的流程形成制度。聘请专家研究相关制度的制订及咨询评估工作,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专业指导和建议。力争做到没有咨询专家的项目,不得立项,不得进行决策,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2.引进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才依托各类高校资源和其他专业运营服务团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对外服务培训工作,加强街道、社区等基层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效。3.创新政府力量和公共资源合力推动机制创新政府力量和公共资源合力推动机制制定有利于政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策略,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将由政府采集数据、建设系统、运营管理转为向社会外包部分工作,搭建起政务信息化共建体系。这一体系中以应用为抓手,搭建开放的平台与企业对接;体系的核心是数据资源,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与公众。政务信息化建设是各个部门协同共建,相关单位的业务机制和流程的交融和互通的过程。当前政务垂直领域固有的工作流程及机制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垂直业务单位横向协同交互面临的政策风险,另一方面也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69/121要提出创新的工作思路,在跨部门协同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上尤其给予重点关注。制定出适度合理的基于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新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规范,以满足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打造智慧政府所需的基本机制保障。三、资金保障加大 严管 拓展信息时代,高效率的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手段作依托,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保障。所以,需要对建设资金作出统筹安排,合理规范的使用。1.资金保障策略资金保障策略市级财政预算应将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且每年加大对政务信息化的投入,其比例应该高于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在用好政府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要在事关政府信息化项目、公共服务项目、重点示范项目上,确保资金落实和项目启动。发挥上级政府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作用,搞好部门联合建设。引入市场机制,谁投资、谁受益,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方向转变。制定 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包含资金使用范围、使用方式、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及资金拨付、项目管理与监督等内容。2.财政预算专项资金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专项资金分配。根据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配置,并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由市财政分项目拨付,保障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利用效率。投入专项资金的项目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市财政预算安排投资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包括财政补助的项目)以及多元主体投资中有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项目建设类型主要包括新建、续建、升级、改造、购买服务等。按照项目投资额分为小型项目(指投资额小于 30 万元的项目)、一般项目(指70/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投资额大于 30 万元(含)小于 300 万元的项目)和大型项目(投资额大于300 万元(含)的项目)。项目主要负责单位不得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监管。建成投用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建设内容的,未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没有落实资质审查或者资质审查弄虚作假的,未按规定验收即交付使用的,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市政信办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将提请行政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3.试点专项资金试点专项资金将襄阳市试点专项资金、各类云服务费、各部门网络租赁费等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性资金纳入统一管理,由领导小组统筹审核支付。各县(市、区)、开发区参照设立专项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工作的落实。4.拓展投资渠道拓展投资渠道 鼓励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参与(1)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口单位的资金支持。(2)制定 襄阳市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工作的实施措施。主动掌握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综合利用政策、资金、配套服务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加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尽早形成若干受社会欢迎的应用服务,鼓励信息产品和服务在政企之间共用共享。(3)运用政府信息资源通过竞赛、应用技能培训、应用助推计划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充分利用并深度开发政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产品应用,建立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良好氛围。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71/121(4)积极鼓励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发、获取信息产品,逐步实现应用服务提供主体多样化。72/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四、安全保障策略 重点 制度政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工作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不够,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保障信息安全。1.安全保障策略安全保障策略(1)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安全。凡是涉及政务、安全、交通、能源等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存储、传输等基础信息网络,要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2)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理。凡是政务信息化项目要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3)加强政府和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严格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安全管理,为政府机关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平台等要设在境内,禁止办公用计算机安装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建立政府网站开办审核、统一标识、监测和举报制度。减少政府机关的互联网连接点数量,加强安全和保密防护监测。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强化涉密信息系统审查机制。(4)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地理、人口、法人、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明确敏感信息保护要求,强化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基础数据的责任,严格规范收集数据的行为。在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2.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73/121(1)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制定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安全战略和规划,强化顶层设计。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灾备设施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完善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工作,减少重复检测和重复收费。(2)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密码保障。健全电子认证服务体系,推动电子签章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制定信用评价规范,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服务。大力推动密码技术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强化密码在保障政务信息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作用。(3)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建设,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充实监管力量,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倡导行业自律,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的监督作用。(4)完善有关信息安全政府采购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支持信息安全发展。3.完善安全制度和标准完善安全制度和标准(1)制定襄阳市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2)制定完善襄阳市政务信息化技术标准,发挥标准对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办法与标准要充分考虑各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安全,权衡工作便利、惠民服务与政务信息保密工作的利弊;充分评估政务网络与互联网共存甚至交互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切实做好各级网络安全设备及网络连通机制的科学论证,规避互联网引入到政务工作中带来的政务信息不可控风险。74/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分级分权限共享标准,加强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依法管理力度,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安全,构建网络稳定可靠、信息利政利民的高效服务体系。(3)在政府机关和涉密单位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75/121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重点建设任务根据国家“十三五”信息化和“互联网+”战略,我市“十三五”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新性规划符合襄阳实际的重点任务。一是解决“十二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以“智慧政务”引领全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三是使“互联网+”渗透各个行业。四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加快建设与完善政务信息化应用。五是推进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注:图示为重点任务中建设工程的数量分布,展现各应用主题所涉及到的工程数量情况。一、信息化基础主题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适度超前、保障安全”的原则,大力推进“政务云”、“无线城市”、“移动互联”、“资源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大工程,夯实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借助襄阳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具体行动,引领襄阳政务信息化十三五期间的融合创新发展。76/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1.政务云建设推广政务云建设推广通过统一规划部署,建设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实现各个政务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并逐步将当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政务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不断丰富和部署应急管理、容灾备份、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政务应用,确保各委办局信息系统实现集约化建设、管理和运维。(牵头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配合单位:市各委办局)专项工程数量:1专栏 1 政务云建设推广工程建设政务云平台。依托“襄阳云谷”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总平台,打造部门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线上政府”,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向云端化、移动化发展,同时配套建设政务信息化所需的各个相关基础设施,并加强相互间的协同运行,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加快发挥政务云的服务能力。建设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城市管理平台,整合政务系统软硬件资源,为各政府部门的协同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基础信息库共享系统、政务信息交换系统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运行平台和政务应用部署环境,推进各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的集中存储、互通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支持大型灾备中心项目落户,积极承接国家、省、市各级部门政务系统的灾备任务。2.资源资源共享共享基础建设基础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共享协同,统一标准、全局服务”原则,加快政务大数据中心、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具有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发展特色的,分类合理、功能全面、支撑到位、管理规范、安全可控的政务大数据中心,以市政府数据中心为中轴、以市电子政务网络为互联通道,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77/121推进社会服务系统及全市各政务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及相关指导意见,科学合理的对全市政务数据进行统一的管控,实现政务数据合理高效的使用。(牵头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配合单位:市各委办局)专项工程数量:3专栏 2 资源共享基础建设工程1、建立政务大数据中心。基于政务云平台,完善襄阳市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全面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采取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通过数据采集、清洗、转换等功能及系统,全面整合全市各个独立、分散的应用系统数据,建设统一社会信用数据代码库、电子证照库等政务资源库及各类社会资源库,实现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的业务协同、共享交换、服务整合,满足政务办公、分析决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行业应用、经济建设等各领域的应用需要。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分阶段实施方法,第一阶段为基础框架搭建和基础功能完善,包括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数据资源体系梳理及完善,城市服务平台搭建等工作;第二阶段为应用推广和服务完善阶段,包括重点推进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完善,政务大数据中心支撑能力完善,引入各企事业单位可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引导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舆情分析服务建设等工作;第三阶段为创新建设和全面运营,实现互联网数据引入及整理,采用信息换服务等多种模式推进开放、创新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利用机制,建立社会、企业等物联网数据对接机制及方式,完善其他功能性应用及系统。2、建设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总体标准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应用支撑体系等标准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质量保障体系规范等规范,实现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的统一化;建立资源管理目录,资源注册、审核、发布、分类等机制以及元数据管理、目录管理等功能,78/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化基础和公共信息资源目录;搭建信息资源框架,实现对各部门信息系统相关数据资源的总体描绘和有序排列,为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协调、分析及服务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3、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第一阶段建立共享信息资源管理,其中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源管理、数据实体定义、数据实体管理、数据服务定义及管理等功能以及对内、对外门户等共享交换平台基础功能搭建;第二阶段建立共享信息资源检索管理,包括资源分类检索、资源综合查询等功能以及为襄阳市各委办局和机构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服务;第三阶段为创新优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及完善相应共享交换权限管理及标准等内容,最终实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顺利运行及运营。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融合全市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各企业的信息数据,促进各部门各行业间的信息流转互通,增强部门间、区域间、行业间的数据交换能力,更好的支撑信息化建设中对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数据交换共享的需求和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各类应用与基础库信息资源的双向交互,达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3.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落实通信网络基础安全设施、信息安全设施、数据开发权限管控等安全保障内容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加快安全机制建设,完善安全技术手段,加强重要通信和重要信息安全防护,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支持网络及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处置、数字认证系统和监测预警等平台建设,完善通信信息网络定级、测评、安全防护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网信办,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专项工程数量:3专栏 3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建立信息产品及服务检测认证机制。通过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检测和认证,加强监管,支持第三方安全评估和检测机制;加强互联网基础管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79/121理,健全 IP 地址、域名、网站信息等互联网资源库,积极稳妥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工作。2、建立健全数据主权管理功能,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和处理机制。进行管理权限限制,统一整个数据中心的控制安全级别。提供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或者云服务入口以保障运维的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战略。强化“数据主权”管理,明确产生数据的所有权及管理权。建立健全由数据使用者承担保护公民隐私责任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推进信息安全动态检测平台建设。3、规范数据交易,健全防范机制。加快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机制建设;防止单一企业数据垄断,妨碍市场竞争。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倡导有偿购买、授权和协同合作等方式,打造平等、开放的企业竞争平台,营造活跃、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4.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及湖北省地方的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借鉴有关政务信息化的成果和经验,使各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并逐步建立起切合襄阳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牵头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单位:市各委办局)专项工程数量:4专栏 4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程1、管理与总体标准分体系。在遵照国家、行业等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标准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全市政务信息化的不同领域、不同应用所面临的业务垂直管理及横向交互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建立通用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及遵循的原则。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特定应用在政务内外网的应用边界,作出清晰的界定标准。80/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2、大数据标准分体系。大数据作为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业务应用的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和支撑,以及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起襄阳市大数据涉及到的数据处理、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应用等具体标准规范。3、业务应用和应用支撑标准分体系。本着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融合的原则,规范各业务系统的流程及信息交互标准,建立各部门、各单位业务协同应用功能的通用技术标准规范,为各业务系统及平台等融合对接提供标准化指导。4、信息安全标准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分级、分权限共享标准,完善网络和信息资源依法管理的规章制度,理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建立起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二、公共服务主题5.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公共信息综合服务按照国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要求,重点优化改扩建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库,构建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并依托省级统筹和全国联动服务平台,实现便民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有机结合网上与网下的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及社会综合治理能力。2016 年到 2018 年主要完善及完成以下重点工程。(牵头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配合单位:市各委办局)专项工程数量:2专栏 5 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工程1、完善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起横向到边(各部门)、纵向到底(社区、村)的四级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重点围绕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覆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多级便捷化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在未来三年内将增加车辆环保标、残疾人求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81/121职培训登记、残疾人证、城镇居民计划生育奖励、餐饮服务许可证等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并对整合后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汇集整理全市便民服务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完善数据认证中心,提供电子签章和身份认证服务,为党政部门电子签章应用和公众的身份认证提供保障。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灵活接入各类政务服务应用,建立多终端、多渠道的融合,搭建统一、灵活多样的政务服务体系。2、完善政府公众网站集群建设工程。对政府公众网站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完善功能层面的一键访问、安全认证、灵活跳转、多站点管理、用户管理等应用,以及业务层面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等应用,构建可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政府各个部门服务的政府门户网站。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优化办理事项等内容,设立政府网上新闻发布室,建立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证、在线访谈、民意征集、场景式服务等跨多部门多领域的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公众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政府信息发布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6.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在襄阳市社保卡现有的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功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扩展其他公共服务功能,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对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信息服务水平。2016 至 2018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要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金融办)专项工程数量:3专栏 6 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工程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续建工程。重点完成涉及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登记、变更及管理、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收单等多个方面的建筑业工伤保险管理、退役军人转移接续、失地农民社保管理、医疗服务监控、全民参保登记管理等内容建设;在便民惠民领域建设完成手机APP 掌上社保、微信平台、医保移动在线支付等内容。通过平台升级改造,82/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适应社保政策的变化,完善社保系统功能,支持相应社保政策的实施,实现相关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践行政府“为民办实事、为民着想”的宗旨。2、拓展社会保障服务应用建设工程。拓展社会保障服务应用,建立持卡人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完善社保卡的扩展功能,建成面向全市城乡居民的标准统一、多功能兼容、多领域使用的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卡在社保缴费、待遇发放、就医挂号、医保结算、就业信息登记、养老保险待遇申请、工伤认定、失业保险待遇申请、生育保险待遇申请、档案管理查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等与人社各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完善社保卡全市范围内跨区县、跨业务通用功能,并建立全省通行服务;完善基层社保服务,增设自助服务一体机,扩充网上综合服务大厅功能,实现互联网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方式的业务咨询、业务查询、业务办理等服务;完善拓展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实现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对接,规范退休人员退休金停发和恢复行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3、业务领域数据及安全保障工程。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数据库,按照全市统一数据共享交换部署要求,完成社会保障业务领域数据与市级政府数据中心融合对接。按照全省统一规划,配合省厅开展数据省级集中建设,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向省级集中管理,满足相关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健全信息系统监管及安全体系,完善基金监督系统应用,完善生物特征识别、医疗保险监控系统功能,实现对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监管。优化基础安全防护能力,完成市级数据中心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整改测评,完善异地容灾备份,确保全市核心业务数据安全,完善电子认证系统应用,强化对业务经办人员权限管理和身份识别,建设运维监控系统,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7.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83/121在襄阳市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化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卫生计生各业务部门系统,促进襄阳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向纵深发展,发挥医疗健康信息化在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及落实计生新国策等方面的优势作用。2016 至 2018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要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专项工程数量:4专栏 7 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工程1、卫生健康信息化工程。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信息服务,利用省级统一开发及部署的基层卫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基层机构信息化全覆盖,落实镇村一体化管理要求,实现与市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与二、三级医院联动及分级诊疗业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便捷、全程、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居民健康卡应用,按照国家及省卫计委的要求,统一现有的医院就诊卡、新农合一卡通、免疫接种证、妇幼保健卡等,实现优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就医流程优化,为居民提供跨机构、跨地区的就医“襄阳通”服务;建立全程健康管理,拓展和完善全程健康一体机、专业全科医生团队和全程健康管理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2、医疗管理调度建设工程。建设卫生计生监督智能管理平台,建立卫生监督管理及服务体系,形成跨部门的协同审批和处理机制,面向管理相对人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卫生监督网格化责任管理等,并利用移动终端应用提升现场监督能力,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完善 120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建立急救中心和网络医院、急救中心和救护车之间的全程数据联网,缩短指挥调度及出车准备时间,实现中心和网络医院、中心和救护车之间的急救信息互联互通、实时监控,对突发事件快速掌握,统一科学管理和合理调度。3、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补全公共卫生领域信息资源体系,重点提升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在血液管理、应急指挥、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与市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为市民建立实时、完整、动态、可控电子健康档84/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案,实现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的业务联动;优化市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扩大平台接入机构范围,整合全市卫生计生完整数据,形成电子病历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全员人口数据库,并基于三大库,提供各类便民应用等,重点建设基于平台的中小医院云 HIS 服务,中小医院统一监管及绩效考核应用,实现中小医院与三级医院互联互通。4、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工程。建立标准化的远程会诊中心,建立与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的对接,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而开展异地、交互式的指导、检查、诊断、治疗等远程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形成覆盖全市的远程医疗体系,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教育等综合应用,有效加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8.质量公共服务信息化质量公共服务信息化围绕质量标准化、计量、认证、监管、检验检疫等核心业务,以及对生产企业、消费品的监管,推进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的开发,提升核心业务服务水平。通过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企业和产品分类监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健全民生消费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众切身利益。2016 至 2018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要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政务中心、市发改委)专项工程数量:1专栏 8 质量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质量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建立以检测认证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检测设备共享、检验检测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处理等为主的“互联网”检测认证分析处理平台。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为公众建立产品信息公开透明监督机制,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政府分析行业整体质量状况,实现检测认证产业发展、检测行业监控转型、市场主体动态分析、企业自主争优创新、产品数据共享管理,以建立检测认证行业信用体系标准和规范为目标,打造满足社会需求和政府要求的检测机构新型发展模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85/121式。9.教育法制信息化服务教育法制信息化服务在现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到 2017 年使全市中小学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 100%。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步骤、分阶段逐渐形成对各级学校数字化科学管理工作,建设具有襄阳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与督导机制,逐步形成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体系。同时,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整合各类法律服务信息资源,贯通涉法服务事项,提升法治建设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塑造并推广襄阳“法律服务在身边”品牌,实现法律服务的创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配合单位:市网信办、市政务信息化办、市科技局、市文体新广局、通信运营商)专项工程数量:5专栏 9 教育法制信息化服务工程1、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教学、办公信息化等配套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建设,推进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完善,建设智慧教室及智慧校园工程。2018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设施保障将按照小学生机比10:1,初中生机比 6:1,高中生机比 4:1,教师用机比 1:1 的标准配齐计算机等配套设备,并及时更新陈旧设备,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全市中小学校(含教学点)校园网、数字化教室建设率及宽带接入率达到 100%,设备完好率达 95%以上;构建万兆骨干路由的教育城域光纤专网,光纤到校、百兆到桌面,60%学校实现无线网全覆盖;智慧教室建设方面,在 2016 年,各县市区建设 10 间左右的智慧教室,初步搭建起智慧教室网络主节点;2017 年,构建较为完善的智慧教室体系,能够实现主要科目的在线教学;2018 年,全面完善智慧教室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教与学环境搭建;在智慧校园建设上,2016 年建成 3-5 所具有引领示范性的智慧校园;到 2018 年各县市区均建成 10 所以上智慧校园,全市初步形成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86/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2、优质特色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体系,构建学科体系完备的在线题库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及区域教育数据中心。2016 年,试点优选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教师录制在线微课程;2017 年,构建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初中阶段名师在线课程体系;2018 年,在线课程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深度挖掘襄阳本地名师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建成体系完备的地方特色在线教育资源体系。3、构建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对接国家、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继续完善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2016 年全市 60%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空间开展常态化教学、管理服务,使各教学点短缺课程开课率达到 90%;到 2018 年网络空间学校、教师、学生等用户覆盖率达到 100%,依托大数据服务初步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电子档案,形成完善的“名校网络课堂”,推动优质资源快速共享,帮助更多的学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4、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普及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标准,鼓励教师通过远程培训、网络研修、工教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到 2018 年,市内所有职业学校全面建成数字校园,为教师和学生配备满足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所需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各级职业学校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和管理平台。5、建设襄阳法律云服务平台。依托襄阳市现有法律服务和政务信息化资源,加快整合法律热线等语音服务、积极开展网络在线、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服务、做好传统媒体宣传、线下面对面服务等多方式、多形态的服务,构建包括法律服务部门、专业服务人员以及普通民众参与的法律活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87/121动氛围,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充分提升法律服务信息化水平,提供更加便利化、人性化的法律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真正实现“法律服务在身边”。2016 年实现基础应用,到 2018 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10.社区管理信息化服务社区管理信息化服务社区作为城市中的组织单位,建立便捷智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畅的信息交流通道,高效安全的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整体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建立起绿色、宜居、幸福的智慧化社区服务体系。2016 至 2018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要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专项工程数量:1专栏 10 社区管理信息化服务工程“幸福襄阳”智慧社区建设工程。通过“幸福襄阳”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居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和互助服务的一体化应用,提升社会救济救助、福利保障能力。第一阶段为智慧社区试点阶段,按照襄阳市政府的要求选定 11 个试点社区(含檀溪湖社区),完成“幸福襄阳”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工作,实现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和高速宽带接入,通过电视和电脑等终端向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便民信息、居家养老等公共服务;第二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基于新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和广电云平台,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等多终端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监控、在线医疗、在线教育、问卷调查、智能家居等多项服务。11.文化旅游信息化服务文化旅游信息化服务以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襄阳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网络标准化建设,以及“村村响”、“户户通”工程88/121|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的全面实施。同时,逐步建立起襄阳市旅游公共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为旅游者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及咨询等综合服务。2016 至 2018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要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局、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卫计委等相关单位)专项工程数量:3专栏 11 文化旅游信息化服务工程1、建设襄阳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襄阳日报社江汉融媒体平台,优化公共文化网等建设。对全市范围内各级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及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体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汇聚,提供完善便捷的市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充分展现“襄阳”标志性公共文化韵味。通过融媒体平台拓展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渠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完善襄阳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展馆建设,实现博物馆及图书馆线上 3D 浏览、在线借阅图书等电子化功能,让公共文化广泛惠及人民群众,达到“以文化民”、“以文安民”、“以文乐民”的目的。2、搭建智慧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智慧旅游综合咨询服务平台,与襄阳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其他行业分中心建立互联互通和协同指挥调度机制,接入和整合景区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和车辆动态监控系统、景区电子售检票系统的动态监测数据,获取客流、安防、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旅游行程备案、旅行社及导游领队服务管理、旅游信息上报等系统获取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实时运营动态信息,为旅游服务信息的实时发布和旅游资源调节提供有效保障;建立襄阳市旅游局与区县旅游局、旅行社、景区等相关单位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市旅游局的信息化程度,缩短领导决策周期,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实现从旅游产业监测、预警、分析、决策、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流程化管理,建立起统一监管、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旅游综合管理平台。3、构建智慧旅游多样性服务体系。通过建设或升级优化旅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端应用、旅游地图、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等应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多平台、多媒体方式提高旅游襄阳市政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89/121宣传效果、提升旅游品味、提高旅游服务体验、创新旅游服务模式,提升襄阳旅游业的综合实力水平,促进襄阳打造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区、中西部地区旅游集散地和文化生态型旅游的建设及推广。12.环保气象信息化服务环保气象信息化服务打造襄阳市全新“绿色生态”环境,发挥信息化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以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督监测技术水平,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环保领域,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完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建成面向公众的气象信息服务体系,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环保气象领域的深度结合。2016 至 2018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要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农林局)专项工程数量:2专栏 12 环保气象信息化服务工程1、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种环保数据信息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深度挖掘分析,集中可视化展现,全面提高对环境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水平,极大增强环境数据的共享服务能力,为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及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2、搭建环境气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众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终端应用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各类网上申报、申诉、信息查询及咨询等公共服务,方便企业和公众办理环保业务,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通过移动应用、信息终端、微信等服务渠道,提供包括灾害预警信息、防灾避灾指引等气象信息服务。13.农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农业公共服务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