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841118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 【参考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帝”“苟”“死”三个,这是从原文中找出的比较重要的地方。“帝”在文中用作动词,意思是“称帝”“为帝”,这里是在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帝中国”应该翻译为“在中国称帝”。“苟”是一个文言虚词,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多种用法,这里用为假设连词,表示“如果”,较为容易。“死”字的用法也不是单纯的不及物动词,而是“为而死”的意思,文中表示“为金人另立异姓这事而死”。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不吾索”“面责”“庶或”三处,“不吾索”涉及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不吾索”应理解为“不索吾”,也即参考答案中的“没有点名要我”。“面责”涉及名词用作状语,“面”是当面的意思,“面责之”指“当面指责他们”。“庶或”是语气副词,意思是“或许、也许”,而文中的“万一”表示发生可能性极小的副词,合起来用,如要让原文“庶或万一可济”中的“庶或”“万一”均得到落实,最好译为“或许有成功的可能”。【方法指导】一、知晓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也。”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3.“者,。”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二)被动句式 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为”,“为所”表被动。如: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6.动词本身表被动。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三)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未之有也。(孟子)正常语序应该是“未有之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惟)”,构成“唯(惟)是(之为)”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4.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例句意思是“项王、项伯面向东边坐,亚父面向南边坐。”5.文言文中,“自”作宾语时常常置于动词之前。如:人不暇自哀。(过秦论)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省略句式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有呼应下文省、对话省。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这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理解时要补充出来。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如: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黔之驴)赐之(以)彘肩。(鸿门宴)二、明确词类活用的理解方法(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如: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刑”都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的意思。(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与妻书“志”本来是名词,意思是“志向”,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立志”。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用脚踢”。 2.名词用作状语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从旁边)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象蛇一样)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如客人)(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有时用连词“而”或“以”连接谓语。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在早晨、在傍晚) (2)文言文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每年)(3)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在外边)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灭族)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以为鉴)(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与交好)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使灰暗)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以为耻) (三)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追亡逐北。(过秦论)(逃跑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 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使起舞、使哭泣)3.动词作状语。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跑着)(四)数词的活用数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但比较少见。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例中的“二三”为数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数次改变”。【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面题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就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刘向新序立节)1.与其它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A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B人则献之,奚为不受?C纵君有赐,不我骄也。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2与“先生非求于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席方平,东安人。其父名廉,性戆拙。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隙,羊先死;数年,廉病垂危,谓人曰:“羊某今贿嘱冥使搒我矣。”俄而身赤肿,号呼遂死。席惨怛不食,曰:“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耳!”自此状类痴,盖魂已离舍矣。 席入城,其父已收狱中。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席怒,大骂狱吏:“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选自聊斋志异席方平,有删节)3.羊某今贿嘱冥使搒我矣。译文: 4.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译文: 5.席入城,其父已收狱中。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译文: 6. 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篇短文,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勍敌:强敌。胡耇:老人,亦指年老。7.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译文: 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译文: 9.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译文: 10.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译文: 【参考答案】1.A(A句省略介词“于”,其余三句都是宾语前置句。)2.B(B项和“先生非求于人”都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其余三项尽管也是介宾后置句,但都是被动句。)3.羊氏如今用钱买通冥使并嘱咐他打我。【关键词语之一“搒”,处于动词谓语位置,关联的宾语是“我”,引发的反应是“俄而身赤肿,号呼遂死”,所以应该解释为“打”。(适用于语境法)】4.我父亲很实在,不善于说话,如今被强鬼欺侮了。【关键词语是“朴”(宜用语境法、联想法)、“讷”(宜用造字法、联想法),句式是被动句(见于)。】5.席方平进了城,他的父亲已被关押在监狱中。到了监狱门口,(他)远远地看见父亲躺(在)屋檐下。(第一个分句是被动词,动词“收”直接表被动,要翻译为“被关押”,第二个分句是省略句式,省略了介词“于”,要补充。)6.狱吏全都接受了贿赂并受到了叮嘱,不分白天黑夜地拷打(我),我的腿被打伤得很严重了。【关键词语是“悉”(宜用语境法、联想法)、“赇”(宜语境法、造字法)、“掠”(宜用语境法、造字法)“甚”(宜用语境法、联想法)等,句式是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应该着眼于主语与动作行为的关系。】7.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司马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济”,适用于语境法与联想法,应该解释为“渡河”,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介词宾语,要补充完整。)8.古时候的人带兵打仗,不凭借险要的地形(来攻击敌人)。(关键词语是“为军”、“阻隘”,“为”是动词,“阻隘”是形容词作名词用。此外,这是一个省略句,要补充完整。)9.寡人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但仍然不会击鼓下令攻击还没有排成战斗行列的军队。(鼓,适用于语境法与联想法,在此处作动词,翻译为“击鼓进攻”。)10.三军是凭借有利条件来作战的,鸣金击鼓是用声音来鼓舞士气。(“利”,适用于语境法,在此处作名词,译为“有利的条件”;“用”,适用于语境法,在这里意译为“作战”;“声”,适用于语境法,在此处作动词,“以声音鼓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