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布置设计SLP-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优秀]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36992759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布置设计SLP-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系统布置设计SLP-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系统布置设计SLP-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2012-1-3目 录一、 基本原理系统布置设计SLP.21.1 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基本介绍.21.2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2二、 基本要素.32.1 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32.2 作业单位划分.42.3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5三、 物流分析.63.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63.2物流强度分析.9四、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13五、 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综合相关分析.145.1 计算合并后的相互关系分数及划分综合等级.145.2 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15六、 作业单位无面积拼块图相关分析.16 6.1 画关系工作表.16 6.2 画无面积拼块图.17 6.3 选择最优无面积拼块图.17七、 工厂总平面布置三种可行性方案图及最优布置.18八、 评价方案及择优.22 8.1 计算权重.22 8.2 选择方案.22九、 总结.23参考文献.23一、 基本原理系统布置设计SLP 1.1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基本介绍 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寻求合理布置的技术,不仅适合各种规模或种类的工厂的新建、扩建或改建中对设施设备的布置或调整,也适合制造业中对办公室、实验室、仓库等的布置设计,同时也可用于医院、商店等服务业的布置设计.它分为确定位置,总体区划,详细布置,实施四个阶段. 1.2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 1.2.1 SLP基本要素 在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中,正把P、Q、R、S、T作为给定的基本要素,作为布置设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PQRST详细的含义如下:(1) PProducts指系统物料的种类(2) QQuantity指数量(3) RRouting指路线(4) SService指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5) TTi米e指物料流动的时间1.2.2 程序模式系统布置设计SLP的程序模式如下 二、 基本要素 当地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厂区南北长为200米,东西宽80米,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量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布置面积设计. 2.1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由22个零、组件构成,每个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列于表2-1中,如下表所示:表2-1 零件明细表工厂名称:液压转向器厂共1页产品名称液压转向器产品代号计划年产量6000(套)第1页序号零件名称零件代号自制外购材料总计划需求量零件图号形状尺寸单件重量(千克)说明1连接块组件2060000.092前盖HT25060000.903X型密封圈橡胶62000.044挡环2060000.035滑环2060000.036弹簧片65米n420000.017拨销65米n60000.028联动轴4560000.279阀体HT25060007.0010阀芯4560000.611阀套2060000.5012隔盘2060000.3213限位柱4560000.0114定子40Cr60001.2015转子4560000.6016后盖2060000.8017螺栓45360000.0218O型密封圈橡胶210000.0119限位螺栓4560000.0220油堵塑料280000.0121标牌铝60000.0122护盖塑料66000.01编制(日期)审核(日期) 2.2作业单位划分根据液压转向器机构及工艺特点,液压转向器厂设立11个作业单位,(如表2-2所示),分别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各项生产任务.表2 -2 作业单位建筑物汇总表序号作业单位名称用途建筑面积(米2)结构形式备注1原材料库存储钢材、铸锭2030露天2铸造车间铸造12243热处理车间热处理12124机加工车间车、铣、钻削18365精密车间精镗、磨削12366标准件、半成品库存储外购件、半成品12247组装车间组装转向器12368性能试验室转向器性能检验12129成品库成品储存121210办公服务楼办公室、食堂等806011设备维修车间机床维修1224 2.3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液压转向器结构比较简单,生产工艺过程也不复杂,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组件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试验与成品存储等阶段.(1) 零、组件制作与外购 液压转向器上的标准件、异形件如塑料护盖、铝制标牌等都采用外购、外协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2) 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 生产出的零、组件经车间内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外协件均存放在半成品库.(3) 组装 所有零、组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液压转向器成品.(4) 性能试验 所有组装出的液压转向器均需要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合格的产品送入成品库,试验不合格的返回组装车间进行修复.一次组装合格率估计值为80%,二次组装合格率为100%. (5) 产品储存 所有合格的液压转向器存放在成品库待出厂.三、 物流分析 3.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3.1.1 分析给定的工艺过程表及物流量计算 通过对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个加工阶段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每个工艺过程的各工序中加工前工件单件重量、产生的废料重量及折算成全年重量的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1):产品名称序号单件产品加工前后重量/千克废料重量/千克加工后工件重量加工前工件重量铸造废料机加工废料精密加工废料全年废料总重连接块组件10.09 0.164 0.074444前盖20.90 1.973 0.7890.2370.0476438挡环40.03 0.075 0.045270滑环50.03 0.075 0.045270联动轴80.27 0.683 0.410 0.0032478阀体97.00 18.518 7.4073.3330.77869108阀芯100.60 0.866 0.260 0.0061596阀套110.56 0.700 0.140 840隔盘120.32 0.400 0.080 480限位柱130.01 0.014 0.00430.000126.4定子141.20 2.424 1.2120.0127344转子150.60 0.866 0.260 0.0061596后盖160.80 1.000 0.200 1200表3-1 工艺过程表及物流量统计 3.1.2 各个自制零件、组件工艺过程图 通过分析各零件的加工路线及结合上表画出的各个零件的工艺过程图如下所示(其中每个数字的单位为千克): 原材料原材料原材料11124 0.164 1.9730.0754 机加工 铸造 机加工 0.074 0.04566 1.1840.7894 机加工 0.09废料 0.947 废料 0.03废料5 精密加工 废料0.2376 0.047 0.90 废料图一 连接块组件 图二 前盖 图三 挡环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1114 0.075 0.683 18.518 24 机加工 机加工 铸造 0.045 0.410 7.407 6 0.273 11.11154 精密加工 机加工 废料废料 废料6 0.03 0.003 7.7785 0.27 精密加工 3.333 废料 废料6 7.00 0.778 废料 图四 滑环 图五 联动轴 图六 阀体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11144 0.866 0.700 0.4004 机加工 机加工 机加工 0.260 0.140 0.08066 3 热处理 废料 废料 废料 0.606 0.56 0.32 5 精密加工 0.0066 0.6 废料 图七 阀芯 图八 阀套 图九 隔盘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111334 0.0144 机加工 热处理 热处理 0.0043 34 2.424 0.866 4 热处理 机加工 机加工 废料 1.212 0.260 0.0101353 精密加工 热处理 热处理 0.0001 废料 废料 1.212 0.606556 精密加工 精密加工 废料 0.01 0.012 0.00666 1.20 0.60 废料 废料 图十 限位柱 图十一 定子 图十二 转子 原材料14 1.000 机加工 0.200 0.806 废料 图十三 后盖 3.1.3 汇总形成产品的总的工艺过程图如附件(A2纸上的大图) 3.2物流强度分析 3.2.1 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汇总 根据产品总的工艺过程图及统计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得到如下物流强度汇总表(表3-2):表3-2 物流强度汇总表序号作业单位对物流量总计11-2(1.973+18.518)600012294621-3(2.424+0.866)60001974031-4(0.164+0.075+0.075+0.683+0.866+0.700+0.400+0.0144+1.000)600023864.442-4(1.184+11.111)60007377053-5(0.606+0.0101+1.212+0.606)600014604.663-4(2.424+0.866)60001974074-3(0.606+0.0101+1.212+0.606)600014604.684-5(0.947+0.273+7.778)60005398894-6(0.009+0.03+0.03+0.56+0.32+0.80)600010980105-6(0.90+0.27+7.00+0.6+0.01+1.20+0.60)600063480116-76000(0.09+0.90+0.03+0.03+0.02+0.27+7.00+0.6+0.50+0.02+0.01 +1.20+0.60+0.80+0.02+0.01)+62000.04+420000.01+360000.02+210000.01+280000.01+66000.0174544 127-87454420%2+74544104361.6138-97454474544 3.2.2 作业单位产品运量从至表 当产品品种很多、产量很少且零件和物料的数量有很大时,可以用一个矩阵图表来表示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这张表就叫从至表.而组成该转向器的零件种类很多,因此可以用表示物流的移动方向和物流量.绘制的从至表如下(表3-3):表3-3 物流量从至表 至从1 234 5 6 78 9 10111. 原材料库1229461974023864.42. 铸造车间737703.热处理车间1974014604.64.机加工车间14604.653988109805. 精密车间634806.标准件、半成品库745447. 组装车间104361.68.性能试验室745449. 成品库10.办公、服务楼 11.设备维修间3.2.3 作业单位物流强度分析 表3-3计算出物流量从至表后要对他们进行分级,以便对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密切程度比较.物流强度等级划分采用著名的A、E、I、O、U等级,一般A占总作业单位对的10%,E占20%,I占30%,O占40%,U级代表那些无物流量的作业单位对. 物流强度分析如下表所示(表3-4):表3-4 物流强度分析表序号路线物流强度作业单位对 物流强度(按照作业单位合并后) (单位:10千克)0 30 60 90 120 150等级11-21229461-2 122946A27-8104361.67-8104361.6E36-7745446-7 74544E48-9745448-9 74544I52-4737702-4 73770I65-6634805-663480I74-5539884-553988I81-423864.43-434344.6O91-3197401-423864.4O103-4197401-319740O113-514604.63-514604.6O124-314604.64-610980O134-6109803.2.4 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如下图:(物流相关图)四、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 物流分析所得到的是定量的相互关系,但是各作业单位之间还存在着其他的非物流关系,它们一般不能用定量的方法得到,而要用一些定性的方法.这时相关图每个菱形格子不但要表示两两之间的密切程度等级,还要加上评级的理由,定性给出密切程度等级是时,包括A、E、I、O、U和X6种. 根据液压转向器的的加工流程路线,加工它的作业单位如下:原材料库、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机加工车间、精密车间、标准件-半成品库、组装车间、性能实验室、成品库、办公-服务楼、设备维修间,共有11个作业单位. 1、根据各作业单位的特点,如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有无振动、噪声、烟尘及异味等环境污染,并分析各作业单位之间的重要联系,包括工艺流程、物流方面联系和工作性质相似性、生产管理、人员等,以及作业单位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其它的作业单位有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出的作业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如下理由表(表4-1): 表4-1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评级理由编号作业相互关系的理由1工作流程的连续性2生产服务3物料搬运4管理方便5安全与污染6共用设备设施7振动8人员联系 2、根据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的比例,对液压转向器的生产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分配如下图:(非物流相关图) 五、 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综合相关分析5.1 计算合并后的相互关系分数及划分综合等级 通过综合考虑生产液压转向器的物流和非物流的关系,确定物流与非物流的重要性比值米:n的值为2:1(即加权值为2:1),有了比值与两个相关图(物流与非物流相关图),然后用公式计算两个作业单位i和j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CR: CR=米米R+nNR ; 根据下表计算出的总分数的大小顺序(即相关密切程度CR值)再来划分综合等级,下表中共有55个作业单位,同时各档比例按照课本表6-1控制,这里我用的各等级比例关系分别如下:A(3%);E(8%);I(12%);O(20%);U(52%);X(5%),它们分别与55相乘,最终划分的各级别个数分别为A(2);E(5);I(7);O(11);U(27);X(3);划分等级的过程与结果如下表(表5-1):表5-1 计算相互关系分数及划分综合等级表作业单位对相互关系等级程度综合等级物流关系(加权值:2)非物流关系(加权值:1)等级分数等级分数总分数等级1-2A4E311A1-3O1I24I1-4O1I24I1-5U0U00O1-6U0U00U1-7U0U00U1-8U0U00U1-9U0U00U1-10U0U00U1-11U0U00U2-3U0U00U2-4I2E37E2-5U0U00U2-6U0O11O2-7U0U00U2-8U0U00U2-9U0U00U2-10U0X-1-1X2-11U0O11O3-4O1A46I3-5O1O13I3-6U0U00U3-7U0U00U3-8U0U00U3-9U0U00U3-10U0X-1-1X3-11U0O11O4-5I2E37E4-6O1E36I4-7U0I22I4-8U0O11O4-9U0U00U4-10U0I22O4-11U0O11O5-6I2E37E5-7U0U00U5-8U0U00U5-9U0U00U5-10U0X-1-1X5-11U0O11O6-7E3I28E6-8U0U00U6-9U0U00U6-10U0U00U6-11U0U00U7-8E3A410A7-9U0U00U7-10U0E33I7-11U0O11O8-9I2A48E8-10U0O11O8-11U0U00U9-10U0O11O9-11U0U00U10-11U0U00U5.2 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 根据表5-1划分的综合等级结果,填写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如下图: 六、 作业单位无面积拼块图相关分析 6.1 画关系工作表 关系工作表示对相关图的进一步总结,它每一列出一个作业单位,AEIOUX个成一列,将与之形成AEIOUX各级关系的其它单位分列在各列之中,如一列中有多种关系,以逗号隔开.对于此种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做成的关系表如下表6-1所示,其中最重要的是A,E和X列. 表6-1 各作业单位关系工作表作业单位AEIOUX1.原材料库23,456,7,8,9,10,112.铸造车间146,113,5,7,8,9103.热处理车间1,4,5112,6,7,8,9104. 机加工车间2,51,3,6,78,10,1195.精密车间4,631,112,7,8,9106.标准件、半成品库5,7421,3,8,9,10,117.组装车间864,10111,2,3,5,98.性能试验室794,101,2,3,5,6,119.成品库8101,2,3,4,5,6,7,1110.办公、服务楼74,8,91,6,112,3,511.设备维修间2,3,4,5,71,6,8,9,10 6.2 画无面积拼块图 对每一个作业单位做一个同样大小的方块,成为无面积拼块.摆放时,先找出最重要的,即A最多的,若A级数量相同,再比较E的.摆放规则是:A级关系要边靠边,E级关系至少角靠角,X级关系不能靠边也不能靠角.本例先将1与2,7与8之间边靠边摆放,然后考虑E级关系,在考虑X级关系,依次类推,直到摆放完为止,最终确定摆放关系. 最终形成的3中无面积拼块图方案如下图(图1、图2、图3): 图一 图二 图三 6.3 选择最优无面积拼块图 对以上三种无面积拼块图分别进行评分,方法是:如果A级没有靠近,则扣2分;X级边靠边也扣2分;A级的只角靠角,扣1分;X级角靠角,E级没有角靠角的也扣1分. 通过以上的评价方法,对以上三种方案评价,评价的结果都没有扣分.同时结合后面的面积布置图,最终图三是最优无面积拼块方案,最优方案如下: 最优方案七、 工厂总平面布置三种可行性方案图及最优布置 三种可行性布置方案: 经过分析无面积拼块图的最优方案及结合工厂的总面积与各作业单位的占有面积,得到以下三种布置方案(A4纸张): 方案一 比例1:1000 方案二比例1:1000方案三比例1:1000八、 评价方案及择优 8.1 计算权重进行方案评价因素的选择,可能的因素如下:物料搬运效率及方便性、扩建可能性、生产管理的方便性、防止污染、安全生产、辅助服务方便性,利用逐对比较法进行因素权重评价如下表所示(表8-1):表8-1 计算权重表评价因素比较次数累计得分权重123456789101112131415物料搬运效率及方便性1111150.333生产管理的方便性0111140.267扩建的可能性0011130.200安全生产0001120.133防止污染0000110.067辅助服务方便性0000000 8.2 选择方案 随后由评价主体确定评价尺度,即给所有评价因素进行得分,得分的分数为1-5分,通过关联矩阵表计算如下表(表8-2):表8-2 关联矩阵例表评价因素物料搬运效率及方便性生产管理的方便性扩建的可能性安全生产防止污染辅助服务方便性综合得分权重0.3330.2670.2000.1330.0670方案一4433323.600方案二4332233.133方案三3442333.334经过计算,方案一得到的综合评分最高,因此选择方案一为液压转向器厂的总平面布置图.九、 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对液压转向器的结构分析、自制件与外购件的需求量分析、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工艺流程及物流量分析等,能够在已知限制条件下对工厂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我掌握了以下知识与技能:(1) 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物流工程的基本知识;(2) 学会了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系同进行分析的方法;(3) 通过对工厂的布置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4) 培养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自己知识的欠缺与经验的缺乏,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很多主观因素的评价时,没有评判的准则,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和差异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查阅与阅读相关书籍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在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此表示对老师的由衷感谢.参考文献1伊俊敏.物流工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程国全.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3. 齐二石. 物流工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