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案(4)单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611745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教案(4)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下教案(4)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下教案(4)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重 点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难 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教 学方 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导入阅读品评拓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激趣、导人作者简介激趣、导人1: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2、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二 作者简介:谁能帮老师介绍一下汪曾祺吗?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读课文,欣赏鸭蛋小说受戒、大淖记事(2003年被评为国家优秀短篇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能否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家乡的端午节讨论明确:文章分别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文章的思路是 :端午,鸭蛋,端午的鸭蛋。所以不能。2:品读课文,欣赏鸭蛋过渡:那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讨论明确:外地一样的: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较为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两种。作者特别钟情的: 吃玩端午的鸭蛋老师小结:八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其中作者对鸭蛋更是情有独钟,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它能更作者带来怎样不一样的快乐呢?放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讨论明确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重 点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难 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教 学方 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导入阅读品评拓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赏析课文3:请听2-5段的录音,完成下列问题 :请以:好一个_的高邮鸭蛋!_.为句式说一段话来感受一下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可小组合作,组长发言):端午的鸭蛋有趣在哪里?明确:(1)名声远播 与众不同 令人惊喜 历史悠久 质细而油多 吃法多样色彩鲜艳听2-5段的录音,完成问题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小结再读课文,品味语言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过渡: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明确(2)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4:那么,作者是带着赞美,自豪,怀恋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过渡:那么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本文的语言。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轻声朗读课文2-5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汪曾祺行文的语言特色。讨论明确: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轻声朗读课文2-5段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春酒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重 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难 点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教 学方 法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导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2、板书课题、作者:了解作者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小组讨论)板书小结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风俗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合作研讨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春酒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重 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难 点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教 学方 法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2小组讨论)板书小结:母亲 “我” 阿标叔 乡邻乡亲(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1、母亲(第3小组讨论)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分组讨论迁移扩展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2、花匠阿标叔(第4小组讨论)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3、乡邻乡亲(第5小组讨论)4、“我”(第6小组讨论)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7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8组讨论)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四、迁移扩展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讨论、交流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吆喝教学目标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3、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重 点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难 点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 学方 法自学讨论法、行动法教后记通过这课的设计,我觉得文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这些远离旧北京的人,对旧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和继承古文化遗产。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教师先放吆喝。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整理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作者作品简介及处理课后生字词倾听、讨论作者作品简介及处理课后生字词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解疑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 多而且杂, 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板书。2. 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三、质疑解疑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学生默读,自我思索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吆喝教学目标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3、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重 点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难 点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 学方 法自学讨论法、行动法教后记通过这课的设计,我觉得文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这些远离旧北京的人,对旧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和继承古文化遗产。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继续质疑解疑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3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要点: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4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讨论交流回答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全课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5(学生自己提出)四全课小结:1、由珍惜民族文化遗产与汪奎元事件的正确与错误之处2、本文值得学习的地方。五、作业布置: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2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或课外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先弄清怎么创造(如:方言、事物特色、夸张、语速语调)4交流与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街头的吆喝声?六、板书设计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满井游记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重 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难 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教 学方 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作者及背景简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记住相关信息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介绍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1)ynninzho hu(2)pxijili(3)liqinjinj hun(4)hulw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掌握下列实词。冻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肥沃。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作则飞沙走砾飞,使沙飞;走,使砾走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满井游记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重 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难 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教 学方 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实词理解一词多义解释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翻译句子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句翻译。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译: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1)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2)选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1、完成书后练习三。1)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2)选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3.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重 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难 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教 学方 法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作者1、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2、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记住作者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注音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课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 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理好台词。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3.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重 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难 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教 学方 法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继续赏析课文提问: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四)分析人物。五、拓展训练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第 单元 第 课 总第 课时课 题好嘴杨巴教学目标1、探讨文章主要人物杨巴的说话艺术;2、 分析人物的“好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多样说话艺术重 点分析人物的“好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难 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多样说话艺术教 学方 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复述性阅读一、导入新课引出“好”:(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说明:“一句话”与“好嘴”课始,教师就有意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复述性阅读:、快速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落序号, (提示:删选信息法)课文讲述了天津街头两位卖 高手杨七和扬巴 ,杨七是一个 的人.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快速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落序号教学内容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生学习过程二、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拓展性阅读二、研究性阅读: 1、文章刻画了好嘴杨巴和杨七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请说说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采用跳读的方式,快速将文中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要求学生简单地将“绝活”介绍给大家听。先品读杨七的奇,书上有两个“绝活”。(提示:二四自然段重点写了谁?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他呢?)明确:“杨七”之奇就在手艺奇。(同时板书)他的茶汤制作手艺无人能比、独行天下的手艺令人称奇;而杨巴的“绝活”绝在何处?作者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请细读课文(6-15段)(采用多种朗读方法:男女生分读、学生个别读)情节之奇中品析好嘴杨八之“奇”。“中堂”是个什么官?李中堂来到了天津,官员们举荐了哪种小吃?为何单单举荐杨家茶汤?杨七杨巴进献茶汤与往日有何不同?李中堂为什么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火暴的李中堂了呢?(学生齐答)找到对李中堂的描写,并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学生会说出“怒”来。好,现在,老师让一个同学读出怒气来!(生读)好,现在在“怒”前再加一个字。引导学生填出“大”字来!再读,读出更大的怒气来!好,请看屏幕:四、创造性阅读:将下面的两个感叹词放到对李鸿章的描写中去五、拓展性阅读:练练你的好嘴1、假如你遇见一位要过马路的盲人,他正在摸索探路,而你很想走上前去给他以帮助。那么,你将怎样向他表明你的意思?采用跳读的方式,快速将文中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